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五章 大清龍脈

  劉伯溫一生斬盡天下龍脈,依靠這種近乎于篡命的神鬼手段,使大明本應斷絕的國祚硬是延綿到兩百余年,可以說已經是前五百年里當之無愧的風水第一人了,其手段通天,無人能比。

  天下龍脈盡毀,龍氣無處可去,紛紛流入老朱家在泗州城北楊家墩的龍脈當中,而明朝那幫皇子皇孫,也用了二十八年的時間,將這里修成了祖陵,即為大明龍脈。

  明朝末期,闖王李自成攻破祖陵之后,為了斷絕朱家龍脈,決了堤口,黃河奪淮,將明祖陵破壞得一塌糊涂,無堤壩攔截,經洪水淹沒,徹底沉入了洪澤湖底。

  成也劉基拜也劉基,這是古人對劉伯溫與大明最后的蓋棺定論。

  劉基,字伯溫,有他在一天,便助大明江山永固,他一去,大明失基,大廈將頹。

  很早前朱元璋便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在劉伯溫請辭時,身為草頭皇帝的朱元璋懇請這位無雙謀士再輔助他大明江山幾十載,可劉伯溫卻說自己已經時日無多,因為逆天斬龍,遭了命數,恐怕余下的百年的都要去還債。果然沒多久劉伯溫就病逝了,而傳言劉伯溫確實被罰入昆侖五百寒暑云云。

  這個“敗”字,不僅僅是說劉伯溫早早的離開大明,而是在他斬龍期間,并沒有斬掉所有的龍脈,在東北長白山還獨獨留了一條。

  劉伯溫北上途中,發現了七條將來可能孕育出龍脈的靈山,都使人破壞掉,唯獨在最北方的長白山上留了一條,有傳言是他掐指算到自己的后代子孫會在此地為官,而我在秦漢堂看到的古籍卻說,是有人擋下了準備繼續北上的劉伯溫,使他沒有斬掉長白山龍脈。

  事實證明,在那不久后,后金的八個部落混戰,最后一個幸存的部落就是女真族,努爾哈赤也就是女真族的首領,最后推翻了明朝的統治建立了滿清王朝。

  我記得當時有老師傅講道這里時,嘆氣說了一句,“長白山有八條龍,留下七條跟努爾哈赤爭奪滿洲,漢人也不會被女真人征服了。”

  事實也近乎如此,那以后,長白山成為了“關東第一山”,滿族的發祥地,也是清代的龍脈之地。

  清代順治年間,多爾袞遵皇命下令將長白山封鎖,并將此列為祖制。自此之后,長白山在滿族人的手中被嚴密封鎖了長達數百年,直到咸豐年間才被開放,期間嚴令不許漢人踏入,避免破壞風水。

  故事并非到此結束,根據秦漢堂搜集到的古籍記載,當年封長白山并非是保護龍脈那么簡單。眾所周知,東北是滿族入關之前的大本營,而長白山就是滿族命脈所在,長白上養育了一代一代的滿族人,他們依靠這長白山上優渥的環境不斷壯大。

  后來滿族入主中原,受到了明朝將士的頑強抵抗,特別是江南云貴地區仍和滿族拼死周旋,滿族的江山能否坐穩仍是一個未知數。

  所以他們并未將全部力量都留在關內,很大一部分,包括清朝國庫錢糧,每年都會秘密的運送回長白山。當年元朝皇帝元順帝在元朝滅亡后仍然能夠全身而退,就是因為身后有內蒙古大草原這個依靠。清人以此為鑒,下令封鎖長白山,將這個得天獨厚的祖地當做自己的最后退路。

  不僅如此,清人還在長白山深處,龍脈所在之地修建了皇陵,將清朝皇帝的遺體也隱秘的送了回去。

  這段歷史知道的人很少,當時秦漢堂的老師傅們也是考證了很多野史,其中最有利的證據就是“216年”的封禁,為什么是這個時間,因為當時正值咸豐帝統治,清王朝的統治力每況愈下,加上外國勢力入侵,當時的清王朝已無力再繼續當年的秘密族制,只能作廢。

  同時這也和二姑還有小魚的說法保持了一致,那就是曹家后來突然的北上,這個舉動毫無理由,大概率與清朝在東北的根基有關。

  我把自己所知和猜想全都講給了他們,大頭聽的津津有味,見我停下來,就催促道:“接著說啊,正興頭上呢。”

  我聳聳肩:“說完了。”

  “啊?”他指著下面的湖,道:“那這湖呢,你講這么半天評書,可一句都沒和這湖挨著邊。”

  我喝了口水,喘了口氣回道:“別急,好飯不怕晚,這就是另一個故事了,這片湖就和咱們剛剛提到的龍脈有關。”

  我整理了一下條理,開始給他們講道:“我剛剛有說到過‘過龍脈’吧,它其實并不是一種真正的龍脈,可以說是一種‘偽龍脈’,王氣不存,這條大龍直入大海,根本留不住,就像先前提到的那些短命王朝,紫微落,熒惑起,有王命卻不長久。

  這種格局其實很難成型,一旦出現也及不易被人覺察,說實話,我也是根據我們已知的線索反推回來的,恐怕當局者根本不會發現。

  而造成這種現象的成因,也及為苛刻,龍脈原本是天生地孕,順應造化所起,故有應命之人降生,這種人天生順應天道,也就是王命,天子,但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條‘過龍脈’則不然,它并非是天地孕育,而是由于一處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的。”

  說到這我停了下來,掏出筆在地圖上的西南部大致勾勒出了一個范圍,遞給他們看:“能認出來嗎?”

  大頭他們湊過去看,紛紛搖頭,漢生皺著眉似乎想到了什么,卻也沒說出來,我開口道:“這是古梁州大致范圍。是我根據禹貢中的分界畫出來的。”禹貢是中國古代名著,屬于尚書中的一篇,其地理記載囊括了各地山川、地形、土壤、物產等詳細情況。

  我又在梁州境內畫了輔助線幾條線,最后交叉在地圖上的一點,“這樣呢?”

  “瓦屋山?”大頭看向我嘗試問道。

  “沒錯,就是這里,我們所在的瓦屋山。”我扔下筆,“實際就是古梁州海眼。”

  1秒:m.23xsww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