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樓房是比較古老的建筑,沒有樓梯。凌曉燦和楊允樂手牽著手,一步一步臺階向上走。
樓層規劃也很別致,所謂的14樓,就是普通的7樓。只不過樓分為東西兩側,所以一層樓就被劃分成了兩樓。
“可我們沒鑰匙啊。”這不像在況仔的別墅,還能指紋和聲控,這純粹就是結實的鑰匙孔。
“在書包里再找找呢!”凌曉燦翻了翻書包,似乎也沒發現什么。
“應該不會這樣啊,鑰匙不給我們,我們怎么進去呢?”經歷過那么多大風大浪的凌曉燦,似乎不再畏懼前方。
“這拉鏈頭?這是鑰匙吧?”凌曉燦摸了摸,確實是鑰匙,“這設計的人,也是花費了不少心思。不過一下自己就被聰明的我識破了。”
和楊允樂相認后,凌曉燦似乎不再是以前那個不自信的女孩,也大大咧咧地開起玩笑來。
“我的曉曉真厲害,這確實是鑰匙,也不看看是誰的小妞。”楊允樂自然是把自己的女孩表揚了一番,又順帶表揚了一下自己。
“來來來,看看,等待我們的是什么?”楊允樂將鑰匙插進了鑰匙孔。
說實話,他還是有那么一點擔憂的。可是自己都是已經死過一回的人了。既然在那種情況下,對方都沒要自己的命,說明自己還有利用價值,不會讓自己就這么輕易死掉。
“哎喲,我的小心臟,你可得繃住。”凌曉燦還故意配了一個恐怖的音,俏皮地笑了笑。
“咔嚓!”門打開了。
屋內的陳設很一般,但是能看出來是全新的家具,沒有人住過的痕跡。
“所以,這是我們新的根據地?”凌曉燦心里還是有些恐懼的,畢竟這一路走過來實在太不容易了。她只能告訴自己輕松地活躍一下氣氛。
“這恐怕,沒有這么簡單。”凌曉燦轉身看見楊允樂的表情有些不對勁。
“那半杯水。”楊允樂指了指,“在這里。”
凌曉燦順著楊允樂的目光一看,客廳的茶幾上放著的正是當時莫名其妙出現在況仔別墅的那半杯水。
“真不知道這伙人有啥目的。”楊允樂原本以為可以和凌曉燦可以安安靜靜在這里呆上幾天,但沒想到故事已經開始了。
應該是這樣說,故事從未結束。
“所以,我們來到這里,是來解密這半杯水的?”看目前的情況,應該是這樣。
凌曉燦隨意在房間里走著看了看,發現所有的家具上都貼了紙條。紙條上面都寫著“147”。
“這個人該是有多討厭這個數字。”這讓凌曉燦不寒而栗,這件事情怕是沒有這么簡單。
房間里還有一臺電腦,和杉島的不一樣,是那種很笨重的機器,但是敏感的楊允樂一眼就識別出來那是一臺電腦。
楊允樂點了開機,準備上網查查這個地方的一些風俗習慣,畢竟人生地不熟,難免鬧笑話。
“密碼?”居然顯示要開機密碼?楊允樂想了想,這簡單啊,就逐一按下了1,4,7。
果然,設置密碼的人并不是為了難為他,而是想再強化一下這個數字在他腦海里的印象罷了。
“可惜況仔和徐紫不在這里,若是他們也在,那該多好。也不知道他們現在情況如何?”凌曉燦感嘆了一句,她心底是有些愧疚的,畢竟因為自己的出現,才會讓那么多的事情不可控。
“他們?他們是誰啊?我只有凌曉燦。”楊允樂過來拉住凌曉燦的手,“你給我講講我們之間的故事唄,好想聽一聽,我一點印象也沒有了。”
“先收拾房間吧,都不知道我是里面有被子沒有?”凌曉燦趕緊轉移了話題,似乎覺得過去的就讓他過去吧,既然找回來了,就珍惜當下吧。
“嗯,你睡臥室,我睡客廳。”楊允樂脫口而出。
“你……”凌曉燦似乎有些奇怪楊允樂的決定。本來他們倆都是實質上的夫妻了,為何還這樣要扭扭捏捏分房睡。
“你別誤會,你大病初愈。我怕和你一個房間,有些按捺不住,所以……”楊允樂吞了吞口水,“我要保護你啊,那些都不重要,我的曉曉平平安安的最重要。”
凌曉燦笑了笑,知道楊允樂不會騙他,就像當年的風野,心心念念都是她。
楊允樂暗自在想,無論今后發生什么,我都會用盡我的全部去保護你。善良的你值得擁有一切。
彼此心照不宣,就算不說話,也是極好的愛情。
“咚咚咚。”有人再敲門,這打斷了兩人甜蜜地對視。
楊允樂走到門邊打開一看,是一個盲眼阿姨。
“我聽見隔壁有動靜,心想著有鄰居搬了進來,就來看看,雖然我看不見。也可以幫家里熱鬧熱鬧。”鄰居阿姨很和氣,還特意帶來了紅布。
這應該是當地人的特色,搬家在門上掛紅布,辟邪保健康。
“你們好呀,你們是小兩口吧,我就住在你們隔壁。我們這棟樓沒幾戶人家了。既然搬過來了,我們平時就互相照看一下吧。”
阿姨做了下自我介紹,楊允樂知道了這個阿姨姓冬,就暫且叫她冬姨吧。
“冬姨,這樓看起來并不像荒廢的樣子,為什么您說沒有人住呢?”楊允樂邊問著,邊示意凌曉燦扶冬姨進去坐。
“不了,不了,我不進去坐了,我還要回家去煮飯。你們先休息吧。”冬姨擺了擺手,表情似乎有些不對勁,她摸索著把紅布掛在門把手上,然后就摸索著往回走了。
“不用送我,我眼盲心不盲,我太熟悉這里了!”
楊允樂和凌曉燦沒有再堅持,只是覺得這個阿姨有些怪怪的,又說不出去來是哪里奇怪了。
本來想多追問一些關于這幢樓的事情,可是看樣子她有些抗拒,那就作罷。
“那個冬姨難道是個獨居老人,所以性格有些不好接近嗎?”凌曉燦也覺得哪里有些不對勁。
“不知道,管它的。還是那句話,兵來將擋,水來土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