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739章籌備建國

  米柱在除夕當晚,在白宮舉行了晚宴,慶祝徐夕之夜,有資格出席白宮晚宴的,當然是軍政大臣,地方要員。

  此刻米柱沒有皇帝之名,卻有皇帝之實,他們名為第一家庭,實際是皇族,南洋軍的皇族。

  新家坡則是南洋軍的統治核心,它地方雖小,只有一府之地,卻是統管著擁有四百萬平方公里土地的廣大區域,這樣的大國家,當世不過幾個,大明、奧斯曼、俄羅斯才是實打實的,像歐洲的哈布斯堡王朝、波斯王朝、莫臥兒王朝都有點挨邊,像西班牙、葡萄牙、荷蘭他們有廣闊的殖民地,但殖民地和直接統治是有分別的,所以不算。

  是以,南洋軍己是世界一等大國,他們在軍力和領土方面己具備一流大國的規模。

  在此時,米柱正式表態,籌備建國,新的國家叫南洋帝國,以南洋民族為主體,采用君主立憲制,米柱為皇帝,米氏家族為皇族,楊如花為皇后、米奇為世子、張嫣為皇貴妃、李暮宸妃、阿依莎為淑妃。

  為以新家坡為首都,國旗為槍錘旗,國歌為,憲法為。

  最高權力機構為最高統帥部,設在白宮。

  政府最高行政機關為國務院,辦公地為總督府,最高行政長官為總理,文臣之首,百官之首。

  軍事部門為軍事委員會,職權與統帥部重疊,它得直接管理海軍、陸軍,辦公地點為五角大樓。

  武裝力量為南洋軍,分別擁有六萬人的海軍,十五萬陸軍、十萬國民警衛隊。

  統轄的地方有新家坡行政區、柔佛省、南暹羅省、爪哇省、蘇門答臘省、東省、蘇拉威西王國、澳大利亞地區、西部地區。

  東至太平洋;南至南極;北與大明、越南、柬埔寨隔海相望,與北暹羅陸地相連,西至次大陸西海岸,領土一千二百萬平方公里。

  這一切是米柱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閑聊時表達的,他終于正式的就此事表態,命令手下們進行籌備了。

  他們的地方這么大,人口這么多,是時候建國了,當然,他們的千萬平方公里土地水份極多,像號稱七百萬平方公里的澳洲大陸,他們只是有一些石碑在那里,宣告了主權,而東省也是差不多,廣闊無邊的東省有七十萬平方公里之巨,但是南洋軍只控制了一個莫爾比玆港,在島上的軍隊不會超三千。

  至于他們的西部地區,就更加模糊了,他們控制的果阿和斯里蘭卡劃入去沒有什么問題,但他們好像一不小心,把印度也劃了入去,這是南洋軍的一貫作風,用劍去丈量土地,看上了的,就是他們的了。

  眾官員大喜,差點就準備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

  米柱制止曰道:“暫停!這不是立即,而是準備,而且必須取得大明的支持,在沒有取得大明支持之前,建國只是一句空話。”

  為什么必須取得大明的支持?因為他們的漢人太少了,以南洋軍為主體的國度,旗下有眾多民族,最多的是馬來人、爪哇人、暹羅人、作為最上層建筑的漢人,反而是相當少的。

  盡管米柱一再強調南洋民族的概念,但是沒有辦法,他們的人還是太少了,一旦有變,己是水載舟之勢,很容易舟覆人亡。

  所以米柱想方設法從大明弄人來,以南洋軍控制的地方來說,未來六十年,人口依舊是一個大問題,一旦讓爪哇人、馬來人人口占了絕對多數,他們這些南洋軍人反而成為了外來人,成為了被驅逐的對象。

  米柱謀求的是永久占領此地,而不是暫時擁有,必須預防后世出現的反殖民和民族獨立浪潮。

  在未來的幾十年,無論是馬來人還是爪哇人,都必須是南洋民族,如果他們并不入這偉大的全新的民族之中,他們就沒有必須繁衍、傳承下去,這一塊地是華夏子孫的繁衍之地,南洋民族是華夏民族的衍生民族,他們上承華夏傳統,下啟華夏文化,這才是真正的發揮光大。

  所以米柱決定立國了,這過程不必急,必須游說大明,在獲得了大明的支持之后才開始,如果大明皇帝陛下和朝廷不支持,沒有辦法了,必須向后推遲。

  在小大之前,米柱的奏折上呈至御前,他辭去了南洋總督、東廠錦衣衛提督、后將軍、薊遼總督等職位銜頭,只保留了澳洲伯爵這一銜頭,歸還了尚方寶劍、圣旨、欽差儀仗,說是無力而為之,朝廷不支持一兵一響,無功而退,理論是米柱己是自由之身,不再是大明的官員了。

  這在朝廷引起了巨大的轟動,葉向高道:“知道米柱有自立之心,卻不想如此急不可耐,澳國公,米柱欲造反否?”

