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
全旭一點兒也不把自己當外人,而且還沒有任何臣子的自覺,他的言行舉止,一切都讓盧象升心驚肉跳。
比如說,全旭伸手捏捏太子的臉,撫摸著小公主的腦袋,他燒好的生蠔,崇禎皇帝伸手去拿,他居然敢拿著筷子打崇禎皇帝的手。
這叫什么?
這叫冒犯,論起來,足夠殺頭的,
可問題是,崇禎皇帝卻沒有生氣,除了幾名御膳房的宦官在旁邊幫忙,就連崇禎皇帝換了一身衣服,擼起袖子幫忙,雖然絕大多數時候都是在添亂。
就算是朝廷里最忠直的大臣,也不敢訓斥崇禎皇帝,但是全旭卻敢,而且小嘴巴拉巴拉一直說個沒完。
盧象升目瞪口呆,全旭居然跟皇帝混得跟一家人似的了,你真有本事!
事實上,全旭不是混得跟一家人一樣,而是崇禎真把他當成一家人一樣。
崇禎非常中意全旭,甚至讓周皇后叫過來他的八妹朱微媞,如果不是因為朱微提的生母給崇禎留下的印象太惡劣了,這個妹妹早該招駙馬了。
只不過,因為如此耽誤了下來。
全旭忙活了足足一個多時辰,這才算把這種生猛海鮮給收拾好,君臣一起,大口吃肉,大碗喝酒。
不談國事,天南海北的瞎聊著。
全旭不知不覺中,被灌了很多酒,也漸漸有些失控,他整個人有些飄飄然了。
盧象升也是勉強支撐著,就在這個時候,周皇后與崇禎二人眉來眼去,好一會兒,崇禎長長嘆了口氣,聲音有些低沉:“全卿,盧卿,朕這個皇帝當得苦啊!”
說著,崇禎似乎有些喝大了,他開始大罵起來,罵閹黨,罵大臣,罵建奴……
此時,讓盧象升魂飛魄散的事情出現了,全旭居然顫顫巍巍的道:“其實啊,這些事都很簡單!”
“簡單?”
崇禎難以置信的望著全旭:“簡單?”
“對!”
“咱們先說遼餉,去年遼餉收了多少錢?”
“五百七十二萬余兩!”
“對,每畝一錢兩厘,對吧?”
明朝一兩銀子等于十錢,一錢等于十分,一分等于十厘,這樣算下來,遼餉給每畝地的加餉相當于,每畝地加了一分二厘稅,約等于十二文錢。
全旭接著道:“這么算下來,咱們大明全國,繳納的田畝,只剩下多少?大約五億畝!”
說到這里,全旭望著盧象升道:“盧大人,萬歷年間,朝廷統計田畝,兩京十三省有多少地?”
盧象升想了想道:“萬歷三十年,全國耕地總面積達到1161萬余頃。”
清朝耕地的最高值,為光緒十三年的849余萬傾(見史志宏先生論文)。說起來,犬清版圖遠邁大明,然而耕地數量不僅比不上明代萬歷年間的巔峰值,甚至連朱元璋時期的八百五十萬還差上一點兒,這盛世,于當時百姓又有何益。
當然,有人或許又說了,中國歷史上存在耕地瞞報現象,賬面上的數據未必就是真實狀況。
然而,明朝難道就沒有瞞報現象嗎?
全旭淡淡的笑道:“三十年間三百萬傾田怎么沒了?”
“遼東……”
全旭笑道:“遼東耕地歷年之最,是八十九萬傾,算一百萬傾,還差五百六十一萬傾良田哪里去了?”
“這……”
全旭盯著盧象升道:“其實,你都知道對不對?因為國朝養士,舉人以上,不用納糧,為了……”
盧象升嚇得醉意全醒:“東升,你醉了!”
“我沒醉!”
全旭大著舌頭道:“大明的所有問題,其實就是錢糧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其實不難!”
崇禎的臉色一變:“怎么不難?”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有三個計策!”
其實,全旭根本就沒有醉,他的腦袋相當清醒:“第一,取消士紳勛貴特權,攤丁入畝,不過呢,這個辦法注定推行不下去!”
盧象升松了口氣,他差點被嚇死。
崇禎自然也明白,按照全旭的搞法,恐怕天下大亂,別說收稅,到時候恐怕叛軍就打到京城城下了。
“第二個辦法呢?”
“轉移困難!”
全旭指著東邊道:“日本、安南、占婆、南掌、朝鮮、琉球、呂宋、合貓里、美洛居、婆羅,又名文萊、占城、真臘、三佛齊、暹羅、占城、爪哇、浡泥、滿剌加、蘇門答剌、蘇祿、啞齊、須文達那、西洋瑣里、瑣里、覽邦、淡巴、百花、彭亨、柔佛、那孤兒、黎伐、南渤利、阿魯、丁機宜、巴剌西、古里、柯枝、錫蘭、榜葛等等,讓他們朝貢,不過,眼下朝廷恐怕不足以執行下去。”
這個方法就像日不落帝國,利用全世界的殖民地,反哺英國。就算英國在二戰期間被德國打成狗了,英國利用了全世界的殖民地,耗死了德國,其實,美國參戰或者不參戰,結果都是一樣。
兩線作戰的德國最終會被耗盡元氣,區別就是多撐幾年,僅此而已。
崇禎有些失望:“那還有什么辦法?”
