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陳留雖稱不上車水馬龍,但與吳良近些日子行軍路過的那些城郡相比,還是要熱鬧許多。
只不過戰亂時節,走在街上的青壯年男子要少一些,大多是都是中老年、孩童或是婦人。
相較后世的朝代,漢代女子的社會地位還是不錯,不但可以外出經商、務農,還可以協議離婚,若是寡婦也可以選擇再嫁,甚至一些士族女子若是有才,還有機會入朝為官,參預朝政。
其中東漢就有一個比較有名的女文官,叫做“班昭”。
提起這個名字很多人或許并不熟悉,但提起她的一部作品,許多人都有所耳聞——女誡。
“三從之道”、“四德之儀”、“女子無才便是德”等等論調便是這位女文官率先提出,并且對后世的社會形態造成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有才兄弟,看到前邊那面旗子了么,那就是鹽行。”
出來之后,尹健率先將吳良帶到了鹽行。
這是吳良的意思。
要過日子首先需要考慮的就是吃喝拉撒的問題,吃還要排在首位,而談到吃便絕對避不開鹽,這玩意兒不但是重要的調味品,還是與健康息息相關的必需品。
“走著。”
吳良點了點頭,兩人一同步入鹽行。
“有禮了,客官您買鹽吶?”
見吳良身后帶著個兵士,原本神色冷漠的小廝連忙滿臉堆笑迎了上來,行為舉止中帶了些小心。
“只有這種鹽?”
吳良走上前去,看了看面前的幾口盛放鹽塊的大鐵盆,有些不太滿意的問道。
這種盛鹽的鐵盆在1997年才首次出土,被后世考古界稱為“鹽鐵盆”,古籍中多記載為“牢盆”,乃是東漢年間由朝廷特制的一種十分重要的煮鹽工具。
永和元年(公元84年),漢和帝上位之后暫時廢止了食鹽官營的法令,此后,朝廷仍主稅課,鹽業民營,直至漢末。
而“鹽鐵盆”便是朝廷管控私鹽產量防止偷稅漏稅的工具。
法令規定鹽戶必須從官府領取“鹽鐵盆”才可制鹽販鹽,并且盆盆皆需申報,杜絕偷稅漏稅的現象。
不過這并不是吳良關注的重點,主要是鹽鐵盆里的鹽塊實在是……
晶體中泛著深淺不同的黃色與褐色不說,還能明顯看到一些小石子摻雜其中,甚至能夠聞到一股濃烈的泥腥味。
其實小石子都還好說,大不了吃飯的時候小心一點,不要硌斷了牙便是。
但鹽塊中那些斑斕的顏色實在太夸張了。
這說明鹽塊中必定含有其他的物質沒有處理干凈,倘若是硝磷鉀一類自然鹽中常有的物質,吃多了可是會要人命的!
而據吳良所知,漢朝的制鹽工藝已經有所發展,并且出現了許多鹽井,甚至之前因為官營過一段時間,已經形成了一條產業鏈,再差也不該差到這種地步才是……
果然。
“自然不是,里面倒還有一些好鹽,客官請隨我來。”
小廝連忙指了指后堂,走在前面為吳良掀開簾子。
吳良來到后堂之內,又看到幾口鐵盆,這里面的鹽雖然也遠遠達不到二十一世紀那般晶瑩精細,但卻比外面的好了太多,至少沒有了那么嚇人的斑斕之色。
“這還差不多,這鹽怎么賣?”
吳良終于滿意問道。
但小廝卻并未直接回答吳良的問題,而是躬身反問道:“恕小人冒昧,敢問客官是城內哪家的貴客?”
“有干系么?”
吳良微微皺眉。
“自然有干系,這種細鹽只能賣給城內有名的世家士族,若是旁人買鹽便只有外面的粗鹽可賣,請客官恕罪。”
小廝此刻依舊摸不清吳良底細,還是低眉順眼的說道。
“這是什么規矩?”
一聽這話,吳良頓時有些無語。
以為吳良心生不滿,尹健連忙將其拉住,附耳小聲說道:“有才兄弟,息怒息怒,確實有這么個規矩,這規矩也不是現在才興起,我打小就已經這樣了,而且不只是鹽行,就是各行各業也都是這么回事,沒必要與這傭人計較,不止他說了不算,便是這鹽行的主人說了恐怕也不算,他們也得仰人鼻息。”
“嗯……”
吳良隨即發出一個沉沉的鼻音。
出于對歷史的了解,他自然要比尹健更清楚其中問題的核心所在,只是沒想到情況居然嚴重到了這種程度。
不過吳良是個愛惜自己的人。
外面那種粗鹽,他就是餓死,撞死在鹽鐵盆上,也絕對不會吃上一口!
于是。
又看了一眼外堂,吳良從懷中掏出一件踩扁了的金器遞到尹健手中,開口說道:“我就不一起逛了,這件事交給你來辦,外面的粗鹽讓鹽行裝上一盆送到家里,順便再給我買些肉類,什么雞鴨鵝豚都多備上一些,還有酒和碳,總之平常吃的用的只要是我那里缺的都給我備齊,應該夠了吧?”
不要誤會,他可不是打算就這么將就,而是打算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對于來自二十一世紀的他來說,粗鹽提純根本就是小兒科的知識,只要是參加過九年義務教育的人就在初中化學課上做過這個實驗,就算現在條件有限,他也能有的是辦法能夠提煉出比內堂那些“細鹽”好上十倍甚至百倍的食鹽!
呵呵,以為這樣就能妨礙老子過好日子么?
不但沒門,窗戶都沒有!
老子不僅要吃上“天龍人”從未吃過的精鹽,還要喝上“天龍人”想都不敢想的美酒,到底誰才是“天龍人”!
是的,美酒,這個時代還不曾出現的蒸餾酒!
就這么一會,吳良已經暗自決定對酒進行改造。
“夠了夠了,包在我身上!”
尹健拍著胸膛說道。
“那你去辦吧,我還有事要去軍營一趟,晚些時候在我的宅子里見。”
吳良點點頭,扭頭便出了鹽行,直奔軍營而去。
今晚有酒又有肉,他計劃將“典韋”一起叫來家中結交。
雖然兩者現在還沒見過面,但他早已對典韋的喜好了如指掌。
三國志·典韋傳有云:“典韋,陳留己吾人也。好酒食,飲啖兼人,每賜食于前,大飲長歠,左右相屬,數人益乃供,太祖壯之。”
知其所好,再投其所好,自然無往而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