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十七章 各自的新坦克。

  “他們可以送貨到霍縣以西?”

  平安縣,會客旅舍內,那位撕拉夫將軍收到了來自手下的消息。

  “對。”

  來人點點頭:

  “距離中亞鐵路最近的火車站只有五十公里。”

  “太好了。”

  將軍握緊拳頭狠狠的揮了揮。

  雖然知道國與國之間沒有友誼存在,無論是談判桌上下都只有赤裸裸的利益訴求,對方這一手絕對另有所圖,估計是促使己方和德國佬拼命,消耗國力。

  但他心里依舊難以控制的開心起來。

  在幾個五年計劃的期間,中亞鐵路按照預定計劃修建完畢,中亞地區可以直達摩斯科,但一直是單行道,運輸有限。

  而在41年的時候,為了避免遭遇德國人轟炸,一百二十多家工廠被轉移到啊拉木圖,期間,為了滿足運輸需求,中亞鐵路也與摩斯科連接,并進行了技術升級,改為雙向軌道,并提升車速。

  運輸有了極大提升。

  戰爭時期,鐵路管制,從啊拉木圖出發,最新式的超大馬力蒸汽貨運列車,只需要七十到八十個小時就能抵達摩斯科。

  霍縣以西地勢平坦,距離鐵路五十公里,用汽車接駁只需要半天時間,車站設施完善,裝卸能力強,實在不行還能找他們采購一些吊車,叉車。

  也就是說,大約一周時間,從這里購買的武器就能抵達前線。

  無論是反坦克火炮,還是坦克,都能抵達。

  雖然因為距離,缺乏支線軌道緩沖,以及車站裝卸能力,鐵軌承載能力等限制,每天只能運輸二十五到三十列,但也足夠了。

  哪怕是最難運輸的坦克,一列大馬力列車能運輸二十輛,每天就是最少五百輛。

  十天就是五千多輛。

  足夠了。

  “有沒有其他條件?”

  這位將軍冷靜下來之后突然問道。

  民國大西北缺乏公路鐵路,但對于對方能不能做到這一點,將軍絲毫不擔心。

  世界主要國家高層都知道。

  這群人有一種神秘的技術,能完美的解決后勤運輸問題,以他的身份,甚至還知道,根據情報部門調查,德國、英國、美利堅還組建了實驗室攻克類似技術。

  但直接減少兩千多公里最麻煩的運輸路徑,很難想象這份幫助是免費的,沒有其他代價的。

  如果是他,必然會提出一些限制。

  比如,坦克不能布置在遠東地區,購買的武器也不能出現遠東地區,以此讓小鬼子占領更多的地盤,咬下自己更多的肉。

  目前在遠東的鬼子都缺乏重武器,實力較差。

  己方得到坦克火炮等補充后,集結一部分兵力擊敗日本人并不難,西伯利亞鐵路的存在,這些武器很快就能抵達遠東地區。

  “沒有。”

  匯報的聯絡官搖了搖頭。

  “嗯?”

  這位將軍皺起了眉頭。

  他有些不明白,也無法理解,國際軍火貿易,提出各種限制要求是常態,這么好的機會,對方居然不把握?

  “算了。”

  將軍搖了搖頭,將心思轉移到更加重要的事情上來:

  “準備一下,我們去挑選武器。”

  資金有了,現在該挑選貨物了,這里的武器裝備非常多,他需要好好的選幾種適合前線的。

  同一時間。

  平安縣,團部。

  “咱們該賣給他們什么坦克?”

  趙剛看向李云龍。

  陳老板那邊什么坦克都有,各國服役的,甚至一戰時期老古董都有現貨,甚至還能個人定制,以及一些比當今世界都先進的坦克。

  比如如今部隊正在換裝的新式坦克。

  扭桿懸掛,鑄造球形炮塔,五對負重輪,新式580馬力柴油機,使得這種坦克加上燃油,彈藥,成員的全備狀態下雖然有近四十噸的重量,但機動性依舊比四號大一截。

  裝備105毫米線膛火炮,次口徑高膛壓鎢合金穿甲彈,新式火控,威力和精度何止上一層樓?

  都能任意角度對穿四號坦克了。

  “可惜,沒辦法給他們四號坦克。”

  李大團長嘖吧嘖吧嘴,有些遺憾。

  他還想看四號大戰四號呢!那場面,才叫精彩。陳老弟還答應去現場拍攝來給他看,好了,這下子沒機會了,人家不上套。

  “咱們也沒換下來多少。”

  趙剛搖了搖頭:

  “而且還需要給人家運輸到霍縣,只能直接從倉庫中獲取。”

  新坦克性能先進,對成員要求比較高,再加上人才優先偏向生產建設,換裝速度并不快,目前部隊主力依舊是四號坦克。

  這也是海軍一直只能緩慢擴張的主要原因。

  本來就少的可憐的人才中,七成被工廠分去了,余下的還三軍分,而三軍還都是大擴張期間,大量技術兵種的出現,使得對高技術人才的需求大增,

  這何止是僧多粥少?

