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三百八十六章 分房(完)

  “兒子,你真的分到了一套房子?”

  在前往職工樓的路上,黃玉勝將事情的經過詳細的說了一遍。

  林桂梅和丈夫二人從頭到尾便沒合上過嘴。

  房子。

  這是一個何其簡單,又何其沉重的名詞。

  尤其是在如今的這個亂世,對于普通人來說,房子幾乎是無法求之的奢侈品。

  黃玉勝對房子的記憶停留在七歲的孩提時代,林桂梅對于房子的記憶同樣停留在了十二年前,那是一家人的夢魘。

  實際上。

  在被收攏到了赤縣城后,林桂梅一家其實是有機會重新獲得一套房子的。

  那是在數個月前,赤縣城頒布了附屬村落的預案。

  只要愿意報名回歸土地耕種的流民,赤縣城都會為其提供一套簡易的宿舍——當時還有一批農民代表團前去參觀了一番。

  但回歸土地,便代表著要放棄工廠里的鐵飯碗。

  這種風險其實是非常大的。

  因此當時黃玉勝一家人討論了好幾天,甚至還和其他一些鄰居做過分析。

  最后他們決定留在城中,繼續做一位在職工人。

  畢竟比起沒有任何保障的農民,工人起碼旱澇保收一些。

  而這個選擇一做出,房子基本上就和黃玉勝一家無緣了。

  結果沒想到幾個月后......

  自己的兒子居然因為什么分數符合要求,而得到了一間屬于自己的房子?

  面對依舊有些難以置信的父母,黃玉勝也不知道該說什么了。

  只好一手拉著妹妹,一手有些不好意思的摸了摸頭,憨憨笑道:

  “嘿嘿.......”

  按照梁光平的提示,職工樓所在小區位于城西的一口古井邊。

  但實際上,就算沒有這地標,職工小區其實也挺好認的——因為職工樓足足有七層高。

  七層的建筑在本土那是隨處可見,爛大街這個詞甚至都不足以形容這類建筑的普及度。

  基本上屬于你到個地方睜開眼就能見到的情況。

  但大莫界卻不一樣。

  整個赤縣城的高層建筑并不多。

  普遍就是一兩層樓的格局,三層以上的建筑都沒多少。

  在兔子們到來之前。

  整座城最高的建筑是魏家的藏經閣,僅僅不過四層。

  這也是為什么赤縣城占地足足有十多平方公里,最開始卻只有一萬多人口的原因之一。

  因此當十多棟七層級別的建筑扎堆的出現時.......

  甭說什么地標了,它們自己就是個地標。

  譬如此時。

  黃玉勝一行人剛轉過一家米鋪,抬眼便看到了不遠處那一棟棟米黃色的樓體。

  縱使曾經在通告欄面前看過入住視頻,此時的黃玉勝依舊有些被這幾棟‘大高個’晃得頭暈目眩:

  “好高的樓啊......”

  看著不遠處裝修精致、外表沒有一次糙痕的職工樓。

  林桂梅有些忸怩的朝自己兒子邊上靠了靠:

  “玉勝,這樓真給我們住嗎?

  要我說,當初村里的財主也都住不起這么漂亮的房子吧?”

  聽到母親的疑問,此時黃玉勝的心情其實也有些忐忑。

  但想到自己和梁光平簽署的那份協議以及自己口袋中的鑰匙,他的心中驀然出現了一股勇氣:

  “娘,當然是真的,華夏人不可能會騙咱們!”

  說完他看向自己的父親:

  “爹,咱們過去吧。”

  黃玉勝的父親黃立柱是個老實巴交的農民,平日里少言寡語。

  同時由于出身的關系,他在走路時都會下意識的縮著身子,靠著街邊行進。

  在今日這個關頭。

  這個莊稼漢子依舊不怎么說話,但身子卻挺拔了不少——他不斷在心底暗示自己,無論如何都不能在這時候給孩子丟人。

  聽到自己兒子的話,黃立柱黝黑的臉上閃過一絲期待。

  只見他輕輕點了點頭:

  “好。”

  隨后這一家人便互相整了整衣領袖口,帶著盼望走向了小區大門。

  這次兔子們開放的十五棟樓都隸屬于一個小區,采用封閉式管理。

  也就是說后續二期三期之類的職工樓不會劃分到現有的這座小區里,而將會另行獨立成其他小區。

  第一期的小區名字叫做繁華里,入口只有一處:

  那是一道標準的開合式鐵大門,高度大約三四米。

  大門邊上則是兩道一點五米左右的側門,再往外便是小區的封閉式墻體。

  小區的主路連接著不久前規劃好的大道,兩側的輔路也都升級成了水泥路。

  因此通行量方面是不用太過擔心的。

  此時此刻。

  小區的入口邊上正圍滿了圍觀的人群,熙熙攘攘,好不熱鬧。

  前往入口的這幾十米距離,仿佛跟本土走T臺一般——甚至要比走T臺還嚴格的多。

  因為本土哪怕你在維密上走秀跌倒,下臺后照樣能買熱搜把自己說過的話給洗白白,順便嫁個豪門啥的。

  但小區入口這邊可不行。

  大莫界的娛樂方式相對有限,搬個小板凳聊八卦的大媽大爺在安置點隨處可見。

  因此一旦你在眾人的圍觀中出了什么洋相,這注定將成為伴隨你一生的梗。

  “聽說了嗎?XX家的娃子在進小區的時候摔倒啦!”→“XX家的娃子在進小區的時候發病死啦!”→“XX在進小區的時候發病,把自己的娃子摔死啦!”→“小區的墻突然發病,把XX和他的娃子砸死啦!”

