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493章 李定國回陜北

  冬日的陜北,荒涼冷清、大地干涸而燥烈。延安城里的景象到與外邊有些不同,整個城市到處是冒著黑煙的煙囪,濃烈的煙霧仿佛給城市披了一層黑紗。

  從火車站走出,看著眼前變得十分陌生的城市,李定國有些錯亂。這城市,完全不是自己記憶里的模樣。

  在當地官員的簇擁下走進城市,道路兩旁皆是好幾層高的小樓,店鋪林立,人流如織。

  “鄭知府、現在這城里有多少人?吾怎么覺得延安城,現在不亞于江南一些府州?”

  “王爺、咱們延安府僅城里就有近五十萬人,算是其它縣里的人,過了百萬,從財政收入上來說,還真那個江南的府縣能比。”

  “百萬人口?吾記憶中的延安城可是殘破不堪,今日回鄉、沒想到繁盛如斯,這些年變化真大!”

  “我們延安府過上好日子也就這十來年,說實話這幾年城里是一年一個樣,不要說王爺你久未回鄉了,就是一些從延安城出去一兩年的人,回來之后也有認不出路的事發生哪。”

  少小離家老大回,李定國離開陜北最少三十年了。自跟著張獻忠走上造反的道路,從陜北流竄到全國,這些年他在各地轉戰去了很多地方,就是沒機會回陜北。

  本以為這輩子都無法回到這片土地了,不成想事情在這幾年里發生了變化。山河再造,神州一統,到最后居然能以大明西寧王、樞密院常務副院長、兵部尚書的身份榮歸故里,人生的命運就是這么奇妙。

  前些日子陜西蹴鞠隊的比賽讓他久藏在心中的思鄉之情,一下子泛濫成災。那片深藏心中的黃土地,折磨的他是日夜難眠,不得不向朝廷提出申請,回陜北探親。

  李振新等人一商量,索性就讓李定國代表朝廷視察陜北和綏遠省,考察當地官府的施政作為,同時在綏遠一帶視察一下防務和邊關。

  說是探親,實際上在陜北他還哪來的親人?多少次的戰亂沖擊,陜北人都換了好幾茬。李定國本身是孤兒出身,是從陜北亂民的累累白骨中爬出來的人,世間活著的親人除了自己的子嗣怕是一個也沒有了!

  在延安城的工坊、集市、居民區轉了一圈后,他很滿意。很明顯,目前的延安城再不是自己記憶中的窮地方了。工廠眾多、產品豐富、百姓富足樂業,據知府匯報全府上下一年的稅收和長安府差不多,甚至還略好。能將這么貧瘠的地方,發展的如此之好,李定國對李振新的佩服之情猶如滔滔之水、連綿不絕。

  延安這地方貧瘠?目前這個時代,可沒人這么認為。光煤礦和火油這兩樣物產,就能把別的地方給饞死。蒸汽機開始大規模利用以來延安、榆林等產煤府縣資源優勢明顯。這里的煤要比長安城那邊便宜三倍以上,再加上之前積攢的工業制造底子,這兩年原本外遷的一些工坊,又紛紛回來了。要不是長安城到底是陜西的中心,人口和區位太有優勢,這里都可能將原本已經發展起來的長安制造業給吸垮。

  如果說延安是一座工業王冠的話,延川就是這座王冠的明珠。離開延安府城后,李定國去了延川縣。在預定的行程中,延川縣并不在其列,是李定國自己臨時要去的。他太好奇了,李振新是靠什么點石成金,依靠著延川這座小縣城,一步步帶著陜北兒郎們光復神州的。

  興平軍體系的崛起與目前大明的任何一個山頭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自扎根延川以來就沒挪過窩,不像其它勢力都有轉戰的經歷。李定國認為,正是因為沒有轉戰,興平軍最后才能做到江山一統。不像他們西營,四處流竄沒有定性,始終聚不起席卷天下的大勢。

  延川城是大明工業化進行最早的地方,發展了差不多二十年。李定國一到這里就明顯的感覺到與其它地方的不同之處,這里似乎沒有窮人,感覺各個知書達理。哪怕是在延安府,只要出了城,你總能找到破舊的農村。可延川不一樣,不但城市全是紅磚樓房,到了農村也是清一色的紅磚房,很明顯的看到窯洞、土胚早就沒人住了,全部空置!大街上上學的娃娃們,人手一輛自行車,他們穿的衣服有新有舊,不過全沒補丁都十分干凈。全城的人有一股說不出來的精神頭,感覺是充滿了自信。

  “王爺、這條路是最早來這里的陜甘總督雷興大人負責主持修建的,通車差不多十五年了,路況保持的還算不錯,那邊就是雷興大人的墓。”

  “帶我去拜祭一下,在十五年前就能修這么好的路,雷大人算是為我陜北子民用了心。”

  震撼,人家在十五年前就修了這么好的路,自己那時候好像占的地盤并不小,怎么就沒想到把當地的道路整治一下哪?在樞密院工作一段時間后,李定國深刻的認識到了一件事,道路和后勤對軍事力量的影響太大了。

  以前縱橫北方的韃子騎兵,這兩年怎么安穩的不像話?還不是有了鐵路。他們的四條馬腿,跑不過大明的火車輪子,自然只能乖乖爬著。油路的作用雖然沒有火車明顯,但同樣不容忽視,配合新式馬車最少能提高一倍左右的行軍效率。有了這條油路,李邦德和清韃子打仗的時候,應該是省了不少力!

  “邦德不容易啊!你看這里的溝塹布局,很明顯是和清虜鏖戰留下的。那時候,他才有多少兵馬?這城墻上留下的彈孔,皆是清虜所留,想來那段時間戰事應該很激烈。”一邊參觀著振川城戰場遺跡,一邊感慨。李定國是百戰名將,很容易通過遺跡的情況推斷出當時的戰爭有多驚險。沖著這份驚險,就得佩服李總裁。

  自他成軍以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以上打多。別的人,以多打少還不是清虜的對手,人家李總裁次次以少打多,并能戰而勝之,這就是本事和能耐。

  這趟延川之行收獲良多,沒有一個人的成功是僥幸,大明能有今天實屬不易。

  天才一秒:2mcnn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