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七四章 天啟礦業改革

  大明是有冶稅這個稅種的。從這個稅種就可以看出來,對于采礦,大明并沒有搞一刀切,完全的要求官營。

  事實上,除了金銀礦嚴禁私人開采偷采、官商勾結的盜采也很多,以及朱由棟之前,鹽礦名義上也只能官營之外私鹽極為泛濫。如鐵礦、煤礦等,都是允許私人資金進入的。到了萬歷年間,如北京的門頭溝煤礦,已經全部是私人礦產,其出產供應京津地區所有民戶的生活用煤綽綽有余。而大名鼎鼎的南直隸濮萬業鋼坊,更是擊垮了好幾家大明國營的煉鋼廠。

  但是煤、鐵礦允許私人資金進入后也存在很大的問題,首先便是稅率過低。如煤礦,當年老朱建國的時候,說小民每天生火做飯都要用煤,所以把稅率定為三十稅一。即便是鐵礦,老朱也說農民需要農具,因此定了個十五稅一這也是按照生鐵產量制定的稅率。而在21世紀,鐵礦石的資源稅差不多就是十五稅一。這么算下來,大明如果是按鐵礦石的產量來收稅,那稅率估計是五十稅一甚至更低!

  在14世紀,國家的收入項目比21世紀少得多的情況下,還制定這么低的礦稅,只能說,老朱在心懷百姓的同時,真的不太懂經濟不要說21世紀了,在公元11世紀,北宋的鐵礦也是允許民營資本進入,怎么征稅呢?按生鐵產量征稅,五稅一。

  如此低的稅率,使得國家在礦業上得到的好處極少,還間接導致國營鐵廠的倒閉民營鋼鐵廠的利潤太豐厚了,國營廠的工匠乃是管理人員都被撬走了。

  但是,國營廠倒閉或者因為人才流失導致產品質量下降后。民營廠的產品并不能替代以前的國營產品提供給軍方大明對鋼鐵的需求量很大,光是掙民間需求的錢就已經壇滿缽滿了,為啥還要投入巨額資金做軍品呢?

  所以,大明早年朝綱嚴整,戶籍完備的時候,國營廠的工匠還在老老實實的給國家做工,那時候明軍火器質量還算不錯。到了歷史本位面的萬歷、天啟年間,國營廠要么倒閉,要么產品質量嚴重下降,再也拿不出合格的軍品了。

無序的民間資本介入礦業,除了讓國家獲利極少,加速國營廠倒閉或者質量下降外。還因為大明對民間資本進入礦業是采取的默許制度。也就是說,國家沒有明確產權,法律不保護這些民營礦主。這自然的會導致官商勾結、黑惡勢力滋生  以前朱由棟改革鹽政,一方面是真的缺錢到了極致,一方面是鹽政作為國家統管得最嚴的部門,已經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而在鹽場私有化后,國家鹽稅直接翻了數十倍不說,鹽的質量上來了,鹽價下降了,私鹽也基本絕跡了。

  那么現在,是時候對礦業進行徹底的改革了。

  怎么改呢?這就如楊彥明所言,現有礦場,除了保留幾個核心大礦捏在國家手里外,其他的都一律拍賣明晰產權是杜絕官商勾結、消滅黑惡勢力的第一步。

  至于說那些已經在某些礦上自行經營了很多年的礦主?你能拿得出產權證明么?拿不出來那就不是你的!說起來,你們這些家伙這么多年下來,拉了多少官員下水?為了保住礦場,弄了多少潑皮流氓欺壓當地百姓?你們這些年在這么低的稅率下掙了這么多錢,難道還拿不出錢參加拍賣?

