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北魏的軍制,新兵們需要自己去蓋房子。
長城周圍的荒地很多,楊鴻儒找了一個風水不錯,比較被封的空曠場地駐扎了下來。
還沒入冬,天氣還不算太冷,士兵們穿著秋衣也能戰勝寒風。
楊鴻儒叫來了兩個比較機靈什長:“看到這黑乎乎的東西沒有?”
兩個什長一起點頭:“看到了!”
“你們現在就帶著人在周圍去尋找這種石炭,如果發現立刻回來稟報!”楊鴻儒命令道。
“是!”兩個什長領命離開,他們一邊走一邊對著嘀咕:“幢將要這東西干嘛?黑乎乎的那不好看!”
“估計是蓋房子用吧……拿東西看著挺結實的!”另一個什長猜測說道。
楊鴻儒的耳朵多尖呀!當他聽到手下說他要用煤碳蓋房子的時候差點沒笑出聲來……這是什么奇思妙想?萬一房子著了怎么辦?
不過既然楊鴻儒下了命令,兩個什長就必須要完成任務。
他們帶著手下每天早出晚歸在周圍尋找這種黑乎乎的石頭。
然后告訴他們,他們只要他們到了個地方,隨便挖個坑就可以。如果這里有這種黑石的礦,立刻就能發現。
他們現在所處的地方以后的名字叫做包頭,這里蘊藏著巨量的煤礦。而且這些煤礦埋藏的非常淺,只要隨便挖個坑就能見到露天礦。
在寒冷的冬天,能有煤可燒絕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煤炭的熱值比木炭要高的多,而且煤炭要比木炭扛燒。一個火爐子,里邊燃燒的如果是煤炭的話,只要晚上封好,第二天清早爐火都不會熄滅。
功夫不負有心人,二十人的搜索隊分散開來之后效率特別高。他們在距離營地不遠的西北方向發現了蘊藏量巨大的露天煤礦,當士兵們看到黑漆漆的煤炭的時候都被驚呆了。
那地方寸草不生,滿坑滿谷都是這種黑黢黢的“石頭”。這種環境對于牧民來說簡直就是地獄!
接下來,楊鴻儒派出一半的人手去開采并搬運煤炭回來。想要平穩過冬,就必須要有足夠的煤炭用來取暖。而且他們不僅要準備好自己要用的煤炭,還要做好支援其他兄弟部隊的準備。
剩下的一半人手被楊鴻儒留下來蓋房子了。在這年代想燒磚有點困難,不過祖宗傳下來的夯土蓋房的手藝也可以。
向上筑墻費勁,我們可以向下挖呀!住在東北的朋友們可能知道,有一種建筑叫做地窖……在冬天里地窖的溫度要遠比地上要高。
所以,楊鴻儒帶著士兵們把要蓋房的地面向下挖了一米多深……太深也不好,因為一個不小心就容易被大雪活埋。一米的深度是正好的,溫度適中,危險性也適當。
地下已經挖了一米的坑,地上就只需要再夯出來一米高的墻就夠了。夯墻這種事情技術含量不高,具體操作流程就是把木板立起來,然后把攙著雜草的黃土堆進木板里邊一層一層的壓實。
為什么楊鴻儒要挖坑呢?因為這種土墻的強度實在是低……如果這種墻打太高了,在大風天氣很容易坍塌。
據老兵所說,很多營地里的房子在冬天都存在過倒塌的情況。楊鴻儒這種奇思妙想的半地下樣式的軍營很具有推廣價值。
房子蓋好了,接下來就是更加精細的盤炕環節了。
別人不好說,但是楊鴻儒他們這支隊伍里邊沒有人會盤火炕。這么多年他們的取暖方式一直都是點篝火。
有的時候技術的進步就在于靈光一閃,需要你邁出大家都走不出的那一步。楊鴻儒具備的是穿越者的見識,所以他才能屢次拿出更加好的方案改進當前的生活。
在楊鴻儒的指導下,士兵們成功的盤出了合格的火炕。在經過首次點火試驗之后,他們又用黃泥封住了往外跑煙的地方。
燒火炕就要面臨著倒煙的問題,如果氣壓過大風力不足,他們這小破屋就住不了人了。為啥?屋子里全是煙!
不過北方的冬天最不缺少的就是狂風,五級起步的大風能把煙囪里的所有濃煙帶走!給小屋里留下的只有無盡的溫暖!
有了一次成功的嘗試之后,士兵們也有了經驗。他們需要各自建設自己的營房,由什長帶隊進行。
所有施工都是隔天進行的,今天你建房子,明天你就得去運煤。
雖然楊鴻儒用斡旋造化能輕松的制造出更好的房子,但是他作為領軍將領,需要和士兵們同吃苦共患難。所以他的房子并不比士兵們好到哪里去。
不過作為幢將,楊鴻儒還是有自己的特權的。他可以不用跟其他士兵擠在一個屋子里。作為軍官,他可以自己享受單人間的待遇。
當然,花木蘭是要和楊鴻儒住在一塊兒的。親兵跟著將軍住這是常識,說的不好聽一點兒,如果楊鴻儒嚴格一點的話完全可以:
他在吃飯花木蘭看著;
他在睡覺花木蘭看著;
他在寫字花木蘭看著;
不過老楊是個隨和的人,花木蘭這個親兵的日常工作其實并不太多,也就是跑跑腿上傳下達一番。
等楊鴻儒升官兒,花木蘭就可以提升一級自己領一幢兵馬進行操練。不過因為入伍時間太短,楊鴻儒自己也是個新人,所以他的提拔任命還是被押后了。
實際上,他這一次順利而圓滿的完成了押運任務就已經為他帶來了不少的軍功。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運輸兵只要能把糧草妥善的運到前線,那就是功德無量之壯舉。
經過了將近一年的訓練,楊鴻儒麾下的士兵也不是剛剛參軍的菜鳥。和其他老兵比起來,他們缺少的只有在戰場上才能磨練出來的實戰經驗。至于其他的作戰技巧,騎術水平等等等等,楊鴻儒覺得自己的士兵一點都不差。
而且通過馬球比賽和足球比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士兵們的運動量,協調能力,協同作戰能力,默契度等方面都有了顯著性的提高。這些好的素質能夠讓他們順利的從第一次戰斗當中活下來。
更重要的是,楊鴻儒手下這一百多兵馬在他自己出資武裝下,都成為了北魏騎兵當中的精銳兵種:重甲具裝騎兵!
在柔然沒有發明出火槍之前,重甲具裝騎兵在戰場上就是近乎無敵的。上百名具裝騎兵在戰場上橫沖直撞,放在哪里都是一股不可阻擋的鋼鐵洪流。
敵人在他們面前只有逃跑的份兒,除了偶爾能回頭放放冷箭表示一下自己的親切問候之外,柔然的長刀利劍根本無法傷到他們這些鐵皮桶子。
有錢任性!
沒錢?認命!
筆趣閣手機版: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