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白靜亭是沒有資格回答的,選擇了靜聽。
孫越略微思考后回道:“如果不上外援,除了舊疆和粵東,cba里其他球隊肯定打不過這支紅星隊。”
“我也是這么認為的。”
接下來,王仕朋開始具體闡述他的觀點:“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球隊也是這樣。由一名實力超群的核心球員,加上四名功能性球員的球隊,發揮出來的戰力,絕對在五名平均實力尚可的球隊之上。”
“我們這支球隊里,正好就有李凱這個車頭。只要李凱能夠發揮出他的全部實力,這支球隊就能取得超出我們想象的成績。”
“說實話,在比賽開始前,我都沒敢想這場比賽能夠取勝。但現在,勝利就擺在眼前,我再細細回想一下,覺得這個勝利來得并不意外,因為我們這支球隊里有李凱!”
“照你這么說,那……李凱到底得有多強!他的上限到底在哪里?!”白靜亭聽得連連咋舌,吃驚地問。
他一直認為自己是最大的“李凱吹”,結果現在才發現,他錯了:王仕朋才是!
因為他畢竟是業外人士,再怎么吹,也不能像王仕朋這樣吹得一板一眼、頭頭是道,吹得這樣專業,這樣讓人服氣。
比賽結束。
74:70,追夢隊戰勝紅星隊,以三戰全勝的戰績結束了所有外戰。
既然所有比賽已經打完了,錄制也結束了,該頒的獎也在隨后進行。
分量最重的獎項自然是mvp。
所有人都知道,廖凱是不二人選,沒有任何懸念。
但節目總得錄下去,還是要走個流程的。
節目組先公布了綜合三場外戰平均效率值最高的五名球員,也就是五位mvp候選人。
先公布第五,劉義,平均效率值6.7。
接下來,曹方第四,平均效率值11;汪少杰第三,平均效率值18;朱松偉第二,平均效率值20。
汪少杰排在朱松偉之后,是因為他第三場比賽沒有上場,也就是說,他第三戰的效率值為零,平均下來,自然也就拉低一大截。
單比前兩場的效率值的話,他肯定是在朱松偉之上的,而且超出不少。
最后公布第一名……
全場觀眾和所有球員都已經提前喊了出來:“李凱!李凱!……”
廖凱還老老實實地站在原地,等大屏幕上顯出自己的名字后再去到候選席,但他身旁的隊友們已經在將他往前推。
因為這實在沒有任何懸念。
廖凱第一,平均效率值41。
“哇哦!”
雖然大家都知道是廖凱排第一,但當這個夸張的數據公布出來后,仍然不由自主地發出一片驚嘆聲。
但回顧他這三戰的比賽數據,這個效率值也就自然而然了。
第一戰,對陣華喬大學,21分,5籃板,1蓋帽,4搶斷,0助攻;
第二戰,對陣日本筑波大學,38分,9籃板,6蓋帽,4搶斷,2助攻;
第三戰,對戰貝爾格萊德紅星隊,43分,17籃板,3蓋帽,5搶斷,5助攻。
五位候選人各自站在票箱后。
現場觀眾代表和媒體團成員每人一票,三位導師每人十票,最終得票最高的球員獲得mvp獎杯。
投票環節一開始,廖凱的身前就排起了長龍……
與其形成鮮明對比,其他四位候選人身前卻半天不見人影。
那四人面面相覷,面帶苦笑:這哪里是上來候選,簡直就是上來丟人!
還有一個球迷,大概是曹方的真愛粉,拿著票就朝曹方跑了過去……
曹方竟有些感動,伸出雙手迎接。
他能不感動嘛?投票環節都已經開始半分鐘了,眼看著廖凱的票箱里都裝滿了,自己的箱子里連一票都沒有。
那位真愛粉也伸出了手,卻沒有拿出他的選票……
他雙手握住曹方:“方哥,我一直都喜歡你。但是對不起,這票我只能投給李凱……”
曹方當時就僵了……
身旁的劉義和朱松偉看見,頓時開心地大笑起來。
大家都是難兄難弟。
但在這個時候,他們也只能將唯一的歡樂建立在曹方的痛苦上了。
連王聰在一旁都看不下去了,忍不住勸道:“你們手里的票代表了你們的意愿,你們覺得誰是心中的mvp,就將票投給誰,并不一定要跟著別人的意愿走……”
但她的勸告顯然沒有作用,大家依舊耐心地在廖凱的票箱前排著長龍,都不愿意將票投給另外四個空蕩蕩的箱子里。
王聰也只好自我調侃,給自己解圍:“看來這次投票活動,會比預計時間要拖長兩分鐘。”
觀眾代表和媒體團投完票后,三位導師公布他們填寫的mvp人選。
白靜亭:李凱!
孫越:李凱!
王仕朋:李凱!
“恭喜李凱!當選為第二季最有價值球員!”
隨著廖凱當選,節目的錄制全部結束。
所有人最后一次聚餐后,便收拾行裝,各奔前程而去。
汪少杰將去北控報到,正式開啟他的cba行程。
朱松偉和王眩將回到汕大,新賽季的cuba各省基層賽已經籌備日久,即將開戰。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學校在粵東省的最大對手正是王仕朋執教的粵東工大,今年的粵東工大迎來了有“全國第一高中生”之稱的新生程國豪,汕大的出線形勢并不樂觀。
全國第一高中生,這個稱號從來沒有屬于廖凱過,即便他通過這個節目已經獲得了極高的評價和大眾的認可,現在,即便那些黑他的人也只是抓住他要打nba這個把柄不放,但并沒有人去否定他超出同齡人一大截的籃球實力。
但并沒有人記得給他安上“第一高中生”這個稱號。
可能大家都在心里達成了共識:廖凱并不需要這個稱號。
或者說,這個稱號已經不配廖凱。
曹方和張子毅將回歸objk,將繼續率領他們的球隊在東單、在颶風公園、在各大校園等野球場地征戰,去追尋他們的籃球路。
郭建和李林都會前去單位報到,但他們并沒有遠離籃球場,他們被單位招收,本就是出于籃球因素。他們的主要時間和精力,至少還能在球場上跑起來的這段歲月,都會與籃球不離不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