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二章 苗炎:我就是幺蛾子11/37

  實際上,在中午的時候,就有不少的民眾,直接去了皇宮外面大喊,祈求皇帝能早點赦免裕王世子。

  宗室和勛貴可不是傻乎乎的花錢,他們也給百姓傳授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

  比如在這種情況下,只有皇帝才能推翻苗炎的判決,所以該找的人不是硬心腸的苗太升,而是皇帝。

  皇帝向來對民眾都很好,京城的民眾就尤其能感覺到。

  因此去皇宮外面吼叫,他們不怕千牛衛拿著鞭子沖出來,每個人都直接抽一頓。

  景和帝對此哭笑不得,卻又有些高興。

  自己治下的老百姓對是非觀念、大是大非分得很清楚,敢于抱不平,證明自己這么幾十年來的教誨有用,自然也是值得高興的。

  哪個皇帝喜歡老百姓麻木不仁?

  哪個皇帝不喜歡老百姓勇于任事,善良可愛呢?

  他也沒遲疑多久,第二天便宣布讓朝臣們討論。

  重新討論。

  從這點就可以看出,景和帝的聰明之處了。

  之前朝堂上是群情激憤,起碼數百名朝臣都在激烈上奏要嚴懲裕王世子,弄得他只能假裝生氣的離開。

  如果當時朝堂上能形成一種“小懲大誡”的氛圍,比如說罰俸祿啊、禁足啊等等,說不定景和帝都已經同意了。

  正是因為沒辦法達成統一意見,而且群情激憤,所以景和帝才不得不屈從,將柳銘淇送到帝京府衙門受審。

  但,此一時彼一時。

  自從“舍生取義”這個大比格一出,柳銘淇事實上已經站于不敗之地。

  景和帝還給了儒家學子們一天的時間,讓“舍生取義”在他們之中發酵。

  不出所料,第二天站在朝堂上的朝臣們,比起上一次的叩宮上奏要多得多。

  在京的官員,儒生一系的來了一千三百多人,許多都是不夠品階的,只能站在垂拱殿外面。

  沒辦法。

  垂拱殿也只能容納三百多人而已。

  在京官員一共兩千多人,除去法家學子和墨家學子,儒家官員也就是一千六百人上下。

  如今絕大部分都來了,由此可見“舍生取義”有多么大的威力。

  孟子大大的確是繼孔子之后,最大的王炸啊!

  人多勢眾,特別是在萬眾一心的情況下。

  因此朝議上面,儒生官員們占據了絕大的優勢,雖然前幾天猛烈抨擊柳銘淇的王智耿、談森瑜等人不好意思前來,但是只要到了的,都齊齊為柳銘淇喊冤。

  在這種情況下,苗炎等法家官員根本是被淹沒在滔天浪潮之中。

  如果遇到別的事情,苗炎絕對不會怕他們人多,了不起你們把我罷官,或者殺了我,別想讓我屈服。

  可這一次皇帝提前給他打了招呼,這才讓柳銘淇去帝京府衙門受審的,苗炎不能言而無信。

  所以整個朝議期間,苗炎基本上沒有什么話語。

  景和帝詢問他的時候,他倒是一如既往的“反對”、“不贊成”。

  但贊同赦免柳銘淇的聲浪太高了,法家的這點意見根本就忽略不計。

  僅僅是在快到中午的時候,朝議便出了結果。

  景和帝正準備滿臉欣慰的下旨,赦免裕王世子柳銘淇,本來偃旗息鼓的苗炎,卻又站在了垂拱殿正中。

  “苗愛卿,你這又是作何?”景和帝微微皺眉,心想你不會又給我整幺蛾子吧,咱們都說好了的。

  眾位儒家官員紛紛怒視于他。

  充當了一兩個時辰木偶的苗炎站出來,卻讓不少法家官員精神一振。

  他們以為在最關鍵的時候,苗炎會像是以前一樣,力挽狂瀾,維護法家的尊嚴。

  苗炎不慌不忙,“陛下,歷來重罪犯人,都有以功抵罪之說。臣以為,裕王世子犯罪甚重,如果沒有很好的功勞來彌補,就這么輕飄飄的赦免,是對我大康朝法制的蔑視,臣不能茍同。”

  景和帝聽懂了他的意思,大家也聽懂了。

  儒家的官員聞言大怒。

  翰林院掌院學士、從二品大員馮玉強,上次因為柳銘淇鬧得太大,他便選擇了中立。

  可“舍生取義”說,著實戳中了老先生的X點,讓他振奮不已,深覺我儒家后繼有人,不,是有新的圣人要出現了!

