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五百四十九章 一代太傅

  縹緲危亭,笑談獨在千峰上。與誰同賞。萬里橫煙浪。

  老去情懷,猶作天涯想。空惆悵。少年豪放。莫學衰翁樣。

  ——《點絳唇·紹興乙卯登絕頂小亭》葉夢得(宋)

  郭子儀受過被免,蒙冤而去;李光弼強勢登場,嚴厲治軍。這一來一往,讓朔方軍從上到下,彌漫著對立排斥的情緒。

  不出白復所料,朔方軍心不穩,將士不滿,差點激起了一場嘩變。

  率先發難的是朔方軍左廂兵馬使張用濟。

  張用濟乃是郭子儀非常倚重的將領,為朔方軍立下汗馬功勞:

  肅宗至德二載(757年)十月乙丑,郭子儀派遣左兵馬使張用濟、右武鋒使渾釋之率領軍隊攻取河陽及河內。

  此戰大捷后,叛軍嚴莊歸降,尹子奇被誅,陳留郡整郡向唐軍投降。

  鄴城大敗后,朔方軍退守缺門。眾將惶恐,都想放棄洛陽,退到蒲州、陜州去自保。

  關鍵時刻,也是都虞候張用濟站出來,立勸郭子儀不能再退,而應前往河陽固守。隨后,親率五千名步兵抵達河陽,擊退叛軍將領周摯,從而力保河陽不失,洛陽一帶沒有陷入叛軍之手。

  張用濟對郭帥代人受過,含冤免職之事一直耿耿于懷。見李光弼趁夜換防掌印,行事不甚磊落,于是牢騷滿腹。

  沒過多久,李光弼傳檄讓他離開駐地河陽,到洛陽晉見。李光弼忽然召見,張用濟自然滿腹狐疑。

  張用濟懷疑,李光弼想拿自己開刀,殺雞儆猴,于是決定抗命。

  張用濟立即召集眾將,打算組織精銳,突襲洛陽,驅逐李光弼,迎回郭子儀。

  張用濟一介武夫,意氣用事,膽大妄為。河陽精銳迅速集結完畢,披甲上馬,整裝待發。

  眼看河陽軍嘩變在即,朔方都知兵馬使仆固懷恩及時趕來河陽,將張用濟一行強行摁下。

  仆固懷恩苦勸:“鄴城兵敗,雖然主責在宦官魚朝恩,但朔方軍率先潰敗也是事實,郭令公確實難辭其咎,所以朝廷才罷其兵權。

  今日你若是以下犯上,率兵嘩變,就算將李光弼趕出朔方軍,強行迎回郭帥。但此舉以武犯禁,視同謀反!”

  右武鋒使康元寶就沒么客氣了,他指著張用濟鼻子,破口大罵:“你個屠狗之輩,你發動兵變迎請郭令公,朝廷必然懷疑是郭令公在幕后指使。

  你這么干,等于是逼著朝廷誅殺郭令公九族!試問張君,郭氏滿門何處對不住你,你要借刀殺人,將其置于死地?!”

  連累到郭子儀,張用濟終于色變,這才悻悻作罷,下令三軍歸營。

  白復得知此事后,心道不好。他對唐歡等人嘆道:“張用濟命不久矣。”

  唐歡道:“白大哥何出此言?就算張用濟行事莽撞,但畢竟是朔方軍的重要將領,李光弼最多疏遠此人,再慢慢奪其兵權,怎敢在剛來朔方軍,立足未穩之際就殺他?”

  白復道:“正是因為李光弼未站穩腳跟,根基不穩,才需要張用濟的人頭祭旗立威,震懾三軍。

  李光弼據說深諳兵法,怎會放過這個送上門的機會。”

  說罷,白復講了春秋齊晉燕之戰時,齊國大將軍田穰苴斬齊景公寵臣——監軍莊賈的故事。

  白復道:“自古名將出兵,第一件事就是找碴兒殺人立威,最好是殺皇上的親信,殺那些自以為有靠山、有背景之人。兵圣孫子殺吳王寵妃也是這個套路。

  那些自認為有靠山、有背景之人,在變革整肅、出師征戰時,最容易被拉出來祭旗。越是誅殺萬眾矚目、地位顯赫之人,越能樹威。

  田穰苴的命運如何?

  齊國大軍凱旋,齊景公加封田穰苴為大司馬,率百官郊迎,哪還記得寵臣莊賈!

  從此,田穰苴就成了著名的司馬穰苴。而莊賈則成為笑柄。

  司馬穰苴的套路,在歷史上被不斷被人借用、抄襲,但每次都有不讀書不曉事之人,把自己的人頭送上門去,成就對方美名!”

  說到最后,白復道:“孫子云:‘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

  唐歡撓撓頭,問道:“白大哥,這是何意?”

  白復瞪了唐歡一眼,道:“這句話歸納起來,就一個意思:長官比敵人更可怕!”

