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軍中軍大營。
耶律宗儉將大本營設在真定府靠近遼國邊境上,背后便是用十幾萬軍隊生生堆出來的大道,這是遼軍的退路,也是糧食生命線。
所以耶律宗儉將大本營設在這里,一旦事有不諧,便可以隨時通過這條大道逃回去。
不是耶律宗儉對自己不自信,著實是他對大夏軍隊了解越多,就越是忌憚,也就越是謹慎。
尤其是在失去了耶律完之的消息之后,他變得愈加謹慎起來。
在逃回來的人匯報道耶律完之部已經被殲滅之后,耶律宗儉的謹慎到達了極端的地步,也就是后世人所說的茍的境界了。
耶律宗儉倒是謹慎了,卻把王韶給急壞了。
“我說你們呢,下手怎么就沒點輕重呢,一下子就將人給干翻了,那人家不就嚇壞了,哪里還敢進來,小不忍則亂大謀,我已經警告你們多次了,你們還是這么草率,唉!”
王韶指著苦著臉的陳有民以及常以先罵道,而站在旁邊的楊廷儒卻是幸災樂禍。
陳有民與常以先雖然被王韶指著鼻子罵,但除了愁眉苦臉,卻沒有什么怒色,王韶也算是他們幾個的老領導了,老領導拿他們撒撒火,這說明他們受重用嘛。
“好了好了,打了勝戰畢竟是好事嘛,這報上去還是要獎賞的,你也沒有必要如此。”
折駒趕緊勸道。
王韶哼了一聲:“大局觀大局觀,我無時無刻和你們提醒這一點,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這道理怎么就不懂呢。
陳有民,常以先,你們兩個的戰術水準是夠的,但你們有沒有想過你們怎么就上不去師級干部呢?”
陳有民苦笑道:“屬下已經升得夠快了。”
王韶哼了一聲道:“快?這就叫快了,軍中比你們快的多得是,萬季德,宋正顏,彭敏波,這些與你們是同期吧,你看,他們現在一個是師長,一個是師級政委,甚至萬季德已經獨領一軍,你們怎么還是在團級干部上掙扎?”
這下子連楊廷儒都苦笑不已。
王韶舉例的這三人,那是真正的天才,別說最出色的萬季德,就說擔任政委的彭敏波,就不是什么普通人。
此人窮苦人家出身,但進入銀監衛之后,卻是快速崛起,在剿匪的過程之中發揮出色,后來是第一批被送到慶州工業園的銀監衛,也是第一批送去西夏的。
在奪取西夏政權的過程中,也是極其出色,尤其是在后面的整編西夏的軍隊中更是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
到得奪取陜西六路,整編西軍中,彭敏波的思想工作上的優勢更是發揮得淋漓盡致,經由他勸降的西軍將領不知凡幾,所以西夏軍隊才能夠快速地擴張,這對之后吞并淮北地區立下了汗馬功勞。
而吞并淮北地區的過程之中,彭敏波更是靠著一張嘴就奪下了河間府,他不僅勸降了河間府守備軍隊,還讓河間府守備軍隊一起進攻真定府的守備軍隊。
而萬季德、宋正顏的功勞哪一個都比彭敏波要厲害得多,他們自己幾個雖然也是佼佼者,但要與萬季德、宋正顏以及彭敏波相比,那是想太多了。
常以先苦笑道:“元帥,屬下知道自己是什么材料,屬下靠的只是勤勉,并不是那等天才,所以升遷慢一些也正常的。”
王韶呵呵一笑:“天才……世界上根本沒有什么天才,有的不過是格局,你們足夠的勤勉,也有足夠的腦袋,但你們的目光格局還是差了一些。
有時間要多看看陛下的書籍,尤其是矛盾論以及實踐論,嗯,還有論持久戰也要看看,矛盾論與實踐論是教人怎么解決問題的,而論持久戰則是論述咱們大夏如何在與宋遼的競爭之中取勝的秘訣。
讀懂論持久戰,那你們就對咱們這一次大戰有心里有底了,也知道該怎么去配合大局去作戰了。”
說起這個,折駒還真來了興致了。
“說到這個論持久戰,陛下的在戰略上的天賦果真是無與倫比啊,陛下在分析宋遼以及咱們大夏在這一輪統一之中,誰會是最后的勝利者這個主題中,提出了大夏將會是最終的勝利者,將會結束五代以來中國四分五類的現象,并且指出,這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大夏將會承擔起漢唐以來的使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而陛下這個結論的根據主要如下。
一是黎民百姓苦戰爭久矣,百年來的分裂,造就了太多的內戰,所以百姓本身就是渴求同意的,這百姓不僅僅指大夏百姓,還有宋遼的百姓也是如此,所以,統一已經是大勢所趨!
二是統治集團的對比。相比起大夏新生的統治階級的勃勃生機,宋朝也好,遼國也好,他們的統治階級已經是腐朽不堪,已經無法承擔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使命,這個使命只能有青年社領導下的大夏帝國來完成。
三是關于經濟、土地制度、稅賦制度、軍隊等等各項綜合國力的分析,陛下認為,在當今經濟與技術的蓬勃發展之下,如果不能把握住工商業的脈搏,還僅僅局限于農業的原始經濟之中,將會被遠遠拋在后面。
所以,大夏只需要十年的時間,就足以橫掃宋遼,完成歷史的使命,完成中國的統一!”
陳有民與常以先面面相覷。
陳有民忍不住問道:“怎么聽起來陛下這論持久戰像是公開發表的文章一般?”
楊廷儒笑道:“這就是公開發表的,人民公報發表的,就前些天寫的,我說你們兩個也該多讀點報紙啊!”
陳有民的臉色很精彩:“這樣的不很容易讓宋遼對我們進行防備么,如果他們也進行各方面的改革,到時候咱們在進步,他們也在進步,他們是兩個大國,我們只有我們自己,那我們不是要落下風了么?”
王韶笑了起來:“所以說啊,你們還是大局觀不行,就宋遼的情況,他們不改革還能夠茍延殘喘幾十年,若是改革,你信不信十幾年就得嗝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