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七百三十八章 開源節流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

  ——《牧童》呂巖〔唐代〕

  租庸使的出現讓朝廷的財稅緩和不少,但收入剛剛入庫,各路唐軍將領紛至沓來。高昂的軍費開支一下就讓府庫空虛。

  朝廷的財稅收入儲備在左藏庫里,支出和監督有著嚴格的規定。平常由太府掌管,由尚書的比部審核。皇帝只能聽取朝臣匯報,卻無法控制每一筆具體的開支。

  第五琦看出了肅宗的恐慌,將朝廷的財稅從左藏庫移走,送進皇室的大盈庫。

  大盈庫是保障皇室生活開支的,皇帝更加容易控制。肅宗將國庫收入囊中,進一步破壞了朝廷的財政系統。

  為了滿足朝廷的開銷,在鄭叔清和宰相裴冕的提議下,肅宗開始賣爵。庶民只要向朝廷交錢,就可以得到朝廷頒發的證書,被授予一定的官勛稱號。

  除了賣爵之外,朝廷還販賣一切象征身份的憑證:

  比如,大唐士子需要通過科舉考試,才能有相應的出身,未來可以入仕為官。而肅宗一朝,只需出錢就可以獲得明經科出身。

  又比如,因為和尚、尼姑和道士都是不用納稅的,所以朝廷嚴格限制出家人的數量,要想出家,需要持有朝廷頒發的度牒。

  肅宗一朝,朝廷為了收錢,出賣度牒,讓天下憑空增加了許多僧道。

  再比如,對于商賈之人,朝廷則向他們販賣免役權,只要繳納重金,就可以免除他們的徭役。

  鄭叔清和宰相裴冕提議的做法皆是短視行為,無異于飲鴆止渴。短期內能籌措一些財稅,長期會導致更嚴重的財政問題,不僅會讓許多劣紳擠入官場,對僧侶免稅、對商賈免役讓朝廷喪失更加長遠的財政收入。

  僅靠賣爵、搜刮等短期手段來解決長期的財政問題顯然是不足夠的,朝廷必須系統地尋找到大規模的財源、稅源,來彌補土地和戶籍稅的下降。

  第五琦參考漢武帝時代財稅重臣桑弘羊的做法,又推出兩項措施:實行錢幣貶值和建立私鹽專賣的官辦機構,最終破壞了大唐寬松的商貿氛圍。

  誠如前兩年白復組織的聚會上,戶部書令史孫延已、戶部主事云雁影、戶部錢銀司主簿王江亭所預測:

  “開元通寶”、“乾元重寶”、“重輪乾元錢”三種錢幣并用,導致錢幣貶值,物價飛漲。“開元通寶”在市面上迅速消失,一部分被百姓藏在家里,另一部分被拿去熔化掉,再偷鑄成“乾元重寶”、“重輪乾元錢”。

  物價的混亂,迫使朝廷不得不屢次調整錢幣的幣值。

  由于“開元通寶”的價值被低估,朝廷第一次調整了幣值,規定一枚“開元通寶”值十文,而一枚“乾元重寶”值三十文,一枚重“重輪乾元錢”值五十文。

  這次幣值調整引起了進一步的錢幣貶值、物價飛漲。

  此時正逢年歲饑荒,每斗米賣到七千錢,餓殍遍野,饑民互相吞食。

  各地的銅器都被人們拿去偷偷鑄錢了。京城更是達到了人人偷鑄的程度。為了防止私鑄,官府四處抓人。時任京兆尹鄭叔清大肆搜捕私自鑄錢的人,幾個月時間,死于亂棍重刑下的有八百多人,但仍無法禁止私鑄錢幣之風。

  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朝廷再次做出穩定幣值的努力,詔令:

  “京畿道“開元通寶”跟“乾元重寶”,全都一枚當十枚,幣值為十文;“重輪乾元錢”一枚當三十枚,幣值為三十文;其他各州聽候指示。”

  雖然朝廷做了上述調整,但天下幣值和物價混亂依舊。

  白復對財稅之學并不精通,但他記得幾年前戶部書令史孫延已、戶部主事云雁影、戶部錢銀司主簿王江亭等人所言。

  白復再次將(本章未完!)

