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三章 兩位名將的千古奇冤

  此時的羅府倒是打長安來了客人,而羅逸也是出門相迎。

  這二人都是和羅逸認識的,江夏王李道宗不必多說,而名將張士貴更不必多說,那日里在朝堂關于吐谷渾的“會議”里,羅逸也和這人打過了照面。

  至于他們前來,不算是因為他,很大的原因就是李淵是住在這里。

  那么李道宗顯然就是來探望離遠點。

  而薛禮和二人見面也算是行禮,畢竟二人都是初唐名將,志在成為大唐武將的老薛顯然對二人也是有幾分推崇。

  而李道宗看到薛禮明顯有幾分心有余悸,畢竟二人在皇宮比試過一次,是以他完敗告終……

  而羅逸想起他們和老薛在演義里的故事,也算是有些哭笑不得。

  說起李道宗的話,其實有許多的事能說。就好比在貞觀十七年,李二設立著名的凌煙閣,將唐初諸多開國功臣都納入其中,伴隨著凌煙閣的評選,一些爭議也隨之而來,其中爭議最大的就是開國名將李道宗沒能入選凌煙閣的事情。

  李道宗在唐初可能還沒有他在后世的名氣大,這可能是很多人想不到的。看過所謂演義里薛家將的人,都知道李道宗多次設計陷害薛仁貴,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人。可實際上,李道宗與著名的蘇定方一樣,都是被小說演義黑化的人,真實歷史上李道宗堪稱一代賢王。

  武德元年李淵正式稱帝,當時李道宗僅僅是一位因親戚關系而獲封的年輕貴族,可次年年僅十七歲的李道宗就上了戰場,與李世民一起征討劉武周。

  面對實力強大的劉武周,宋金剛部,李道宗就提出堅壁清野,利用對方后勤供給問題消滅敵軍,這個想法與李世民不謀而合,他們倆人當時都還是很年輕的小伙子,卻已經有了這番見識,此后李世民南征北戰,在他指揮的開國戰役中,李道宗隨他一路征戰,立下了無數戰功。靠著軍功晉身,李道宗二十歲就被封為郡王,成為一方的封疆大吏。

  在李唐開國初期,李道宗很少獨當一面,更多是跟隨李世民一起作戰,因此史書關于他這幾次大戰的具體表現,沒有太明顯的記錄,可后來在《舊唐書》這些典籍中,經常是把他與著名的李孝恭倆人并列在一起,這倆人是除了李世民之外,李唐宗室涌現出來的軍事奇才。

  可李道宗過于年輕,因此他真正表現的舞臺是在貞觀年間,自武德五年開始,李道宗就常年帶兵駐守靈州這些邊疆重鎮,與突厥形成對峙局面,他多次打敗來敵入侵,因此李世民在后來對突厥的大決戰中,也提拔李道宗,讓他與李靖配合一起攻滅西突厥。

  此后李道宗多次在李唐邊疆打退敵軍,從十七歲正式登上戰場,一直到貞觀二十一年退隱,李道宗將近三十年的軍旅生涯戰果累累,北破薛延陀,西滅吐谷渾,隨后與李勣征討高句麗。

在貞觀后期,李世民也點評朝中名將,他認為李道宗與李勣,薛萬徹一樣,都是當朝最為出色的名將。他與李道宗的關系也是非常不錯,甚至親自為李道宗針灸,由于李孝恭早死,在貞觀年得到重用的李唐宗室唯有李道宗一人。這么出色的一員名將,為何沒能進入到凌煙閣呢  第一點是資歷淺。

  在貞觀十七年評選的時候,李道宗當時也才剛過四十,他的年紀確實比較小,而李世民當時是準備懷念過去那些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老友,因此像一些開國就戰死的人,也能進入到名單中。

  李道宗當時雖然有不少戰功,可他更多都是隨軍作戰,他在軍中威望沒有顯露出來,我們看到唐朝有一個有意思的情況,李世民雖然沒有殺什么功臣,但在貞觀滅突厥之后,李唐就很少會用之前那些叱咤風云的名將了。

  比如李靖,尉遲恭這些名將,他們在貞觀朝漸漸就淡出了軍界舞臺,處在半歸隱的狀態。反而像李勣,薛萬徹這些之前戰功不顯的人,他們倒是能在貞觀朝漸漸得到重用。李道宗也是由于這個因素,才漸漸獲得皇帝的重視,自己也能獨當一面。

  第二點則是因為其宗室身份。

  李道宗的身份是比較敏感的,他作為李唐宗室,不僅有著極高的戰功,他的能力也相當出色,而李唐開國之后,就爆發了著名的玄武門之變,雖然這次政變主要是皇帝的幾個兒子,但這件事之后,唐太宗對于宗室就比較忌憚,李孝恭平定江南之后就交出兵權不再打仗,此后十多年都沒有碰過軍隊,其他的宗室更是基本都不被重用,皇帝在調兵遣將的時候,多次提拔一些新晉將領,這也是為了限制元老貴戚們的權力。