  澳國公米禮義道:“米柱所占之地,沒有一分是搶占大明的,造反之說,不足為憑也!維新多次上書,要求將新家坡、馬六甲海峽、南洋群島列入朝廷直轄,但是朝廷都拒絕了,維新占一無主之地,何來造反之說?”

  葉向高道:“米柱任的是大明總督,出鎮南洋,其麾下盡是大明兵官,使用的是大明朝廷錢糧,有所產出,自然歸大明朝廷所有。”

  魏廣微道:“請問熊伯爵,兵部派出了多少兵馬船只前往南洋?”

  熊廷弼道:“沒有,因為當時考量的是南洋地區復雜性,大明身為宗主國,天朝上國,不宜干涉地方藩國事務,所以兵部沒有派兵,而是招募退伍軍人,以雇傭兵的形式進入,這樣就是出了事,也可以推得一干二凈,獨善其身。不過戶部支了錢糧,從這一點之上看,還是在為大明朝廷出力嘛。”

  大伙兒卻殷切的看著孫承宗,就等你老人家發話了。

  孫承宗臉色難看,說道:“戶部不曾支付過錢糧,南洋軍不在朝廷編制之內,屬于內廷,自然由內廷支。”

  這話魏忠賢可就不愛聽了,他急道:“孫閣老,可別欺負老實人,咱內廷一向安守本份,什么時候管過朝廷的來。”

  這方面,三方都是踢皮球,推得一干二凈。

  朱由校道:“這么說,在過去的一年之內,朝廷除了給維新一個名號,沒有發他一石糧一錠銀,亦沒有一兵一卒,維新有今日全靠自己。”

  葉向高忙道:“有名號在,何愁沒有金銀錢糧,這些土地,大明不便直接統治,但如果他們稱臣納貢,也是好事一件也。”

  魏廣微道:“有什么好,外藩入貢,還以三倍之禮方顯上國風度,長此以往,根本不堪重負,且問諸位,有誰愿去爪哇做官?”

  他這么一問,大臣們全低頭了,不要說去萬里之外的爪哇,就是離開了京城都不樂意,君不見人走茶涼嗎?牛逼如米柱,通了天的背景后臺,離開了這一陣子,還不是人走茶涼,他掌管的東西己是讓人瓜分一空,各大勢力大佬,又對米柱留下的米利堅商行、皇家銀行眼紅不己,磨刀霍霍,準備分而食之。

  這種情況,連皇帝和魏忠賢都制止不了,還加入瓜分的行列,這前提就是米柱永遠不回來,他在南洋不回來,大家自然可以分而食之,米柱一旦回來了,這可就慘了,以米柱的權勢,吃他的不但要吐出來,還必須計上利息。

  朱由校當然是希望米柱回來,但是另一方面又擔憂,米家權勢過大了,有軍有權還有錢,很容易成為權臣,米柱另僻奚徑,去南洋自立門戶,未嘗不是好事。

  而且米柱派人前來游說,一旦他在南洋扎根,在大明的產業,只留一成予父母養老,其余的產業,獻與皇帝及諸公,讓他們分了。

  這么大一筆錢,而且是有錢難買的米利堅商行、皇家銀行各百分之三十的股份,誰人不眼紅?

  米柱在一開始就控制了大量的原始股份,多次稀釋,但又讓他贖回,股權之多,比皇帝還多。

  皇帝股份多,支出也大,這么大一家子,柴米油鹽那一個不是錢?皇帝出手闊綽,賞賜大臣妃子,那一個不是錢,如果維新在南洋自立為王,這些產業大部分賜與皇帝,這個可以有呀。

  本來皇帝最恨的,就是臣子自立為王,這是誅九族的大罪,但米柱不同,據的是海外之地,自立的也是海外荒蠻之地,搶的也是蠻夷的地盤,沒有讓大明損失分毫,還通過貿易,讓大明賺了不少,更重要的是順手的解決了大明流民的問題。

  在各地,流民都是官府最頭痛的事,現在流民少了,地方也安寧了,而且因為流民少了,地主的田租不出去,又招不到人,只好降租降稅,盤剝輕了,地方的壓力也輕松了,所以,與南洋合作,好處多多。

  不是誰南洋軍橫行無忌嗎?人家不是很懂事嗎?與大明相連的幾個國家都不碰,作為藩屬,十分的懂規矩,他們對南洋軍并不反感。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