  啥?你說你就是不參加拍賣。誰要是買到了你的礦場,你就讓買主吃不了兜著走。呵呵,能夠通過拍賣拿下礦場的,恐怕都不是省油的燈哦。更不用說,產權明晰后,朝廷會旗幟鮮明的支持、保護買主的利益了。

  在這個時代,雖然經過穿越者稍稍加強。但朱由棟早期并沒有真正的把手伸入煤、鐵行業。所以,這時候大明的生鐵產量大約是23萬噸。至于煤?大明此時已經掌握了地下煤礦采取技術,天啟二年的產量是900萬噸。

  由于穿越者的原因,這個世界已經開始進入蒸汽時代,至少是西班牙、奧斯曼和大明三國。對鋼鐵的需求量急劇上升。而煤,則是現在乃至很長一段時期內,冶煉鋼鐵的主要原料。所以,煤鋼改革,必須同時進行。大明現有的大部分煤礦和鐵礦,也都在天啟三年,同時進行拍賣。

  當然,朱由棟深知,華夏這塊土地,煤、鐵的蘊藏量還是比較豐富的。現有的產能還有極大的提升空間。因此,他也出賣資源勘探權當然,后世幾個很大的煤鐵產地,他是不會拿上來拍賣的:這個,他準備自己派人去勘探。

  在明晰了產權后,他就要改革礦業的稅率了:得益于前年年末開始的商稅改革中,國家工商總局除了收取商稅以外,也切實的保護了繳稅商人的合法權益,處理了很多的官員。所以這一次,商人們在未來繳納礦稅方面,抵觸情緒少了很多。

  相比而言,鐵礦的稅率好計算一些:我以生鐵為計稅基礎就好。但是煤礦就比較麻煩了:不同的煤礦,出產出來的煤經過洗煤后差異極大。所以,在經過和眾臣反復協商后,朝廷決定:鐵礦的稅率統一為按生鐵計稅,五稅一。煤礦按照煤的品相分為五級,最好的煤稅額最高,十稅一,最差的是五十稅一。

  “各位叔伯兄弟,朝廷拍賣煤礦的相關法令,基本上就是這么規定的。我楊家因為在鹽礦上投入較多,所以現在能夠抽調的資金有限。幸得三叔公提醒,現在我估算了一下,就算找銀行貸款,估計也就能拿下一個大煤礦和一個縣的勘探權。所以,真的需要各位叔伯兄弟的鼎力支持!”

  “那個,彥明啊,剛才聽你和三叔講了那么多,我們也不是真的冥頑不靈。所以,這全家以后的重心從采買銷售轉變為實業,我是沒什么異議了。只是,這投資煤礦真的能賺錢嗎?”

  “六叔放心。”楊彥明微微一笑:“若是經營絲廠、棉紡廠什么的,我從來沒有管過具體生產,還真的心里沒底。但是煤礦?我山西到處都是煤礦啊,雖然對煤礦生產不是很精通,但至少知道個大概吧?到時候請一兩個善于煤礦管理的不就好了么?至于說這樣的人才,以我楊家在山西的能力,想來是不難找的吧?”

  “嗯能給我們楊家做事,只要錢給的足,想來是不難找的。只是,這煤產出來了,銷路?”

  “在這點上,六叔就更不用擔心了。國家這些年在拼命修路,煅燒石灰石的水泥廠要煤,煉鋼鐵要煤。據聞朝廷在兩月前下水了新式的鐵甲艦,船上沒有風帆,全靠蒸汽推動,而燒水為蒸汽的,還是煤。正如前些日子的長安日報所言,國家進入了蒸汽時代,最基礎的動力源泉是什么?煤!所以,未來數十年,煤是絕對不愁銷路的。侄兒估計,若是我們真的能夠拿下一個年產百萬斤的煤礦,一年的純利當不下于五十萬!”

  “嘶彥明侄兒,這么說起來,若是這煤礦獲利為真。那再加上鹽礦的利潤,一年下來,咱們家”

  “是的,六叔,一年利潤不少于七十萬。而且,我們雖然縮減了商鋪和商隊,但是最精華的鋪面和路線是不會讓出去的。因此,這么算下來,一年的利潤大約在八十萬以上。比起現在全家上下分這四十多萬的利潤要多得多。”

  如此一來,整個祠堂內的氣氛就熱烈起來了。

  “干了!不就是把土地拿去質押么?又不是馬上就要搬家。這點風險,比起襄毅公當年在嚴嵩、徐階、高拱、張居正等人當中輾轉騰挪可要安全多了!”

  稍后,達成一致意見的一眾人等,在祠堂里擺開了香案,對著楊博的牌位善祈善禱了起來:“唯愿襄毅公在天之靈,保佑我楊家轉型順利,再次興盛!”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