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七百三十二章 匠師云集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虞美人·聽雨》蔣捷(宋)

  與歷代帝王視工匠之術為“奇技淫巧”不同,白復認為匠技之術事關大唐國力,不啻于農耕、鹽鐵、貿易等。

  白復把匠師們上升到大唐士子的高度,重視、尊敬。

  在白復的運作下,馬待封剛一抵達長安,就接到圣旨,賜封為從四品下的少府少監;馬待封舉薦的另一位能工巧匠——崔邑令李勁被賜封為從五品上的兵部郎中;

  馬待封門下弟子,依據能力大小被賜封為從六品上的兵部員外郎、一等流外官兵部令史、二等流外官兵部書令史等職務。

  雖然不少朝廷重臣對此嗤之以鼻,但由于白復一不擴充兵權,二不插手財權,與朝廷重臣并無直接利害沖突。所以,百官們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樂得看白復笑話。就連以往最愛生事的御史臺,也偃旗息鼓,沒有彈劾的奏章。

  正所謂求賢若渴,千金買骨。

  白復對工匠們的尊重,讓一大批流落在民間的能工巧匠千里跋涉、奔赴長安,紛紛要求加入兵部,投奔在白復麾下。

  一位名叫韓志的木凋工匠,他不僅能制作木鸞、木鶴、木鴉、木鵲,還能給鳥身裝上機黃,使其啄食鳴叫,和真實的飛禽沒有什么兩樣。

  更令人叫絕的是,按動鳥腹中的機關后,這些鳥兒能夠凌空振翅飛翔,飛行高度可達一百多尺,飛行距離一二百步。

  韓志凋刻制作的木貓,甚至可以捕捉到鳥雀和老鼠,這樣的神技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武曌一朝,將作大匠楊務廉的后裔楊索也來應聘。楊務廉死后,楊氏家道中落,楊索只能靠家傳手藝謀生。

  楊索賺取的第一桶金是化緣木偶:他制造出了一個真人大小的木偶,把木偶扮成僧人模樣,剃了一個引人注目的光頭,穿著緇衣芒鞋,手捧化緣缽。僧人木偶能自行沿街化緣,還會向布施的施主鞠躬行禮。

  這新鮮的僧人木偶惹得長安百姓爭相觀看,并向化緣缽里投錢、看木偶表演。

  木偶僧人使得楊索日進數千錢,賺得盆滿缽滿,重振家業。

  今日的楊索不缺錢,缺的是能夠被朝廷認同,加官進爵,光耀門楣。

  在大舉招募能工巧匠的同時,白復命熊八斗、黃震等人暗中核查這批工匠的身份,防止敵國密諜、暗探混入軍械監。

  審查合格后,白復根據其能力大小,授予這批能工巧匠官職,編入鎧甲署、弓弩署等署坊。

  馬待封、李勁、韓志和楊索等人干勁十足,很快投入到武器研發當中。

  然而,他們交出的答卷卻令白復不甚滿意。做出的武器樣機皆不滿足實戰的要求,沒有通過兵部的測試。

  眾匠師灰心喪氣,頗為沮喪。食不知味,夜不安寢。白復看在眼里,計上心來。

  這日一早,白復帶著子車裂來到兵部軍械監。

  白復召集眾匠師,在內殿商議。

  白復對眾匠師道:“諸位都是一代匠師,能制造出巧奪天工的器物,為何卻研發不出犀利武器,可討論出原因?”

  馬待封、李勁等人點點頭,遺憾道:“因為我們沒有上過戰場,對于戰爭僅是道聽途說,并不知道兩軍將士廝殺的詳情。”

  白復道:“不錯,為了讓大家有直觀感受,今天咱們就親臨戰場,近距離觀戰。”

  “親臨戰場?”眾匠師面面相覷,既驚喜又迷惑。

  白復對子車裂道:“還請子車兄為我加持、護法。”

  子車裂按照星宿方位,布下陣來,讓眾人按照他定的方位就坐。

  大陣布好后,白復雙膝盤坐于塌上,手捏兵家印訣,道:“諸位,按我法門導引內息,進入胎息狀態。我帶你們破碎虛空,去睢陽城走一趟。”

  眾人依法導引,很快進入禪定狀態。

  在子車裂大陣的護持下,白復將眾匠師帶入兵域秘境,讓其感受睢陽之圍的殘酷戰役。

  恍兮忽兮,眾匠師元神穿云而落,降入睢陽城頭。

  “轟轟轟”,戰鼓隆隆,號角嘹亮。

  燕軍出動了大型攻城器械——云梯。云梯體型碩大,與城墻等高,無堅不摧。云梯中層是攻城塔,可容納二百精銳將士。頂部是箭樓和跳板。

  云梯底部有木輪,士兵們可以躲在云梯掩體后面,將云梯推向城墻。

  云梯即將靠近城墻時,唐軍從第一個洞口伸出一根木柱,柱頭綁著鐵鉤,鐵鉤將云梯鉤住,令其不能后退;第二個洞口同時伸出一根木柱,柱頭綁著鋼叉,死死抵住云梯,讓它不能靠近城墻;第三個洞口再伸出一根長木棍,末端綁著鐵籠,籠中放著火把。鐵籠火把焚燒云梯中段,熊熊烈焰瞬間將云梯點燃。

