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749章帝國黃昏

  米柱坐鎮錫蘭,著手解決錫蘭的問題,希望可以通過官府行政管理,將這一地方納入體系之中。

  這里盛產寶石和糧食,一旦恢復了正常,可以為南洋軍提供糧食和寶石。

  當年大唐軍對于西域和中亞的遠征,最后不是敗于敵人,而是敗于后勤,他們無法從遙遠的長安運送這么多糧食、裝備、兵員前去補償,只有消耗沒有補充,最后一一退了回去。

  現在南洋軍擁有極其強大的運力,他們可以通過海運,將物資運去前線,但如果糧食可以在當地籌措,兵員也可以在當地人之中獲得補充,這對大大的減輕了他們后勤方面的壓力。

  可以想像,每一顆米都從爪哇運來,這該對后勤船隊造成多大的壓力和加大支出。

  在米柱與拉賈帕克會面的第二天,港口里被強行驅趕捕捉來干活的居民和自由民們被釋放了,當然,工頭們在引誘他們,繼續為南洋軍干活,每日有十斤米作報酬,許多人頭也不回的走了,但還是有許多人留了下來,因為他們沒有路費,沒有錢和吃的,他們也回不了家。

  當然,南洋軍捉獲的戰俘們,是不在釋放之列,他們是戰俘,被貶為奴隸,不會無條件釋放,只是伙食和居住條件有所改善。

  拉賈帕克所到之處,受到了圣人般的歡迎,人們認為這一切是他向南洋軍爭取來的,所以親昵稱之為佛爺。

  拉賈帕克看見南洋軍拿出了足夠的城意,他們雷厲風行的作風也顯示了強大的執行力,拉賈帕克喜悅的道:“人心如此,何愁大事不成?”

  現在南洋軍的主要力量是對付莫臥兒王室,現在的莫臥兒王室,其實是有許多問題的,表面風光,內里危機潛伏。

  在查罕杰上位期間,就停止了其父阿克巴大帝時代善待婆羅門教、佛教的政策,向香客們征收重稅,為了支援對孟加拉地區的征服,他們在各地加收重稅,讓各地王公派兵派糧,讓他們苦不堪言,只是莫臥兒王室在南亞有壓倒性的優勢,才讓各地勢力有苦難言。

  最讓米柱詬病的是他們皇室的繼承法,莫臥兒是突厥化的蒙古人,他們對于同為突厥后裔人建立的奧斯曼帝國,崇拜到了極點,樣樣看齊。

  奧斯曼帝國曾經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統治著從中亞到北非到東南歐的廣闊地區。它極盛的時候,滅掉東羅馬,占領君士坦丁堡,侵吞巴爾干半島,屯兵多瑙河,兵臨維也納,整個基督教歐洲都處于這個帝國的威脅之下。

  奧斯曼帝國這樣一個與華夏的明朝和同時開始的國家,在君主傳承上,也實行嚴格的父死子繼的繼承制度。世俗最高統治者叫做蘇丹,類似華夏的皇帝;而且蘇丹也有宮禁森嚴的后宮,有無數的后妃,甚至和華夏一樣,也有大群太監。

  早期奧斯曼帝國蘇丹的繼承制度或者說家法,實行的主要是一種開放式的競爭制度,這種制度下,王子們互相殘殺,最后活下來的繼承大位。大致來說,在位的蘇丹給兒子們每人一個地方,讓他們到地方擔任軍政長官,學習治國理政的才能,當蘇丹死亡的時候,哪個王子最先趕到首都,得到大家的擁戴,就成為新的蘇丹。

  這種制度,當然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王子們在實際治理地方的經歷中得到鍛煉,學會軍事民政的管理經驗,公開競爭,優勝劣汰,適者上位,能夠保證接班人的水平。

  但是也有問題。王子們離首都遠近不一,距離近的肯定捷足先登;王子們為了能夠得到蘇丹死亡的消息,在朝廷中也要安插內線隨時通風報信;老蘇丹有時也有私心,將中意的兒子分配給就近的地方。等等。王子們為了勝出,不惜刀兵相見,涂炭生靈,真正是勝王敗寇,叢林法則。

  于是,一種叫做卡農的制度或者說慣例,建立了起來。這個卡農,字面意義是殺害兄弟或姐妹。但從奧斯曼的實踐中看,不但殺害兄弟,有時還要殺死侄子,不但殺死兄弟和侄子,有時還要殺死自己的親生兒子。總之,這個制度就是殺兄屠弟滅子。也就是說,為了保證政權或者江山的穩定,必須消除政權的競爭者和挑戰中,