  此后李唐江山政局動蕩,從李世民開始,一直到唐玄宗年間,多次爆發宗室的政變。后來唐王朝下嚴令限制宗室的權力,因此李道宗在后來中晚唐凌煙閣的評選中,也沒能進入這個名單。

  可見唐朝對于宗室是多么忌憚,他這樣以軍功晉身的宗室,不僅被皇帝忌憚,還被朝中文官們忌憚,唐太宗一死,李道宗立馬就成為長孫無忌等人的眼中釘,很快就編織謀反大案,把他也給牽連進去,一代賢王最終慘死,實在令人唏噓不已。

  第三點,李二為了平衡多方勢力。

  李二作為一個卓越的政治家,他對于朝中勢力派系相當了解,他樹立凌煙閣,也是在魏征死了之后,當時朝中的形勢比較復雜,李世民的年齡越來越大,他也漸漸感到歲月不饒人,因此李世民設立凌煙閣不僅為了懷舊,更是為了籠絡多方勢力,這里面像李孝恭代表著李唐宗室中的功臣,長孫無忌等人代表著秦王府舊人,參與玄武門的功臣。

  此外,像屈突通,蕭瑀這類的前隋舊臣,也在這份榜單中,可見李世民是想盡力讓前隋勢力被李唐消化掉。

  這份名單沒必要把所有人都列進來,況且李世民對于李道宗的任用,還有一些別的用意,我認為他放任李道宗歸隱,也是與蘇定方,李勣這些人一樣,名義上是貶謫,實際上是保留他們,讓他們能在新朝繼續效力,他在死前就讓李治用這種手段籠絡功臣,再加上李道宗還太年輕,自然就沒必要列到里面。

  可惜李世民是怎么也沒想到,自己剛死,朝中就出現大變,長孫無忌等人沒能按照他的想法好好輔佐皇帝,反而是在朝中大肆興起冤獄,李道宗作為當時宗室最能打的人,也沒能繼續為國家效力,而是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

  他的早死實在很可惜,雖然李道宗盡力避免受到猜忌,自己貪污之類的壞事也干多少,可他的威望能力擺在那,長孫無忌這些人是不會輕易放過他的。

  當然說起李道宗,他和尉遲敬德的矛盾也是羅逸覺得值得津津樂道的。

  不得不說,后世“尉遲恭拳打皇叔李道宗”是古代隋唐系列小說和評書的經典章節,塑造了尉遲恭不畏權貴、剛正不阿的經典藝術形象。在真實的歷史上,尉遲敬德確實差點把李道宗的一只眼睛給打瞎了,但事情的起因和經過卻跟小說完全不一樣!

  羅逸在前面也說了尉遲敬德的事,尉遲敬德本是劉武周麾下大將,歸降秦王李世民后屢立戰功,數次救了李世民的命,是秦王府一等大將。“玄武門之變”時,尉遲敬德干掉了齊王李元吉,逼退了東宮和齊王府的兵馬,迫使唐高祖李淵交出大權,可以說是立下了“不世之功”。

  因此到了貞觀時期,尉遲敬德自然成為朝廷的首席功臣之一,得到了很高的獎賞和優待。尉遲敬德此人性急耿直,自然開始居功自傲,甚至當面譏諷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等人。而這種居功自傲的行為最終導致尉遲敬德惹了一場大禍。

  貞觀六年,李二在宮中宴請群臣,尉遲敬德也是赴宴的嘉賓之一。可是在入席的時候,尉遲敬德發現竟然有個名不見經傳的人坐在他的上席,當場發怒地說道:“汝有何功,合坐我上”

  當時江夏王李道宗坐在尉遲敬德的下位,便上來解勸。沒想到尉遲敬德發起惡性,對著李道宗就是一頓暴打。李道宗雖然也是一代名將,但個人武藝比不上尉遲敬德,況且又是在猝不及防的情況下,結果被尉遲敬德差點打瞎了一只眼睛。

  李二當時目睹了事件的全過程,非常不高興地對尉遲敬德說:“我以前經常責怪漢高祖不能保全功臣,所以在登基后一直想讓功臣們安享富貴,子孫平安。但見到你當官后還經常惹事,我才知道韓信、彭越被殺,并不是漢高祖的過失!”

