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艦隊什么時候到達?幾百年以后,這么長的時間跨度,你們居然沒有一個人想到把這個時間資本利用起來,讓人類一方處于戰略優勢地位。”
“我就問問你們,這不是沙雕是什么?”
在座的人類精英們面面相覷,彼此交頭接耳,但都沒理解林楓的意思。
幾百年的時間利用起來?
怎么利用?
時間這個東西又不能直接拿取!
終于有人按捺不住心中的疑問,向林楓詢問道,“泰勒先生,請問你所說的利用是指什么?”
“當然能量的存儲,戰爭拼的是資源,亙古不變的原則,三體艦隊遠征我們,數百年得不到任何資源補充,也就是說,他們艦隊的能量是守恒,甚至是一直在損耗。”
“而我們呢?我們人類坐擁本土太陽系,天然性的就有著一個龐大的能量源,收集能量并存儲,幾百年下來,得到的能量會是一個天文數字,這就是一個對抗三體艦隊,龐大的戰爭資源。”
話音落下,整個會議室內安靜了幾秒,所有人都被林楓的一席話給驚到了。
不過,他們不是震驚于林楓想法的絕妙,而是震驚于林楓想法的離譜。
“泰勒先生,并沒有貶低您的意思,只是想冒昧的問一下,您上學時的物理成績,是不是從來就沒及格過?”
“好好說人話,不然我就請你去和CIA聊一聊。”
林楓皮笑肉不笑的瞪了眼說話的那人,對方重新整理了一下語言,又問。
“我想請問您,泰勒先生,您是不是認為,能量是機器人?可以任憑人類的意志進行操縱?可以像金錢那樣,存在銀行里,不用的時候就不損耗,用的時候刷刷信用卡就可以?”
林楓點點頭,這個問題被問到并不意外,他早猜到有人會這么問。
能量是會自然溢散的,根本就沒有什么可以絕對封鎖能量的東西,連黑洞這種光都無法逃逸的極端天體都有蒸發性質。
要說到自由,沒有什么東西比能量更自由了。
可以說,像銀行存儲的金錢那樣,使用的時候才會有損耗,只是童話故事里才會發生的事情。
“你叫什么名字?”
“您想恐嚇我?還是想把我也給抓起來?”
對方不為所懼的反問,學者有學者的驕傲。
“不,只是想記住你,終于有人舍得問出點帶有技術性的問題,我倍感欣慰。”
“我叫‘約翰.史密斯’,從事核物理研究。”
“很高興認識你,史密斯先生,既然你是物理專業的人士,那么我想詢問你,你覺得‘球狀閃電’是不是一個天然的半永久性電容器呢?”
三體之中的球狀閃電,又稱為‘宏電子’,是宏原子的一部分。
它具有電子的一般特征,在被雷電等激發為激發態后,宏電子及被其能量毀滅的物質,呈量子狀態,其位置只能用概率來描述,是一團概率云。
在宏觀是可見的,沒有實體,宏電子以“空泡”形式存在,只能通過折射可見光才能被觀測到,肉眼可見,被雷電等激發為激發態后成為球狀閃電——簡單點理解,就好比一盞盞沒有實體的電燈泡,通上電以后就會亮起來,人可以感受到燈泡的光、熱,意識到燈泡的存在。
被激發后以波的形式存在,在選擇到合適的目標后與物體發生共振,實現物質的波粒二象性,波只作用在與之發生共振的物體上,所以不會傷及周圍物體——用人話講就是可以對物質進行波和實體的轉換,電磁波、引力波、聲波這類,都是沒有實體的,人類只能通過物質變化間接察覺到它們的存在。
也就是說,可以變相的理解為把物質‘虛無化’。
激發后的宏電子在沒有觀察者的情況下,呈量子態,其一切只能用概率描述,被激發的幾率很小——有人看著的時候就原地不動,沒人看著的時候就會到處亂跑。
如果是在自己的前世地球上,林楓不敢保證宏電子是否存在,但這個三體世界的地球,宏電子就像萬有引力一樣,是客觀存在的東西,因為作者把它寫進書里了。
與別的科學技術差不多,人類在發現宏電子后,首先想到的就是開發成武器,然后想著怎么投入實戰。
利用宏電子‘只作用在與之發生共振的物體上’這個特性,可以實現無視物理阻隔的直接打擊。
就算躲到地下核設施,或者躲到地球中心,只要擁有目標的共振信息,球形閃電武器依舊能對其造成殺傷。
因為球形閃電只與共振目標相互作用。
物質之所以能夠‘阻擋’物質,是因為物質之間可以相互作用,如果無法相互作用,任何形式的‘阻擋’都會不復存在。
人類未來的末日戰役中,水滴的強相互作用力裝甲堅不可摧,電磁炮、伽馬射線起不到一絲一毫的殺傷作用,但球狀閃電卻可以無視它。
如果人類有能力搞到水滴內部的共振信息,一對一的單挑,球形閃電武器摧毀水滴就跟喝白開水一樣容易。
然而,人類在戰場上從來都不講武德,三體人自然也不會講。
三體人有智子這種地圖全開的神器,利用宏電子‘易受觀測影響’的這個特性,任何宏電子、量子幽靈形式的攻擊都不可能對三體構成威脅。
即便人類艦隊使用球形閃電武器,末日戰役的時候,仍舊是兩千響的鞭炮。
更別提,三體人其他的那些,林楓在原著中都不曾見識到的技術手段,三體人作為一個技術遠超人類的文明,不可能只有水滴和智子這兩種技術手段!
不過嘛……打不過為什么還要打呢?
究竟誰規定了宏電子就必須只能制作成武器來使用?
在林楓看來,宏電子的諸多特性,實在是一種再適合不過的低損耗,無上限,超BUG級電容器。
第一,球狀閃電沒有實體,它只是以波的形式存在,而波并沒有體積概念。
哪怕是把整個地球通過E=MC^2的公式,全部轉換為電能,存儲到只有人的一個指甲蓋大小的宏電子里,理論上講也完全沒問題。
這,就是沒有電容上限,科幻里的那些什么方舟反應堆,跟這一比簡直弱爆了好吧!
第二,只與特定頻率的共振目標產生反應,也就是能量性的交互,這種帶有選擇性的能量轉移,意味著能量的自然溢散會降到一個離譜的程度。
打個比方,把某個宏電子丟進太空里,真空環境下的宏電子能去找誰來進行共振轉移自身能量?
沒有,唯一的方式只有自身釋放的光和熱,然而這種能量轉移的效率非常的低!
低到什么程度呢?
低到可以忽略不計,不然也不會專門說‘不會傷及周圍物體’。
能量既不會憑空消失,也不會憑空出現,它們只會從一個地方跑到另一個地方,當某種高能的東西溢散能量效率低下,就意味著那個東西天然的具有存儲能量的物理性質。
約翰.史密斯呆了呆,不可思議的反問“您是說把‘宏電子’作為存儲電能的電容器,在三體人到來的幾百年的時間里,不斷存儲人類文明中產生的電能,等到與三體人決戰的時候再把這些電能拿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