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170】中考

  以沈墨的成績,至少考市一中是不必房長安來操心的,坦白的說,她能在強手林立的市一中考進前十,單輪考試成績來說,房長安現在也不是她對手。

  他原本也是打定了注意只給王珂“泄題”的,不過看著人家小姑娘自己整理了好幾頁的提綱知識點,又覺得這樣瞞著她于心有愧,房長安考慮了一晚上,覺得還是要一碗水端平比較好。

  這不是為了給沈墨提高分數,而是為長遠打算,所謂一屋不掃可以掃天下,以小見大,行事還是要公道一些比較好。

  看完信,他不急著回復,先繼續給王珂擬題,直接就把今天的中考語文作文題目列了出來,如同之前一樣讓王珂來破題擬題。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如果寫這個作文,最重要的肯定是心,但是也不能忘了舞臺,否則就屬于偏題了。”

  “心可以有兩個方面的理解,一方面是人生理想、志向,一方面是人生態度,比如勇氣、信心,舞臺同樣如此,一方面可以是人生成就,一方面也可以是展示才華的空間。”

  “寫人生態度,比如信心,這方面最好以小見大,比如今天中考,我沒有信心,然后你給了我信心,哦,這里的‘你’不是你,最好是爸爸媽媽之類的人物,比較容易引起共鳴。”

  “比如爸爸媽媽養育了,送我到考場,后者考試前發生了一件很小的事情,總之就是關愛和鼓勵,然后我又回憶起來了過去,感動,也受到了激勵,獲得了信心。”

  “要寫出層次感,寫信心從無到有,而考場就是舞臺。”

  “人生成就方面,用我們自己不好寫,這是給歷史人物準備的,比如辛棄疾、陸游的報國之志,比如李白、杜甫的不朽詩篇,比如蘇軾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最好選一個人物,不要大雜燴。”

  “我先給你講講這幾個人的經歷,比如蘇軾,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三蘇之一,烏臺詩案之后被貶官,當然他被貶官實際上跟烏臺詩案沒關系,王安石不是那么小氣的人,而且還一直幫蘇軾,不過這些你不用寫,就寫蘇軾就行了。”

  “蘇軾一直被貶官,但他這個人樂觀豁達,比如他被貶官到嶺南,那時候是窮鄉僻壤,鳥不生蛋的地方,可蘇軾怎么說的,他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被貶官到杭州,他營建西湖,蘇堤就是他造的,當然他不用出力,他說句話就行了,有人干活——這些也別寫,還有東坡肉,當時豬肉被叫做豕肉,有錢人不肯吃的,蘇軾窮啊,他吃不起羊肉,只能吃豬肉,寫詩說‘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就是有錢人不吃,窮人不會煮,于是蘇軾自己吃,還教人怎么煮,就是東坡肉,也就是紅燒肉,包括羊蝎子也是……”

  “還有蘇軾老年的時候評價自己,怎么說的: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他總結一生功業的時候,想到的是自己被貶官的地方,這就是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

  房長安知道作文題目,但不記得什么滿分作文,而王珂那本《蘇軾詞集》一直都在看,她對這個肯定是有一定了解的,因此他比較傾向于讓王珂以蘇軾來切題,態度有了,成就有了,完美扣題。

  因為擔心王珂第一篇寫不好,影響到后續的記憶,因為他沒辦法要求王珂把這篇作文背下來,那么只能讓她第一遍的時候就盡可能的寫好,苦口婆心啰啰嗦嗦地給她講一堆,就差直接替她起草了。

  王珂見他出個作文題目還這么多話,忍不住翻起白眼,不過還是認真聽完,不知不覺間已經受到了影響,六七百字的作文而已,房長安剛剛說的那些都差不多了,只需要結合她自己的知識儲備加以整理潤色即可。

  房長安啰啰嗦嗦一大堆,說完之后還是不放心,為了讓她更加認真地構思,又道:“我等下給沈墨回信,讓她也用這個題目寫一篇,回頭我們三個人比較一下。”

  王珂一聽要跟沈墨比,果然比原本更加認真起來,這并非是她原本不認真,而是存了一些較勁的心思在里面,幾乎把這種訓練當成了正式考試去對待。

  房長安也自己寫了一篇,他的切入角度是志向: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讀書!

  這個命題比較宏大,如果是考場臨時寫作,房長安也擔心寫不好,但現在有足夠的時間去打磨。

  倆人都寫了兩節課,互相看完對方的,房長安又給王珂其中的部分用語做了一定的調整,為了避免其他人看到作文,下課就把兩篇作文都收了起來。

  以他從不吝于以最大惡意揣度別人的性子,其實擔心并非是旁人覺得自己知道考題,而是怕到了中考的時候有人臨摹這兩篇作文。

  晚自習的時候,房長安才給沈墨回信。

  考生沈墨入場:

  大考日近,心實惶惶,所寄之秘籍正當時矣。受惠實多,無以為報。恰與珂擬題,隨附一題,聊作。

  廣告語“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心者,志向也,信念也,舞臺者,空間也,成就也。請擬此題。

  吾作甚佳,諒汝見之不敢言,容后再寄。

  兩載之約,只在朝夕,萬語千言,難付筆端。

  謹祝:

同傳佳音2006年6月13日晚,考生房長安、王珂共盼  第二天房長安把這封信寄出去,又隔了一天,才把兩人重新修飾潤色過的兩篇作文寄了出去,隨后又過三天,19號這天收到了沈墨的回信。

  長安哥哥:

