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六百七十一章:三府九部制。

  諸侯軌道兵革不動,民保首領,匈奴賓服,四荒鄉風,百姓素樸,獄訟衰息,大數既得,則天下順治,海內之氣清和。

  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是為長安。

  初平三年(192年),九月十日。

  黃巾軍主力在許安的帶領之下終于抵達了長安。

  由于攻取了關中,以往的軍區被再次重新劃分。

  上郡軍區被廢除,上郡兵備道郭泰之前就已經被調為河東軍區兵備道,原河東軍區兵備道又徐晃擔任,徐晃解除了兵備道的職責,在洛陽戰役之中擔任先鋒之職。

  太行軍區、兩郡軍區,得到了加強,兵額被定為三萬人,河東軍區維持原樣,沒有多少的改變。

  定北軍區,也就是涼州軍區,因為關中董卓的瓦解,也相應的減少了軍兵的定額。

  定北軍區原定兵額兩萬,沒有了董卓的威脅,定北軍區的兵額也被削減成了一萬三千人。

  涼州各郡兵加起來現在共有三萬余人,除了閻忠麾下直轄的一萬余名軍兵之外,其余的軍兵都是地方守備部隊,所耗的錢糧頗小。

  關中地區,曾經的司隸校尉部,也就是如今的中州,并沒有設立新的軍區。

  許安將太平道的中心之地從并州太原郡的晉陽遷到了中州的應天郡。

  現在太平道中,軍事的改革已經完成的差不多了。

  而太平道中,民生政事之類的改革已經開始。

  漢朝實行郡縣制,郡國之上設州,州中設州牧、刺史管轄地方。

  解放了關中之后,許安首先在關中,也就是現在中州,實行民生政事改革的試點。

  中州之中不設州牧、也不設刺史,而是依仿明制設布政使、按察使、都護使三職。

  布政司中置左右布政使各一人,主管一州民政和財政,另設提刑按察使管刑法,都護使管軍隊。三者合稱“三司”

  三使管理三司,三司全稱分別為:承宣布政司、提刑按察司、兵備都護司。

  承宣布政司的承宣,意涵取自“朝廷有德澤、禁令、承流宣播,以下于有司”,主管一州民政、財政、田土、戶籍、錢糧、溝通督撫與各府縣。

  以布政使為主官,秩正四品,以布政副使為從官,秩從四品。

  提刑按察司,其職權也如同其名稱,提刑按察四字。

  提刑按察司主管一州司法事務,以按察使為主官,秩正四品,以按察副使為從官,秩從四品。

  按察副使輔佐按察使處理一省司法刑獄、監察按劾、治理驛傳、官員考核等等諸事。

  兵備都護司,主管一州軍事,以都護使為主官,秩正四品,以都護副使為從官,秩從四品,屬于官職。

  都護使的品級位同四征、四鎮將軍,都護副使的品級位同四安、四平將軍。

  有軍職在身者,也可以擔任官職,這個官職實際上是給黃巾軍中的武官所設。

  擔任都護使者有三個必須達成的規定。

  第一,擔任都護使,必須要是太平道之中達到方主,通過審核。

  第二,必須要是軍伍出身,并且在太平道陸軍學院經歷過三個月以上的學習,在講武堂都經歷過一年以上的學習。

  第三,軍職在從四品及以上者。

  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各級將軍主管戰兵,而都護使則是主要管理地方守備部隊、屯田兵。