第七百三十八章開源節流  這些戶部官吏找來,虛心求教。

  如今的白復封侯拜相,地位顯赫,早已不是當年的模樣。孫延已、云雁影、王江亭等人來到白復的公廨,戰戰兢兢,誠惶誠恐。

  無論白復如何平易近人,這些戶部官吏也不敢流露出絲毫不恭敬之情。字里行間,皆是謙卑逢迎之話。

  白復暗嘆一聲,心道:“位置越高,恐怕越難聽到真話。”

  白復心念一動,邀請眾人來衛國公府家宴。

  酒過三巡,眾人面紅耳赤,漸漸放松,不再如平日般拘謹。

  這幾人皆是理財的干吏,一旦放下戒備,暢所欲言,很有真知灼見。說到各自擅長的領域,當仁不讓,舍我其誰。

  戶部錢銀司主簿王江亭道:“大人,處理錢幣貶值和物價飛漲,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

  白復笑道:“先莫管難易,你且說來聽聽。”

  王江亭道:“大人,錢幣貶值和物價飛漲這事,不僅涉及朝廷的錢幣體系,也涉及到民間的財富流轉,僅憑一方努力不夠。

  但只要朝廷下令將“開元通寶”跟“乾元重寶”等值流通,并廢除“重輪乾元錢”,民間風潮自會配合,會自動讓“乾元重寶”和“重輪乾元錢”退出市面,只剩下“開元通寶”繼續流通。

  如此一來,錢幣幣值和物價都會穩定。”

  白復道:“朝廷之所以使用這三種錢幣,就是為籌措錢財、彌補稅源枯竭,倘若廢止“乾元重寶”和“重輪乾元錢”,會不會導致軍費出現缺口?”

  戶部主事云雁影道:“開源也并非沒有辦法,只要做好平準、鹽政、漕運等事。”

  白復趕忙請教:“何為平準?”。

  云雁影道:“朝廷可以半年收糧存入平倉,以免谷賤傷農。當荒年、青黃不接糧價上漲時,開平倉以平糧價,百姓受益、朝廷獲利。”

  白復問道:“如何及時知道各地糧價、物價?”

  云雁影道:“朝廷可在天下諸道置設巡院官,選擇勤廉干練的吏員作知院官,管理諸巡院,諸巡院收集本道各州縣雨雪多少、莊稼好壞、物價高低的情況。每旬、每月都申報轉運使司。

  正所謂“豐則貴取,饑則賤與。”

  有了這些消息,朝廷就可以多購谷物粟米運往糧食歉收地區,賤價出售,換取百姓的土產雜物轉賣糧食豐收地區,從而調劑有無,平抑物價。

  這樣,既防止谷賤傷農、水旱民散,又能扶持農耕,積極救災,還不用損耗國庫。可謂一舉數得。”

  白復點頭稱贊。

  云雁影見自己的主張得到白復的認同,信心大增,繼續說道:“卑職再談談鹽政。

  第五琦大人規定的“官運官賣”的鹽法,不僅大幅提高鹽價,不少貪官污吏還借機還抓百姓當差,無償運鹽,中飽私囊。這些劣行導致百姓怨聲載道,憎惡食鹽專賣。

  即便如此,由于朝廷鹽務機構龐大,開支驚人,朝廷所得收益并沒有多少。

  若能大力削減鹽監、鹽場等鹽務機構,調整食鹽專賣制度,改官收、官運、官銷為官收、商運、商銷、統一征收鹽稅,不但擾民甚少,朝廷獲利還會更多。”

  白復求教道:“云大人,何為官收、商運、商銷?”

  云雁影道:“鹽官統一收購亭戶(專門生產鹽的民戶)所產的鹽,然后加價賣給鹽商,由他們販運到各地銷售。朝廷只通過掌握統購,批發兩個環節來控制鹽政。

  為防鹽商哄抬鹽價,朝廷可在各地設立常平鹽倉,以平鹽價。

  這樣一來,大批鹽吏被精簡,鹽價下跌,百姓獲益、商賈獲利,朝廷稅收也會繳增。

  如今朝廷收取的鹽利,每年只有六十萬緡。若我推斷無誤,采用新鹽法,五年之內,鹽利可增至六百多萬緡,占天下財政收入一半,足以支付朝(本章未完!)

第七百三十八章開源節流  廷各項開支和漕運費用。”

第七百三十八章開源節流  地址: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