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219章 “特種背囊”發明人

  經歷了意外遭遇日軍巡邏隊,這個有驚無險的小插曲后,獅龍獸部隊再次啟程繼續趕路。

  此時距離天亮還有9個小時,每小時只要保證3公里多的前進速度,就足夠趕到30公里外的欽墩江集結點。

  趕路進度并沒有被拖延,依舊在預定的時間內。

  部隊路過日軍宿營地時,獅龍獸士兵們看到被拖放在路邊的尸體,原本心里面的某些固有觀念也被擊碎。

  原來傳聞中戰力無比強悍兇狠,個個就像魔鬼一樣變態,幾乎不可戰勝的日軍,其實也就這樣。

  他們一V一也能獲勝。

  獅龍獸士兵自信心的提升,讓原本就很不錯的整體士氣,就此再次得到了提升。

  而親自帶隊完成這次任務的封云天,經歷了這一次完美的小規模行動,在獅龍獸部隊里的首席軍事顧問地位,算是徹底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可。

  一致認定……

  這個來自中國的軍官,確實如傳聞中一般優秀,是個能夠創造奇跡的天才。

  當然。

  萬事皆利弊共存。

  日軍巡邏隊帶給了獅龍獸部隊提升,讓每一名士兵終于敢正視日軍,避免了在接下來遭遇日軍時未戰先怯。

  可同時也向在場的所有的,透露出了一個嚴重的問題。

  那就是日軍派遣的邊境巡邏隊伍,最近應該又增加了一批,否則也不會有一支巡邏隊突然出現在這條路上。

  通過增加巡邏隊這事往深處想,能再次猜出一件八九不離十的事情——

  日軍最近頻繁的加強防備,很可能已經按耐不住心中的欲望,已經準備對印度這塊肥肉動手了。

  好巧不巧。

  不知道是雙方情報人員的暗中博弈,還是一次純巧合的偶遇。

  日軍要想對印度這塊肥肉動手,就必須通過橫貫緬甸的曼密鐵路,將物資運到閩北地區的軍事要地——

  密支那!

  而獅龍獸部隊此行前往緬甸腹地,執行的上等高棉作戰計劃,其核心目的就是為了破壞緬甸境內最大的交通線——

  從首都曼德拉到軍事重鎮密支那之間的鐵路運輸線。

  雙方針尖對麥芒,正好完全對上了。

  密支那的地理位置非常獨特,水路、陸路、鐵路都能通達。

  不管是往東北進入中國境內,還是走西邊進入印度,日軍所有的后勤物資,都要通過密支那進行中轉。

  可以說密支那是日軍在緬北地區,最大的軍事物資倉庫。

  而日軍把物資從緬南首都曼德勒,輸送到密支那最快也是量最大的運輸線,就是連接兩地的這條曼密鐵路。

  如果獅龍獸部隊此行任務成功,摧毀或者盡可能打斷這條主要運輸線。

  讓日軍后勤部隊,沒法再往年北繼續運送急需的軍用物資。

  那日軍駐扎在緬北、印緬邊境、中國滇南地區,加起來的數十萬大軍,都將會面臨物資緊缺的不利局面。

  到時候別說在蓄勢待發,一舉從緬甸打向印度,能不能守住緬北邊境都成問題。

  畢竟現在新38師、新30師、新22師已經被編為中國駐印軍新一軍,以新22師為頭的第二批士兵已經進入蘭姆家基地,成為第2批受訓部隊。

  等到7月份第1批參加整訓的部隊,新38師12000多人完成整訓,在利多軍區開始集結形成戰斗力。

  鐵路線被斷數月之久,軍用物資嚴重匱乏的緬北日軍,怎么可能會是裝備優良、訓練有素、物資充沛的中國駐印軍的對手。

  一旦新38師憑借這個優勢,從雷多軍區出發一路打過邊境,抵達密支那。

  占領這座軍事重城!

