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452章察哈爾部

  這里是他的大蒙古帝國王都,還處在察哈爾部八大鄂托克,浩齊特、奈曼、克什克騰、烏珠穆沁、蘇尼特、敖漢、阿喇克卓特和主錫惕的保護之下,各自為政的科爾沁、內喀爾喀、土默特、鄂爾多斯諸部也被他差不多馴服。

  漠北的外喀爾喀不承認他蒙古大汗為共主,漠西衛拉特仍然與蒙古帝國為敵,但他們在林丹汗的多次收拾之下,這是節節敗退。

  他林丹汗除了在建奴那里吃了一點虧,對付其它的人,那是保持全勝紀錄,現在在帝國中央,響起了喊殺聲,這是怎么回事?

  林丹汗現在以四十萬蒙古國之主巴圖魯成吉思汗自居,蔑稱奴兒哈赤為水濱三萬女真之主。

  林丹汗立身的根本就是察哈爾部落。

  關于察哈爾的語義,源于古突厥語,主要大致有三種意思:孩子、身邊人和侍衛,其實,三種意思殊途同歸,那就是親信之人。

  元朝《蒙古秘史》記錄了成吉思汗在統一蒙古草原之后,下旨:“朕以身邊出力的一萬名戰士,做朕的大中軍!輪番護衛朕!”

  從此,這些成吉思汗身邊的孩子們、侍衛們,組成了萬人中軍“怯薛軍”,包括一千名宿衛,一千名弓箭手,八千名散班,是蒙古最精銳的騎手、戰士和勇士,是草原上最矯健的雄鷹。他們及其家屬對大汗忠心耿耿,鞍前馬后,不離左右,除了宿衛大汗之外,還承擔著留守草原祭天等職能。

  這個群體逐漸有了一個察哈爾的稱呼。《蒙古黃金史》贊譽察哈爾:“為利劍之鋒刃,為鎧甲之側面,乃察哈爾萬戶也。”在蒙文《成吉思汗箴言》中,曾將察哈爾贊喻為大汗的護身寶劍和盔甲。

  歷史證明察哈爾不愧這個稱呼。

  元朝至正二十八年,洪武二年的夏天,明軍進攻大都,元朝皇帝妥懽帖睦爾幾乎沒有抵抗,僅帶家眷和親軍逃往草原,繼續堅持元朝旗號,史稱北元,太祖朱元璋以其知順天命,退避而去,稱其為元順帝,蒙古人則尊其為烏哈篤汗(意為明智的)。

  陪伴這位明智的大汗回到草原的,還有察哈爾。

  當時,元朝皇室回到蒙古草原,勢必侵占草原上舊貴族的牧場和土地,引發若明若暗的矛盾,元順帝及其子孫依靠忠誠的察哈爾,才能在眾叛親離、風雨飄搖的環境里,在故土上站穩了腳跟。

  二十年之后,元順帝的孫子烏薩哈爾汗擔任北元皇帝的時候,汗帳設在了貝加爾湖一帶,在一個風沙彌天的秋天,被明將藍玉率十五萬大軍襲擊,北元皇帝被部下殺死,其后妃公主百余人、三千官員、七萬人口、十五萬馬匹牛羊,以及元朝皇帝大量的印章、圖書、兵器、車輛,都被明軍俘獲。

  這次慘敗導致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黃金家族徹底喪失了至高無上的地位,大多數蒙古部落宣布獨立,即位的北元皇帝多數淪為權臣軍閥的傀儡。

  與此同時,起源于葉尼塞河上游的衛拉特(瓦剌)蒙古強大起來,這支蒙古人與成吉思汗沒有血緣關系,只是當年的歸順者之一。

  其首領也先名為北元太師,卻成為蒙古草原真正的汗,特別是在土木堡之變中消滅數十萬明朝精銳,俘獲明英宗,更是威震整個草原,其勢力范圍東起大興安嶺,西至蔥嶺,北接貝加爾湖,南抵大漠。

  從此,黃金家族更是龜縮于一隅之地,仰人鼻息、茍延殘喘,陪伴他們的,只剩下少數忠誠的察哈爾蒙古部落,這證明當年的成吉思汗是如何的深謀遠慮,英明神武。

  不過他們也保留下了壯大的火種,蒙古帝國再次在巴圖猛克手中復興,巴圖猛克在蒙古語里的意思是永遠結實,明朝則是叫他小王子。

  成化十五年,滿都魯汗去世,沒有子嗣,黃金家族里只剩下他的曾侄孫——7歲的巴圖蒙克,是一個可憐的孤兒,寄養在貧寒的牧民家中。

  為維護黃金家族的汗統,滿都魯汗的皇后滿都海毅然嫁給了巴圖蒙克,扶持他繼承汗位,稱大元大可汗。

  小王子以忠誠的察哈爾萬戶為基礎,不斷團結吸納周邊的蒙古部落,最終在遙遠的烏布薩湖一帶戰勝了瓦剌,重新樹立了大汗的威信。親政之后,廢除了元朝遺留下來的太師、平章等官制,恢復了成吉思汗時代的濟農、諾顏制度,繼而征服鄂爾多斯、土默特等部,控制了喀爾喀部、兀良哈部、科爾沁部以及朵顏三衛,結束了割據局面,統一了蒙古本部。