“第三個辦法,那就是擴張、開發!”
全旭指著遼東方向道:“陛下,再給我一百萬人口,我把遼東經營成糧倉,經過兩年的發展,遼東足以在立足,這次皇太極跑了,自明年開始,朝廷不需要給遼東軍隊輸送糧食,相反,我可以給朝廷運來一百萬石糧食!”
崇禎一臉震驚:“一百萬人口,可以輸送一百萬石糧食?”
“沒錯,遼東……遼東很大,比北直隸還大,就是人沒了,都被野豬皮殺光了,遼東三百萬百姓,死得差不多!”
全旭攤開雙手:“我現在可以奪回遼東,光奪回沒有用,不移民實邊,遼東還是守不住,現在建奴躲起來,要不了幾年,他們還會造反,唯一的辦法就是,移民實邊!”
崇禎怎么反應,全旭不管了,他故意裝作不勝酒力,撲通一聲摔倒在地上。
事實上,明朝的問題說好解決,其實也好解決,說不好解決,也不好解決。
從萬歷年間統計的田畝數據可以看出,那個時侯張居正統計的田畝,也不是真正的田畝數量,也是瞞報之后的數字。可是短短三十年,超過一半的田畝成了士紳的田畝,都不用交稅。
當然,也有人會怪明朝被宗室吃夸的,另外再提一嘴,明代藩王的俸祿是由地方財政供給的,也就是國家稅收中存留地方的那一部分。
什么意思呢?意思是地方把稅收齊之后需要先劃出起運中央與邊鎮的部分,這一部分最為重要,負擔九邊軍餉、皇帝內庫、中央各衙門庫銀以及京官俸祿,受到的監管也最多,有所謂的“起運京邊錢糧事例”。
而剩下的一部分稅收就是所謂的存留,這一部分負擔官吏俸祿、地方行政開支、宗室俸祿等等地方開銷。
因此,到了明末財政匱乏,連起運到九邊的軍餉都無法齊全的情況下,地方財政也不會強到哪里去,那么宗室的俸祿怎么可能發全呢?
如果到了明末地方財政仍然能像某些人說的那樣支付宗室上千萬兩的俸祿,有這樣的執行力與控制力,明朝是不可能滅亡的。
他們的俸祿,朝廷每年就是親王一萬石,米鈔中半兼支。晉、周、楚、魯、蜀、代、遼、沈、唐、伊、趙、鄭、襄、荊、德、崇、徽等十七府郡王初封者歲祿二千石。襲封者一千石。俱米鈔中半兼支。肅、慶、寧、韓、淮五府郡王初封歲祿一千石,米鈔中半兼支,襲封同。吉、益、衡、榮四府郡王歲支祿米一千石,三分本色,七分折鈔。岷府郡王初封歲支祿米五百石,米鈔中半兼支,襲封同。
也就說,即使朝廷給他們實俸,一年六十萬石糧食左右,更何況,連官員都領不到足額俸祿,更何況藩王?
我們再看看清朝,親王歲俸銀1萬兩,祿米1萬斛;世子歲俸銀6千兩,祿米6千斛,郡王歲俸銀5千兩,祿米5千斛,長子歲俸銀3千兩,祿米3千斛;
斛等于石。
哪朝耗費更大?
其實一目了然。
明朝的藩王,都被文官盯著,像防賊一樣,他們其實對于國家最大的危害就是占據了田地。
其實,明朝的藩王吃空國庫,這是純屬扯淡,擺明了文奴給明朝臟水。
再舉個例子,萬歷十年,山西懷仁王府奉國將軍朱聰涽等人越關來京,奏稱:“自嘉靖四十年起至萬歷十年止共二十一年,應得祿糧分毫未給,乞將河東運司余鹽或有司無礙官銀,轉行布政司查補。”
而神宗的回復僅僅是“以宗祿拖欠年久,著司府官多方催處,每年量給一、二季,以資養贍。”
可見不僅拖欠的俸祿不會補償,之后的一年的俸祿也不過是“量給一、二季”。
全旭其實也知道,要解決明朝財政問題,崇禎根本就沒有辦法去做。
士紳一體納糧,肯定天下皆反。
至于藩王?
以明朝這尿性,他們這些藩王是領不到什么俸祿的。
最有可能的解決辦法,就是給全旭人口,讓他開發遼東,具體崇禎有沒有這個魄力和手腕,那就看崇禎自己的了。
最新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