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583章 【和記的五大支柱產業】

  和記大廈,集團會議室。

  吳光耀坐在了主位,和記集團三巨頭韋理、夏伯殷、韋彼得分坐吳光耀兩邊,其余高管屈于下手。

目前,和記集團的上市公司有:和記黃埔、和寶、和記地產  也就是說,原本的七家上市公司,被砍掉了四家上市公司,分別是:

  1、屈臣氏:因為效益非常好,但是市值被低估,顧作私有化退市處理,擇機重新上市;

  2、都城地產:大昌地產的老板陳德泰、和記洋行的前任大班祈德尊,兩人關系密切;當時大昌地產有地產開發經驗和資金、銷售渠道,和記洋行有大量土地儲備,故而雙方合作成立了都城地產;

  都城地產準備發展三塊地皮,分別是:紅磡、大角咀、香港仔三座船塢的土地;結果可想而知,這家地產公司剛成立不久(最快上市記錄),尚未開發三塊地皮,就遇到了和記洋行大危機;

  在吳光耀的支持下,韋理上任之后,直接單方面解除合約;這么好的地皮,自然不是一個二流地產公司可以染指的。

  賠點錢是小事,后面的利潤才是大頭;故此,和記洋行將大角咀的土地權益贖回(紅磡、香港仔船塢暫未簽訂發展合同),直接將空殼公司——都城地產讓給了大昌地產。

  3、均益倉:因為有龐大的土地儲備,和記黃埔顧作私有化處理,后期會并入和記黃埔。

  4、海港工程:長期虧損的企業,折價賣給了港島一建。

  雖然,此時的和記集團只有三家上市公司,但卻沒人敢小看和記洋行;

  和記洋行在地產、貿易、港口、零售這四方面,是港島當之無愧的‘小霸王’:

  地產:和記黃埔旗下擁有大量的土地儲備和物業,黃埔船塢(210萬平方尺)、均益倉(110萬平方尺)、大角咀船塢、香港仔船塢、葵涌貨柜碼頭后方地皮(部分可發展商業樓宇)........將近500萬平方尺的土地儲備,僅次于長江實業的土地儲備,高于太古洋行、怡和洋行的土地儲備;和記地產經過吳光耀旗下地產公司的人力資源調度,已經能完成大型屋邨項目。

  港口:葵涌7號貨柜碼頭100權益、葵涌6號貨柜碼頭30的權益;葵涌一共是90公頃碼頭設施(包括未招標的8、9號碼頭的土地),和記黃埔占據15。

  貿易:和寶公司是港島僅次于大昌貿易(何善衡家族)的貿易公司,主要的附屬公司是德惠寶洋行、泰和洋行,其經營的業務主要包括:進出口貿易、商務、機械、汽車銷售、建筑材料供應等等。

  零售:屈臣氏經過一些列措施,零售業務開始上漲,占據著港島16左右的零售額;另外,屈臣氏還是一間制造業機構和消費機構;制造業方面:擁有——蒸餾水、果汁系列、汽水系列、護膚系列、保健系列等,大量的自有產品奠定了屈臣氏很可觀的利潤。

  除了四大產業,和記集團還擁有50的聯合船塢股份(另一半為太古所有),聯合船塢是集造船、修理、維護為一體的綜合性船塢,也是港島最大的船塢。

  和記集團還擁有接近100家的聯營、附屬公司,這些公司都是經過篩選后保留下來的,本身業務并沒有問題,可持續為集團帶來可觀的收益。

  集團會議上,韋理面帶喜悅的說道:“1975年的盈利再創新高,綜合性盈利為1.5億港幣,可考慮向股民派息!”

  吳光耀也很高興,作為第一個入主英資大洋行的華人,吳光耀一直還是很擔心的!

  不是說擔心那點小錢,而是擔心港島市民會認為,自己只能管理好華資公司及一般的英資公司,管理不好英資大洋行。

  和記洋行畢竟是港島的四大洋行,甚至是數一數二的存在;

  倘若自己在這上面做不好,一定是人生的一大詬病。

  故此,1974年4月份接手和記銀行之后,吳光耀就開始下了很多功夫;

  按照道理,接手的第一年只剩下8個月時間,以及全球經濟萎靡,吳光耀是很難將和記銀行扭虧為贏的;

  不過和記洋行利用炒黃金獲利3000多萬港幣,以及利用吳光耀旗下其他公司,收購了和記要處理的公司,因此第一年就扭虧為贏,獲利4300萬港幣。

  前世,韋理接手和記銀行是在1975年11月,在1976年度和記銀行扭虧為贏,獲利1.05億;

  但是別忘了,1976年,港島的房價已經升值,地產盈利就能緩解很大的財政壓力。

  而這一世,在1975年,港島的地產形勢,絕對沒有前世1976年的形勢好;

  但吳光耀恰恰能帶領和記銀行,獲利了1.5億港幣,不得不說是一個很大的成功。

  吳光耀采納了韋理的建議:“可以,向股民們派息可以提升和記黃埔的股價,有利于稍后我們發新股!”

  和記高層臉上喜笑顏開,發新股,意味著公司能集資不少資金,至少能上億港幣;

  這筆資金不管是投入現有的產業,還是收購公司,都能讓和記集團壯大,連同股份也會拉高。

  韋理試探性的問道:“老板是想收購公司?”

  吳光耀沒有隱瞞,會議室里都是和記集團的核心高層,不需要保密;

  而且,現在吳光耀也不喜歡暗地里收購的買賣了!

  “我們的目標是香港電話公司,加強我們在電訊領域的實力,而電訊就是我們和記集團的第五大產業。”

  一番話語,高層們聽的很振奮,紛紛出言附和!

  此時,吳光耀已經不知不覺的主導了和記洋行;

  也就說,哪怕是和記三巨頭全部離職,吳光耀也很快能主導和記洋行,并不會出現混亂;

  不聲不響的獲得了所有管理層的信任,這就是吳光耀的魅力。

  韋理詢問道:“老板打算控股多少?”

  吳光耀笑著說道:“35足以,進可攻,退可守!”

  百年來,香港的電訊產業一直由兩家英資公司壟斷,分別是英國大東電報局在香港的電報業務,以及本地英資公司——香港電話公司。

  香港電報業務(英國大東控股),誕生于1871年,最初是有線電報,隨后發展為無線電報,再到現代的圖文傳真、數據通訊、國際電話、雷達導航等等;

  香港電話公司(本地公眾上市公司),誕生于1882年,主要業務是香港本地電話,國際電話仍由人工轉接(第三方)。

  倘若吳光耀不參與這場角逐,香港電話公司會在1981年被怡和洋行收購35的股份,成為附屬公司;其后怡和因為在中英談判期間損失慘重,又在1983年將股份賣給了英國大東電報局;至此英國大東電報局壟斷了香港的電訊業。

  隨著中英談判結束,英國大東電報局知道,如果香港電訊不是一家本地公司,對于跨越1997年,絕對處于不利;所以,又將合并的香港電訊在香港注冊,并實行一系列本地化,讓給中信20的股份,配給粵省郵電1000萬股,任命李國保為主席,本地員工高達1.6萬人,占比98.....

  再后來,就是李超人的兒子和袁天凡的經典收購案........

  而這一世,吳光耀的規劃是,先拿下香港電話公司的控制權;

  待80年代,向英國大東電報局進行收購香港電報業務;

  至此,吳氏家族就壟斷了香港的電訊。

  和記電訊未來將在香港,海外大量投資電訊事業,移動手機網、2G、3G.........

  總之,這又是一個幾千億港幣市值的企業。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