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552章謠言

  大明統治不了蒙古,除了以上原因外,還有外部原因,漠南之外有漠北蒙古,還有漠西蒙古。

  大明沒能控制漠北的根本原因在于并沒有沒有足夠的實力去進行征服戰爭,而且漠北蒙古對明朝的邊疆威脅較小。

  漠北蒙古遠離明朝邊界,而且中間還夾著一個漠南蒙古,所以無論是漠北蒙古向南下還是明朝向北伐都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由此也就導致漠北蒙古對于大明邊疆的威脅較小,所以明朝也不會去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

  先不說遠征漠北,白白浪費了明朝龐大的國力,從軍隊出征附帶的龐大的后勤,上千公里的戰線,拖都能拖死大明。而且就算北伐漠北取得了勝利,這塊土地對于大明一如同雞肋一般,甚至還會便宜了漠南蒙古,給予漠南蒙古崛起的機會,所以明朝時無論如何都不會率兵去攻打漠北蒙古。

  當然這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漠北蒙古沒有率兵進犯明朝,畢竟大明并不好惹,可是號稱:“不和親、不納供、不割地、不稱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如果漠北蒙古要是招惹大明的話,那就是直接開戰了,就連以后的滿清朝實際上也就是控制了漠南蒙古,并沒有將漠北納入統治之中,漠北以后成為了外蒙古。

  將漠南納入直轄,就必須直接的面對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的兵鋒了,以前面對漠南,有九邊三衛,但是將雞肋一般的漠南納入統治之后,他們如何抵擋漠西蒙古和漠北蒙古的兵鋒?

  所以當徐光啟將他治理蒙古的想法變成奏折,上呈朝廷之后,引起了軒然大波,大佬們爭論不斷。

  這些天二十三萬蒙古大軍寇邊,他們是相當擔憂的,如果不是米柱在前面擋住,他們會更加的擔憂,蒙古鐵騎狠起來,可不是開玩笑的,前幾年他們還可以一舉發狠,攻下了遼鎮巡撫駐地廣寧,差點上演當年庚戌之難的慘劇。

  所幸米柱不負所望,擋住了蒙古人的進攻,據說還干掉了五萬人。

  據說而己,這年頭,武將的話,大多不可信的了,武將無恥,從來都是吹牛,大吹特吹,每一次都是吹牛打多少勝仗,砍了多少腦袋,只是敵人越打越近,都打到喜峰口來了,距京城不過二天馬程。

  這一次,東北戰區也就是原遼鎮的人一開始是打得比較靠譜的,起碼是收復了開原、撫順,圍攻鐵嶺,這就對了。

  其后突襲蒙古帝國王都察罕浩特,也是對的,畢竟是在敵人地盤打,不過打著打著就變味了,怎么說呢?因為蒙古人居然大舉襲擾邊關,隨時破關而入,這也是太坑爹,仗沒這打法,朝野上下,民間百姓,開始質疑這仗的正確性,是不是有人瞞報了,夸大其詞了,拿了蒙古皇帝,拿了塊豆腐模子就號稱殺將滅國了。

  現在懂行的人都知道,蒙古帝國號稱帝國,其實就一花架子,有實力的諸部首領可以視心情好壞而決定鳥不鳥大汗,而那一塊傳國玉璽,大明官方不是一直宣傳,傳自始皇帝的傳國玉璽,早己毀于五鳳樓大火,蒙古帝國所持有的傳國玉璽,是假的,既然是假的,這價值自然就不高,所以拿了蒙古帝國皇帝和傳國玉璽,卻讓人打上門來,這是幾個意思?

  大伙兒心理不明白呀,咋會這樣呢,難道皇帝編練皇家軍,才這么一兩年,就染上以前那些老油子們的毛病,軍還沒有練成,倒是學會了虛報戰功的本事?

  所以對于最新戰報,他們兵困敵人于喜峰口城外,圍了十幾萬人。

  十幾萬人呀!

  不過大伙兒麻木了,又是十幾萬,東一個幾萬,又一個幾萬,小小一個蒙古,有這么多人殺嗎?另外一個就是,殺了這么多蒙古人,反倒讓蒙古人打到家門口,說句不好聽的,如果是蒙古人打破了邊關,攻入長城,不把米禮義、米柱之流千刀萬剮,都難平百姓之憤。

  所以,現在京師及北直隸都非常緊張和微妙,大伙兒都在等待最終的結果,這結果一日未出,大伙兒也不好妄作斷論。

  連朝廷都非常謹慎,對于米柱所上報的殲滅五萬蒙古人于喜峰口關城之內,他們也采取按下不報的方式,當然不是隱瞞皇帝,而是暫時不上塘報邸報,靜待下一步變化。

  因為現在喜峰口大戰,連京城都聞到了硝煙的味道,所有街道坊區戒嚴,錦衣衛、五城兵馬司上街嚴打,除了必要的日常生活用品買賣之外,其它的商業活動乃至集市,一律取消,無事在街上晃悠都不行,一律拿了往糞廠和工地送,讓街街蕭瑟,道路冷清,行人不但稀少,而且來去匆匆,連官員和富家浪蕩子弟都不例外。