  差不多就是這么個發展方式,而且你洗都洗不掉。

  因此黃玉勝一家人走的極其小心,耳邊時不時就傳來‘那不是俺們村以前的黃家人嗎’這類的言語。

  沒辦法,人的基數一多,各種老底也就沒多大隱藏的可能了。

  基本上等黃玉勝一家走完這段路,自家的底細也差不多都被翻了個遍。

  小區的入口邊上有個小建筑,上面用漢字與華夏語寫著門衛室三個字。

  在工廠里上了這么久的班,黃玉勝自然明白門衛是干啥的。

  “爹,娘,你們先和小妹在這等一會兒。”

  黃玉勝囑咐好父母不要走動,隨后從兜里取出了鑰匙,徑直走到門衛室邊:

  “你好,我是來看房子的,我叫黃玉勝,自行車廠的,工號2333,這是我的鑰匙。”

  小區的門衛是由來自營地的一個警衛排臨時擔任,等到培養出合格的土著門衛后,他們便會撤離崗位。

  今天正在值班的是一位個子高大的年輕戰士。

  他在通過翻譯設備聽清黃玉勝的話后,從身上取出了一臺內連局域網的設備。

  這臺類似pos機的設備叫做ABB人臉識別模塊,也是一項很成熟的技術了。

  一些在大城市經常通過地鐵上下班的朋友應該對此比較熟悉,經常會有警察蜀黍拿著這種機器對行人進行抽檢。

  你有身份證的時候就刷身份證,沒身份證的時候也能做人臉比對。

  當然了。

  抽檢這玩意兒,其實也和你的臉看上去安不安全有關。

  比如某個叫新手釣魚人的作家,在魔都時經常走著走著就會被攔下來做檢查,賊苦逼了......

  咳咳。

  視線再回歸原處。

  門衛小哥很利索的將黃玉勝的工號輸入,而后將設備放到了黃玉勝面前:

  “眨兩下眼....好了,通過。”

  黃玉勝有些意外的指了指自己,問道:

  “這就好了?”

  “沒錯,可以進去了,你的房間是4單元404,隨時可以拎包入住。想要裝修的話可以通過單位申請也能自己找人,自己找人的話價格可能便宜點,但是單位申請的質量和技術手段都會更高,畢竟用的是專業設備。”

  門衛意外的有些好說話——起碼比黃玉勝想象的要友善很多。

  在過去的逃難過程中,黃玉勝也做過很多次小工,知道一些管事有多難纏。

  不過這終歸是好事情,因此黃玉勝也沒太遲疑,飛快的朝父母和妹妹招招手:

  “爹,娘,你們快進來吧。”

  “哦哦,來了來了。”

  林桂梅和丈夫連忙拉著小女兒快步跟上,在周圍人鮮艷的目光中走進了大門。

  由于人臉識別系統中包含了親屬信息,因此林桂梅三人只是同樣做了人臉識別就被放了進來。

  進入小區后。

  黃玉勝先是四下張望了一番,打量起了周圍的環境。

  職工小區的設計其實很單調。

  除了少數幾個區域有少量綠化外,其余都是光禿禿的水泥地。

  但縱使如此,黃玉勝一家人依舊看的津津有味。

  “爹,娘,這里是車棚,看上去和廠里的沒啥區別......”

  “這些凳子應該是給大家納涼用的,桌子可以下下棋....”

  “快看那邊!那兒有個滑梯,不過小圓十三歲了,也不知道能不能進去玩......”

  黃玉勝就這樣邊走邊說,很快來到了標注有阿拉伯數字‘4’的樓體前。

  樓道的寬度大約兩米左右,扶手由混凝土制成。

  扶手的最下端有個小鐵球,本土也叫防成龍裝置。

  “鏘——”

  黃玉勝的妹妹黃小圓有些好奇的敲了敲這個小鐵球,結果自己倒是被回音給嚇了一跳。

  黃玉勝有些憐愛的摸了摸妹妹的腦袋,指著樓道說道:

  “爹,娘,咱們上去吧。”

  職工樓沒有安設電梯,只能全程步行。

  畢竟目前赤縣城的生活水平還沒有達到那種地步。

  二來則是電梯的材料會占用一些光門運力和裝修時耗,并不劃算。

  對于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兔子們采用的是低樓層的安置辦法。

  等到今后時間合適,電梯或許才會被考慮升級。

  入住的工人們對此自然也沒意見。

  無外乎多走兩步路嘛。

  逃了整整幾十年,腳力這種東西是最不缺乏的身體素質之一。

  例如此時。

  四樓的高度對于黃玉勝一家人來說并不困難,縱使是年僅十三歲的黃小圓都能輕松抵達。

  來到四樓后。

  黃玉勝他們開始逐間逐間的找了過去:

  “401....402....403.....到了....404!”

