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十一章 筑城

  時間進入十月份的時候,棱堡的人口數已經超過了三千人,估計到了年底人口會增長到五千人,人口的增加帶來了一系列問題。于此同時安全和武裝也成了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剃發令的執行估計過不了多久就勢必波及到堡里,這個時候就是沒辦法敷衍了,也就是說必須要撕破臉面的時間已經進入了倒計時。

  目前堡里羊毛紡織和搪瓷工業,挖礦工業等工礦產業所能提供的就業崗位也就是一千多個,也就是說除了特別小的小孩和干不動活的老人,在未來的一段時間要解決三千人以上的就業。不要說過段時間的問題了,就是眼下也有一千多人的吃飯住房問題就得解決。

  考慮了幾天之后,李振新做出了筑一座新城的決策。這是眼下解決就業和人員安置的最好辦法,同時筑了新城之后就能解決住房和以后面對滿清的防御問題。大部分目前閑置的人都安排到筑城的蓋房的工作上去,剩下的人則安排到附近的山谷里墾荒,明年的糧食問題同樣嚴峻。

  要想養活五千多人的人口,依現在的糧食畝產來說,起碼需要一萬畝以上的耕地,再加上其它肉禽類的補充才勉強夠用,而河灘附近已經開墾的荒田只有四千畝左右,除了這四千畝地以外附近可以開墾的水田已經沒多少余地了,只能多開一些山地,還有找一些犄角旮旯的山谷少量的開些水田出來。

  今年的糧食總共收了八百多石,再加上土豆洗壓出來的淀粉有個八百多石,這些糧食儲備能堅持到過年已經很不錯了。如今堡里的糧食供給已經用混合面來當主食了,下一步還要用淀粉和肉類混合做成午餐肉當做肉內替代品進行供給。到明年收糧之前的口糧問題,只能通過羊毛和搪瓷貿易從附近的山區置換了,估計到了一定的時候,還得用大量的銀子來買糧,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賣到。

  工業作坊還得進一步擴大,怎么著也要在過年前后通過工業作坊解決一般人口以上的就業問題,剩下的人分出五六百人搞養殖,招個兩三百人當職業軍人,四五百人的半脫產民兵,其余人都去種地,人口的安置也就能解決了。

  這次筑的城是傳統的中國城,因為這樣的城既有防御功能,也有生活生產功能,如果做成棱堡的話住不了多少人,對空間的浪費非常大,城就按五千人能生產生活進行建造,等到城修好以后棱堡就作為純軍事功能的建筑,直接當軍營。

  五六千人生活的新城不算小城,幾乎把河灘里除了耕地以外的所有齊整的土地都圈進來了,還有點不是很夠用。為了節約土地,看來城里的住宅得蓋成樓房了,現在磚窯的生產能力就必須的提高產量,怎么著也要擴大三倍以上的產能,才能滿足。城墻暫時因為磚的問題就用土墻了,等到城里的房子修的差不多了,來年的時候再給內外墻包一層磚。

  要想蓋二層樓,除了磚以外還要水泥和鋼筋。鋼筋的問題并不大,稍微偷工減料一些就能供應,水泥需要盡快的解決。水泥的原材料,李振新記得好像是石灰石、黏土、煉鐵的爐渣廢料和一些其它的土料。具體的配比,肯定是不知道的,所以只能用笨辦法,一爐一爐燒著看,燒的時候自然要把配比記住,看看什么樣的配比才能燒出能用的水泥來。

  因為沒有溫度計燒爐的溫度就只能通過經驗來判斷了,這一段時間里李振新也總結了一定的測溫辦法,那就是把不同的金屬放到窯里,然后根據他們是否融化來大致判斷爐溫。模糊的記憶里,鋁的熔點大概是六百多度,銅的熔點好像是不到一千度,鋼鐵好像要超過1300,錫的熔點是兩百多度,用這些金屬能勉強的進行爐溫的估算,以后能冶煉的金屬更多的時候,的詳細的整理還研究一套更為精確的測溫辦法出來。

