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10章 走,咱們一起去以身侍賊。

  用木劍來練習劍術,王希堯立刻就覺得招式的銜接要流暢很多,少了一些僵硬的匠氣。

  不過想要做到真正的行云流水,還需要一些時間來磨煉。

  因為木劍沒有劍鋒,不管怎么揮舞,都不用擔心會傷了自己。

  王希堯覺得,練劍其實就是克服自身心理障礙的一個過程。

  萬年公主跟著王希堯練習劍術,態度極為端正。

  以前,她或許有些瞧不起劍客游俠。但是經歷過了皇宮大亂,她終于開始正視劍術的重要性。

  要不是王希堯劍術厲害,阻止了張讓和趙忠,說不定他們就真的把劉辨和劉協帶出了皇宮。

  到了關鍵時刻,自身擁有高超的劍術,不但可以自保,還能救人。

  萬年公主練劍非常認真。

  她的表現,讓王希堯高看了一眼。

  萬年公主是皇家之女,享受奢華富貴,但是并沒有養成嬌生慣養的性子。最為難得的是,她的性格沒有大的缺陷,是一個可造之材。

  “停下吧。”

  王希堯見萬年公主的汗水已經把衣裳打濕,知道她的體力快要達到極限。

  修行鍛煉,過猶不及。一旦運動量超越了自身的極限,會給身體留下不可逆轉的傷害。

  萬年公主擦拭了一下臉上的汗水,問道:“我練得怎么樣?”

  她在王希堯面前,不再自稱“本宮”,說明她把王希堯放在了和自己平等的地位。

  王希堯教她劍術,算得上是她的老師。尊師重道,弘揚孝道,是漢朝的主流思想之一。

  王希堯點頭說道:“非常不錯。劍術的基本招式,你都已經掌握了。公主殿下,你的劍術天賦比我強。你要是真的想要成為一個出色的劍客,那么練劍的時候就要心誠。誠于劍。”

  隨著對劍術的領悟越來越深,王希堯就有了更多的心得。

  初學者練劍,注重劍術招式。可是當劍術達到了一定的層次,把劍招融會貫通了以后,就要用劍來煉心。

  如何練劍煉心?

  唯有誠心對待自己的劍。

  心誠則靈。

  只要真正做到心誠,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王希堯悟出了用劍的道理,可是他自己目前也做不到真正的心誠。

  想要做到心中除了劍再無他物,那種“至誠”的心理狀態,王希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萬年公主說道:“王希堯,我見過你老師王越大師,他曾經給我父皇講解過劍術,可是,王越大師的講解,沒有你說得這么透徹。”

  王越教弟子,許多的道理都是點到即止,非常考驗弟子的悟性。

  悟性好的弟子,能領悟其中的道理,就能有所得,要是領悟不了,那就只能怪自己愚笨,怨不得老師。

  其實,不止是王越,絕大多數的老師教徒弟的時候,都是這樣。

  并不是每個人做老師,都能像王希堯這樣有耐心,生怕弟子學不會。不斷把道理揉碎了講解給學生聽。

  王希堯說道:“恩師的劍術造詣比我高明百倍。他老人那樣教人練劍,自有他的道理。”

  身為弟子,王希堯當然不能說恩師教的不好。

  萬年公主點頭說道:“言之有理。”

  王希堯說道:“公主殿下,今天沒有其他的事情,我就先回劍館。我已經有兩個多月沒有回劍館,該回去看一看了。”

  萬年公主說道:“稍等一下。虹櫻。”

  虹櫻帶著一個少女過來。

  王希堯驚訝的是,這個少女的相貌,和虹櫻是一模一樣。

  她們是雙胞胎姐妹。

  萬年公主指著虹櫻旁邊的少女說道:“她是虹櫻的妹妹,虹桃。我現在讓她做你的侍女。我昨天仔細想了一下,王希堯你暫時駕馭不了鋒利的青釭劍,可是你用木劍戰斗力又會降低很多。我決定,讓虹桃帶著青釭劍,跟在你身邊。以后,你繼續用木劍練習劍術,一旦遇到了危機,你就可以拿青釭劍來擊殺敵人。一舉兩得。”

  萬年公主把話都說到了這個份兒上,就容不得王希堯拒絕。

  王希堯只能答應:“多謝公主殿下。”

  萬年公主對虹桃說道:“虹桃,以后你就跟在王希堯的身邊,做他的侍女。”

  虹桃點頭道:“奴婢遵命。”

  ………

  虹桃抱著青釭劍跟在王希堯的身后,出了皇城。二人走在洛陽城的街道上,見兩邊的糧店幾乎都關門歇業。

  一片蕭條。

  王希堯問道:“虹桃,你之前不在公主殿下身邊的嗎?”

  虹桃說道:“回公子的話,奴婢之前是在太后身邊。”

  王希堯點了點頭,不在繼續問。說實話,身邊有了一個侍女,王希堯還真有點不習慣。

  王希堯回到了劍館。

  季云總算是松了一口氣:“王師弟,你總算回來了。我聽說,你保護公主殿下和兩位皇子,身受重傷。見到你沒事兒,實在是太好了。”

  王希堯不在的時候,劍館就由季云頂著。以前季云還很羨慕史阿和王希堯,認為他們的話可以在劍館里一言九鼎。

  可是,當真正自己來打理劍館,季云才知道壓力是多大。沒有足夠的實力,沒有過人的心性,根本就不可能管理好劍館。

  王希堯回來,季云立刻就感覺有了主心骨,肩膀上的壓力消失了。

  直到此刻,季云才知道,劍館沒有誰都行,但是唯獨不能沒有王希堯。

  要是沒有王希堯鎮著,要不了十天,劍館就會散掉。

  王希堯說道:“季師兄,我不在的這些日子,劍館無恙吧?”