  到時候日軍將會被一切為二,手尾無法就此相顧。

  不僅進入中國滇南地區的日軍,將會變得孤立無援,陷入進退兩難的境界,戰局對日本將會極為不利。

  緬甸戰場上的主力日軍,因為失去了密支那這個橋頭堡要塞,也會陷入極其被動的局面。

  失去了主要的鐵路運輸線,靠騾馬從緬南地區長途跋涉運送物資,將很難支撐緬北日軍作戰。

  而相反的是……

  駐印軍奪回了密支那之后,從印度修過來的史迪威公路,加上英美兩國的空軍,能給駐印軍提供源源不斷的后勤物資。

  等史迪威公路從密支那開始,再次修到國內滇西后。

  源源不斷的援華物資,就可以大量的輸送到國內,增加對國內對日軍的壓迫力,早日消滅滇南滇西地區的日軍。

  通過這一條條不難看出……

  獅龍獸部隊能不能夠完成任務,依靠盟軍空投物資的補給,持續破壞日軍主要運輸要道曼密鐵路。

  拖延到中國駐印軍完成整訓,正式發起反攻緬甸的戰爭,對反攻緬甸至關重要。

  同時也可以預期。

  一旦獅龍獸部隊展開行動,從第1次破壞鐵路開始。

  因這種破壞行為的影響重大,獅龍獸部隊必然會變成緬甸日軍的眼中釘肉中刺,為了消滅這只深入腹地的部隊,日軍必定會下血本想辦法。

  獅龍獸部隊接下來的生存狀況,必然會進入極度危險之中。

  一不小心就會全軍覆沒!

  然而危險與機遇并存,在死亡的邊緣瘋狂游走,獲得最大的戰略收益,這本就是特種作戰的核心。

  從加入這樣一支非常規部隊開始,就必須做好視死如歸的準備。

  當然,獅龍獸部隊除了溫蓋特,其他人或許并沒有這種覺悟,都只以為這是一次普通的敵后伏擊作戰。

  畢竟是第一次參加非常規作戰,這種新打法很多人都很陌生。

  并不知道一旦在敵人腹部,捅了一個大馬蜂窩,對敵人造成重創的同時,會激發起敵人多大的仇恨值。

  懵懂不知,有時候也是好事。

  至少僅目前的情況而言,獅龍獸部隊的士氣還是很高漲的。

  不過么,話又說回來。

  其實只有最壞的情況下,才會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僅以獅龍獸這支部隊而言,前有盟軍強大的空軍運輸部隊作為后援,在物資上面并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后有緬甸世界最大的叢林覆蓋面積,讓日軍根本沒有辦法有效追蹤。

  再加上在這個特戰理論缺乏的二戰,駐緬甸的這些日軍部隊,面對一支專業的非常規作戰部隊,應對措施將會很有限。

  簡而言之。

  就像是專業完全不對口,不知道該怎么去應對。

  在這三重保障之下,只要獅龍獸部隊按著預定的計劃走,別做重大失誤決策,將曼密鐵路的運輸切斷到七八月份,理論上來說并沒有什么問題。

  也正是出于這個原因,封云天才會放心的帶著孟煩了和阿龍,來獅龍獸部隊做軍事顧問順帶學習取經。

  從印緬邊境線到欽墩江之間,剛好是一道狹窄的“走廊”,日軍的緬北封鎖線就布置在這條走廊中。

  由于這是一條山中小徑,只有極少數人知道,日軍初來乍到并沒有記錄。

  封云天他們遇到的這支日軍巡邏隊,很可能是在巡邏中意外發現了這條路,所以在上報后就停了下來安營扎寨,等待后續人員過來詳細探索。

  畢竟一條能悄無聲息穿越邊境的路,對日軍同樣有非常高的價值。

  43年初這個時期的緬甸日軍,依舊處于戰斗力的巔峰時期,可沒有放棄繼續打進印度的想法。

  可這個日軍巡邏隊萬萬沒想到,他們正好碰到了獅龍獸部隊出發的日子。

  升官的好機遇,瞬間變成了祭日。

  而清掉了擋腳石的獅龍獸八分隊,似乎已經驅散了所有的霉運,一路上沒有再遇到任何的阻礙。

  在東方剛露出魚肚白不久,就看到了在月光中波光淋漓的欽墩江面。

  比預定的集結時間,還早了一個小時。

  不過,8分隊并不是來的最早的。

  當他們抵達這片集結地時,其他距離相對較近,且沒有遇到突發事件的三個分隊,已經早早的等在了集結地。

  在隨后的一個多小時里,剩下的4個分隊也陸續抵達。

  獅龍獸部隊兵分八路穿越邊界,所有人全部到齊一個不落,這結果讓溫蓋特準將非常滿意。

  順帶還夸獎了一下封云天。

  稱他挑選的這個龍抬頭日子,確實非常的奈斯。

  妥妥的完美開局!

  獅龍獸部隊全員到齊,接下來橫渡這片欽墩江面。

  只要部隊度過了這條江,進入后面的原始森林,也就等于完全走出了封鎖線,后面的行程將會變得相對安全。

  溫蓋特挑選的過江點在霍馬林,這里的江面比其他地區更窄。

  突破段僅僅只有不到50米。

  這對于經歷過魔鬼武裝泅渡,帶著20公斤物資能有2公里的獅龍獸部隊來說,也就一個熱身的距離而已。

  制作木舟船筏什么的,根本不需要。

  時間上也不允許!

