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0605章 新制

  “今日召諸位前來,就是想跟諸位一起商議一下,我大周是該沿襲前朝的舊制,還是該另辟新制?”

  魚禾說完這話,盯著馮英一行,靜等他們開口。

  馮英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時間不知道如何開口。

  依照慣例,新朝建立,一般都是沿襲舊朝的制度,然后再慢慢的更改。

  其目的就是給朝野上下一個適應的過程。

  如此也不會生亂。

  大漢初建的時候,劉邦就沿用了秦制,而大新初立的時候,王莽就迫不及待的改制。

  一個江山傳了幾代,一個江山連一代也沒有傳下去。

  這二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所以沿用舊制,遠比直接立新制,要更有益。

  馮英等人覺得該沿用舊制,但考慮到魚禾在金陵城的種種作為,他們覺得魚禾應該更傾向于建立新制。

  所以他們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開口。

  魚禾見他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說話,忍不住道:“諸位不必拘束,可以暢所欲言。今日無論諸位說什么,朕都不會怪罪。”

  馮英見魚禾非要他們開口,遲疑了一下,道:“陛下是準備沿用舊制,還是另辟新制?”

  魚禾坦言道:“我們要是沿用舊制的話,就得沿用大新的舊制。但王莽在推行大新的制度期間,弄的天下民不聊生,最后更是弄的天下大亂。

  所以大新的制度,明顯有問題。

  我們若是沿用大新的制度,肯定會步王莽后塵。”

  耿況忍不住道:“那就沿用漢制?”

  魚禾看向耿況道:“漢制我們可以沿用,但不能全部沿用。朕不希望我大周以后會出現霍光、王莽之流。”

  耿況、馮英等人一臉若有所思。

  魚禾說可以沿用漢制,但不能全部沿用,并且特別強調了不希望看到霍光、王莽之流出現,那就是說魚禾不想沿用大漢的官制。

  但官制是漢制中最主要的一部分。

  馮英沉吟著道:“陛下是要更改官制?”

  魚禾點了點頭,直言道:“朕準備沿用在金陵所創的九部。”

  馮英微微皺眉,道:“九部可有統屬?”

  這個問題很關鍵。

  九部若是沒有領導者,直屬于魚禾的話,那么他的相國就沒必要存在了。

  而且,九個人做決策,很有可能永遠也沒有決策。

  魚禾笑道:“自然有統屬。九部之上朕會設立章臺,幫朕統管九部。九部之下會設各司,各司其職。”

  馮英眉頭一松,點著頭沒有再言語。

  馬援拱手道:“陛下,臣等可是要歸入兵部?”

  魚禾搖頭道:“兵部只負責地方上的郡衛和縣卒。其余的兵馬,朕會設立虎臺統管。”

  馮英、馬援等人神色齊齊一動。

  魚禾笑著將自己所有的想法和盤托出,“朕想設立兩臺十二部。其中的兩臺,分別是章臺和虎臺。章臺管吏治,虎臺統兵。

  章臺所屬和虎臺所屬,互不從屬,互不干涉。

  章臺設宰、虎臺設將,一起幫朕統管天下。

  章臺轄下九部,各設一位主官,當為尚書。

  虎臺轄下三部,各設一位主官,當為大將軍。

  其余從屬,朕要跟諸位商議以后再定。”

  馮英、馬援等人聽完魚禾的話,陷入了沉思,開始分析起了魚禾準備設立的官制。

  魚禾準備設立的官制,具體好壞,他們也說不準。

  只能推測兩臺十二部設立以后,各臺和各部的職能。

  比起大漢的官制,魚禾訂立的官制有好有壞。

  好的一面就是更細致,各項職能責任到人。

  壞的一面就是更復雜,沒有大漢的官制簡潔。

  畢竟,大漢的官職看著多,也挺復雜的,但實際上管事的就那么幾個人。

  魚禾準備設立的官制,官職多,看著挺簡單的,但是管事的人卻不少。

  管事的人多了,互相制衡就不可避免。

  魚禾見馮英等人都陷入了沉思,就從案幾一側的架子上,取出了一個冊子,遞給了身邊的宦官,讓宦官遞給馮英。

  在馮英不解的眼神中,魚禾笑道:“一些朕能想到的細則,朕都寫下來了,你們可以傳閱一番,好好商量商量。”

  馮英接過了宦官遞給他的冊子,應允了一聲,“喏!”