  承宣布政司、提刑按察司、兵備都護司,分隸錢谷、刑、兵,其考核直接由中軍府考核。

  三使地位平齊,但是一般來說,還是以布政使者為尊,只不過布政使并沒有管轄按察司,都護司的權利。

  有重大之事,施行重大舉措等等,皆需要三司共同審理,意見達成一致之后,方可推行。

  不過除了三司之外,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機構——鷹狼衛。

  許安在關中地區推行了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同時也推動了鷹狼衛的改革。

  鷹狼衛草創之時,發展迅速,很多地方許安都沒有辦法考慮到,畢竟鷹狼衛的建立,除了許安腦海之中的那個錦衣衛外,再無其他的參照。

  現在隨著發展的越來越壯大,鷹狼衛現行的制度,使得他們有些臃腫,有些拖沓,曾經頗為先進的制度,現在已經變得較為落后,改革之事,刻不容緩。

  于是許安便重新改革了鷹狼衛的制度。

  鷹狼衛一直以來都是作為直轄機構,選拔的都是對于太平道最為忠誠的軍卒和道眾,因此對于改革一事,根本沒有激起多少的反對,極為順利的推行了下去。

  鷹狼衛設指揮使一人,秩正三品,設指揮同知二人,秩從三品。

  鷹衛、狼衛,設鎮撫使各一人,秩正四品,不設副手。

  太平道占據著并州、涼州、中州三州,而其余十州都還在其他人的掌控之下。

  鷹衛設千戶所十所,管理十州刺探等事務。

  狼衛設千戶所三所,管理并州、涼州、中州三州地方監察等事務。

  千戶所人數并不設限,依據情況而定,人數定額由鷹狼衛的指揮使決定是否合理。

  如今鷹狼衛本部就設立在中州應天郡的長安城中,中州鷹狼衛千戶所則是設于長安城外。

  長安城,以許攸為中州布政史主管民政之事,前鷹狼衛狼衛鎮撫使魏律時任法司的令君,也被升任為了中州的按察使,中州的都護使則是由龔都擔任。

  中州現在對于黃巾軍來說重要無比,是太平道如今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又是改革政務的試點推行第一地點,所以選人方面,許安都是經過了深思熟慮。

  龔都無論是威望還是經驗都足夠擔任都護使一職,而且龔都是最早就跟隨在許安麾下的將領,中州地方的穩固是第一位,所以中州都護使最合適的人選無疑就是龔都。

  中州的按察使責任重大,主管一州司法事務、監察按劾、治理驛傳、官員考核等等重要事務,需要一個公正嚴明、執法從嚴的主官,這個官職可以說就是為了魏律來量身定做一般。

  而中州的布政使,許安最后權衡利弊之后,還是將其交給了許攸。

  許攸原先在晉陽的內務司處理民生政事一直都是游刃有余,數年的時間毫無差錯,所有的事情都被其安排的井井有條,有序非常。

  而且最重要的是,許攸的功績早已經不單單是一個內務司的令君便可以解決的了。

  之前許安升任賈詡為中軍府令,讓人作為謀主之時,許攸當時的反應都被許安看在了眼里。

  之所以不用許攸,其實主要并非是覺得許攸會反叛。

  如今這個情況,許攸很早便加入了太平道之中,又和漢庭結下了不小的仇怨,可以說基本上已經是不會再有反叛的情況。

  更何況鷹狼衛監察地方,早已經在太平道的內部構建出了一個足夠穩固的情報網,府衙之中,甚至還有涼州、并州、包括現在的中州各地風吹草動都無法瞞過鷹狼衛的耳目。

  之所以選任賈詡為謀主,最主要的還是因為歷史上的名聲,賈詡曾仕多主,雖然他很多時候為自己謀劃以求報,是每一次都算的上是盡心盡力的為其主公著想。

  而且歷史上,無論是名望,還是智謀和評價上來看,賈詡都在許攸之上,再加上賈詡和閻忠的關系,也讓許安做出了最后的決定。

  只是許安也明白不可能一直讓許攸就作為一個內務司的令君,許安麾下的謀士本來就不多,閻忠身體越來越差,現在擔任著涼州的州牧,修繕長安城已經幫不上太多的忙了,現在太平道中的謀士,賈詡算一個,許攸算一個,不過也才兩人,

