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mc主持一見廖凱上場,聲音也立刻提高八度。
此時,他正大聲地朝著球場上無欲無求的廖凱呼喚出他內心的愿望:“李凱!扣一個!”
“扣一個!扣一個”隊友們也在起哄。
比賽大局已定,就連筑波大學球員聽聞大家慫恿廖凱扣籃后,也不自覺地騰出一條通往籃筐的通道。
筑波大學的教練也沒有干涉。
看來,相比于懸念已失的比賽,他們也更期待能一睹這位能摸高3.7米的身體變態男暴扣一個。
廖凱不忍拒絕大家的期待。
他得球后直殺籃下,對手已經讓出通道……
既然大家的呼聲這樣高,既然是萬眾期待之下,這樣平平無奇的扣籃似乎不大妥當。
他臨時起意,跳起后右手托球、左手高舉,先將左手奮力拍打在籃板上,有一個肉眼可見的時間差后,再將右手中的皮球灌進筐內。
“嘭!”,安裝有擴音器的籃架將這一記富有力度的扣籃以聲音的聲音的形式傳至廣場內的每一個角落。
大家也被這一次扣籃再次點燃激情:
“哇哦!”
“艸!”
“我靠!”
男性同胞們的興奮點就是這樣簡單,只要見到廖凱扣籃,哪怕他們已經見慣了廖凱的各種夸張扣籃,仍然會像點著的煤氣罐,瞬間爆炸。
廖凱回到地面,首先看見的是他身前的、場邊前排的幾名女性觀眾,被他粗暴的扣籃嚇壞后,又一臉嫌棄地往后縮……
那表情似乎在說:這些肌肉男,真嚇人,真討厭!
廖凱心里的激情也瞬間涼了半截。
不過當他回過身來,看見雙方球員們在場上瘋狂地高叫,看見白靜亭和孫越被震驚得兩人相互抱在一起,王仕朋在奮力地拍著巴掌……
他心里才又回滿激情,也跟著嚎叫兩聲發泄。
比賽結束,最終比分定格在81:78,追夢隊取勝。
單從比分上看來,這似乎是一場激烈而膠著的比賽。
只能說,王仕朋的中庸之道頗得精髓。
賽后點評。
雙方開啟了商業胡吹模式。
王仕朋、白靜亭和孫越輪番夸獎筑波大學球員基本功扎實,戰術素養高……
筑波大學教練則反夸追夢隊球員個人能力突出,身體素質好……
只有夸到一個人時,他們互相之間不會推讓,那就是展現出遠超在場所有球員實力一檔的廖凱。
“李凱,16歲,你們華國能涌現出來這樣優秀的年輕球員,真是讓人羨慕不已。”筑波大學教練的聲音娓娓道來,但卻格外有力量。
“兩年前,我曾執教過八村壘,當時的他就像現在的李凱一樣,帶給人無限憧憬,我們都把他奉為整個國家的未來和瑰寶,而他也沒有辜負我們的期望,以樂透秀的身份進入到nba。”
“如果非要比較的話,他當時的技術還很粗糙,沒有李凱這樣成熟,而且他的動態身體天賦也沒有李凱好。所以我在這里預測,李凱一定會取得比八村更大的成就和未來。”
“我會為你們祝福的,因為你們都是我們亞洲籃球的驕傲。”
當筑波大學教練講完這番話后,場面曾一度安靜。
因為他將廖凱捧得太高了,沒有人再敢接著他的話說下去。無論廖凱身上呈現出多大的潛力,但那畢竟只是潛力,還沒有兌現,未來的事情總是會充滿各種變數的,沒有誰能說了便作數。
但也沒有人能站出來否定他的話,或者象征性地謙虛幾句。
因為廖凱身上的潛力實在太大了。
王仕朋和孫越甚至會覺得,他們沒有資格來謙虛,沒有資格來針對廖凱的未來做出任何評價。
在現實生活中,廖凱受到了所有的尊敬,甚至是吹捧。
就比如朱松偉和汪少杰等人,都不約而同地改口,不再叫廖凱為“小師弟”。其實叫什么不過是個稱謂而已,可他們在心里卻會覺得,廖凱的實力遠在他們之上,他們再這么稱呼的話,自己都會覺得臊得慌。
那現在如何稱呼廖凱呢?
這個問題就因人各異了,汪少杰是很正式地稱呼:李凱。
朱松偉的稱呼有點曖昧:凱 好像只有曹方的稱呼沒有變,還是:兄弟。
但是在網上,廖凱卻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大面積地批判。
因為第六期播出,里面播出了廖凱所在的粉隊同藍隊和黑隊的兩場比賽。比賽中,廖凱被孫越冷藏,只能在替補時間登場。
一個在綜藝節目里、跟連cba都進不去的業余球員在一起,都只能在垃圾時間里的登場的人,居然叫囂著要去打nba?
真是天大的笑話!
其實廖凱只是這樣一個搞笑的球員倒也罷了,過段時間自然會被大家遺忘,只是作為一個“癡人說夢”的代言人在某些時刻被人提起,用來侮辱那些沒有自知之明的井底之蛙們。
但,偏偏他在僅有的幾分鐘登場內,還打得不錯,更有一次隔著三人的勁爆灌籃。
這樣一來,那些忠實的nba球迷們不答應了。
他們本來已經大度而高傲地原諒了廖凱,決定不再對著這樣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輕人追著咬、不松口。但既然廖凱又展現出來一定的能力,那可就怪不得他們不饒人了:
誰讓他玷辱了我們神圣的nba聯賽呢!
誰讓他要來破壞我們高高在上的優越感,要來搶奪我們的蛋糕!
各種嘲諷、謾罵廖凱的言論甚囂塵上,鋪天蓋地而來,遠比幾天前更加兇猛。甚至,“綜藝球員李凱要打nba”已經作為一個關鍵詞上了熱搜。
“以為單單能跳、能扣籃,就能打nba?真是滑天下之大稽。照這么說的話,陳登星和滇南滑翔機早就打上nba了,而且還能去爭奪mvp!”
“上面的朋友,請你不要侮辱滇南滑翔機,就李凱這幾個扣籃,還不夠看!”
“我覺得應當對大家普及一下什么叫nba了,免得以為誰都能打上,這真是華國籃球的悲哀。為什么我們的籃球走不出去,就是因為國內全是這些異想天開的井底之蛙們……”
類似的言亂鋪天蓋地,充斥在網絡的每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