  河陽軍嘩變雖然被制止,但張用濟鬧出這么大動靜,李光弼怎會不知。

  數日后,李光弼帶著數千精騎,離開朔方軍大營,巡防沿途諸軍。行至汜水(今河南滎陽市西北),進入河陽軍轄地,張用濟不得不前往行營叩見。

  李光弼二話不說,當即以違抗軍令為由,命人將張用濟推出轅門斬首。<spanstyle谷</spanstyle

  誠如白復所料,李光弼用霹靂手段,將罪不至死的張用濟誅殺。

  得知張用濟被殺,朔方軍震動。

  仆固懷恩臉色鐵青,作為朔方軍僅次于郭子儀的二號人物,一個不慎,接下來就是自己人頭落地了。

  仆固懷恩和自己諸子謀劃一番后,單人獨騎,來到行營,拜見李光弼。

  李光弼威嚴肅穆,聽取仆固懷恩稟報軍情。

  不多時,李光弼的親兵腳步慌亂,入內稟報,說有五百名胡人重甲騎兵,全副武裝,直闖大營,現已沖破布防,來到大帳門口。

  李光弼頓然變色,已知來人是誰。

  仆固懷恩不動聲色地瞥了李光弼一眼,趕緊出帳,指著包圍中軍大帳的騎兵厲聲斥責:“我一再告誡你們不要來,為何不聽將令?”

  為首一名胡將抱拳道:“吾等擔心這是鴻門宴,特來接將軍回營。”

  仆固懷恩一馬鞭抽在胡將臉上,喝道:“胡鬧,光弼將軍乃是朔方軍主帥,又不是敵軍,怎會不利于我。我看你的腦袋被馬蹄子踢壞了吧。

  來呀,給我拿下,軍法處置!”

  李光弼面帶微笑,靜靜觀看仆固懷恩和他手下夸張表演。

  李光弼心知肚明,這是仆固懷恩赤裸裸的威懾,以防他殺一儆百,把仆固懷恩變成第二個張用濟。

  不過仆固懷恩的重甲騎兵乃是朔方軍主力,自己這次帶來的數千精銳人數雖多,但戰力不足,一旦交手,恐怕不是對手。

  見戲演的差不多了,李光弼面帶笑容走到仆固懷恩身旁,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士卒護主心切,追隨主將生死,正是忠勇之士的表現,何罪之有?!”

  說罷,命人搬出酒肉,設宴款待仆固懷恩一行。

  酒宴中,李光弼酒量驚人,頻頻灌酒,安撫宣慰,令五百胡騎受寵若驚。

  李光弼與仆固懷恩分作兩席,觥籌交錯,頻頻舉杯。貌似談笑風生,賓主皆歡,實則彼此試探,刀光劍影,暗藏殺機,不啻于兩軍陣前搏殺,生死立判。

  一場酒宴下來,發現彼此實力相當,棋逢對手。和則兩利,分則兩害。

  兩人都是久經沙場,老謀深算之人,最終達成一致,握手言和,通力合作。

  誅殺張用濟,收服仆固懷恩,李光弼恩威并舉,沒花太多力氣和時間,就收攬了朔方眾將之心。

  盡管依然有不少口服心不服,但至少在明面上,遵從李光弼的指揮和調遣,無人敢隨便違抗他的軍令。

  見朔方軍就這樣被李光弼收入囊中,白復知道再待下去已無異議,決定啟程,重返長安。

  收拾妥當,眾人剛駛出洛陽城,唐門飛鴿來報,徐太傅勞累過度,病逝于襄陽。

  自從安祿山叛亂,徐太傅坐鎮襄陽,保障江淮糧草轉運至諸路唐軍大營,殫精竭慮,日夜操勞。

  鄴城戰敗后,數年心血毀于一旦,徐太傅備受打擊,心衰力竭,積勞成疾,一病不起,撒手人寰。

  白復看罷鴿信,心中大慟,喉頭一甜,一口血噴出,昏厥當場。

  眾人施救后,白復才悠悠轉醒,跪在道邊,放聲大哭。

  回想當年,初來乍到,太傅從李林甫手中將自己救下,帶在身旁,循循善誘;弘文館內,諄諄教誨;賑災征途,言傳身教……

  白復在長安的每一步,都離不開太傅的幫襯和呵護。沒想到當年一別,竟是永訣。

  如今,太傅音容相貌猶在眼前,卻已是陰陽相隔,人鬼殊途。

  天妒英才。才冠京師也好,名動天下也罷,最終都化為三尺墓丘,一抔黃土。

  忠嗣師父、青玄師父、太傅這三位恩師之于白復,如同慈父長兄。如今,平生最敬愛之人依次離去,讓白復錐心之痛,無以復加。

  生命如此脆弱而短暫,不經意逝去,更追悔莫及,才發現最后一站,未能好好道別……

  白復擦干眼淚,翻身上馬,一拉韁繩,調轉馬頭,迎著冷風,返回洛陽。

  在眾人詫異的目光中,白復厲聲喝道:“弟兄們,我要重返朔方!不滅叛軍,誓不為人!”

  注釋:

  晉國、燕國都攻打齊國,齊國大敗。齊景公聽了晏嬰推薦,啟用田穰苴為大將。田穰苴打好主意,跟齊景公說:“我出身卑微,您把我從平民直接提拔我大將,大家不熟悉我,也不會服我,我壓不住陣。請您派一個您最親信的重臣來做監軍。”齊景公就派了莊賈。

  田穰苴跟莊賈約定第二天正午出發。第二天,軍隊集結好了,莊賈卻和送行的大臣們喝到太陽落山才來。田穰苴叫來軍法官,按軍法,出征遲到,斬首!即刻把他斬了。齊景公接到要斬莊賈的報告,急忙派使臣來救。田穰苴又治了使臣在軍營中鞭馬疾馳的死罪。念是君王使臣,免死,斬了車夫和左邊一匹馬。

  這一斬,先是威震敵國,晉國軍隊聽說來了這么個狠角色,沒等交戰,嚇得立馬撤軍跑了。燕軍也撤退,田穰苴乘勝追擊,收復全部失地。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