  將許攸留任內務司,只能說是以隨侯之珠,彈千仞之雀,大材小用,而且也必然會激起許攸心中的不滿。

  這一次許安將許攸升任為中州布政使,也讓一直以來頗為不滿的許攸終于是稍微釋懷了一些。

  正四品,已經是在太平道之中罕見的高官了。

  要知道,現在黃巾軍中,一眾將校的軍職最高者也不過才是從四品,這還是龔都、呂布、馬騰等高級將校,其余的將校縱使戰功赫赫也不過才是封號(雜號)將軍。

  現在太平道中,許安進位晉侯,車騎將軍,官職也才是正二品。

  地方行政的改革之后,便是太平道中央官制的改革。

  原先許安設立中軍府、兵部、宣教司、內務司、外務司等府司,分管諸事。

  太平道當時只是占據了并州一地,許安也只是將其簡單的分了一下職權,定了一下等級,當時并沒有出現太多的問題。

  但是隨著太平道發展,從并州一地,不到百萬的人口,演變成了如今數百萬的人口,跨州連郡,已經是出現了諸多的問題。

  現在太平道的官制經過了改革,演變成了一衛、三府、九部。

  一衛指的自然是鷹狼衛,鷹狼衛作為情報收集機構,直轄于許安,其地位最高,劉辟作為鷹狼衛指揮使秩正三品。

  要知道,州牧一職,現在在太平道之中才不過是正三品的官職,也就說劉辟這個鷹狼衛指揮使的地位已經是等同一州的州牧了。

  兩府則是指的,中軍府、中書府、宣教府三府。

  當初在晉陽召開會議之時,確定了中軍府是黃巾軍之中最高指揮機構,所有的軍令、政令皆出自于中軍府,以及中軍府下轄各司。

  這樣的情況便出現了兩個問題,第一便是中軍府的管轄權利過大,政務、軍事皆是出自中軍府一府之中,其二便是主管多方之事,多有不便。

  所以許安增設了中書府,分擔中軍府的權利。

  中書府掌管機要、發布政令、官員考核。

  中軍府則是負責軍事相關的事務,掌軍國機務、兵防、邊備、戎馬之政令,出納密命一切軍令皆是出自于中軍府,及下轄各司。

  宣教府也就是宣教司,許安改司為府,將宣教司改成了宣教府。

  其實對許安的這個舉措,無論是賈詡還是許攸都感覺有些古怪,在他們看來,一個宣講經義的署衙不應該有如此之高的地位,不應該和中軍府和中書府兩個如此重要部門同列為府一級的部門。

  但是最終許安力排眾議,還是確定了宣教府的地位,將其設為了第三個府一級的部門。

  許安從后世來,他很清楚宣傳的重要性,如今太平道已經在他的修改之下向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新的太平道的思想已經開始太平道的領地之中生根發芽,茁壯的成長。

  各地的報社已經陸續建立,那些報社雖然剛剛草創,都頗為的簡陋,運營的方式也還在琢磨之中,耗費了不少的錢糧,但是許安知道這是值得的。

  后世的宣傳戰,恐怖到可以僅憑宣傳便瓦解一個強大國家,顛覆一個國家。

  雖然現在是漢時,沒有電視,沒有廣播,沒有互聯網等大眾傳播媒介,但是宣傳的力量依舊是無比的強大。

  九司則是法部、吏部、工部、戶部、農政部、外務部、內務部、樞密院、參謀部,為部一級行政部門。

  原先兵部名稱被廢除,舊兵部改為樞密院,其主官為樞密使。

  法部、吏部、工部、戶部、農政部、外務部、內務部七部,為中書府下屬機構。

  樞密院、參謀院兩院為中軍府的下屬機構。

  吏部、工部、戶部、參謀院四個司一級的行政部門是新設的部門。

  吏部下設司封司、司勛司、考功司,掌管官吏的任免、考課、升降、勛封、調動等事務。

  工部掌管各項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事務,各地的工坊也歸工司管理。

  戶部掌全國疆土、田地、戶籍、賦稅、俸餉及一切財政事宜。其內部辦理政務按地區分工而設司。

  參謀部是新設立的部門,負責制定戰略計劃,以及軍事訓練等一系列的軍事活動。

  一人計短,二人計長。

  從講武堂畢業的優秀學員將會成為參謀部的見習參謀,

  隨后這些見習參謀會先進入軍中,經歷過數次戰役之后,鍛煉出了足夠的實戰經驗之后,再調回參謀部中,作為一名正式參謀,參與制定各式各樣的計劃。

  現在太平道的學童還沒有廣泛入學,學員不夠,所以現在的參謀部多是一些黃巾軍中資格比較老,經驗較為豐富的將校,他們在戰陣中負傷,已經不能夠在戰場上繼續搏殺。

  不過雖然如此,但是他們的頭腦卻依舊的清晰,前線作戰的經驗讓他們不至于紙上談兵,講武堂的修習讓他們可以將知識和實踐相集合起來。

  初平三年,十月一日,

  太平道正式實行三府九部制。

  請:m.99mk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