  簡直是三座廟的和尚搶一碗粥。

  但目前根據地沒有安全威脅,至于那點小鬼子,目前部隊完全夠應付,先發展工業經濟是正確的選擇,也是全體都支持的。

  數十年的混戰經驗證明,自己生產出來的才是最靠譜的。

  “可惜。”

  李云龍依舊滿臉遺憾。

  雖然自家使用的四號后續升過級,比德國人更好,馬力大,發動機更靠譜,但總體性能上也差不多,打起來其實差不多。

  奈何人家不要。

  哪怕他打折促銷。

  也能理解。

  兩軍坦克一樣的話,太容易搞出烏龍了。

  “就給他們謝饅頭吧。”

  李大團長隨后微微一笑:

  “裝備柴油機,使用四號坦克炮的謝饅頭。”

  這可是他李大團長專門定制版。

  趙剛翻了個白眼。

  這種坦克,是李云龍為了生意特別定制。

  使用謝爾曼的底盤,縮小乘員艙以降低高度,發動機是和四號坦克同型號的柴油發動機,火炮和瞄準系統也是四號的。

  炮塔也向四號做了一部分偏移,

  整個一縫合怪。

  不過性能比謝饅頭還強。

  當天夜間,那位撕拉夫將軍就選好了全部武器裝備,包括反坦克火炮,各種火炮,坦克,運輸車等,對于李大團長特意定制的坦克,他顯得非常滿意。

  動力強勁。

  雖然比起謝饅頭的五百馬力汽油機,改為柴油之后只有三百八十馬力,但馬力下降只不過減少了公路最高速,越野速度不降反升。畢竟柴油機扭矩很足,適合越野,而且由于降低高度,重量也降低了不少,標準重量只有三十噸,惡劣地形通過性反而更強,更加適合東線。

  火炮也換裝了同源自德國人四號坦克的75火炮,不過身管加長至56倍徑,穿甲能力極強,配合鎢合金穿甲彈,比自家的85炮性能還強。

  榴彈炮在反復衡量后,這位將軍還是選擇了一部分德式105榴彈炮,以及122榴彈炮,152榴彈炮,120迫擊炮,107火箭炮,外加海量炮彈。

  其實他最想買獨立團自家裝備的155、125、105體系,技術性能比自家的強太多了,奈何李大團長不賣。

  至于卡車,李大團長倒是沒有摳門,十輪重卡敞開賣,要多少有多少,撕拉夫對于這種馬力強勁,通過能力強的卡車愛不釋手,直接下了五萬輛的訂單。

  大騾子他也買了一批,不過大騾子李大團長出價很高,一頭直接堪比一輛十輪重卡,導致這位將軍沒下單多少。

  敲定合同后,他連夜飛往霍縣,開始組織武器交接。

  他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把這些好武器交給前線部隊了。

  到第三天。

  來到中亞腹地,工業重鎮的啊蠟木圖的這位將軍正在組織運輸第一批物資——兩千門75口徑的反坦克炮,以及兩千基數的鎢合金穿甲彈。

  這種新式75反坦克炮性能堪稱完美。

  和那種新式坦克炮性能相同。

  由于口徑,以及使用了一些鋁制不見,使得這種火炮重量輕,即便是惡劣地形一個步兵班也能推動,桶車,威利斯吉普也能輕易牽引。

  56倍徑,高膛壓,鎢合金穿甲彈使得這種火炮穿甲能力也強,堪比自家的85口徑炮。

  至于防御力,差一點就差一點吧。

  當天中午,第一列載著一百門75反坦克炮以及一百個基數炮彈的列車就出發了。

  也在同一時間,一份電報就來到了他手里。

  “將軍。”

  參謀向他匯報:

  “司令部命令我們將兩百輛坦克運輸到遠東,配合遠東軍展開反擊。”

  遠東被小鬼子霍霍,大胡子豈能忍氣吞聲,當即再次展開征兵,然后從摩斯科以及屋拉爾抽調部分守衛部隊,再加上零零散散的招兵,終于湊足了大半個裝甲師的兵力準備奪回地盤。

  還從中壓等地再次招募了大量新兵。

  “是。”

  將軍點點頭。

  那伙人沒有限制坦克的用途,運輸到遠東,也沒問題。

  也是在同一天。

  遠東。

  “這是什么坦克?”

  田中勤看著停在空地上的一列坦克,有些楞。

  他也是有見識的人了,德國人的各種坦克,北方那頭熊的各種坦克,美國人的各種坦克,法國人的坦克,還有帝國的坦克——雖然他大多數都沒見過實物,但圖片還是看了不少。

  眼前的坦克,和世界上他從來沒見過。

  不過。

  看上去似乎有帝國坦克的影子,尤其是三式坦克。

  很像。

  “四式坦克。”

  伊藤小太郎微笑著回答。

  “四式?”

  田中勤瞪大了眼睛:

  “難道···”

  四式是三式的改進坂本,這一點他還是知道的。

  在整個和天蝗以及大本營鬧翻后,出乎他預料的是,天蝗和大本營非但沒有嚴懲,反而退步了,再次給他支援大量新兵,并放松了對收集物資的要求。

  然后讓他自由發揮,以及盡量搜集物資運輸到國內。

  有好處拿,他自然不會放過,新兵全收,然后繼續清洗死硬派,剝離天蝗的影響力,明里暗里宣傳反對天蝗的聲音。

  同時還堅定了自己的夢想。

大本營和天蝗退步,說明,本土已經是被李大團長炸廢了,只等時機成熟,他就能  到時候。

  總統和首相,選哪一個好呢?

  所以他第一時間以為,這是國內發來的,但看了看數量,眼前足足有幾百輛之多,還有那些油桶,國內有這個生產實力?

  絕對不可能。

  “不對,不可能是國內。”

  他立刻搖頭,隨后繼續說道:

  “是我們背后的···”

  “對。”

  伊藤欣然點頭:

  “明天還會有大量的105榴彈炮,120迫擊炮,150加農炮等重型火炮運抵。”

  “看來,咱們接下來有一場硬仗啊。”

  田中勤瞇了瞇眼睛。

  請:m.vipxs.la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