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0354章 王莽不知兵

  王匡一開口,明顯比王興高明了不止一個檔次。

  他順了王莽的心思,也沒有得罪劉秀、衰章、平晏等人。

  王莽饒有興致的道:“那你倒是說說,如何征,又如何在不大動干戈的情況下,征滅西南?”

  王莽其實不知兵,跟宋太宗趙光義一個德行。

  王莽對戰爭的認知就是,兵夠多、夠強夠勇,就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一旦敗了,那就是兵不夠,那就再加。

  縱觀王莽在位時期的大戰,幾乎都印證了這一點。

  就拿征討西南的戰事說。

  馮茂率領十萬大軍征討西南,鎩羽而歸。

  王莽就認為是兵不夠多、兵不夠勇。

  所以他派廉丹征討西南的時候,就調動了二十萬大軍,還調動了常安城內的五大營之二,以及天水、隴西兩地的精騎。

  如今廉丹也戰敗了,他又想派遣更多的兵馬,甚至還準備派遣衰章、王興、王尋三位重臣領兵,去征討西南。

  他從頭到尾都沒了解過,也不知道。

  馮茂和廉丹之所以會敗,并不是兵不夠多、不夠勇。

  而是西南有瘴氣之毒、又地形復雜,北方的兵馬在沒有適應西南的地形,以及找到西南瘴氣之毒的解藥之前,去西南就是送。

  當然了,將無能,也是一方面原因。

  王莽聽到王匡說,能在不大動干戈的情況下,征討西南,便出聲詢問,并不是真的感興趣,而是想看看兒子的智慧。

  王匡施禮,正色道:“陛下,臣以為,馮茂和廉將軍征討西南,折戟西南,絕對不是因為兵馬之故。

  西南之地的蠻夷,衣不遮體,食不裹腹,人丁稀少,兵甲更是少的可憐。

  如何能擋得住我朝數十萬大軍征討?”

  眾人聽到這話,皆微微一愣。

  王匡繼續說道:“馮茂和廉將軍之所以會敗,全是因為益州牧史熊統管庸部不利,又在庸部橫征暴斂,引起了庸部民憤,以至于庸部百姓在征討西南的時候不肯出死力。

  所以才導致兩次征討西南都鎩羽而歸。

  馮英此前在彈劾馮茂的奏疏上就提到過,馮茂到了庸部后,伙同史熊一起,在益州上下其手,橫征暴斂。

  宮中的繡衣此前去庸部,查探此事,也證實此事是實情。

  所以馮茂、廉將軍之敗,罪魁禍首乃是史熊。

  臣以為,當罷了史熊的官,沒收其家財,充入國庫。再將史熊當著庸部百姓的面,斬首示眾,以安庸部的民心。

  如此,庸部的百姓才肯為朝廷出死力。

  到時候朝廷另選賢能,出任庸部牧,再派遣一兩萬精兵,再征召益州三五萬吏民,必能征平西南。”

  王匡話音落地,王邑氣的直瞪眼。

  王邑覺得王匡這是在公報私仇。

  史熊是他的人,為他上供了不少錢財。

  史熊之所以能從此前馮茂的事情中脫身,也是他向王莽求的請。

  他當時也請王匡幫忙說了幾句話,分潤了王匡一部分錢財。

  王匡隨后去找史熊討要錢財,卻被史熊告訴給了他。

  他奚落了王匡一番,將王匡給頂了回去。

  沒想到王匡居然會借此拿史熊開刀。

  “陛下……”

  王邑急忙要為史熊分說,劉秀卻出聲打斷了他的話,“臣以為,太師所言有理。馮茂和廉丹先后戰敗,葬送了我大新數十萬將軍,傷了我大新筋骨,還惹的民怨沸騰,議論紛紛。

  一些心懷叵測之輩,也跟著蠢蠢欲動。

  馮茂和廉丹之敗,若是因為史熊之故,我們只要拿了史熊,就能平息百姓的怨憤,也能震懾一眾心懷叵測之輩。

  告訴他們,馮茂和廉丹之所以戰敗,乃是我們中間出了不忠之人。

  而不是朝廷兵馬羸弱,連一群蠻夷都打不過。”

  民怨民憤,不能忽視。

  天下如今已經有上千股賊寇反叛,可以說是亂象紛紛。

  若是一些心懷叵測之輩趁機反叛的話,能招攬一大幫子亂民。

  到時候肯定會危急江山。

  王莽近些日子也在考慮此事,如今聽完王匡和劉秀的話,他覺得將馮茂和廉丹戰敗的責任怪罪到史熊頭上,殺了史熊,能震懾宵小,平息民憤,以安民心,也不錯。

  至于王匡所言,派遣一兩萬精兵,征召三五萬吏民的事情,他倒是沒放在心上。

  在他看來,殺賊就要重拳出擊。

  不以雷霆之勢,平定逆賊,如何震懾天下人?

