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沒人能想到,過文亭此去鎮守“衡斷關”。
便開始了一段長達二十余年,名傳北地,威震諸國的傳奇經歷。
他到達“衡斷關”后,便以所率四百衡國軍士為主兵,招募選拔出周邊彪悍敢戰的八百山民為輔兵,組成總數一千二百人的守關隊伍。
一千二百名兵士看似不多,但以衡國之窮困,已經算是數目很大的隊伍了。衡國國都守軍加上國君禁衛,總數也不過是滿員千人而已。
因此這一千二百名守關兵士,大半軍費還需要過文亭就地設法自籌。
等宴王聽說衡國“衡斷關”新任守將悖逆發狂,居然截斷兩國通路,不準向他進獻年禮的車隊過境。
當然立刻勃然大怒,一方面派使者前往衡國,勒令其國君處置國內叛逆;另一方面直接派出三千軍兵,假扮流寇攻打“衡斷關”。
他要立刻給衡國上下一個顏色看看,省的他們沒事亂動這等小心思。
衡國國君見到宴王使者,當然滿面愁云,滿口叫苦。說過文亭仗著實力形同割據,他已完全無法控制。只能請使者轉達,求宴王仗義出手,為他做主云云。
而宴國三千假扮流寇的隊伍,卻在“衡斷關”下連連吃癟。被過文亭屢施巧計,七日內死傷過半,狼狽逃回宴國。
宴王派出三千人隊伍,非但沒能懲戒衡國,反倒讓過文亭撈到不少好裝備。窮困守關兵士人人有份,整體戰力還由此提升了不少。
宴國總兵力接近十萬,乃是整個大安朝北方三百多諸侯國中,軍力排名前五的強國。
宴王當然丟不起這個臉面。他殺了丟人敗興的領軍將校后,反手又派出宴國名將,統兵七千假扮流寇,再次前來攻打“衡斷關”。
結果三千流寇不好使,七千流寇照樣也不好使。在“衡斷關”下猛攻半月,折損近三千人后無奈撤回。
這下子可把宴王氣瘋了,接到消息當天,連砸了宮內上百件玉器、金器。
在薊都的各國使者消息靈通,人人樂見宴王丟臉。很快風言風語就各種添油加醋,迅速傳遍北地諸國。
宴王在北地橫行霸道了大半輩子,什么時候吃過這種大虧。
當即憋住一口氣籌謀數月,調動出整整三萬大軍。再次假扮成流寇,去攻打“衡斷關”。
這下子可就玩兒大了!各國暗地里爭來斗去,沒聽說過有敢組織出上萬流寇來的。
整整三萬大軍,都足夠中等諸侯國打滅國之戰了。更何況衡國只是個山地小國?
連當時的上代大安天子都被驚動,專程派出天使前往衡國。防止出現宴王腦子一熱,借機絕國滅祀的惡性事件出現。
衡國國內自然也是舉國震動。許多人逃亡他國,但也有許多人自發前往“衡斷關”,捐獻、支援、從軍等等。
衡國國君沒想到事情能搞到這么大,坐困都城,完全無計可施。底下軍中各級將士,倒是有小一半公然脫隊,跑去“衡斷關”增援過文亭。
過文亭也確實給力,面對三萬圍關大軍絲毫不懼。他善用各方支援,穩守關城接戰。生生將宴國三萬大軍,拖在關城下數月,直至隆冬來臨。
趁著北地冬夜大雪,過文亭率隊出關奇襲。燒盡宴國大軍糧草,導致三日后宴國大軍嘩變炸營。
他借機率衡國軍民大舉追襲,直追到薊都城外才得勝回師。
此役宴國三萬大軍,先后死傷超過兩萬,最終逃回薊都者,總共只剩六千多人。
這場仗打下來,過文亭大名立刻傳揚天下,威震北地諸國。被諸侯譽為:“北地第一守將”、“衡斷將軍鐵門閂”等等。
宴王遭此大敗,可以說臉都丟到家了。可他總不能發動宴國全部大軍去報復,那宴國還要不要了?
氣急敗壞的宴王當廷吐血倒地,為此足足躺在床上養了半年,才勉強能夠起身處置國事。
病愈后的宴王改變策略,重金買通衡國權貴。誘惑過文亭家人犯罪,隨即以此為由,按衡國律法將過文亭家中老少斬盡殺絕。
衡國國君聞訊大驚,急忙將那勾連宴國的權貴舉家下獄,然后親往“衡斷關”向過文亭謝罪。
過文亭知此噩耗,自然悲痛欲絕。但他也明白此事無法深怪國君,罪魁禍首還是始終不死心的宴王。
從此國仇家恨集于一身,更加秣兵歷馬,穩守“衡斷關”。
其實宴王這事辦的很不聰明,除了看似出口惡氣,實際沒能占到任何便宜。反而更令過文亭死守關隘,立誓畢生與宴國死磕到底。
后來宴國軍中形成一個慣例:想要提拔為領軍將領,就去“衡斷關”下沖關三日。能活著帶一半人馬回來,就可直接升任領軍大將。
宴王如此做法,也是出于無奈。反正不能舉國打你,兵派少了又肯定打不過。但本王絕不會放過你,索性拿你練兵。
一來經常襲擾,讓你永遠不得閑;二來老虎也有打盹的時候,說不定萬一你哪天失手,或者宴國冒出個領軍奇才來呢?
然而事實證明,宴王出于無奈的練兵襲擾之法,仍然是想多了。
那場大戰結束后的小二十年里,宴國前前后后派去數百支練兵隊伍。直到段舍離前往云京出使之際,過文亭也沒讓宴王,得到哪怕一名夠資格領軍的大將。
因而“衡斷將軍過文亭”的大名,在宴國可謂是家喻戶曉。許多宴國民眾不知道本國將領的名字,也不知道衡國國君的名字,但一定知道過文亭是誰。
得知幼年時便久聞其名的英雄人物在此,段舍離自然也想見上一見。
他當即運轉魔力,仰頭一聲穿云裂石般的長嘯。直震得整座關城“嗡嗡”作響,關上關下眾人頭暈腳軟,紛紛癱倒在地。
而后他才朗聲向關城上問道:“可是過文亭過將軍鎮守此關?宴國駐云京副使段舍離,請與過將軍當面敘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