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六章 養豬大業

  漫天飛舞的謠言沒有影響到清風城的建設。

  反倒是背后多出來一個神秘莫測的“大宗師”,在某種程度上給云澤提供了不小的助力,至少沒幾個勢力敢去找人有大宗師撐腰的清風城。

  時間匆匆流逝,在糧食充足,無外力干涉的情況下,清風城真正邁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這一日,云澤照例出城,卻沒有去軍營,而是向反方向策馬而去。

  不多時,云澤就來到了一處山麓下,放眼望去,就能看到一道低矮的土墻,土墻圍成一個圈,組成一個占地面積相當廣闊的院子。

  不及靠近院子,就能聞到空氣中飄蕩的淡淡臭味。

  眉頭微挑,云澤神色不變,繼續向前走。

  “大人遠道而來,我等未能遠迎,死罪!死罪!”

  院子大門突然打開,幾人急匆匆的從院子中跑出來,其中領頭拿人更是慌亂的拜道。

  這幾人氣喘吁吁,額頭還有汗,明顯是一路跑過來的,因為速度快,出院子的時候帶起了一陣風,頓時撲鼻的臭味籠罩了云澤!

  強忍著不適,云澤擺手道:“爾等無罪,免禮!”

  眾人這才小心翼翼的起身,領頭那人看著自己身上的污血,訕訕一笑,尷尬的道:“屬下孟浪,在大人面前失儀,還請大人賜罪!”

  “你無罪,起來說話!”

  “謝大人恩典!”

  “說說看,這彘場情況如何了?”

  稍微有點文學常識的人都知道,彘就是豬,所以直白點說,清風衛指揮使,威名赫赫的牧云澤牧大人這次是來養豬場視察工作啦!

  雖然有些搞笑,但養豬場的建設真成了清風城目前的重點任務,重要性甚至不亞于冶煉工坊!

  這還得從一個月前說起。

  上個月,這一季的秋糧下來了!

  清風城的氣候和前世的中原地區很像,種植業不像亞熱帶一年三熟甚至四熟那么夸張,但也能保證一年兩熟。

  有了夏糧的大豐收,秋收的喜悅雖然仍舊令人振奮,但也不會出現夏收時全域狂歡的情景。

  夏糧的大豐收,一方面提供了基礎的糧食供應,云澤轄區范圍內至少能保證不普遍性餓死人了,另一方面,帶領大家取得如此豐碩成果的農村合作社也樹立了崇高的威望。

  在秋播的時候,云澤開始依托農村合作社,大面積的插手種植種類。

  清風城這里適合種植的秋作物不多,主要就是玉米、大豆、棉花、花生等(請不要糾結哪來的這些農作物……)。

  有夏糧打底,最基本的口糧已經解決,秋糧就有更大的操作空間,從事經濟作物的種植。

  根據農業司的最新統計,全域內秋糧總產量不多,也就是三百二十萬石,剛剛超過夏糧的二分之一。

  而且這三百多萬石秋糧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玉米、大豆等非口糧性糧食。至少在云澤眼中,玉米大豆什么的主要充當工業原材料和制作畜牧養殖業飼料,正常人是不會拿這些東西當口糧吃的。

  當然,這都是云澤一己之見,實際上在這個年代,有口吃的就不錯了,哪有資格挑三揀四?

  不過在清風城,百姓相對富裕,除了部分憶苦思甜或者說被窮日子嚇怕的老人,基本上是不會拿玉米和大豆當主食。

  不過既然農業司敢在夏播時大面積安排種植玉米、大豆,自然有其打算。

  事實上,收獲的玉米、大豆基本都被清風城收購了。

  一方面,清風城中飼養了大量的牲畜,單馬匹就有近萬頭。這些馬匹不少還都是優質戰馬,靠吃草可不行,必須的有精致的草料。

  另一方面,清風城則在大力發展畜牧養殖業!

  自從夏糧豐收后,清風城最大進口項已經從糧食變成了牛羊雞鴨等各類肉食。

  倒不是說清風城百姓已經奢侈到天天逮著雞鴨魚肉胡吃海喝,真正消耗肉食的大頭是清風軍!

  雖然這是一個神奇的武道世界,但最基本的生物學原理還是遵守的。

  清風軍在修煉了《百戰凝煞錄》,體型如吹氣球一般膨脹了起來,力量更是與日俱增,與此同時,食量也是越來越恐怖。

  普通的面粉、稻米已經難以提供足量的能量了,而吃肉就成了當前唯一的選擇。

  目前清風軍每天人均消耗肉食在一斤五左右,擴編之前還好說,擴編之后全軍一萬兩千多人,每天單單清風軍就需要消耗近兩萬斤的肉!

  之前清風山主要肉食是羊,為了供應清風軍,理論上每天都得宰殺三四百只羊。

  如此恐怖的消耗,已經不是云澤能否出的起錢的問題了,而是當前的社會生產力能不能提供這么多羊!

  答案是不能!

  所以在初步解決了普通百姓的口糧問題之后,云澤迫切需要解決的就是軍糧或者說肉食供應問題!

  云澤印象中,前世華夏各類肉食中,羊肉的占比其實很低,真正挑大梁的是二師兄,也就是現在的彘!

  在華夏,二師兄每年總產量達五千萬噸以上,貢獻了百分之六十三的肉類消耗,可謂是居功至偉。

  而牛羊肉加一塊占比也才百分之十三,根本沒有與二師兄爭鋒的資格。

  二師兄能獨霸“肉壇”,自然是有原因的。

  首先,二師兄是雜食性動物,啥都能吃,吃啥都長,養殖性價比最高。

  其次,二師兄長得快,在散養的情況下,豬一般一年出欄,羊需要兩年,而牛則需要三四年之久。

  最后,二師兄能生!豬一般是一年兩胎,每胎少則七八頭,多則十余頭,而牛羊大多數一胎一頭,差距大的很。

  種種優勢之下,二師兄成了華夏肉類供應最大的功臣。

  云澤要大量搞肉食供應清風軍,首選自然也是二師兄。

  至于二師兄的馴化、閹割、除蟲等等,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么?云澤將自己道聽途說的小技巧結合《農經》中的養殖技術,一股腦的塞給了農司。

  磕磕絆絆之下,農司的養豬場就這樣建了起來。

  而在夏播時規劃的大片玉米和大豆自然也是為養豬業做準備。

  其實不僅僅是養豬,本著雞蛋不能放一個籃子里的原則,云澤同步開始的還有家禽養殖、牛羊養殖,甚至連比較偏門的水產養殖都搞上了。

  而這些養殖業大部分都以玉米和大豆為飼料。

  所以目前云澤轄區內的種植業大格局就是夏季作物是口糧,保證基本糧食安全,秋季作物一方面充當經濟作物,豐富百姓收入,另一方面則作養殖業的飼料來源。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