  滲人的是,每天有大量受傷的人往京城拉,京城的幾大車行,停止了營運,就往薊鎮和京城之間拉東西,他們拉去了糧草物資,拉回了傷員。

  東廠醫館、錦衣衛醫館、皇家衛隊醫館,這都擠滿了傷員,連京城各街各坊的醫館,也住滿了薊鎮拉來的傷兵,京師乃至北直隸,有名的郎中都被召來請來,幫忙治療。

  自號稱大軍合圍敵人于喜峰口外之后,這傷病員更多,沒日沒夜的從前方拉下來,有戰死的,也有重傷待治的,據城外的百姓稱,西山大營和豐臺大營的傷員更多,軍方的人手都不夠,直接的向民間招人幫忙了,每天是開出了相當不錯的工錢。

  這等場面,京城們老少爺們,什么時候見過?這里都這樣了,前方應該是尸山血海了吧?

  這其實只是百姓們的誤解,怎么這么說呢?米柱絕對是最重視救治傷兵的大帥,對于受傷的士兵,這是全力救治,有一個救一個,不在乎用藥不在乎花錢,所以將士用命,下死力打仗。

  歷代邊關將帥,愛兵如子者不乏其人,自已掏錢為士兵醫病的都有,但是肯定沒有一個有米柱這么富有,權勢這么大,背景這么深厚。

  以前的將帥,最多是花錢為士兵就地治病,人受傷了來往奔波,更加的容易讓人傷勢惡化,送來京城,條件好,成活率高,但是成本很高,只有極少數精英份子或者將領,才有這個待遇,其它的只有聽天由命了。

  而米氏父子的皇家軍,現在只是有可能,都是往京城送,不分什么將領或精英份子。

  所以才會造成這么轟動的場面,前線的醫館,只有一些輕傷員,稍微重一點的,就往京城送,前線醫館的傷員,己經極少,并不是他們猜想之中尸山血海。

  前方的戰場形勢,也是前所未有的好,他們冒的風險高,獲得的成果也豐富,至現在這刻,漠南蒙古的韃子精銳,盡集于此了,只要拿下他們,就是一個完美的句號。

  對于朝廷中的非議,米柱并不在乎,他從來沒有大吹大擂自己,不像是原版里的袁督師,大吹大擂,聲稱打了天大的勝仗,平遼也就是五年之事,連后金國奴兒哈赤汗都讓他弄死了,讓百姓和朝廷,都樂觀的認為,前線形勢大好,朝廷花了這么多錢,這么多糧草,皇帝就差點賣屁股了,但是這值得。

  誰知建奴卻是從喜峰口攻進來了,大掠北直隸,這也太侮辱人了,也太令朝廷和天下軍民傷心失望了,他花言巧語,大吹大擂,成為薊遼督師,東北防線最高指揮官,真的不用負責任呢?北直隸死了這么多人,真的不用負責嗎?他的千刀萬剮,并不冤。

  但是現在米柱,實話實報,作為薊遼總督,他沒有丟城失地,蒙古人反而在他手下吃了大虧,他米柱,不在乎這些非議。

  但是對于另外一些謠言,他就非常痛恨了。

  自從他擔任薊遼總督開始,京城市井之間,迅速流傳一種謠言,米利堅、坐天下。

  這謠言針對性很強,不用猜就知道針對誰?米柱父子掌大明最強大的武力,以朝中百官的尿性,不擔心才怪,掌管這么強大的武力,又沒有監軍,沒有制約,一旦來一個喜峰口兵變,回師京城,誰人擋得住?

  所以朝中六科給事人和十三道御史等己開始蠢蠢欲動,大明二百年,不允許有這么勢大的藩鎮,父子同掌東北之兵,這也太強了,比之安碌山父子,還要勢大,這些人坐不住了,他們準備做事了。

  米柱最痛恨的,就是這些無事生非,散布謠言的小人,這些謠言雖然不著調,但是只要有人信,有了猜忌之心,其厲害之處,不在于殺人的刀之下。

  所以米柱才會下令戒嚴,借戒嚴之時,隔離斷絕謠言,然后追查謠言的源頭,在為曹隨接風洗塵之后,馬上返回京城,讓他負重追查此事。

  誰人如此無恥,作出這么不要臉的事,這些人,必須拿下了送去喂狗,老子在前面打生打死,這些小人,居然暗箭傷人。

  米柱想起一事,以前他用謠言對付李選侍,現在有人用謠言對付他,這叫天道輪回。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