  我就不說你臉皮后了,反正說了也沒用,你下次能不能不要再寫文言文了?不倫不類,班門弄斧!我附上了我寫的作文,文言文哦,好好看,好好學,但是不要氣餒,你已經寫得很好了,只不過比我差了一截而已(●ω●)

  還有,你上初三后好久才肯給我寫一封信,我還以為你早都忘了我呢!當然我也給你寫信也少了,可是不能每次總是我主動給你寫吧?這樣太不公平了,而且我是女孩子呀,哼哼。

  不過現在我知道啦,你是故意留著話等見面說對不對?嘻嘻嘻,我也是。不過初三確實也好忙啊,每天早起晚睡,羞狗愧雞(你明白啥意思吧?)好在不論怎樣,都要過去啦,以后就不會再有這樣的誤會啦。

  我已經跟爸爸媽媽商量好了,等填報好志愿之后,我就到爺爺奶奶家里去住,就可以去你家抓魚啦。

  好啦,原本不想給你說這么說的,一下子沒忍住,等考完再說啦。

  共愿:

同傳佳音2006年6月16日晚,夜深疏月清茶沈墨  在這封信之前,房長安與沈墨之間的書信往來,其實已經在某種程度上變成了一種形式,不論內容、頻率都比沈墨剛轉學時“淡”了許多。

  這是房長安預料之中的事情,因為隨著沈墨在市一中逐漸熟悉,朋友增多,融入了那邊,對這邊的牽掛就必然會減少,實際上兩人在整個初二階段都保持了想當緊密的書信聯系,這已經讓他感到頗為意外了。

  同樣讓他意外的是,進入初三后兩人的書信頻率毫無預兆地出現了斷崖式下跌。

  在那段時間里面,他數次想要主動多寫幾封,又覺得進入初三學業繁忙,市一中作為國家重點,肯定管理更加嚴格,成績都是作業堆起來。

  更重要的是由于“她在那邊融入進去”的想法,讓房長安一次次打消了主動寄信的念頭,過了好一段時間才趁著月考成績出來給她寫了信。

  結果第二天就收到了沈墨的“回信”。

  兩人寄信大多需要三天時間到對方手中,這顯然不是她收到來信后的回信。

  房長安寄過去的信里面只說了近況,沈墨的那封信里同樣如此,他收到信后先是歡喜,看完信又覺得悵然若有所失,想來沈墨的心情也差不多如此。

  不過兩人同樣都沒有再提起這件事情,很默契地恢復了頻率大幅度降低的書信往來,內容也出現了一定的變化,像以往那樣連今天吃了什么好吃的、貓換了個姿勢之類的事情都要大書特書的情況越來越少,逐漸變成了一種保持聯系的形式。

  結合沈墨最新的這封信,小姑娘的心態并不難理解,房長安可以輕易地腦補出來:

  最初大概真的是忙,然后忽然想起來好些天沒收到信了,于是去寫信,結果寫到一半,或者寫完了,忽然想到為什么這么久了長安哥哥都不給我寫信?是不是學習太忙忘記我了?或者因為太久沒見忘記了我了,要不就是因為有了王珂忘了我了……

  他有著后世靈魂的閱歷都會有賭氣的情緒,何況一個十幾歲的小女孩,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不過之后維持或者說放任這種情況,則是房長安有意的了,一方面他現在過得悠閑自在,真的不差一個沈墨,一方面也是出于某種心思的借機“試探”,這無疑是很作也很蠢的行為,但多數人都忍不住一次次犯的錯誤。

  當然,不論事實究竟如何,他都有后續的準備,連“萬語千言,難付筆端”這兩句話都是早早就準備好的,這個時候寫,一方面是覺得接下來寫信的機會不多了,二來也是擔心小姑娘那邊真的有情緒,再因為這個有什么影響了。

  后一個理由多少有點找借口的嫌疑,因為人家成績一直在穩步提高,他顯然高估了自己的影響力。

  但不論怎樣,這兩封信后,雖然言語不多,兩人因為遠隔異地而出現的些許間隙,也算是彼此默契地冰釋消融了。

  房長安想了想之后,又給她回了一封信。

  奉天承運房長安,詔曰:

  來信已悉,不必回了,回頭把自己裝信封里面送來吧。

  欽此。

2006年6月19日,房長安傳旨于沈墨  因為擔心學校停課,沈墨收不到信件,房長安當天中午就把信寄了出去,沈墨果然沒有回復,也不知道到底有沒有收到。

  24、25、26三天中考,學校提前三天放假,也就是21號這天就已經不上課了,二中同樣是考場,不過前兩日仍然可以在教室里面復習,到了23號這天開放考場讓學生來踩點,才會禁止進入教室。

  放假之前的下午,程夢飛來到教室挨個的發準考證。

  房長安沒能再繼續保持好運氣,被分到了鎮一中,倒不是說鎮一中不好,而是王珂被分到了本校,勞燕分飛,讓他有點郁悶。

  當然房長安并不是多愁善感兒女情長的性子,他主要是覺得王珂沒跟自己分到一個學校,她肯定會很難過。

  王珂難過不難過沒看出來,但她發現鄭莉莉、劉貝、張菁、毛閃閃等幾個相熟的同學都跟自己一樣分在本校之后,是笑得真開心。

  “也許是藏得太深了,女人心海底針嘛,藏得太深了……”

  房長安只得如此安慰自己,與她一樣分到鎮一中的人也不少,比如李小毅、楊城奇、唐帥、梁景瑜等,雖然多是男生,不過總算還有梁景瑜一個美女,還就他隔壁的考場。

  23號考場踩點,24號上午,2006年云龍市中考正式開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