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二章 李二有女為高陽

  羅逸今日里是和李麗質一起回了宮,雖然二人還未成婚在公眾面前有些避忌,但是此番到了宮里倒是反而少了一些掩飾。

  以至于李二看著都有些吃醋的樣子。沒錯,吃女婿的醋。李二大概就是這么一個寵孩子的人。

  而今日里羅逸卻是發現有個小女孩是纏著李二,像是一副撒嬌的模樣。但卻不是兕子……

  這個孩子,應該不是長孫皇后生的吧,畢竟羅逸還真沒見過。

  而這個小女孩見到長孫皇后也一樣親昵,看得出長孫氏對其還真是視如己出。

  “小高陽,別摔咯才是。”

  高陽?!

  羅逸聽了自然是一愣,沒想到眼前的女人就是初唐“流量擔當”的高陽公主。

  不過羅逸此時看這孩子天真無邪,倒是很難想象她日后做的荒唐事。

  其實說起高陽的事,羅逸是有一些看法的。

  如果說,婚前的高陽公主過著循規蹈矩的宮廷生活,那么婚后的她就開始在歷史舞臺上活躍起來了。因尚主之故,房遺愛當上了駙馬都尉,官至太府卿、散騎常侍。

  然后呢,然后房玄齡就死了,死前上書的內容都是他這些年對國家的擔憂,李世民看了也很感慨,對高陽公主說:你公公病成這樣了,心心念念的還是咱國家啊。房玄齡去世后,李世民追封他為太尉,還把房遺愛和房遺則都升了官,可能有人問,為什么長子房遺直沒有升官?

  因為房遺直作為嫡長子,自然而然地就會繼承父親的大部分政治遺產,不用額外提拔。但問題就出在這里,高陽公主一直貪圖房遺直……的地位,早在房玄齡活著的時候,房遺直就“以嫡當拜銀青光祿大夫”,這里的“嫡”特指嫡長子。

  也不知道高陽公主在人老房家折騰了些什么,無非是初級宅斗甩臉子,高級宅斗耍心眼,反正房遺直直接進宮面圣,說:我這官兒就給我弟弟吧,反正也是沾我老子的光得來的。

  那李世民怎么辦?李世民只能表示無語并選擇拒絕。請記住房遺直的這次面圣,看到后面大家會發現,這次事件,就像一場歷史的預演。現在房玄齡一死,眼看著大伯哥成了家族話事人,高陽公主更是覺得心里不平衡,爭不到爵位也要爭到家產吧,于是公公尸骨未寒,她又鬧起來了,李世民自然不可能同意,父女二人的關系也陷入了僵局。而打破這場僵局的,是一樁看似簡單的盜竊案。

  當時,某個盜賊被抓住,官府居然從他身上搜出了一只金寶神枕——這是《新唐書》的說法,《資治通鑒》記載的是“寶枕”,滾滾君也沒搞明白是個啥樣的枕頭,但應該是特供、御用的皇家用品吧,所以審問的御史特別緊張,皇宮進了賊可還行?就算是哪個公主府遭竊也是大案啊。

  這不審不要緊,一審不得了,被賊被偷了枕頭的這個主人,不是什么皇親國戚,而是所有人都沒想到的——玄奘(就是《西游記》唐三藏的原型)高徒、《大唐西域記》編輯助手、佛經高級翻譯員、當時公認最有名望的僧人之一,辯機。也是羅逸現在的線人……

  而他取得這一切成就的時候,才二十六歲。于是,一樁公主與僧人的秘事,就此大白于天下。《新唐書》是這么說的,辯機居住的地方,就在高陽公主的封地上。而某次高陽公主和房遺愛出門打獵,碰巧就遇上了,遇上之后高陽公主怎么樣了——見而悅之,具帳其廬,與之亂。公主與僧人,一段孽緣就這么開始了。

  這個事,在古代是淫亂的典型,一直被批判;到現代,雖然依舊沒有翻案,但因為一些小說、影視劇的影響,很多人把這段關系浪漫化了;但如果撇開道德觀、也不去浪漫化地想,就感覺……高陽公主眼光還蠻好的。

  這時候可能有人就奇怪了,老婆和一個僧人在眼皮子底下好上了,房遺愛他就一點反應都沒有嗎?還真就沒有。因為高陽公主不是一個不講道理的人,推己及人,她也送了兩個美貌女子給房遺愛,這么一平衡,夫妻關系更和睦了。

