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吳孝民去求和,在半路上碰到了金軍的使者,
一般來說,這時候就別說自己是使者,不然金軍就知道大離王朝已經著急,會被人獅子大開口的。
畢竟這時候,誰先開口,就會被拿捏的死死的,跟情侶吵架,誰先道歉誰死。
而吳孝民顯然就忍不住,熱情接待了使者,還跟使者一起回開封。
趙桓很高興,很單純,夸了吳孝民一番,認為金人有意求和,心中更是堅定了求和的心思。
李綱建言道:“金兵大軍即將兵臨城下,勤王之師又沒有到來,暫時議和也不是不可。但議和內容要從容不迫,否則,必招大禍,宗社安危在此一舉。
李棁柔懦,恐怕有誤國事。金人貪得無厭,必然會提出苛刻的條款。但只要朝廷舉措適當,敵人就會見機退去。
如果朝廷迫于金軍的威勢,答應他們的全部要求,金人必然小覷我朝,知道我朝底細,必然后患無窮。”
“愛卿言之有理!”
趙桓點頭道:“不過滿城百姓的安危都在這一次了,我們還需要認真想一想!”
打發了李綱,趙桓立馬就下了圣旨封李棁為使者,讓他去出使金軍大營,
因為李棁是東宮老臣,趙桓即位,就讓他做了樞密院同知,
非要說的話,此人跟秦舞陽一樣,平常都是膽子大而且能說會道的。
但是這個人是個色厲內荏的小人,
李棁見到完顏宗望更是戰戰兢兢,話都說不出來,只能不停的叩頭。
“叫什么名字啊?”完顏宗望道,
“小小人!人名叫李棁!”李棁跪地結巴道:“我皇愿意求和,不論何種條件!”
完顏宗望暗自搖搖頭,提出了早已經準備好的條件。
其一給金五百萬兩,銀五千萬兩,牛馬一萬頭,綢緞一百萬匹,其二尊稱金帝為伯父,割太原、中山、河間三鎮,派宰相、親王為人質,收集船只把金軍送過黃河。
李棁惶然的回京復命,完顏宗望本來以為趙桓會還價一番,但是卻沒想到趙桓全部同意了。
要知道在聯手攻遼的時候,金國就收了很多銀子,大離王朝先是用黃金白銀結賬,后來用布帛結賬,最后一部分用糧食結賬。
大離王朝的虛實,金國人很早就知道了,這次獅子大開口,趙桓在沒錢的時候還全部同意,顯然是被嚇破膽了。
張玄帶兵走了一日,卻是接到了趙桓的圣旨,讓勤王部隊不得亂動,同時調集黃河的上下游的船只。
“真的是神乎其技的操作!”
張玄搖頭不已,這各地勤王的軍隊,湊湊約有二十萬,當然戰斗力不算什么,但是金軍卻只有四萬人而已。
即使圍而不攻,都能迫退金軍了。
不過圣旨降下,張玄也沒有什么辦法,都做了二十年忠臣,這時候可不能壞了形象。
趙桓是怕激怒金軍,而趙桓還是誠實君子,說全給就全給,即使國庫空虛,依舊命人在京城之中搜刮。
李綱欲哭無淚,但還是再次直言上諫道:“金軍索要的金帛,竭盡天下之財,亦無法滿足,一個京城怎么會夠呢?
三鎮,乃是國家的屏障,割給金軍以后還怎么立國?人質?宰相可以去,親王不能去,親王去了天家威儀何存。
早應派能言善辯之士,前去同金軍商談條件,分辨其中不容異議的內容。只要談幾天拖延時間,勤王大軍就會到來。
那時金軍所提條款也無所謂,因為他們不得不趕快退去。屆時再同他結盟,必不敢輕視我朝,如此方能長久。”
很遺憾的是,這種事情稍微冷靜一點的人都知道怎么辦,不過趙桓就是不冷靜的人,雖然他是年輕人,但是沒有什么血性。
李綱要請辭,趙桓不許,臨陣換帥這種事情,趙桓還是知道不能做的,不過李綱在趙桓心中已經打了一個叉。
錢在搜刮,周圍的州縣也是接到命令,也是大肆搜刮,而人質的事情就比較難辦了,
不過還好,康王趙構主動請纓,跟宰相張邦昌去做人質。
張玄見到不少探子,看發型,應該是金國探子,命人打死。不過金國人既然派探子來這么遠,看來是要撤退了。
金國人在得到了金銀之后,乘船離去,臨走前還一把火燒了船只,放了人質回去,畢竟二十萬大軍都在邊上,還帶著這么多錢,不走?到時候只怕什么都撈不到啊!
金軍撤退之后,趙桓便處理了李綱,還有自己身邊的侍衛,李綱被貶出京,后來又是一連三貶。
而各地的勤王軍也被遣回去,同時一部分勤王軍的首領都被貶了,因為他們都是武官出生,帶了不少人來。
張玄上報自己帶了五千人馬前來勤王,實際上卻是帶了兩萬,還有一部分民壯沒上報,以義士自舉的名頭勤王,張玄可是怕死的很。
而種師道這個名頭最大的武官,被貶為了太一宮使,
太一宮是道宮,趙佶時代做宮使是升官,但是趙桓是和尚派,做了宮使就是被貶。
張玄對這些事情不感興趣,帶兵磨磨蹭蹭的回鄆城去,趙桓讓勤王軍散去,同時有調整了一下朝廷的人員安排。
三月份各地勤王軍急忙會原地,什么封賞都沒有,還貼了幾個月的錢糧,
張玄倒是沒有什么事情,因為趙佶在聽到金兵退去之后,就回京城了。
回到梁山,張玄依舊注意著天下局勢。
這么大的國家,崩潰也不是一次戰爭的事情,而是多次的戰爭失敗。
首先是多年積弊,邊軍的力量不強,其次是滅遼時期,被守城的遼軍殺了一批,之后在這一次金兵南下之中,又殺了一批。
大離王朝的主力基本上被殺了大半,現在還剩下防御西夏的西北禁軍還有一點戰斗力,整個北方防線,其實已經無兵可守了,所以只能調集勤王軍。
但是大離王朝開國之處,就是擔心武官奪權,所以非常小心,即使在這種時候,也是頗多掣肘。
趙桓也知道三鎮的厲害,在調整官員之后,便急忙準備人手去奪回三鎮,畢竟太原,中山,河間一丟,不僅是開封,整個大離王朝的防線都丟了!
前去營救太原的是種師中,姚古跟張灝,本來很順利,只要三人繼續穩步推進,解救太原不成問題。
但是朝廷多次催促種師中出兵,以為種師中重兵自持,心謀不軌,種師中沒有辦法,功績與忠名二選一,種師中選擇了忠心,不出意外的捐軀了。
太原一敗,天下局勢徹底崩潰的無法挽回,禁軍已經死的差不多了,南方沒有強力的軍隊,地方上的廂軍數量又不多,并且多是老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