  在他看來,殺賊也得用重兵。

  兵少了,又輸了,那豈不是很尷尬,很損朝廷威嚴。

  王莽點頭準備贊同劉秀和王匡提出的斬了史熊的說法。

  王邑見此,急忙開口,“陛下,臣聽聞,馮茂和廉丹之所以會敗,并不是史熊之過,而是拿導江郡大尹公孫述所為。”

  公孫述跟魚禾有勾結的事情,如今還沒有傳到常安城。

  王邑也是從小道得知的。

  他之前沒有說此事,是在為自己領兵去征討西南鋪路。

  只要王莽決意征討西南,并且下發征調兵馬的文書,那他一定會請命出擊。

  等到他率軍出擊的時候,他可以將此事揭露出來。

  到時候抵達益州,他就可以先斬了公孫述,先立一功。

  朝廷再派大尹到導江郡的話,也得數月時間。

  數月時間,足夠他在導江郡為所欲為。

  對他而言,隱瞞公孫述的事情,可以一箭雙雕,即拿功勞,又能斂財。

  告訴王莽等人的話,沒多少好處。

  如今王莽要拿史熊,他不得不說出此時,保住史熊這條長期的財路。

  事后將此事告訴史熊,史熊也得給他送一大筆錢,多謝他的救命之恩。

  王邑此話一處,殿內所有人齊齊看向他,一臉錯愕。

  “你說馮茂和廉丹兵敗,乃是導江大尹公孫述所為?”

  王莽狐疑的盯著王邑問。

  王莽既然開口了,其他人自然沒辦法開口。

  王匡想要斥責王邑胡說八道,也做不到。

  王邑鄭重的點頭,“臣收到消息,那公孫述早就跟賊人秘密勾結。馮茂和廉丹之所以會兵敗,全是因為公孫述這個內賊向賊人透露了我軍的兵力和部署。

  賊人先知先覺,才會擊潰我朝數十萬大軍。”

  王匡忍不住喝道:“空口白牙,你有何證據?”

  王莽瞥了王匡一眼,淡淡的教訓了一聲,“不得無禮。”

  王匡乖巧的應了一句。

  王莽看向王邑,“王匡問的對,你有何證據?”

  王邑正色道:“廉丹的人頭可算?”

  王莽愣了一下,王匡也是如此,其他人則愕然的看著王邑。

  王邑繼續道:“臣聽聞,那公孫述幫著賊人擊潰了廉丹,嘲笑廉丹無能,嘲笑陛下……總之也嘲笑了陛下。

  他還特地問賊人討要了廉丹的頭顱,制成了酒器,放在手上把玩,以此羞辱廉丹,羞辱陛下。

  他還宣稱,朝廷發二十萬大軍也沒平定西南逆賊,而他只需要一兩萬兵馬,就能蕩平西南。”

  王邑為了保住史熊,也是拼了。

  不僅將從小道得來的消息一并告訴了王莽,甚至還添了油,加了醋。

  王莽的臉一下子就沉了下來,面色陰沉的能滴出血。

  其他人臉色也十分難看。

  王興更是拍著自己面前的矮幾怒吼,“公孫述他放肆!”

  王尋皺著眉頭,冷哼道:“朝廷二十萬兵馬都平定不了的逆賊,在他手里一兩萬兵馬就能平定。他還真是有能耐。”

  這話看似在夸獎公孫述,實則是在暗諷公孫述。

  除此之外,也在提醒在座的所有人。

  朝廷二十萬兵馬都辦不成的事情,公孫述一兩萬兵馬就能辦成,那他肯定跟逆賊有所勾結。

  劉秀倒是沒輕信王興的話,他盯著王興問道:“此言當真?你又是從何處得到的消息?”

  王邑正色道:“千真萬確,國師公不信的話可以派人去庸部查問。”

  王莽冷冷的道:“那就派人去導江郡查探一番,若是屬實,就罷了公孫述的官,將其押赴常安,朕要將其碎尸萬斷。”

  王莽明顯怒了,其他人也不好再多說,當即齊齊應允了一聲。

  劉秀在應允過后,沉吟著對王莽道:“查探公孫述,尚需時日。史熊也不得不懲。庸部兩位大吏被罷,也需要時日另選賢能。

  再征西南的事情,恐怕得押后。

  依臣之見,不如借此時機,先平定了南陽、冀州、河水兩岸,以及瑯琊的一眾逆賊。

  陛下以為如何?”

  王匡見王邑的話王莽聽進去了,便清楚史熊算是保住了,無心再跟王邑繼續暗斗,聽到劉秀的話后,他心頭大喜,趕忙起身請命,“臣愿率軍征討各地不臣,為我大新建功。”

  王邑、王尋,甚至王興、孫建、王盛等人也紛紛開口,爭搶這個剿滅天下賊寇的機會。

  這中間,有人是真的想為大新建功,有人存粹是為了幫自己爭搶財路。

  王莽見懂兵法謀略的人,一個個爭著搶著要去剿滅賊寇,臉色好看了不少。

  手底下的重臣尚且敢言戰,地下的人必然也愿意為朝廷舍生忘死。

  他的江山社稷,自然穩如泰山。

  王莽略微沉吟了一下,“就由太師、大司馬一起,率領長水、越騎、胡騎、中壘四營精兵,再率領各地吏民五萬,征討各地賊寇,還百姓一個安穩。”

  王匡、甄邯大喜,起身施禮,“臣等遵旨!”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