  小王子自己與長子駐牧在察哈爾萬戶。

  察哈爾再次成為真正的大汗中軍!他們追隨小王子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統一戰爭,再次讓黃金家族成為草原真正的王者,隨即兵鋒南下,直指長城。

  不過他們這一次并沒有攻下大明,而是敗于邊境一帶,蒙古帝國再次式微,領土和控制的人口不斷減少,直至林丹汗再次憑察哈爾部崛起。

  察哈爾部的忠誠和韌性再次經過了考驗,他們是草原中偉大的部落,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已能擁有這樣的部落。

  就是在現在林丹汗逐黃教引紅教,筑白城搞得天怒人怨,察哈爾部依然是保持了忠誠,世代悍衛他們的大汗。

  林丹汗身邊常年有二萬兵,這些脫產兵對于半牧半軍的察哈爾部來說,也是不小的壓力,他們還是咬牙堅持下去了。

  現在,在察哈爾核心之地,發生戰爭了。

  察哈爾部落似乎受到了天地造化的特別眷顧,且不說名山大川、荒漠草原、漁樵耕織、氈房牧歌這些被文人雅士們不厭其煩地吟唱潑墨的景致,在十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應有盡有,美不勝收。就是歷史的積淀,也讓許多喜歡發思古幽情的人們觀之,流連忘返。

  而且發生在這里的故事縱橫捭闔,刀光劍影,也同樣是是精彩至極。

  槍聲和喊殺聲響起,許顯純不再留手,命令部隊全力進攻,這些武裝到牙齒的特戰營,按計劃撲向自己的目標,將敵人一一槍殺,青龍營搶城門,白虎營攻衛所,在他們吸引了守城蒙古兵的注意力之后,許顯純率領五十名手持弓弩的錦衣衛,沖向城門。

  守城門的蒙古兵大多在迷糊之間,讓明兵攻了一個措手不及,許顯純并不與對方纏斗,一輪箭雨過去,直接射殺。

  察罕浩特沒有護城河,也就沒有吊橋,他們立即搬開拒馬,拿下撐門的柱子,打開門杠,直接推開城門,這城門厚重之極,十幾個錦衣衛奮力而推,才將之推開,連許顯純也扔了弓弩,奮力的去幫推。

  一隊漏網的蒙古兵沖至,他們看見明軍在打開城門,大為驚恐,紛紛拿出弓箭,一輪箭雨過去,推門的十幾個錦衣衛全部中箭倒下,連許顯純大腿也挨了一箭,血流如注。

  許顯純忙分出十幾個人,拿著弓弩與蒙古兵對射,然后再分出十幾個人前去推開。

  雙方都知道是生死關頭,所以在近距離內互射,死戰不退,許顯純再挨了兩箭,如果不是有板甲護身,他只怕已被殺死。

  如此近之內互射,緊急趕來的四十個蒙古兵全部被殺死,但在他們的反擊下,五十名錦衣衛死剩八個,許顯純是其中之一。

  城門大開,明軍鐵騎如潮水般涌進,當先一兇悍大將手持馬刀疾馳而入,他厲聲道:“總司令麾下韓剛,那位大人在此!韓剛謝過!”

  許顯純嘶聲道:“北鎮撫司許顯純!”

  韓剛嚇了一跳,他悍勇絕倫,但是人的萬兒,樹的影子,許閻王的外號絕不是一個笑話,他正猶豫要不要下馬行禮!

  許顯純大聲道:“快去攻擊南城軍營!”

  韓剛厲聲道:“得令!兄弟們!跟我沖!”說完一夾馬肚,呼嘯而去,他的部下也跟著去了。

  韓剛部剛沖入,孔有德部又至,他更不打廢話,直接攻擊城門邊的千戶衛所,這里的人被白虎營的人堵在了衛所里,正準備從里沖出,結果受到白虎營頑強抯擊,出不得門,不過他們有數量上的優勢,而白虎營只有二百五十人,他們從后門涌出,準備包抄白虎營,結果遇上了一孔有德部明軍,明軍直沖而上,幾輪火槍過去,直接滅之。

  許顯純看見明軍兩大前鋒鐵騎入城,緊吊下來的心才放下,明軍入城,差不多是穩占上風,他看見青龍營和白虎營的人退了下來,立即道:“韋教官!且隨本官去執行五號計劃。”

  為了這一次進攻,他們準備了多套計劃,主要是用于應對復雜的不同的場景,以免臨時沒有主意,手忙腳亂。

  韋斯看見許顯純一身是血,有自已的,也有敵人的,猙獰之極,說道:“許大人還是在此坐鎮指揮,由末將帶隊去吧?”

  許顯純咬牙道:“少廢話!給本官弄一匹馬來!”一說五號計劃,青龍營和白虎營開始改換裝束,化妝成蒙古兵的樣子,只是頸間系有白布,供自已人識別。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