  404這個數字在本土并不美妙,但對于黃玉勝一家人來說,這無疑是個天堂的代號。

  黃玉勝掏出鑰匙,想了想,將它遞給了自己的父親:

  “爹,你來開吧。”

  黃立柱沉默了幾秒鐘,緊抿著的嘴角里擠出了一個字:

  “好。”

  隨后他接過鑰匙,有些顫抖的將它插進了鎖孔里。

  二十一年前。

  他租了幾畝田,又用自己的畢生積蓄搭了一間茅草屋。

  十二年前,一場獸潮來襲。

  那也是他的人生至暗之時。

  他絕望的站在一座高山上,看著自己的田與家被毀于一旦。

  后來便是一家人漫長的逃亡路。

  沒想到十二年后,他又有了一次觸及‘家門’這個詞的機會。

  滴答——

  一顆滾燙的淚珠從眼中落下,蘊含著生活的苦澀,重重的砸在了黃立柱滿是老繭的手上。

  迸裂后的淚水順著手上的紋路流淌,最后流到了鑰匙與鎖孔的交際處。

  或許是有了淚水的浸潤,鑰匙忽然順利的插進了鎖孔。

  而后黃立柱下意識的輕輕一扭......

  咔嚓——

  門開了。

  一間毛坯房出現在了幾人眼前。

  黃小圓最先克制不住,蹦蹦跳跳的就沖進了屋子里,揮舞著手中的泰迪熊:

  “噢,我們有家啦,有家啦!!!”

  林桂梅的眼眶也濕潤了,嘴角不停的在顫抖。

  黃小圓是在獸潮來臨前一年出生的,因此她對于‘家’這個詞只有極其模糊甚至可以說是零的記憶。

  看著在房中蹦蹦跳跳的小女兒。

  林桂梅忽然一手拉起自己的丈夫,另一手拉起自己的兒子。

  一家人齊齊踏入了房中。

  門內門外,仿佛是兩個世界的躍遷。

  這套職工房目前只有毛坯雛形,除了馬桶和花灑龍頭等有限幾個設備外,其他的設施都還沒有裝修。

  不過這可難不倒林桂梅。

  漫長的逃亡過程中。

  這個婦女的耳朵雖然聾了一邊,但操持能力卻提升了不止一個檔次。

  她只是匆匆掃了幾眼屋子,心中便有了個大致想法:

  “這里可以擺張桌子.....

  這個房間大點,就給玉勝和小圓住,中間用布來隔一段就行....

  這里可以打個鬼子放著.......”

  比起規劃著設施格局的母親,黃玉勝則要更在意屋子的裝飾。

  畢竟在工廠里他也見過不少次陶瓷之類的裝修,眼界自然要高點:

  “娘,你說到時候咱們是去另外找人裝修,還是直接找單位聯系華夏人的裝修隊?”

  “當然是咱們自己找了。”

  林桂梅還沒表示,黃立柱倒是先說話了:

  “七八年前在東陶城的時候我做過小工,多少知道點底兒。

  這種事兒肯定找私活兒便宜,咱們隔壁帳篷里不就有個瓦匠嗎?

  還有再遠點的獨眼龍,補漏也可是一把好手。”

  熟料林桂梅卻搖了搖頭,她叉著腰道:

  “瓦匠是瓦匠,咱們這房子又不要貼瓦,補漏也是一樣,你找個漏來補先?

  而且私活兒的質量哪比的上機器啊?那些機器你又不是沒見過。

  咱們這房子可是得住一輩子的,省啥也不能省這點錢。”

  “那倒不一定,咱們茅草屋都住過了,住那么好干啥?還不如留著點錢給小圓和玉勝今后做打算呢.......”

  看著意見向佐的父母,黃玉勝嘴角卻揚起了一絲弧度。

  這可真是個幸福的煩惱啊.......

  “咚咚咚——”

  就在此時,屋子外忽然傳來了一陣敲門聲:

  “有人嗎?”

  林桂梅不由和丈夫對視了一眼,幾人一同走到了門前:

  “誰啊?”

  只見此時此刻,門外站著幾位同樣衣服樸素的人。

  領頭的是一位和林桂梅年紀差不多大的婦女,聞言立刻笑道:

  “大姐你好,我們是隔壁405的,聽到這邊有聲響就過來看看,認個臉啥的。”

  林桂梅這才恍然,連忙擺出了一副笑容:

  “哦哦,原來是鄰居吶。

  來,介紹一下,我叫林桂梅,這是我丈夫....我女兒.....

  這是我兒子,還沒結婚,現在在自行車廠干操作員。”

  聽聞林桂梅的介紹,對面婦人的眼中忽然冒出了一絲莫名的光芒。

  只見她從身邊拉來了一位和黃玉勝年紀相仿的女孩,說道:

  “哦?干操作員的?

  那可太巧了,這是我女兒梁夏蘭,現在也是一位操作員呢.....”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