  《大唐情史》里房遺直就很好地詮釋了這種狀態——此后,高陽公主送了辯機很多錢財珍寶,用史書的話說就是——私餉億計。這個錢大概率出自高陽公主自己的食邑,但唐初親王、公主的工資普遍不高,所以我覺得還是有點夸張的成分。但不管怎么說,高陽公主成功穩住了駙馬,瞞住了外界,卻不想被她送給情郎的一個枕頭破了防。

  事情被捅破之后,馬上就從一個簡單的盜竊案變成了一樁巨大的皇室丑聞,據《新唐書》記載,李世民怒不可遏,不顧高陽公主的苦苦哀求,把辯機連同十余個公主府的奴婢一同處死;《資治通鑒》里說得更詳細,辯機是被腰斬的。大家看這個字面意思也知道這種刑罰有多殘忍,行刑后犯人可能要哀嚎幾個小時才斷氣。這個處罰算不算嚴重呢。

  先舉個例子來對比,也是發生在李世民晚年的永嘉長公主私通案——前面說過李世民當初打算給嫡長女的嫁妝,比前一年出嫁的妹妹多一倍,那個妹妹就是永嘉公主——說來有點繞,永嘉公主的駙馬是唐高祖李淵妻子的堂侄,算理論上算公主的表兄弟,但永嘉公主應該是庶出,所以沒有血緣關系。

  而公主的情夫又是李淵的外孫,還娶了李淵的孫女,算是永嘉公主的外甥兼侄女婿。

  這個情夫在母喪期間和永嘉公主私通,被駙馬抓個正著,這劇情在羅逸看來就很血腥,最后情夫被殺,永嘉公主也被迫離婚,直到李治繼位將她改封房陵公主,讓她再嫁,這事才算翻篇了。

  還有唐肅宗的女兒郜國公主和幾個官員私通,最后官員砍頭的砍頭、流放的流放,公主也被幽禁起來了;再看高陽公主,一沒離婚,二沒幽禁,三沒降低待遇,幾乎啥事沒有。

  只是辯機和公主府的奴仆們,卻是無論如何也留不下一條命了。心愛之人死狀如此慘烈,高陽公主卻什么也做不了,只能把怨恨藏在心里。后來李世民去世的時候,身為女兒的高陽公主一點傷心的反應都沒有,完全無動于衷。此后,可能因為某種補償心態,她還開始與一些和尚、道士、自稱能見鬼的“奇人異士”交從甚密。看到這里,不知道有沒有同學發現一件事,滾滾君說的全是《新唐書》和《資治通鑒》的內容,《舊唐書》里有沒有記載呢?

  其實,這就是許多學者對這整個私通事件是否存在的懷疑理由之一。先說幾個公認的疑點:首先,我們前面說過,房玄齡臨終前上書一封,讓李世民對高陽公主感慨了一番,說明這個時候父女二人關系尚可,私通一事還沒被曝光。而房玄齡和李世民去世的時間間隔不超過一年,這一年內鬧出這么大的丑聞,《舊唐書》里又沒有公主傳,難道李世民的本紀里不記一筆嗎?

  可是《舊唐書》記載了高陽公主如何在房家攪和、和丈夫參與謀反等等壞事,但偏偏就是沒有提過她和辯機私通這檔子事。其次,宋太宗時期的《太平御覽》中也沒提到這件事,宋仁宗時編成的《新唐書》第一次把這事情擺到臺面上來了。

  《新唐書》確實是正史,但也是一本被公認糅雜了許多野史雜記、筆記小說的史書,比如原本在正史上默默無聞的宜城公主,在《新唐書》里搖身一變成了家暴駙馬、虐待情敵的妒婦;安樂公主原本的結局是“格戰良久被斬”,到《新唐書》里成了,先是不知道為什么大晚上“覽鏡作眉”,然后逃跑路上被殺;更別提對武則天等執政、參政女性的“特殊照顧”了,所以你說高陽公主有沒有份得到這種特殊照顧呢?

  更有學者指出歐陽修、司馬光等人可能有排佛立場、考證高陽公主和辯機的年齡差、以及討論二人一個在戒律森嚴的寺廟、一個在耳舌眾多的權貴家庭,客觀上到底能不能發展關系等等問題,這里就不詳說了。

  而且如果高陽公主在父皇去世時“無哀容”,注意,不是“臉上哭唧唧、心理笑嘻嘻”,就是明目張膽地面無表情,裝都不裝一下,在古代算不算得上不孝?