  而兄弟以及兄弟的兒子當然是最有力的挑戰者和競爭者,所以,一旦一個蘇丹已經確立,那么,首要的任務就是立即殺死兄弟們,一個也不留。

  這如同農民的間苗,農民撒播種子,長出一叢禾苗,于是從中選擇茁壯的一株,為了讓它長得好一些,得到的養分水分和光線充足一些,就會將周圍的其他禾苗拔掉,奧斯曼的卡農,正是這樣一種制度。

  作為奧斯曼帝國的鐵桿粉絲,他們也繼承了這一種做法,這也是莫臥兒皇室的帖木兒武德傳統和次大陸地緣條件結合的結果。

首先,和同時代的中亞一樣,莫臥兒王室在繼承爭奪上有濃郁的兄弟父子相殘傳統,尤其在查罕杰繼位前后后愈發殘酷,開始有類似奧斯曼“卡農法”的做法處決或謀殺一切王位爭奪者,這恰恰和莫臥兒帝國權力向皇帝一人集中的過程密不可分莫臥兒皇室為了確保對次大陸廣大異族人口的征服和統治,莫臥兒帝國的大部分資源,被集中在少數的直系血脈手中,比如查罕杰的四位兒子的收入就占據了全國8.2的稅收,更毋論將重要的軍政大權交予王子手中,使得親王往往有財力招攬大批的親信和軍隊,具備向中央政權發起挑戰的實力  又加上次大陸復雜的宗教和民族情況,為數眾多的少數族裔貴族為了實現地位的提升,往往更愿意依附這些莫臥兒王子,企圖利用親王的號召力打破現有的權力分配。在莫臥兒時代的史書中,這個因素直接被描繪成了王子叛亂的主要原因,“王子們都是因為沒有分辨能力才被奸臣慫恿造反的”是莫臥兒宮廷記錄的最常見敘事。

  王子掌握著重要的帝國軍政大權,也意味著一旦發生叛亂或者王位爭奪,所牽涉的往往是數個省份,波及無數百姓生計的大戰,以至于當皇帝去世時,民眾們對這種可怕的亂象已經早有預感。

  當1605年阿克巴大帝去世時,幾位皇子血腥大戰,阿格拉堡當時城里風聲鶴唳,戰云密布,查罕杰登位,盡殺幾位王兄及其追隨者,這也是莫臥兒皇室成員一直不多的原因,每一位皇帝上位,都會對皇族進行一次清洗,殺光一切有威脅的人,所以大明皇室成員,人口瘋長,而莫臥兒帝國則是稀少。

  現在是到了查罕杰晚年,幾位皇子己等不及父皇死去,率先斗了起來,因為皇位繼承法說得明白,不是勝者全拿這么簡單,而是敗者一無所有,不但他自己被殺,就是他的老婆、子女、追隨者都要被殺,典型的有你無我,你死我活。

  這些內在危機,如果是沒有外來勢力干涉,他們是可以自行消化的,但是一旦有外來勢力干涉和介入,危機就幾倍放大了。

  莫臥兒王室以軍隊征服了眾多的土邦,這些土王藩鎮們無不擁兵自重,等待機會,在分析出這些東西之后,米柱發現,這所謂的超級大國,并不像是外表這般令人覺得恐怖和強大。

  就像是大明,外表強大,只有深悉內幕的米柱才知道,它是多么的外強中干,不堪一擊,如果不是他來了,這會兒關外應該丟得差不多了吧?

  所以米柱才會悍然調動兵力,染指印度。

  只是,他與歷代的入侵者們有所不同,歷代入侵者都是從中亞和波斯方向入侵,從海上還是大姑娘上花橋第一次。

  查罕杰皇帝也明白了危機所在,所以他毫不猶豫的出動了大軍,直趨加爾各答,準備繞過英國人,直接與南洋軍交手。

  孟加拉邦是他們新占之地,當地人并不鳥他們,一旦失手了,整個地區就會動蕩不安,亂成了一團,所以他派出了親征善戰的大將馬賈魯汗率領三萬禁衛軍和七萬輔兵前往加爾各答,準備將敵人趕下海,加強地區的控制。

  馬賈魯汗本來是意氣風發的,但是入駐加爾各答之后,他才發現情況未必如他想象的美好。

  特別是他的北方兵,來到南方之后,水土不服,不少人感冒發燒,上吐下拉,咳個不停,吐痰咳血,軍營中盡是病人,彌漫著一股惡臭味。

  直至有人死了,而且是皮下出血,導致尸體全身發黑,許多人才覺得不妥,士兵們開始慌了,害怕了,這是神的懲罰呀!直至一名傳教士看見了死者發黑的尸體,才驚恐萬分的叫道:“上帝呀!這是黑S病。”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