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073【出版社規劃】

  “叮鈴鈴……”

  一陣下課鈴聲響起。

  霍耀文道了句“下課”,就拎著課本和教棍往教師辦公室走去。

  半個月的時間,缺席了五六堂課程,等霍耀文再次回來上課,倒是引的張瑩瑩許鞍華等幾個為數不多的女生歡迎。

  相比較女生,課堂上的那些男生就有些難過了,畢竟之前那位英國來的伊莎貝爾老師,長的實在是太正了,哲學課為數不多的男生沒有一個不喜歡的。

  或許是因為安娜-伊莎貝爾的原因,經常有一些人跑來蹭課偷看。

  幾分鐘后,霍耀文兜兜轉轉踏進教師辦公室,恰好看到安娜-伊莎貝爾正坐在墻角的辦公桌邊收拾著什么,附近的一些男老師偷摸著側目看她。

  霍耀文想了想,徑直走過去道:“安娜這半個月麻煩你了。”

  安娜-伊莎貝爾抬頭看去,見是霍耀文,輕笑一聲道:“沒關系的埃文,剛好我也想提前適應了一下香港大學的教課。”

  說完,她忽然想起昨天收到的禮物,笑盈盈道:“對了埃文,我很喜歡你送的禮物。”

  “喜歡就好。”

  霍耀文笑笑,他送給安娜的是一條水晶項鏈,細長的銀飾上懸掛著一顆水滴狀的水晶,款式很漂亮。

  二人又簡單的聊了幾句,他便走回自己的辦公桌,坐下來的時候,眼角的余光瞥到旁邊座位上教數學的張老師,正以一種羨慕的目光看著他,最后還豎起一個大拇指。

  看的霍耀文只能訕訕笑笑。

  “霍老師!”

  這時候,王伯從門口走了進來,看到霍耀文后,連忙走近道:“霍老師,剛剛你家打來電話,說有急事找你,讓你回個電話過去。”

  急事?

  霍耀文眉頭一皺,連忙點頭道:“好。”

  隨即他走到辦公室的公用電話那,撥了公屋的電話。

  那邊接電話的速度很快,還不等霍耀文張口,只聽電話那頭的霍父道:“是耀文嗎?”

  “是我,怎么了?”

  霍父問道:“你后天有課沒?”

  “沒有。”

  “那你后天一早回家一趟。”霍成才說完,又忙不迭道:“算了,你不用回來了,直接到九龍尖沙咀的廣東街。”

  “去廣東街干嘛?”霍耀文眉頭一皺。

  “上次不是跟你說要去參加霍氏宗親會嗎?剛剛有人通知我了,就是后天,到尖沙咀的廣東街的廣東商會那,哪里會舉行霍氏宗親聯誼會。”

  聞言,霍耀文抿了抿嘴唇,說道:“好,我知道了。后天什么時候?”

  “上午十點開始,不過你最好早點到,后天我也早點過去,到時候在會場外等你。”

  “我知道了。”

  “嗯,記得穿的正式一點,到時候會有不少族親到場,我也帶你認識認識,往后對你肯定是有幫助的。”

  “知道了老豆。”

  “那掛了,后天記得早點到場。”

  說完,那頭就掛斷了電話。

  等放下話筒,霍耀文微瞇著眼思慮起后天的宗親會來。

  王伯看他放下電話,走過來問道:“霍老師,家里有事?”