  所以他必須要保柳銘淇,就是儒家學說更加廣為人知,更加能屹立不倒。

  先前他便是第一個出來請求赦免柳銘淇的。

  他是翰林院老大,平日里不參與朝政,只是為皇帝出謀劃策,所以深得皇帝的信任,朝臣們對他也很滿意。

  因此馮玉強先前說話的分量非常重。

  現在聽到苗炎的話語,馮玉強當即忍不住了,站出來道:“苗大人,裕王世子抱著舍生取義之念,斬殺不法,救出民眾,還要什么將功補過?這不是笑話嗎?”

  “馮大人,這是同一個案件,不應該拆開來說。”苗炎淡淡的道,“即便是因義殺人,那也是犯法。如果沒有合適的補償,本官認為不妥。”

  “苗大人,那你是要和滿朝文武作對啰?”內務大臣張翔又跳了出來。

  “不敢。”

  苗炎搖搖頭,“但你們別忘了,裕王世子現在在帝京府衙門!”

  “你!!”

  馮玉強大怒,轉身俯首道:“陛下,苗炎恃權無理,臣懇請陛下嚴懲!”

  “請陛下嚴懲!”

  一群文官也跟著站了起來。

  看著他們又鬧了起來,景和帝頗為頭疼。

  他想了想,揮手讓他們閉嘴,才問苗炎道:“苗愛卿,你倒是說說,銘淇要怎么樣才能贖罪?”

  苗炎朗聲說道:“很簡單,裕王世子很聰慧,就讓他解決掉鬼門關吧!”

  “你放肆!”

  景和帝還沒反應過來呢,馮玉強就又惱怒了:“苗大人,平日里我很佩服你一心為公,但你這樣不當人子,難道不怕報應嗎?”

  馮玉強這話就說得有些重了。

  大罵一個三品重臣、而且是法家第一人“不當人子”,簡直相當于潑婦罵街。

  但所有想明白的儒家大臣們,全都紛紛點頭,怒視苗炎。

  什么是鬼門關?

  大運河是本朝最重要的航運通道,它從江南杭州起,西至京城,北至涿州,全長五千余里。

  在通濟渠的由北向南運河段,中間有二十里的河段暗礁密布,猙獰巨石甚多,歷來船只經過十有損三都是好的,千百年來,每年都死傷成百上千人。

  到了枯水季節,因為河床下露,各種礁石猙獰恐怖的顯出來,使得河道根本不能通航。

  所以民眾們給這一段河段取名為“鬼門關”。

  大康朝建立之后,因為對大運河的日益依賴,為了改善鬼門關的運輸能力,減少損耗和人員傷亡,便在鬼門關兩段修建碼頭。

  船只到了鬼門關前,便上碼頭以陸運搬運二十里,到了另一端時再重新上船運輸。

  這么一來,雖然是多耗費了時間,也多用了不少人力物力,但造成了事故大減,運輸能力大漲,反而是獲益甚多。

  近些年,隨著京畿地區、河北、西北三省等地需要的物資越來越多,讓鬼門關兩段的碼頭和陸運,都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可以說不堪重負了。

  也不是沒有人想過要解決掉鬼門關,包括在枯水期派人去瘋狂的砸礁石,結果礁石比鐵錘和鐵釬還要硬,上千人忙活一天,得到的效果微乎其微。

  連續五年上萬人努力下來,礁石平均都還沒有打掉一尺,如此堅硬如鐵的礁石,還有二十里的漫長河道長度,讓所有人都放棄了希望。

  最擅長治理水患的工部尚書巫愚,前些年也做了各種各樣的努力,最后卻不得不同樣的放棄了,只能建議不斷的去擴充碼頭和陸路的運輸儲存能力。

  這么多年無數人都沒有解決的重大難題,苗炎居然想要甩給柳銘淇,這像話嗎?