  幾千人同時筑城的速度還是比較快的,用了近一個時間城墻就筑好了。緊接著水泥也燒成了,在燒水泥的時候還有個意外收獲,燒出了透明的玻璃。不過雜質比較多,透光性很差,這玩意剛做出來的時候,李振新還興奮了一下,覺得這是要發啊。可是過了幾天以后就發現,靠玻璃發家是異想天開,目前雖然玻璃制品的價格很高,但都屬于奢侈品市場。奢侈品市場最大的問題是需要一個穩定的環境,富余階層才會有消費的欲望,現在這種亂的沒法再亂的環境,誰閑著沒事大量買玻璃,而且現下做出來的玻璃品質也沒法做成奢侈品,勉強能做的就是毛玻璃,這東西最多做成窗戶用玻璃,還是那種里外都看不清人樣子。

  盡管做出來的玻璃有點雞肋,但李振新還是覺得應該大量生產,然后用鐵板壓鑄的方式,壓成大塊的窗戶玻璃,完了以后給新蓋的住宅樓里按上去當窗戶,總比以前紙糊的窗戶進步一些。希望通過這種規模化的生產,促進玻璃工藝的進步,說不準一兩年后就能產出高質量的玻璃。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撮而就的,就比如鋼鐵生產如今已經上了軌道,比之前在山谷里煉鐵的時候要前進了一大截。

  各項工作的進度還算滿意,唯一麻煩的是糧食。依著現在收上來的糧食數量來說,到了明年三四月份就會出現糧食缺口。陜北這地方本來就貧瘠,缺糧已經是延續了幾千年的問題。據說陜北的糧食能夠自給自足,是到了后來地膜玉米的時代才徹底解決。即使到了明年,開出來的山地種上糧也未必徹底解決。不說以后的事,就是現在就夠讓人頭疼的。

  管事會關于解決糧食問題的會開了好幾次,但是拿出的解決辦法卻很少,唯一的辦法是想辦法多收糧,今年情況其實還好一點,起碼陜西等中國北方地區已經沒有大規模的戰爭了,也就是說糧食可以通過其它的產糧區流入一部分,但這個渠道也不怎么可靠,特別是即將和目前的朝廷翻臉的情況下。幾個管事在討論的時候,除了長吁短嘆也無計可施。王四在會上感慨到:咱陜北人苦啊,要是能到了一年產兩茬糧的地方,那就好多了。

  一年產兩茬糧想的到好,除非有大棚才行。李振新現在無比想念后世的塑料,要有那玩意兒多好,就能把河灘的地全部做成大棚,可是沒有啊。除了會議室的門,一個工匠正好拿來新做好的玻璃讓李振新看一看質量。看著眼前的玻璃,李振新想要是這些玻璃能大規模賣出去換錢也行啊,可現在就只能做成中看不中用的窗戶,除了提高居住質量以外沒什么用,要是玻璃能換成塑料該多好。

  等等,玻璃?塑料?突然李振新給自己的臉上來了一巴掌,玻璃也能做成大棚啊,誰說只有塑料能做大棚,唯一的缺點就是造價太高而且施工難度大一些而已。自己這腦子也是不太靈光,怎么就沒想到哪。現在堡里的人手不是問題,玻璃自己也能造,都快餓死人了還考慮什么造價的問題,盡快上馬玻璃大棚的項目,現在是種不出糧食了,但趕著過年前總能種點菜出來。這個項目一定要大干快干,把生產窗戶的事先停下來,集中一切力量搞大棚。一定要在過年之前種一批蔬菜,完了開年的時候,再多蓋一些,種小麥,種水稻,種玉米,反正只要能吃的都種上,最好河谷的水地都蓋成大棚。大棚的溫度不夠,就在里邊燒煤,反正現在有煤礦。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