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王靜璇如何得到殘仙器這段已經被天機屏蔽了,一想起來就模模糊糊,想來對于王靜璇來說是一處十分重要的轉折點。
雖然沒有了這段具體的記憶,但卻不影響她獲取后邊的信息。
任何東西也大多有個來歷。尤其是寧夏看的是一本以王靜璇為主主視角的,盡管因為隔了一個維度很多第一線的感官和細節是再也復刻不出來了,但是許多東西寧夏還是勉強能開個第三視角。
就比如這個叫做稷下盟的殘仙器。
雖然寧夏也不知道王靜璇小姐姐到底是怎么樣過五關斬六將將這件世間難尋的珍寶收歸于手,但原書在某一場合可是耗費了不少筆墨描寫它。
古就有一聞名的學宮名為“稷下”,養士之風盛行,據說最為興盛的時候可達三千人。不過關于這個傳說早就湮沒在早古的記載當中,成了后來人偶爾一提的典故。
后人也常將“稷下”用在一些學風興盛、文明活躍的地方。
許多年前就有一位文生,走了大半輩子科舉之路走不通。又一次落榜后他失魂落魄地走過這片生養自己的小鎮的每一寸土地,然后很尋常地回家吃了一碗米飯,聽著外邊江湖販子的幾句說唱,當即立地成仙。
雖然只是散仙,但由凡人一躍至散仙,這中間的距離大概史冊上也找不到幾個人。
這位后被尊稱為文昌的散仙只耗費了不足萬年便又成功明悟,之后徹底飛升,離開這片大陸去往新世界。
不過在這萬年間這位依舊被稱為文昌本星的人物留下的痕跡可不少,深刻到至今殘留于世。
最深刻的當然就數依照他形象供起的信仰,凡俗界有道是“一叩文昌,不成狀元便成神”。這么多年過去了,這位依舊是大家津津樂道的文神。
不過關于他的傳說也過去太久了,所以大部分都在歲月中湮沒了。
當然,若是有心找的話也能夠在一些古舊典籍中找到一些蛛絲馬跡或零碎記憶。
據王靜璇小姐姐回憶,雖然她也沒翻什么典籍,但這來自于器靈的敘述,還是窺見一些關于這個仙塔的記憶。
這位文昌仙君萬年間曾開設過一座學宮,便命名為稷下,意為興復學道,供養有才之士。雖然這養的士又有那么些特別,都是仙道人士,也沒法搞詩詞歌賦,但搞搞修真學道也是行得通的。
于是某位成仙前默默無名、一名不文的人在一朝成仙便實現了他前半輩子耗費心力都沒有做到的事情,并且成功地桃李滿天下。
而那個稷下學宮據說就建立在文昌仙君的本命法器上。那個本命法器是一座九層寶塔,其又名為“稷下盟”……
所以現在知道這個殘仙器是怎么來的罷。那位文昌仙君身上的秘密和名傳多得數都數不清,然他橫空出世,身邊又無親友旁人,一躍又躍得太高,根本不給任何人留下窺探的途徑。
直到對方飛升,離開這個世界,也沒給他們留下多少信息。
他們也不知這座本應該隨同他一起赴往另一個世界的仙塔為何會獨自流落,然后成為一件殘仙器。
但就是因為秘密太多,外人不得而知,所以稷下盟對于眾人來說才益發富有吸引力,叫人想要一探究竟。
“殘仙器啊……”看著不遠處已經掙脫出半個塔身的恢宏建筑,元衡真君不自主地喟嘆了一聲。
難怪能有這個氣勢。若是為爭奪此物之故,倒也真的當得這么多人前仆后繼。
也難怪他開始會覺得那個基臺十分違和,明明給人一種異樣的感覺,為何卻總有種不和諧之感。
確實,那個基臺沒有任何使用痕跡,也新的的很不合理,像是故意做出來的效果一樣。但中間那根突出的柱臺可不一樣,明明豎在中間卻與其他部位有些格格不入。
如今才知,當然會違和且格格不入,除了柱臺,其他都是假的,臨時搭建的。只有柱臺并鏈接下方所有的部位是真的。
而那個柱臺也并不是柱臺,而是相輪,并且顯露出來的只是一截,還有一大部分的長度被埋在下邊。
不過關于他的傳說也過去太久了,所以大部分都在歲月中湮沒了。
當然,若是有心找的話也能夠在一些古舊典籍中找到一些蛛絲馬跡或零碎記憶。
據王靜璇小姐姐回憶,雖然她也沒翻什么典籍,但這來自于器靈的敘述,還是窺見一些關于這個仙塔的記憶。
這位文昌仙君萬年間曾開設過一座學宮,便命名為稷下,意為興復學道,供養有才之士。雖然這養的士又有那么些特別,都是仙道人士,也沒法搞詩詞歌賦,但搞搞修真學道也是行得通的。
于是某位成仙前默默無名、一名不文的人在一朝成仙便實現了他前半輩子耗費心力都沒有做到的事情,并且成功地桃李滿天下。
而那個稷下學宮據說就建立在文昌仙君的本命法器上。那個本命法器是一座九層寶塔,其又名為“稷下盟”……
所以現在知道這個殘仙器是怎么來的罷。那位文昌仙君身上的秘密和名傳多得數都數不清,然他橫空出世,身邊又無親友旁人,一躍又躍得太高,根本不給任何人留下窺探的途徑。
直到對方飛升,離開這個世界,也沒給他們留下多少信息。
他們也不知這座本應該隨同他一起赴往另一個世界的仙塔為何會獨自流落,然后成為一件殘仙器。
但就是因為秘密太多,外人不得而知,所以稷下盟對于眾人來說才益發富有吸引力,叫人想要一探究竟。
“殘仙器啊……”看著不遠處已經掙脫出半個塔身的恢宏建筑,元衡真君不自主地喟嘆了一聲。
難怪能有這個氣勢。若是為爭奪此物之故,倒也真的當得這么多人前仆后繼。
也難怪他開始會覺得那個基臺十分違和,明明給人一種異樣的感覺,為何卻總有種不和諧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