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330 一氣呵成

  注視著李容夏,聆聽著李容夏,李柱賢似乎又重新認識了李容夏。

  哪怕他們已經認識了將近四年,但是經過“Produce101”之后,再次回到錄音室制作“4.0”,感覺卻又不同,李柱賢似乎更加能夠理解這張專輯的特別——

  曲目的選擇,歌詞的意義,旋律的重量。

  “4.0”從立意到框架再到創作,全部由李容夏一手包辦,李容夏絕對不是以“完成工作”的心態進行的,而是真正傾注了自己的靈魂,每一首作品都具有重要意義,旋律、歌詞、編曲等等全部都是如此。

  靜靜聆聽著李容夏的歌聲,李柱賢突然意識到,也許“4.0”真的就是李容夏破繭成蝶的一個重要轉折。

  想到這里,李柱賢也忍不住跟著心潮澎湃起來,前所未有地希望能夠將“4.0”打造成為一張頂級品質的經典專輯。

  不僅僅向廣大聽眾展示李容夏的音樂,而且還真正地展示李容夏作為一名歌手一名音樂人一名藝術家的風格。

  也許,“4.0”能夠成為2017年載入史冊的一張專輯呢?

  聽,李容夏的歌聲就能夠輕而易舉地捕捉到那些瑣碎而細膩的情緒,輕盈地落在心臟之上,卻在耳朵之上撞擊出雷霆轟鳴,忍不住跟著一起墜落。

  “我們擁有的幸福,好像消耗得太快了,好像到此為止了。”

  “這場雨停止的時候,就要回到各自原本的位置繼續生活才行……”(注1)

  溫柔地卻釋放地。

  輕盈地卻渾厚地。

  如此矛盾的詮釋方式卻完美無缺地融為一體,在揚起的高音之中完全釋放,整首作品從頭開始一直壓抑再壓抑、內斂再內斂,始終不曾泄漏任何脆弱,一直到此時才能夠在爆發之中捕捉到些許貪戀——

  細雨,宛若一場夢,又好像一個桃花源,短暫地想起它,短暫地任性片刻,放任思緒洶涌放任情緒決堤放任想象翱翔,就好像盛夏午后睡了一個短暫卻甜蜜的午覺,然后雨停了,夢也就應該清醒了。

  重新振作起來,帶上面具,繼續微笑地面對生活,等待內心傷口愈合的一天;又或者是永遠都不會愈合。

  李容夏的高音,前所未有的溫柔,力量全部隱藏在聲音深處,就好像稍稍用力一些,夢境就可能破碎一般。

  但是,如此溫柔的高音卻又如此堅韌如此纏綿,輕盈簡潔的處理方式堪稱完美,隱隱能夠捕捉到嗓音尾端拖拽出的一縷沙啞,宛若輕風吹拂過皮膚表面,剎那間就在腦海里引爆了煙花大會,雞皮疙瘩爭前恐后地冒出來,忍不住就連連打起了寒顫,一個接著一個,根本停不下來。

  輕輕抬起,輕輕放下。

  高音釋放過后,一個轉音就重新回歸平靜,洶涌的情緒綿里藏針地隱藏在旋律之中,云淡風輕的演唱似乎已經重新釋然,卻能夠在咬字和發音之間感受到片刻脆弱,宣泄爆發過后的乏力掏空了身體。

  “因為下雨了,所以想起了你;因為想起你,才會這樣,沒什么特別的含義。”

  “藏在雨傘里,經過你家門口,因為渴望再次感受那天的情感……”

  余韻,一直到歌曲結束,也仍然沒有消散,仿佛整個錄音室都籠罩在綿綿細雨之中。

  一首歌,一場雨,一場夢。

  當旋律停止,雨聲停止,夢,也就醒了,隱藏在眼底的洶涌思緒還沒有來得及消散,于是匆忙閉上眼睛,關閉窗口,掩飾著內心深處的波動,只是讓安靜彌漫,就這樣彌漫開來。

  只有自己能夠品嘗到舌尖彌漫開來的苦澀,可是,嘴角的放松弧度卻依舊釋然地輕輕勾勒了起來。

  沉默,安靜。

  沒有人說話。

  即使是李容夏也需要一點點喘息時間,低垂著眼瞼沉淀片刻,澎湃心緒似乎終于平復,然后才抬起眼睛,對著話筒開口詢問道,“柱賢哥,怎么樣?”

  微微沙啞的嗓音如同薩克斯風般醇厚動人,感嘆聲自然而然地發出來,沉醉其中的思緒依舊難以自拔。

  李柱賢的右手放在紅色按鈕上,只要摁下,他就能夠通過話筒直接和李容夏對話,但是他沒有能夠第一時間開口,而是舉起左手食指,示意李容夏稍等片刻,洶涌的情緒讓他的開口變得無比困難。

  深呼吸。

  再次深呼吸。

  但是,李柱賢依舊沒有能夠完全平復下來,于是干脆站立了起來,沒有說話,只是拍打雙手送上贊譽。

  李柱賢是了解李容夏的,而且是看著李容夏成長起來的,他不得不說,經歷“Produce101”打磨之后的李容夏又進步了,對于細節的處理、對于情感的把握,真正可以說是收放自如,整個表演的質感堪稱完美。

  特別是細膩的情緒詮釋,相同的唱段,在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尾音、咬字、發音等等細節賦予了情緒的層次,然后整首歌就變得立體起來,仿佛真正置身于一個記憶空間,跟隨著歌聲的指引,重新體驗過去的點點滴滴。

  不僅令人沉醉,而且令人著迷,音樂的魅力、表演的魅力,展示得淋漓盡致,言語根本無法表達內心的想法。

  掌聲!

  這就是李柱賢對于李容夏的最好贊揚。

  鼓掌之后,李柱賢才摁下紅色按鈕,對著李容夏說,“無可挑剔!”

  “柱賢哥,不要開玩笑。”李容夏不太相信。

  錄音室和現場表演的區別就在于,現場表演只有一次機會,是好是壞都無法逆轉,但這樣的不確定性也為表演增加了更多可能,同時也是演唱會的最大魅力之一;錄音室則有無數次機會,可以不斷反反復復地修改,一直尋找到最完美的版本。

  錄音室作業,需要先錄制主干部分,然后錄制和音部分,最后再錄制畫龍點睛的增色部分,聽眾們聽到的成品是二十個三十個不同音軌完美契合在一起之后的作品,錄制過程就需要將音軌拆開慢慢打磨。

  平時,其實錄音室工作是非常瑣碎的,往往是一句一句地錄制,嚴重的話,甚至需要一個字一個字地調整,發音、咬字、呼吸、感情、表達方式等等,更不要說音準音調這些基礎了,一句歌詞反復演唱十幾二十遍是常有的事,重復演唱上百遍也不是沒有可能。

  最糟糕的情況就是,演唱了一百遍也還是不行,最終通過電腦后期修音完事——這樣的歌手就絕對不能唱現場,因為現場一定車禍,所以被譽為是“錄音室歌手”,貶義的那種。

  一氣呵成?

  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注1:因為下雨才那樣(因為下雨才那樣——Heize)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