除了山內家這種深受幕府信任的狗腿子,面對伊予之二名島要換天的形勢,最擔心的自然是那些親藩大名了。
畢竟他們不但深受幕府信任,而且與德川家有著割舍不斷的血緣關系。
其實并不只是姓德川,才是親藩大名,親藩大名最多的反而是松平氏。
因為德川幕府的第一代將軍德川家康,并不姓德川,德川只是苗字,苗字是一個分家姓氏的意思。
在德川家康之前其家族主要是姓松平的,如果再往上追溯的話,他們家族最初是姓源。
德川家康是第一代姓德川的,傳承到現在才第四代,而松平氏已經傳承了很多代了,自然分布就更加廣泛了。
比如之前戰死的松平直政、松平忠弘,都是與德川幕府有血緣關系的親藩大名。
如今在伊予之二名島,親藩大名就有三家,都是松平氏,分別是:松平(水戶)家、松平(紀伊)家、松平(久松)家。
其中,松平(水戶)家還是御三家之一的水戶德川家的支脈,而在美禰郡戰死的德川賴房,就是來自水戶德川家,而且是藩主。
正因如此,水戶松平氏第一個就想跑路,生怕到時候會被打壓和清算。
本來,他們跑路應該是最快的,因為他們就在鳴門海峽的南面,跨過海峽就可以離開伊予之二名島了。
可沒想到,明軍艦隊的動作太快了,第一時間就將海峽給封鎖了,這樣就導致他們所在的高松藩反而距離明軍最近,明軍的艦隊隨時都可以進行炮擊。
所以,他們現在反而是最危險的,不敢輕易涉足鳴門海峽,萬一在海峽中央遭到明軍攻擊,那真的是死路一條了。
其他兩家可以不經過鳴門海峽,選擇經瀨戶內海也可以到本州,但他們也不敢輕舉妄動,因為在瀨戶內海的必經之地也有明軍戰艦游弋,威脅的意味不言而喻。
不過,伊予之二名島也不是幕府統治的核心區域,雖然有幾家親藩大名,但外樣大名的總體實力還是要比親藩大名強很多。
相比于親藩大名,外樣大名幾乎都迅速的改換門庭,一個個宣誓向大明效忠。
畢竟誰也不傻,在這個時候與大明作對,簡直是不知死活。
然后,這些人在沈浪的示意下,紛紛當起了說客,去勸說幾個親藩大名也歸順大明。
如果實在不愿意歸順,那走的時候就要小心一點了,千萬不要想著去脅迫藩領的其他人跟著一起撤離,否則的話,明軍戰艦就不會客氣了。
雖然沒有直說,但這個隱晦的意思已經表達得很明確了,要走可以,盡量少帶人,帶的人越多就越危險。
這些人也不傻,那沈浪分明是想盡可能的將幾藩的一切都留下來。
在這種形勢下,如果攜帶大量財物,甚至想要將兵力也一起帶走,基本上不太現實,到時候明軍買通幾個人,然后說是被脅迫的,那麻煩就大了。
所以,為了避免危險,盡量少帶人,只帶信得過的。
至于財物,可以說是留給明軍的買路錢,除非是想石沉大海,否則還是盡可能的輕裝上陣。
可這樣一來,撤離的話,損失就太大了,幾乎瞬間就成了浪人。
當然,憑借幾家的地位,以及與德川家的血緣關系,去了江戶,肯定也能得到一些封賞,甚至還有機會在其他地方重建藩領。
可是,這么多年積累的財富不是短時間內可以賺回來的,而且即便有機會重建藩領,恐怕也很難有現在這么大了。
畢竟整個日本的土地已經分配完備,想要建藩,就只能等著其他藩領出事被改易,或者從一些大藩中分出支藩,這都需要時間和機遇,并不容易。
更重要的是,明軍使者所說的話對他們也有很大的震動。
“如今的大明實力太強大了,幕府根本沒有能力對抗,隨著幕府精銳損失慘重,幕府的統治都岌岌可危。”
“所以,你們即便去了本州,以后的命運也是難卜,而留在大明麾下,只要盡心效忠,榮華富貴應有盡有。”
“而且,大明為了對九州島、伊予之二名島及長州藩的統治更加的名正言順,也愿意扶持與德川家有血緣關系的親藩大名上位。”
“所以,首先投靠大明的親藩大名,必然能夠得到重視,地位也會節節攀升,絕對會比效忠幕府更有前途。”
于是,在種種利弊的考量下,最終三家親藩大名竟然都決定拋棄幕府,斷絕與德川家的關系,直接投靠大明。
松平(紀伊)家和松平(久松)家選擇投靠還能理解,沒想到松平(水戶)家在藩主松平賴重的率領下,也選擇了歸順。
沈浪分析了一下,便想通了其中原由,這無非是一種兩邊押寶的策略。
首先,幕府不會因為水戶松平家歸順大明,而去制裁御三家之一的水戶德川家。
畢竟水戶德川家的身份地位姑且不說,其藩主德川賴房剛為幕府戰死不久,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為這件事情制裁水戶德川家也說不過去,還會削弱幕府自己的親信勢力。
而歸順大明,以后一旦戰事重啟,幕府的統治崩潰,到時候說不定還能為主家求些情,救他們一命。
松平賴重確實是這樣想的,這種策略并不新鮮,在戰國時代,以及關原合戰時,都有一些家族兩邊下注,最終不說得到多大回報,但保命的可能性大了很多。
幾家親藩大名都歸順了,最尷尬的就屬山內氏了,山內忠義震驚不已,這太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了。
原本他還想著跟這幾家一起逃跑的,沒想到他們都歸順明國了,太可惡了。
其實,他心里也想向明軍投降,但他是聰明人,他知道土佐藩的形勢與其他藩領有很大不同,藩領內長宗我部氏舊臣的勢力很大。
相比于曾經為幕府建立不少功勛的山內氏,那沈浪肯定更喜歡與幕府有深仇大恨的長宗我部氏。
所以,山內氏留下來,很可能會被長宗我部氏給取代,并被清算。
想明白了這層原因,山內忠義只能忍痛拒絕明國使者的好意,堅持要離開伊予之二名島。
小小的山內氏,自然不被沈浪放在眼里,要走就走吧。
山內忠義也很識相,只帶了山內氏族人,以及少量親信家臣和一些細軟,然后請求明軍能夠送他們離開。
他此舉的目的就是讓明軍看看,自己帶的人和物都絕對符合要求,可以接受檢查。
看他們這么識趣,北洋艦隊也就懶得檢查,直接送他們過了鳴門海峽。
隨著山內氏的離開,伊予之二名島的交接工作在預定的日期內圓滿完成,沈浪迅速派三千勇衛營進駐,以維護大明對該島的統治。
得到消息的德川家光只能嘆息一聲,偌大的一個島,就撤回了幾百人,太悲哀了。
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了幕府統治的急劇衰落,這可不是個好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