  季云說道:“劍館一切都還好。師弟你讓人傳話回來,我們都是遵照你的吩咐,在劍館里待著,沒有出去晃蕩。還是師弟你有先見之明,提前讓我購買了足夠的糧食,否則,我們劍館怕是就要斷糧了。”

  “董卓已經把洛陽城里的糧食全部歸為己有。目前在洛陽城里,哪怕有再多的錢財,街面上都已經買不到一粒糧食。我們保護的那些商販們,早已不能再做買賣,許多人都在挨餓。”

  王希堯嘆了口氣,說道:“季師兄,我們的糧食足夠吃多久?”

  季云說道:“只要劍館不再增加弟子,糧食足夠咱們吃兩年。”

  王希堯點頭說道:“好。我知道了。季師兄,你先去忙吧。還有,告訴劍館里的師兄們,就說我王希堯回來了。”

  ………

  夜里,曹操來到劍館。

  王希堯接待了他,說道:“孟德兄,你怎么來了?”

  曹操說道:“希堯賢弟,愚兄來見你,是有事情和你詳談。”

  曹操看了一眼抱著青釭劍的虹桃。

  王希堯對虹桃說道:“虹桃,你先出去門口守著,我和孟德兄有點事情要單獨談一談。記住,不要讓人靠近,就算是季師兄來,你也要把他攔下。”

  虹桃點頭道:“是,公子。”

  虹桃出去了之后。

  曹操說道:“袁紹和袁術他們都離開洛陽,到外地為官去了。董卓收服了呂布,吞了并州的兵馬和禁軍,此刻的董卓已經掌控了洛陽城接近九成的兵力。希堯賢弟,董卓野心勃勃,肯定是要效仿王莽,整個洛陽城里沒有任何人可以阻止他。曹某必須要做一些什么。你得幫我。”

  袁家的勢力,強大無比,門生故吏遍布天下。

  事到如今,還能安排袁紹和袁術前往外地做土皇帝。可見,世家的力量足以讓皇族都忌憚。

  曹操就沒有那么好的命了。

  曹操的父親曹嵩雖然也曾經位列三公,但是早已告老歸鄉,頤養天年。曹操的祖上是宦官,和袁家這樣的大世家,還是沒法比。

  曹操現在的官位比較低,要是離開了洛陽城,怕是也撈不到一個好的官職。

  無奈之下,曹操只能被迫留在洛陽城。

  洛陽現在是危機四伏,大家都活在了董卓的淫威之下,可是,危險和機遇并存。

  留下來,未必就沒有出人頭地,名揚天下,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的機會。

  王希堯沉默了一會兒,看著曹操說道:“孟德兄,你說的這些都有道理。可是和王某有什么關系?我王希堯不過是一個劍客游俠。用世家大族的話來說,我就是一個會玩劍的匹夫。我的職責是保護公主殿下,再竭盡全力保全劍館里的師兄們。其他的事情,恕我無能為力。”

  曹操一臉嚴肅地說道:“覆巢之下無完卵。希堯賢弟,你以為不理會董卓,就可以安安心心過自己的小日子了嗎?別做夢了。你王希堯是公主殿下的貼身護衛,以一人之力護駕保護兩位皇子,破滅了十常侍的陰謀。你現在是忠心護主的‘希堯公子’。你的名望,可比我曹孟德大得多啊。”

  曹操在洛陽城里為官,目前還沒什么名氣。

  真正讓曹操名動天下,是在曹操刺董失敗,遭到朝廷通緝之后。

  要論政治智慧,王希堯拍馬都趕不上曹操。畢竟,曹操是可以千古留名的人物。

  王希堯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劍客,兩者不能相比。

  王希堯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玩不轉政治,不是做官的料,就給自己定位是一個劍客。

  玩政治權術,曹操是專業級的人。可是要論劍術,王希堯算是踏入了專業級。

  王希堯問道:“那么,敢問孟德兄,你有什么計劃?”

  曹操說道:“董卓把控朝堂,掌天下之權柄,已成定局。誰也無法改變。某打算投靠董卓,以身侍賊。只有蟄伏在董卓身邊,才可以伺機而動。希堯賢弟,愚兄想要你跟我一起去投靠董卓。”

  做人,要順應大勢。

  和大勢為敵,無論是誰,都會被碾壓得粉身碎骨。而現在董卓執掌天下之權柄,就是大勢所趨。

  剛烈。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這樣的氣節固然可貴,但是在絕對的力量面前,是不堪一擊。

  曹操的做法是對的,目前這樣的情況,與其和董卓對抗,還不如蟄伏在董卓的身邊,以待時機。

  曹操見王希堯不說話,連忙問道:“希堯賢弟,你是怕投靠了董卓。污了自己的名望嗎?”

  王希堯搖頭說道:“不是。我做人,只求問心無愧。名望不過是身外之物,我不是很在乎。孟德兄,事關重大,我做不了主。我需要和公主殿下商議。”

  去董卓身邊蟄伏,這種事情是屬于機密,越少人知道越好。可是沒有辦法,王希堯必須告訴萬年公主,征得公主的同意。

  否則,王希堯就去不了董卓身邊。

  投靠了董卓,劍館和萬年公主就算是安全了。

  至少數年之內,不用再提心吊膽。

  曹操說道:“要不要告知公主殿下,希堯賢弟你自己決定。不過,我出了劍館的大門,就會忘記咱們之間的談話。就算你去董卓那里告密,曹某也不會承認。”

  王希堯微微一笑:“明白。我就當孟德兄今天沒有來過。”

  曹操點頭說道:“既然如此,愚兄明天早上就去董卓的府邸,求董卓收留。希堯賢弟,某先行告辭。”

  (求票,求收藏。)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