  然后拿起了冊子,迫不及待的翻閱。

  耿況等人急的直伸脖子。

  魚禾對冊子里的內容爛熟于心,也能猜倒他們每個人看完冊子以后,心里會有什么樣的想法,所以他并沒有再關注此事,而是悶頭處理起了奏疏。

  一本小小的冊子,等到馮英一眾傳閱完了以后,已經到了晌午。

  馮英一種顧不得吃飯,就開始各抒己見。

  章臺九部的職能,跟此前魚禾在金陵城設立的九部并沒有太大的出入,就是多了一個章臺,多了一個領導九部的領導者。

  馮英等人已經逐漸習慣了以九部的方式理政,所以沒太大意見。

  虎臺三部的職能,更多的是統管戰卒,以及為戰卒服務。

  虎臺不干涉地方政務,馮英、耿況等人對虎臺三部的大部分職能沒有什么意見。

  馬援、馮異等人覺得魚禾新訂立的虎臺三部,更方面統管兵馬,更方便征戰,所以也沒有太大意見。

  意見最多的就是關于養二十萬職業兵,以及罷黜各州州牧的決定。

  王莽依照古書將天下定為九州。

  可天下早已非古書中記載的那般,只有九州。

  魚禾重新復認了西漢定下的十三州。

  將交州等地重新納入。

  各州州牧,職權過于夸張,所以魚禾準備罷黜各州州牧。

  為了避免各州州牧被罷黜以后,各州生亂。

  魚禾特地在各州屯駐了一支職業兵,鎮守各地。

  每州五千,邊州翻倍。

  總計十一萬兵馬。

  為區別于地方郡兵,皆著鐵甲,歸虎臺統管。

  剩下的九萬兵馬,五萬鎮邊,四萬守衛長安。

  這二十萬兵馬需要朝廷供養,每年的耗費是一大筆數字。

  馮英等人覺得這筆花費太大了,且沒必要。

  所以堅決反對。

  在馮英等人看來,天下所有的兵馬,除了拱衛長安的兵馬外,其他的兵馬都不……

  該由朝廷供養。

  朝廷只需要保證拱衛長安的兵馬保持戰斗力,各將校皆存留少量的精兵,便足以安天下。

  鎮守邊陲的重任,可以交由鎮守邊陲的將軍率領著自己手里少量的精兵,邊陲的郡衛和縣卒,以及一部分的戍卒負責。

  而戍卒可以以征發徭役的方式招募。

  大漢就是這么干的,先秦也是這樣的。

  所以馮英等人覺得魚禾也應該這么做,沒必要花費那么多錢去養太多兵馬。

  就連馮異、馬援等人,也覺得魚禾不應該養那么多兵馬,白花錢。

  馮異和馬援認為,拱衛長安城的兵馬必不可少,四邊的守軍也必不可少,但是坐鎮各州的兵馬完全沒必要。

  各州治下的各郡的郡衛集合起來,就足以守衛各郡。

  在馮英等人的堅決反對下,魚禾最終取消了在各州安排坐鎮的兵馬,但魚禾增加了四邊守軍的數量。

  馮英等人覺得四邊守軍數量增加了,那拱衛長安的兵馬也得增加。

  幾經商議。

  最終定下了養十四萬兵馬,其中九萬鎮邊,五萬拱衛長安。

  然后就各州州牧的問題,又展開了新一輪的探討。

  馮英等人堅決認為,各州州牧不能裁撤。

  魚禾直言,各州州牧職權太大,必須裁撤。

  就這個問題,一直爭論到了晚上。

  最終取了一個折中的法子。

  那就是各州不設州牧,改設御史,監察各州治下各郡。

  各州一旦出現重大自然災害,亦或者重大的變故,朝廷可臨時派遣九部尚書之一為牧使,去統管、處理一州政務。

  此事定下以后,馮英等人對魚禾新設立的官制也就沒什么意見了。

  雖然魚禾將各州州牧取消了,設立了御史,又將朝堂上的整體框架做了一個全面的變動,但是對郡、縣兩級的衙門,并沒有做出太大的改變。

  所以新官制只是對官場有重大影響,但是對百姓不會有太大印象。

  所以馮英等人也不用擔心新官制推行以后,影響百姓們的生活,引的百姓們造反之類的。

  至于魚禾設立了新官制以后,由誰出任某一個職位,那就不是馮英等人能夠決定的了。

  那得魚禾圣心獨裁。

  隨后一段日子,魚禾和馮英等人對兩臺十二部的屬官,以及各項職能有做了進一步的商議和決定。

  等到一切商議完了以后,已經到了三月。

  三月初。

  魚禾擬定好了新官制,也決定好了讓誰出任什么官職,封誰為什么爵位以后。

  魚禾宣召,為群臣論功行賞。

  三月初六。

  天尚未亮。

  長安城內外就燈火通明。

  宮里的人在著急忙慌的為封賞大殿做最后的準備。

  宮外的群臣們帶著家仆,坐著馬車,往宮門口趕。

  城外的有功將校,挎著馬,往城內趕。

  百姓們看過邸報,知道今天會發生什么,所以早早的起床,趴在門口湊起了熱鬧。

  有膽大的干脆打開門盯著瞧。

  見到馬車里的貴人掀開簾子看過來,急忙躬身施禮。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