  霍耀文笑笑:“沒,沒有,只是一點小事情,謝謝你了王伯,勞您跑一趟。”

  “沒事,這點小事,應該的。”

  王伯咧嘴一笑,露出了兩排土煙草熏的黃黃的煙牙,又道:“那我先回去了霍老師。”

  “嗯,謝謝你了王伯。”

  “沒事沒事。”王伯笑呵呵的揮手離開了辦公室。

  等回了辦公桌坐下,霍耀文倒也沒細想宗親會的事情來,而是琢磨著出版社的事情。

  現在香港因為遵照著英國版權法,幾乎沒有什么盜版書,如果開設出版社的話,單純的拿下香港大學教材書的印刷資格,恐怕會跟之前學校一樣,無任何額外的盈利,到最后經營不下去不得不倒閉關門。

  但如果能夠跟清華和北大的出版社一樣,接受外來投稿的方式進行圖書出版,倒也是個不錯的選擇,而且有著香港大學的招牌在,愿意投稿的人想必也有不少。

  而且隨著近些年來,港督戴麟趾加大投資教育領域,分別在1964年和1966年,成立了教育特別委員會和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每年能夠上大學的貧困家庭的學生也越來越多。

  而且前段時間跟張老師聊天的時候,從他口中得知,港督戴麟趾準備在全港范圍內實施強制性六年義務教育,家長不得已任何方式拒絕適齡兒童上學,雖說這個法案還在計劃當中,但霍耀文卻是知道這件事再過兩年就會正式實施。

  如此一來,全港受教育的年輕人也會徒步增長,對各類的教材書籍方面也會有所需求。

  如果自己買下了學校倒閉的出版社,以香港大學出版社的名義,找一些香港大學的教師,或者各大中學書院的講師來共同策劃一本課外輔導書,想來必然會受到無數家長的歡迎。

  就跟后來讓每個學生痛苦的黃岡題庫和三年模擬五年高考等這些課外輔導書一樣。

  畢竟無論是那個地區的家長,只要是華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讀好書,考上大學。

  而且就算去掉這些輔導教材書,出版社還可以跟之前一樣,出版一些學術類的書籍,不光光是香港大學,也還可以像中文大學,亦或者香港其它各大高校的精英教師教授、和社會學者進行邀稿。

  去掉教材書、課外輔導書這些書籍外,出版社也可以接受非教育性的圖書投稿。

  無論是小說、散文、還是各類雜書,都可以選擇性的出版。

  想著想著,霍耀文的腦海里思路漸漸清晰。

  想到一些關鍵的地方,怕自己忘記,也是拿出桌上的記事本,開始一點一點的慢慢規劃書寫起來。

  首先是要解決印刷機和員工的問題,其次就是向校方申請購買出版社,同時也必須要盡可能的保留香港大學出版社這個名字。

  寫到此處,霍耀文眉頭一皺,他想起了昨天張承頤的話,學校方面未必會愿意出售出版社,而且除了那些老印刷機械外,似乎也沒什么有價值的東西。

  默默思慮了很久,霍耀文劃掉了購買出版社,而是寫了和香港大學合作。

  在霍耀文看來,如果可以跟學校合作的話,有了合作關系,倒是可以用香港大學這個名字來命名出版社,同時也能借助香港大學的聲望,這樣一來,前期的一些雜事瑣事想來很容易就能解決。

  最為主要的是,如果和學校合作的話,那么霍耀文的背后就站著整個香港大學,包括之前畢業的師哥師姐,以及曾經任職在香港大學的教師和教授。

  那些人很多都還在香港各行各業奮斗著,以香港大學出版社的名義,將所有對自己有價值的人進行串聯起來,這對于目前沒有任何人脈的霍耀文來說,是個非常非常好的選擇。

  也是一個絕對不能錯過的機會!!

  香港大學成立至今也有58年的歷史,在這58年中,有太多太多的教師、教授、學生從學校出來,走向各個行業,有立法局議員、也有行政局長官、也有商界精英,更有一些畢業后當了警察,現在他們也都早已身居高位。

  哪怕是近些年畢業的學子,還沒有什么建樹,可同樣不能小視,畢竟未來很大一部分香港大學畢業的高材生,都會接替政府各個部門的崗位,成為香港新的精英人士。

  這些人作為霍耀文的師兄師姐,正常情況下或許沒什么多大的用處,但未來只要他達到了某些高度,必然會跟這些人有所接觸,到時候有了香港大學這個串聯點,熟絡起來自是簡單的很。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