  云梯中段被燒,藏于頂部的二百精銳,如同火爐里的燒豬,渾身帶火,毛發皆燃。不少士兵寧可跳下云梯墜亡,也不愿被活活燒死。

  強悍如斯的云梯頓時成為燕軍的噩夢,睢陽城下慘叫連連,焦臭彌漫。

  燕軍出動“鉤車”攻城,專鉤城樓棚閣。鉤之所及,棚閣莫不崩陷。

  唐軍主將張巡也不甘示弱,軍營工匠連夜趕制了一批“革車”,以木頭、鎖鏈、鐵環組成“革車長臂”。

  一旦燕軍鉤車出現,立刻用革車長臂末端的鐵環將鉤車上的鐵鉤套住,連鉤帶車一起拽上城頭。

  若燕軍士兵不肯撒手,雙方拔河,僵持不下時,唐軍士兵用利斧長刀斬斷鐵鉤,然后放任鉤車回去。

  云梯和鉤車在唐軍主將張巡奇思妙想的防御法門下都報廢了,燕軍只好又出動另一種新式攻城設備——‘木驢’。

  燕軍士兵五人一組,藏在一種木頭制成的護盾下面。護盾形似毛驢,表面包裹著濕牛皮,士兵就躲在‘木驢’的腹部,馱著其前行。有了‘木驢’做掩體,燕軍士兵不懼箭失,包括帶火的箭失。

  交戰數個回合,唐軍主將張巡便找到了破解‘木驢’之法。

  張巡命將士將金屬熔化成汁液,當燕軍的木驢山呼海嘯地沖到城下時,唐軍就將銅汁鐵水當頭澆下,沸騰的湯水瞬間將‘木驢’變成火炭。

  燕軍士兵從‘木驢’腹下滾出,渾身冒火,在沙地上翻滾,企圖撲滅火焰。城頭唐軍的神箭手,一箭一個,將燕兵逐一射殺。

  張巡足智多謀,士卒萬眾一心,如鋼鐵長城。燕軍從洛陽帶來的攻城利器全部被唐軍所破,燕軍諸將無計可施。

  數個時辰后,白復結束導引,眾人從禪定狀態恢復正常。

  睢陽之戰,守城將士的奇思妙想讓眾匠師印象深刻,贊嘆不已。唐軍將士精忠報國,為國捐軀、可歌可泣的一幕更讓眾匠師熱淚盈眶,熱血沸騰。

  馬待封率先請戰。他挺直身軀,雙手一抱拳,朗聲道:“白大人,馬某在此立下軍令狀,若三個月內不能研發出守城破敵的利器,馬某甘愿軍法從事!”

  “吾等愿立下軍令狀!若研發不出殺賊利器,末將甘愿軍法從事!”眾匠師雄赳赳、氣昂昂,誓言震天!

  白復走后,眾匠師集體閉關兩天兩夜,頭腦風暴,群策群力。

  出關后,馬待封拜見白復,懇請邀欽天監監正梁令瓚、嵩陽觀孫太沖道長這兩位宗師級的匠師,協助軍械監研發武器。

  白復頗為詫異,不知何故,好奇問道:“設計武器,與欽天監何關?”。

  馬待封道:“下官和李勁、韓志、楊索等匠師雖然精通齒輪運轉之法,但制造遠距離攻擊武器,還需能運算箭道運行軌跡的匠師。

  我朝一行禪師通曉歷象、陰陽、五行、數術之學,本是最好的人選。可惜英年早逝。其摯友梁令瓚,精通天文星宿、數術之學,與一行禪師共同制定過新歷——大衍歷,創制渾天銅儀。其才學之高,不啻一行禪師。”

  白復點頭應允,問道:“需要煉丹道士,又是何意?”

  馬待封道:“研發更具殺傷力的火器,還需要精通‘伏火硫黃法’的煉丹道士。

  尋常火器,火焰烈度不足。以火箭為例,箭頭綁有油脂、松香、硫磺之類的易燃物質,點燃后用弓弩射出去,用以燒毀敵方陣地。

  尋常易燃物,常常會在飛行過程中自動熄滅,使火箭效果大打折扣。而用‘伏火硫黃法’煉制的火藥能避免這類問題。

  箭頭綁上火藥,飛行時箭頭火焰不僅不會熄滅,還會在撞擊時發生爆炸,產生驚人的威力。

  關于火藥,藥王孫思邈在《丹經內伏硫磺法》中記有秘法:‘以硫磺、雄黃合硝石、木炭燒之,烈焰起,燒手面,盡屋舍’。

  嵩陽觀道士孫太沖曾為太上皇煉制過九轉金丹,精于‘伏火硫黃法’。有了孫道長的協助,軍械監便能研發出更加犀利的火器。”

  要知道,匠師也有匠師的圈子,彼此惺惺相惜,相互仰慕推崇。

  朝廷自古不重視匠技之術,導致這些匠師的才華被埋沒,不為人所知。這些匠師只能將自己所長作為愛好,私下研究、探索,與同道之人交流切磋。

  白復欣然應允,親自出馬,與馬待封等匠師一道,誠邀兩位宗師級匠師為軍械監效力。

  兩位世外高人不愿卷入武器制造,婉言謝絕。

  白復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叛亂一日不平定,大唐一日不得和平,百姓一日不得安寧……百姓生靈涂炭,易子而食,兩位們心自問,于心何忍?”

  在馬待封、李勁、韓志、楊索等匠師的誠摯邀約下,欽天監監正梁令瓚和嵩陽觀孫太沖道長,對望一眼,無奈答應。

  至此,在兵部侍郎白復的鼎力支持下,兵部軍械監集齊大唐知名匠師,群英薈萃、星光璀璨,熠熠生輝!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