  有個成語叫“十惡不赦”,指的是十種不可赦免的重大罪行,即謀反、謀大逆、謀叛、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其中一條就是“不孝”。

  試想一下,堂堂公主,國孝家孝期間,面無哀容,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她在因為情郎之死恨她爹,就算不受貶斥,難道不會引起非議嗎?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看看更詳細的分析,然后得出自己的結論。但是,不管此事是否存在,李治繼位的第二年就去了高陽公主的宅第做客,看起來似乎一切正常。

  而高陽公主的結局,也與風月私情扯不上關系。她的死,源于一樁牽連眾多、卻頗有爭議的謀反案。

  唐高宗永徽四年,“一切正常”的高陽公主想起了自己宅斗設定,把槍口瞄準了房遺直,于是派人誣告房遺直對自己無禮。只要能把他拉下馬,爵位不就輪到房遺愛了嗎?

  但這么大一頂帽子扣下來,控訴人不僅是弟弟的老婆,還是皇帝的妹妹,這誰頂得住?房遺直干脆豁出去了,就把弟弟兩口子那堆七七八八的事情全抖出來了,末了還說——罪盈惡稔,恐累臣私門。他們這么搞以后肯定會出事,我提前告發,至少我的家族還能有個一線生機。

  于是,李治下令讓長孫無忌審理,房遺愛為了活命自爆的同時開始連環爆破,牽扯出了一票皇親國戚,本來“平平無奇”的誣告案,一下子變成了震驚朝野的謀反案,牽扯其中的不僅有房遺愛和高陽公主,還有以下人員:荊王李元景,他是李淵兒子,前面說過他女兒嫁了房遺愛的弟弟房遺則,他還私底下說自己做了個夢,夢見自己“手把日月”,這跟那什么“夢日入懷”有異曲同工之妙。

  史書但凡記載這樣的夢,主角不是當了皇帝,就是因為謀反被皇帝砍了頭。

  吳王李恪,他是太宗的第三子,李世民親口說過“英果類我”,這孩子像我,也提出過想讓他當太子,甭管這是他的真實想法還是一種試探,反正長孫無忌當時竭力反對,最后立了李治當接班人。武將薛萬徹,薛萬徹的妻子是李治的姑姑丹陽公主,薛萬徹因為被貶官心懷怨念,和房遺愛私下聯絡說要擁立荊王李元景。還有巴陵公主和她的駙馬柴令武,柴令武的母親就是平陽昭公主,柴令武以妻子巴陵公主生病求醫的名義留在長安,也打算伺機而動;好家伙,敢情巴陵公主的作用就是生病嗎?

  至于高陽公主在干什么,史書里有這么一句——主使掖廷令陳玄運伺宮省禨祥,步星次。

  現在我們看天象、看星座什么的覺得無所謂,但古代如果你看天象、找算命,就本就是謀反標配。等于李治的叔叔、姑父、哥哥、妹妹全謀反了,結局當然是砍頭的砍頭、賜死的賜死,一個也沒跑掉。吳王李恪死前還在大呼——長孫無忌竊弄威權,構害良善,宗社有靈,當族滅不久!

  這是李恪死前最絕望的詛咒。永徽年間的驚濤巨浪這個案子爭議很大,有人覺得證據確鑿;也有人覺得這是個冤案,其中最冤的就是吳王李恪。

  作為高祖李淵實際意義上庶長子的李元景,被明確記載了謀反言行;而作為太宗李世民實際意義上的庶長子李恪,怎么看怎么像是無辜路人的,他如果跟著叔叔李元景謀反,成功了叔叔當皇帝,那皇位能傳給他這個侄子嗎?

  到時候作為太宗兒子、又有擁立之功的他,反而還會受到猜忌,完全劃不來。所以,恰恰是因為李恪是太宗實際意義上的庶長子,又曾是太子候選人,他的存在即威脅,所以正好借一個謀反案把他扯進去,處之而后快,這樣才比較合理。

  這也就難怪他死前會如此冤屈了。所以有觀點認為,這個案子就算不是長孫無忌炮制出來,起碼也是他把案件擴大化了,為的就是幫李治除掉皇位的潛在威脅、也為自己除掉一些政敵,但因為案做得太絕,讓李治心懷不滿,最后借著廢王立武一事從長孫無忌手里奪回了權力。

  那么羅逸對于高陽的評價,也更多是覺得這孩子是屬于打小的叛逆,不過看如今這個年紀,倒也還有機會教好就是了。

  請:m.lvsetxt.cc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