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178【少年讀物周刊】

  張婉君在《文學世界》發表這篇散文文章后,只是短短數日的時間,不僅引起了全港無數言情讀者的關注,就連武俠讀者也不例外。

  《神雕》一書在香港的受眾群體是非常大的,只要是讀過武俠的人,就沒有一個是不看這本書的。

  隨著議論漸起,不止是在讀者之間討論,香港諸多的作家也是在報紙和周刊上贊揚張婉君為“才女”,也掀動了很多人對《神雕》的重新解讀。

  有作家在報紙上寫道:“…人們只是對書中楊過和小龍女的至死不渝的愛情而感動,但從沒有人把目光放在那些“一遇楊過終生誤”的諸多女角色身上。

  在“終生誤”上,有死了的公孫綠萼,終身未嫁的陸無雙、程英和郭襄,還有退而求其次的耶律燕和完顏萍。

  這些女性無一例外,都對楊過有著這樣或者那樣的情感,哪怕是斬斷了楊過一只手的郭芙,她的內心深處想必最令她難忘和癡迷的男人,應楊過莫屬……”

  香港,九龍圣德中學。

  張婉婷如平時一樣上學到了教室里,可還沒等她坐下,便被幾個友人拉住。

  長發女孩欣喜道:“婉婷,你快來看看。”

  “怎么了?”張婉婷好奇的走過去,看她手上捧著一本雜志。

  有人道:“這有個作家跟你的名字好像,只差一個字,她寫的好好。”

  張婉婷詫異的拿起雜志,是《文學世界》的周刊,按照友人的話,翻閱到了其中一頁,在看到作者署名寫著“張婉君”時,不由笑了笑道:“是很像,就差一個字,婉君婉婷,呵呵……”

  長發女孩眼光灼灼道:“你看看這篇文章,她寫的好好。”

  “嗯嗯,別急,我看看。”張婉亭點點頭,開始慢慢的閱讀起這篇文章來。

  這篇文章只有一千多字,張婉亭很快就讀完了,只是她一直不肯松開拿書的手,沉浸在文章中那優美的文字中。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像極了十六歲那年的煙花。”

  “…我喜歡你,而你也剛好喜歡我。”

  整篇文章的文字充滿了美感,令張婉亭陷入其中,久久不能釋懷。

  直到長發女孩笑著說道:“婉婷,婉婷回神了!”

  張婉婷回過神,連忙道:“這寫的太美,張婉君我怎么沒聽過?是新的女作家嗎?”

  友人道:“不是了,她有在文學世界上寫書,你自己翻到第十七頁,就是她寫的書,寫的同樣很好哦,而且好像最近有新書出版,我們準備放學后就去買。”

  “我也去!”張婉婷連忙道。

  等到放學。

  張婉婷匆匆的跟朋友一塊到了最近的書店,購買張婉君的新書。

  買了《秋天的童話》,張婉婷正準備離開回家讀這本書的時候,突然被友人的呼喊聲所吸引。

  她湊上去,見友人正捧著一本雜志。

  張婉婷好奇的拿起同樣一本雜志看了起來,那篇引起朋友呼喊的文章,是一個叫林燕妮的作家寫的。

  “遇上一個很有魅力、令自己魂牽夢縈的人,是畢生的安慰,然而得不到他,卻是畢生的遺憾,除卻巫山不是云,沒有人比他更好,可是他卻永遠不能屬于自己,那唯有擁著他的記憶過一生了!可嘆的是,以后的日子又該怎樣的惆悵!”

  令我魂牽夢縈的人!

