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暫且不急,孫權眼下正在合肥僵持,一時半會兒無力兼顧交州。
且臣之離間計已然奏效,孫權召還周瑜、程普、黃蓋、呂蒙四人,值此憂患之際,一時之間,如何會有力圖他?”
歷史上步騭都是在建安十六年才踏足交州,那么現在內憂外患之時,只怕是時間更要拖長。
只要問題不解決,孫權就不可能放心圖及其他事物。
說了江東暫時不可能去交州之后,劉玄又分析眼下局勢:“臣以為此時當秣兵歷馬,靜待天時良機,發兵北上征討襄樊為佳。
襄陽雖居江北,卻扼守占據地利,若得之,進可徐圖南陽,退可自保江南,且襄陽沃土千里,民戶不計,一旦得之,我軍勢力必然大漲。
而襄樊守將,惟徐晃、樂進、文聘、滿寵可稱之名將,惜為曹仁所致,十成之力,恐無五成可言,此天賜良機,不可不得!”
劉玄一席話畢,張飛搶著站出坐席,叉手而拜:“臣附議!”
武將干嘛的?
不就是征戰沙場?
要不是劉備突然地盤暴漲,需要足夠的時間前去笑話,張飛早就跳腳要打仗了。
“臣附議!”折沖將軍雷緒在此刻也站了出來。
他初歸降劉備,就被封為折沖將軍、關內侯,可功勞卻只有,帶著萬戶歸降。
早就對劉備厚賞,無法以戰功報答頗有不爽,今見時機來臨,自然要幫著說話。
“臣等附議!”
白仁、劉琦以及幫助劉備奪取荊州諸郡縣游俠,也在此刻站了出來。
諸葛亮也在此刻,微微頷首:“綱紀之言,臣以為當是如此,此時曹操初敗,而孫權奇襲合肥,按照綱紀原先推測,雙方必定需要相持許久,而曹操也會將兵力轉向揚州防守。
襄陽雖經劉牧拱筑,以非往日可比,然我軍工程利器具備,下襄陽并非不可之事。
亮有聞黃漢升將軍與文仲業同鄉,我等可請黃將軍修書一封,規勸文仲業倒戈相向。
屆時西陽、轪國、安陸、南新市等地皆可收復,關將軍再從臨沮走編縣,奪取宜城、中盧,主公親帥大軍攻當陽,三線出兵襄陽勢必為我等手中!”
諸葛亮也沒有什么奇謀妙計,而是講究堂堂正正平推,整個荊州也就襄陽城算是堅固,其余城池不值一談。
有投石機等攻城器械,像漢末夯土城墻,特別是動不動幾十年歷史的,根本不夠砸。
至于說文聘,能歸降自然更好,不能歸降也無傷大雅,畢竟手上兵將就那么多,還要受人掣肘,能發揮實力有限。
如果不是孫權攻擊合肥,那么以曹仁、徐晃屯當陽,樂進守襄陽,而當陽則北上必經之道,想要約過當陽還是頗有難度。
可眼下這種局勢,曹操如果不派兵救援合肥,那合肥就必然有失。
乘這個機會北伐,等到曹操反應之時,一來一回沒有一兩個月,大軍也到不了襄陽。
屆時即使到了,劉備也可以圍城打援,吃下從合肥匆匆趕來的曹軍。
千里奔襲,謂之強弩之末,其作用微乎其微。
甚至于劉備還可以拉著打,讓孫權再次發兵襲取合肥。
這也是諸葛亮推崇的江東可援不可攻。
不過也有一點問題,那就是孫權突然間會不會神經病,見到劉備和曹操相持,不但不幫,反而背刺奪取荊州。
故而劉備便言:“如此域內空虛,焉知孫權不會奪取荊州?”
只從劉玄點出周瑜奪荊州之心不死之后,荊州上下無一不將孫權看做隱藏敵人,處處提防著這個覬覦荊州的賊子。
“主公此憂甚是,臣等思慮不周!”劉備之憂不無道理,劉玄不停點頭認他的說法,但不一句話完了之后,話鋒一轉:“既然如此,那我等可走一步看一步,先按照長史所言,勸降文仲業,然后徐徐圖之,即使不可拿下襄陽,也可取宜城、當陽等地,一步步逼近襄陽,待日后再圖如何?”
劉備兵力并不多,加歸降一起,也不過三四萬人。
關羽麾下一萬人,劉備麾下還有一萬多人,其余趙云、向朗、魏延、劉封,重新在四郡各自兩三千人,趙云四人需要防備交州、蠻夷、孫權故而不能動。
再又減去關羽需要鎮守夷陵、夷道、臨沮、秭歸、枝江等地,不然就會像關羽收復諸縣一樣,很快便易手,于是能懂之士,絕對不會超過六千人。
至于劉備,那就更需要防備了,眼下周瑜、黃蓋、程普等人雖然被叫回江東,但兵馬依舊囤積在荊州,隨時都有可能抄底。
所以劉備能動之士不過七八千,于此總計一萬四千人,再抽調趙云等人將士,各自一兩千也就不足兩萬而已。
想要一下子拿下襄陽,的確有些力有未逮。
但劉備完全可以蠶食,今天吃下一點,明天吃下一點,根本不需要急躁。
畢竟劉備屬于地主,在荊州已經有了立足之機,隨時可以收兵返回,根本耗費不了多長時間精力。
“臣等以為綱紀之言甚妥,按照去歲劉君所推測之言,不久之后劉季玉便會請我等入蜀,如若能在入蜀之前,拿下襄陽扼守南北自保最好,即使不能,我等也可緩緩圖之,不必急于一時!”
劉玄話后,群臣盡皆覺得劉玄之策甚好,雖然談不上什么絕世妙計,但勝在穩妥行事,左右不會有大損失。
是故麋竺、簡雍、孫乾、張飛、劉琰、諸葛亮等人都頻頻點頭表示同意!
“如若主公尚且還放心不下,便讓四郡太守與留守四郡之將,一同入江陵,再另守潘承明、馬季常、陳孝起三人分別為桂陽、零陵、武陵三郡太守,再辟安成長吳叔山為長沙太守!”
劉玄唯恐劉備依舊無法下定決心,于是就獻策,讓原先的四郡太守離開治地,這樣他們就成了無根浮萍,劉備也就不需要派四員大將,以及數千人鎮守了。
完全可以在江陵、或者武陵方兵力,到時候哪邊有事情,就可以快速支援哪邊,可以抽出更多兵力,幫助北伐。
但劉備不解的事,讓潘濬、馬良、陳震出任太守,這倒是沒什么問題,可是這個安成長吳叔山是個什么鬼?
什么無名鼠輩,他聽都沒聽過。
于是劉備就咨問群臣:“安成長吳叔山何許人也?”
“臣有耳聞,安成長吳君,諱碭,字叔山,南海揭陽人,早年舉孝廉入仕,后轉安成長,為人忠孝,素懷仁義……”作為在場幾位荊州人之一的潘濬,及時站出拱手回答劉備問題。
當然潘濬知道的也僅限于此,卻不知道吳碭以后更出名之事。
1秒:m.23xs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