  如果柳銘淇做不了,那么苗炎是不是可以以此為借口,重新又給柳銘淇別的處罰呢?

  絕對不能讓這樣的事情發生!

  這也是馮玉強動怒的最主要原因!

  面對大家眾口一致的斥責,苗炎絲毫不慌亂,他拱手道:“陛下,裕王世子做了不少別人不能做到的事情,從發明肥皂、花香精油、消毒酒精,再到做出了令人驚嘆的抽水馬桶系統、柔軟親膚的廁紙,這都代表著他在這方面有著出色的天賦。

  鬼門關固然難倒了許多才智驚艷的能人,但說不定裕王世子他就能想到辦法,為朝廷解決掉這個超級難題呢?

  如果能解決掉鬼門關,我們的運力立刻能提升兩成,消耗的人力物力也能再減少三成,一來一去之間,就是提升一半啊!這對朝廷,對百姓來說,是多么大的喜訊?

  我們把節約下來的資源,拿去應付各種災害,那不是極好嗎?您再也不用擔心百姓們沒吃的,流離失所了!”

  咦……

  景和帝本來想要嚴詞拒絕苗炎的。

  可苗炎的這幾句話,卻讓他心動了起來。

  千百年來,哪個皇帝不想解決掉鬼門關?

  可他們卻都解決不了。

  如果這個事情在自己手里得到解決,那么不但是民眾們受益,自己在歷史上的地位,也會大大的提升啊。

  日后別人說起,是哪個皇帝解決了鬼門關,我不就是會被別人記住和崇拜嗎?

  再說了,這些年的天災不斷,自己大手大腳賑災,耗費了太多的國庫和內庫錢糧,的確有點吃力了。

  要是能從鬼門關那邊節約下糧食和物資,別說是四五成,就是兩三成,那也是一筆極大的數字!

  有了這筆物資,絕對能大大的緩解日益貧乏的錢糧儲存,日后即便是再遇到今年這樣的災難,也能游刃有余的對付。

  呸呸呸!

  我在想什么呢?

  像是今年的災難,永遠別再來了!

  我寧愿糧食在倉庫里發霉,也不愿意有救災的機會!

  不單單是景和帝,在場的大臣們,聽到苗炎描繪的這些好處,也都有了一絲遲疑。

  連馮玉強都是如此。

  如果裕王世子真的能做到,那可絕對是天大的喜訊呀!

  鬼門關問題一解決,大家都能寬裕一些,這是何樂而不為?

  苗炎此時又道:“其實諸位太小看裕王世子了,根據我對他的了解,他是一個內心為國為民的好男兒。否則他也不會說出‘舍生取義’的話語來,對吧?

  我們在這里討論沒什么用處,大家可以先去問問他的意見,我相信以他悲天憫人的心,一定會排除萬難,自己決定勇于承擔這個責任的!”

  丞相曹儀抬頭看了看一臉正氣的苗炎。

  苗黑子真是厲害啊。

  里里外外都被他算計進去了。

  他這么一說,直接把裕王世子架在了火架上面烤。

  同意是為難自己,治理鬼門關根本就是難于登天。

  不同意的話,那你說的“舍生取義”是放屁嗎?

  人設一旦崩了,“舍生取義”就成了一個笑話,他柳銘淇就會立刻從流芳千古,變成遺臭萬年。

  只要考慮到這個,這個巨大的麻煩,不接也得接!

  做好了只能說是理所當然,符合你“舍生取義”的理念。

  做不好還得被人說,說你言過其實,嘴巴厲害卻根本沒有那個行動力。

  裕王世子,你可真是苦命吶!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