  溫蓋特抬手看了下手表,時間顯示已經是清晨5點12分,接著又抬頭看了下繁星已經消失,已經接近蒙蒙亮的天空。

  下令道:“傳令兵,立刻通知下去,各部開始泅渡,按照預定演習方式進行,20分鐘內必須完成。”

  “是,長官!”

  傳令兵敬禮,大步奔出。

  隨后這片聚集了3000人的密林里,立馬爆發出一陣密集的悉悉索索聲。

  這是在做泅渡準備!

  封云天和溫蓋特等一眾軍官,也在這個時候動了起來,在各自勤務官的輔助下,卸下自己隨身攜帶的裝備,開始做泅渡前的相關準備工作。

  整個過程很專業,速度也很快。

  主要講究一個防水和增加浮力。

  首先從背囊里取出特制密封防水袋,把身上的衣服、帽子、鞋子和娃子等容易濕的東西,全部脫下來裝進防水袋里。

  然后收緊袋口往袋子里面吹氣,把袋子吹得鼓鼓囊囊的。

  最后把袋口旋轉幾次用繩子扎緊,接著把變成馬尾辮的袋口再次折返,用綁第一次的繩子進行二次捆扎。

  經過這兩道繩子的折返捆扎,防水袋變成了一個相對密封的“氣球”。

  雖然不是絕對的密封,但是露出來的氣體已經很少,在短時間內里面的氣體根本跑不完。

  在接下來的泅渡過程中,這個防水袋不僅能保證衣物不被打濕,還能順帶成為一個漂浮物,增加士兵們的浮力。

  浮力增加了,在水里面游起來,也就會更加的輕松。

  把身上的衣服處理完了,穿著褲衩和背心的封云天,又開始整理他的背囊和攜帶的武器裝備。

  背囊的材質也具備防水性,在沒被破壞的前提下,密封性也不錯。

  先把手槍和手榴彈之類的,比較小的物品放到背囊里面,然后用之前的方法先吹氣后把袋口扎緊。

  背囊里面裝著超過20公斤的物資,往里面充入更多的空氣,到了水面上就能變成相應浮力。

  這也是為了減輕士兵泅渡的負擔。

  而隨身攜帶的狙擊槍、鋼制頭盔等,不怕水的物件,則直接捆綁在背囊外。

  最后把背囊背在背上,把裝著衣服的防水袋“氣球”抱在胸前,這就完成了泅渡前的所有準備工作。

  整個準備過程,只有一分多鐘。

  當封云天麻利的完成一切準備時,其他人還只進行了一半。

  封云天之所以能搞得這么快,就在于這個裝衣服的“氣球”,以及在原本的背囊外面覆蓋一層防水材質,包括往里面吹氣增加浮力等方式,都是他發明親手的。

  當時在基地里每天到處閑逛,封云天發現獅龍獸部隊在練習泅渡時,士兵們根本完不成2公里的泅渡。

  最牛逼的人也只能在負重20公斤時,勉強向前游500米左右。

  封云天感覺這么下去不是辦法,于是就結合上輩子和這輩子的經驗,開動腦瓜子想了起來。

  并在偶然發現發的物資里面,有用來鋪在地上睡覺的防水布時。

  封云天靈光一閃,有了很不錯的主意。

  當時溫蓋特正愁眉苦臉很郁悶,不知道該如何解決泅渡這個問題,最后沒辦法準備降低標準難度時。

  有了成熟想法的封云天,順勢就找到了溫蓋特。

  借助上輩子網上學的知識,加上基地里有很多的防水布,向溫蓋特提出了兩項個人建議。

  第一個建議是用防水布裁剪,制作一個裝衣服的防水袋。

  這樣可以避免士兵穿著濕衣服,在游泳時被打濕的衣服給拖累,導致體力下降的速度非常快。

  也能利用防水袋吹氣之后,能短時間儲存空氣的特性,當成一個浮板來使用。

  第二個建議是在原有的背囊里側,覆蓋縫制一層防水布。

  這樣不僅能保證里面的軍毯、被子、備用衣服不會被水給打濕,也能往里面吹氣增加背囊自身的浮力,從而降低士兵背著背囊游泳時的負擔。

  溫蓋特聽完這兩個奇思妙想,又完全行得通的建議后,當場便摟著封云天贊美他是個天才,笑得嘴巴都合不上了。

  隨后過了不到半個月,制衣廠便送來了第一批500個成品。

  現場試用后效果比想象還要好,士兵們經過一天時間的習慣后,都能夠完成一開始設定的訓練目標。

  溫蓋特也因為這一件事,從一開始合作的同僚,變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

  現在到了真正開始行動泅渡的現場,封云天作為“特種背囊”的發明者,用起來更加的得心應手,也就不足為怪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