  李二此言是非常有分量的,當時就把尉遲敬德嚇得跪地謝罪。不過唐太宗念在多年的功勞與感情的份上,沒有真的懲罰尉遲敬德。而尉遲敬德在此事之后也是約束自己的行為,最終得以高壽善終,獲得了生榮死哀的完美結局。

  那么關于李道宗和老薛的事,先前二人也有在宮里比武,可以說羅逸也算是見證人。所以壓根就不存在李道宗迫害老薛的事……

  那么老薛的“演義故事”里,還有一個人也被黑的老慘,這人便是跟著李道宗一起來的張士貴了,張士貴也是羅逸見過認為相當不錯的初唐名將。

  跟《說唐前傳》中的蘇定方一樣,唐初名將張士貴,在袍帶書和演義小說《薛仁貴征東》中,被塑造成欺君罔上的奸佞小人。故事中李二讓兵馬都總管張士貴尋訪應夢賢臣薛仁貴。結果張士貴讓有意欺君,將薛仁貴等人收為火頭軍。李世民征討遼東蓋蘇文,張士貴所部擔任先鋒,薛仁貴立下無數戰功,結果張士貴讓女婿何宗憲冒領薛仁貴的戰功。

  駙馬薛萬徹得知其中內情,張士貴殺人滅口,在為薛萬徹打箭時,將其殺害。及至事發后,張士貴領兵返回中原,想要奪取大唐錦繡江山,最后眾賊人被薛仁貴生擒活拿,張士貴父子翁婿伏法,這是演義小說中張士貴的結局。

  但正史中的張士貴,跟蘇定方一樣,都是李唐的開國名將。張士貴,字武安,本名忽峍,降唐后改名為士貴。其曾祖張俊,在北魏官至銀青光祿大夫,橫野將軍;其祖父張和,在北齊擔任車騎將軍;其父張國,在隋朝時擔任陜縣主簿,硤州參軍,并因軍功擢升大都督。

  586年,張士貴在盧氏縣出生。張士貴少年習武,《舊唐書》稱其“善騎射,膂力過人”,《新唐書》則稱其“彎弓百五十斤,左右射無空發”。后來家道中落,張士貴在隋煬帝末年,起兵造反,攻城略地,人稱“忽峍賊”。

  等到李淵起兵,有意謀取中原,向中原群雄,各路割據勢力送出橄欖枝。張士貴拒絕鄭帝王世充和魏公李密的拉攏,投奔李淵,被任命為右光祿大夫。張士貴被重用,成為李唐在中原,牽制王世充和李密的重要力量。讓其無暇西顧,為李淵進軍關中爭取了時間。

  此時,割據隴西,自稱“西秦霸王”的薛舉,起兵反隋,欲圖關中。秦王李世民率軍御敵,張士貴也被從東線戰場調回,但李世民身染瘧疾病倒。唐軍由行軍長史劉文靜和司馬殷開山指揮,結果在淺水原之戰,唐軍首戰失利,損失慘重。但整軍再戰,唐軍士氣如虹,擊敗薛舉大軍,張士貴因為在西征中立功受賞。

  唐朝建立后,李淵擊敗割據隴右的薛舉父子,獲得為數不少的良馬。為圖謀中原,剛即位不久的李淵,下令組建機動性強的騎兵部隊,張士貴因為擅長騎射,被任命為“馬軍總管”。熊州之戰,前來支援的張士貴所部,遇到王世充的主力,雖然敵眾我寡,王世充軍隊步騎兵多達五萬。但張士貴審時度勢,抓住戰機,一舉擊敗王世充大軍。張士貴憑借此功,被唐高祖李淵封爵為新野縣公,此時的張士貴才三十三歲。

  張士貴當初投唐時,曾隸屬于東討大元帥李建成,在其帳下效力嗎,轉戰中州,經略河南。等到李建成受封太子,不再領兵出征,張士貴轉隸秦王李世民,并被李世民看中拉攏,成為其帳下得意干將。在擊滅王世充、竇建德,劉武周、劉黑闥等割據勢力,張士貴都立下赫赫戰功,成為李世民天策府的驃騎將軍。

  在《舊唐書·太宗本紀》記載的“玄武門之變”中,張士貴成為追隨李世民,處置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的十二功臣之一。一年后,李世民登基改元貞觀,心腹張士貴被委任為“玄武門長上”,并擢升為右屯衛將軍,并統領皇帝的私兵—北衙禁軍。

  貞觀七年,張士貴統軍,平定西南獠人的叛亂,李世民稱其“以忠報國”,封爵為虢國公。貞觀十五年,張士貴隨兵部尚書李勣北征薛延陀,被任命為慶州道行軍總管,此役唐軍獲勝。貞觀十八年,唐太宗籌備東征高句麗的戰事,尉遲恭、張士貴等元勛宿將被重新啟用,而后起之秀薛仁貴,則是在張士貴軍中,被發掘并脫穎而出的。

  所以在羅逸看來眼前的二人加上蘇定方都是在演義上蒙受千古奇冤,也是相當讓人覺得無奈。

  請:m.lvsetxt.cc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