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來嘍!”
飼養員喊了一聲,曬太陽的海獅們頓時精神起來。
有好吃的!
見飼養員往小島走去,幾只海獅也下了水,在水里歡快地游起來。
透過玻璃,唐曉欣看到海獅的鰭上下擺動,像是劃槳一樣。
擺了幾下,鰭貼在身側,尾巴放平,身體呈光滑的流線型,借助剛才擺鰭的余力,在水中優雅地滑行了一段距離。
眼看著要撞上一塊石頭,海獅輕輕抬起頭,尾巴擺了一下。
輕巧浮了上去,與石頭擦身而過。
時而在水中旋轉身體,側身一個大回環,游泳的姿態矯健靈敏。
等飼養員登上小島,海獅們也跟著游了過來。
一只海獅從水里躍出,輕盈地跳上邊緣地一塊石頭,用鰭支撐身體,望著飼養員左搖右晃,迫不及待想吃魚的樣子。
飼養員伸出手,海獅頓時乖巧地把鼻尖貼了過去!
飼養員用耳麥為游客們解說道:“這個是每天日常的健康檢察!看一下它們的眼睛、鼻子、皮膚。”
海獅非常配合,飼養員從小桶里拋了兩條小魚喂給它。
接著吹了聲哨子,做起行為訓練。
“來,握手!”
海獅抬起一邊的鰭,放在飼養員掌心里,接著又換了只手。
“做得不錯!”
飼養員喂給它兩條小魚。
游客們紛紛驚嘆道:“哇,好聽話!”
有一名小朋友,牽著家長的手,望著海獅,大聲著:“我也想和海獅一起玩!”
海獅吃到魚,興奮地發出了一陣“嗷嗷”的粗獷叫聲。
看它激動的樣子,飼養員摸了摸腦袋進行安撫,笑道:“誒呀,這吃魚多是一件美事啊。”
檢查訓練完,開始往水里扔魚!
一只海獅猛地竄了出來,一口把魚咬住,落回水里發出“噗通”一聲,濺起一大朵白色的水花,把池水攪得起伏不定。
浮出水面,腦袋左搖右晃,一副蓄勢待發的樣子。
飼養員朝著唐曉欣她們這邊拋了條魚!
頓時有一只海獅在水下飛快地游了過來,躍出水面劃出一道弧線,叼住魚兒又鉆回水里,姿勢優美迅捷。
有時看到飼養員伸出手掌,又跳回岸上,鼻尖碰一下。
唐曉欣她們看得睜大眼睛,呱唧呱唧鼓掌!
看完海獅吃魚,錢可可道:“這會快中午了,咱們吃個午飯去吧?看它們吃魚我也餓了!”
唐曉欣道:“等一下,去看看那個雕塑。”
海獅館旁邊,有一尊海獅的雕塑!
不過和其它地方的雕塑不一樣,這個雕塑是用金屬廢品和塑料做成的。
身軀用黑白色的油漆噴涂,臟兮兮的,有種貧民窟涂鴉的感覺,背上是彩色的塑料片,引人注目,脖子上纏了幾圈魚線,臉上一片皮膚裸露,露出下面的金屬網。
最為引人注目的,是它圓溜溜的黑眼睛,神色有些驚恐,又似乎是在疑惑,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受傷,看著就讓人難受。
旁邊的展牌上,標題詢問道:“提起海洋,你會想起什么?”
唐曉欣的腦海中,頓時浮現出了企鵝、海獅、海豚各種可愛的動物。
錢可可則想到了美麗的海灘,明媚的陽光,海風吹拂,海浪拍打,孩子們堆沙堡,光著腳丫踩在沙子上嬉鬧追逐,發出歡聲笑語。
“海洋決定了我們這顆星球的色調,孕育了生命,是無數生物的家園……
不過你知道嗎,全球每年使用3800億個塑料袋等包裝物,每年都有超過800萬噸的塑料垃圾流入海洋。今天,塑料垃圾已經在威脅生態系統、海洋動物甚至人類的健康。”
兩人都被這個數字震驚了,800萬噸!?
剛才腦海中想象的美麗的沙灘、海風,歡笑的小朋友,可愛的海洋動物,此時全變成了各種塑料垃圾,大量地堆積在岸邊,浮在海里,和動物的尸體混在一起,散發著難聞的臭味。
塑料垃圾,已經成為海洋生物和海洋生態系統構成巨大威脅!
較大的塑料制品,例如袋子、吸管、塑料瓶、繩索、外賣包裝以及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許多東西,都被稱為“大塑料垃圾”。除了會讓海灘變得臟亂,大塑料還會對野生動物構成威脅,比如被誤食,或者纏繞。
有的塑料在海里待久了,會被藻類覆蓋,變成動物眼里的食物。
信天翁的父母滿懷希望地將它們收集起來喂給孩子們吃,沒過多久,雛鳥就死了。
解剖鯨魚海龜尸體,發現肚子里全是塑料的更是數不勝數。
前幾年有個傳播很廣的視頻,有研究人員發現一只海龜鼻子里有異常,一開始以為是什么寄生蟲,拔到一半的時候發現其實是個吸管。拔吸管的過程中,海龜流出了鮮紅的鼻血,看上去很痛苦,不斷掙扎,花了十分鐘才拔出來。
還有的海獅,被漁網纏住自己又弄不掉,越長大纏得越緊,深深勒到肉里,如果沒有人解救,只能慢性死亡。
塑料難以降解,在海里游蕩的時候,會因為冷熱、日曬、海浪、風、沙石的作用,受到磨損,漸漸變得易碎解體,變成成千上萬的小顆粒,被稱為微塑料。
微塑料的殺傷力絲毫不比大塑料垃圾小,很容易被貽貝、浮游動物等食物鏈底端生物吃掉。無法被消化掉,只能在身體內長期積累,嚴重會生病甚至死亡。
小型海洋生物吃掉塑料,會波及食物鏈上的所有生物,包括人類。
雖然目前對于人類健康產生什么不良影響還不是很清楚,不過對部分生物的影響已經證實。
微塑料可以進入生物組織,引發炎癥或者造成損傷,而且微塑料里往往還有化學添加劑,各種有機污染物,一但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引起嚴重的健康問題,特別是內分泌系統,引起發育生殖方面的病變。
唐曉欣看得毛骨悚然!
旁邊的游客也是表情沉重,搖頭嘆息。
“或許我們人類會被自己淘汰。”
“希望大家都提高點環保意識吧,這次疫情已經夠糟的了。”
“誒,總是板子不打到自己身上急迫不起來。”
“我們可以做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