  張婉婷不由的想到了《甜蜜蜜》上那張霍耀文的照片,哪怕已經過去了大半年的時間,她依舊是無法難以忘記那一抹笑容,每天回到家中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翻開書的最后一頁,看著上面那張迷人笑臉的男人,沉醉其中無法自拔。

  因張婉君的這篇散文,不僅帶動了香港對《神雕》的重新回味,連帶著她的新書《秋天的童話》,在香港的銷量也是日益見增。

  從最初的幾天賣不出一千本,到現在每天幾乎輕松賣出幾千本,只用了短短半個月的時間,《秋天》一書在香港就大賣了七萬多冊。

  臺灣青木出版社也是第一時間從姚文杰那收到了這個好消息,將張婉君的那篇文章,和金鏞等人對張婉君的贊揚,在臺灣的報紙上發表了出去。

  《神雕》在臺灣讀者比香港還多,所以當他們看到金鏞贊揚張婉君“詠絮之才”時,紛紛在好奇之下買了這本《秋天的童話》。

  本來已經賣出三萬多冊,沒有多少市場的時候,也因為這件事,導致《秋天的童話》在臺灣直接大爆,又再度銷售了六萬多本。

  特別是霍耀文請人在報紙上寫道“純愛”一詞時。

  港臺兩地的報紙和雜志,紛紛稱張婉君“才女”的同時,也是把“純愛作家”這一頭銜安在了她的身上。

  耀文圖書出版公司。

  姚文杰哈哈大笑道:“董事長,還是您技高一籌!”

  霍耀文看著手中的銷量表,也是樂的笑了笑。

  《秋天的童話》在香港用了一個半月的時間,賣出去了七萬多冊,而其中有六萬多冊是在最近半個月內一下子飆升上去的。

  臺灣那邊就更夸張了,本來辛辛苦苦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好不容易賣了三萬冊,在張婉君的那篇文章,和諸多名人的贊揚在臺灣報紙發行后,卻只用了十天左右的時間,就賣了六萬多冊。

  現在港臺兩地,這本書總共銷售了十七萬冊,已經可以稱的上暢銷女作家了,在這之前除了瓊瑤和嚴沁外,還沒有那個女作家能夠一書暢銷十五萬冊以上。

  雖然經過宣傳和謀劃,讓張婉君獲得了這一殊榮,可霍耀文也沒有就此放心,想了想說道:“對比言情,純愛文現在還沒有太大的市場,能有如此銷量,這也算是透支了這本書的后續潛力。”

  “董事長說的不錯。”

  姚文杰認可的點點頭道:“現在《秋天的童話》銷量每日劇減,印刷廠那邊也已經停止了這本書的印刷,倉庫哪里還有七千多冊的存貨,等這些書賣完,也差不多到了這書的潛力極限了。”

  一聽到印刷廠,霍耀文好奇的問道:“我的那本《1999》現在印刷了多少冊了?”

  “兩萬冊了。”姚文杰回答道。

  霍耀文問道:“營銷部的人認為該印刷多少冊?”

  姚文杰遲疑了幾秒,說道:“營銷部的人認為,雖然香港的科幻書市場不小,但董事長您的這本書并不是很符合現在的香港科幻市場,所以只給出了印刷五萬冊的建議。”

  “這我知道,我一開始寫《1999》就沒有考慮香港市場,五萬冊就五萬冊吧,盡快準備好存貨就開始發行。”

  一開始寫《1999》的時候,霍耀文就是奔著美國市場走的,無論是書中角色的對話,還是場景的描寫,都是偏向美國式的。

  哪怕是翻譯成了中文,在某些程度上,依舊是無法做到最大程度還原,除非霍耀文這個作者自己重新寫,否則的話,翻譯人員始終無法翻譯出霍耀文所要表達的內容。

  姚文杰應道:“好的董事長,我會盡快安排《1999》的宣傳工作。”

  “嗯。”

  霍耀文打開公文包,將里面的一疊文件拿了出來,交給姚文杰說道:“上次你跟我說創辦雜志的事情,我回去后想了想,制定了一套方案。雜志的定位,我認為主要是以青少年為主,類似文學世界那種,但要有所不同。”

  姚文杰接過文件,看著上面寫道標題,詫異道:“少年讀物周刊?”

  霍耀文點點頭:“嗯,青少年周刊,以十四至二十四歲為主。”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