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663章 【12號樓】

  時間到了六月,英國取得了馬島戰爭的最后勝利,為這場歷時2個月的局部戰爭,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對于英國來說,強烈的愛國主義情緒開始橫掃全國,加強了以首相撒切爾夫人為首的政府的權威,為英國保守黨在1983年的普選中,打下了堅定的民意基礎。

  但是對于香港來說,卻沒有與有榮焉的意思,反而因為英國在馬島戰爭的勝利,而產生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

  原來,香江開始傳著一些小道消息:說英國不肯放手香江,將攜‘馬島戰爭’的勝利之姿,和大陸政府討論香港的歸屬問題;而內地政府則更不會退讓,身為聯合國五常的存在,怎么可能讓殖民地的現象發生在自己頭上;所以,雙方很有可能會再爆發一次亞洲的“馬島戰爭”。

  此時,作為市場反應最快的證券和地產,立馬陷入了‘萎靡、停滯、下跌’狀態。

  談判前夕,吳光耀無疑是港府和英國政府最想拉攏的;

  不管是總督尤德,還是英國的撒切爾,都多次和吳光耀舉行了會談。

  別說吳光耀知道歷史大勢,就算不知道香港的未來,也自然不會將自己綁到英國一方去;

  再說了殖民地的子民,越聽越刺耳;

  哪怕吳光耀在國際上聲威如何大,總歸避免不了被人詬病。

  長江大廈,

  吳光耀、吳顯碩、新長江實業三巨頭、和記黃埔執行總裁馬世民,一群核心高管正在開會。

  “建寧,長江實業的財務狀況如何?”吳光耀首先問道。

  霍建寧從美國博士畢業之后,就擔任了長江實業的會計部副經理,可謂是深得吳光耀的器重;

  須知,1979年的長江實業妥妥的香港地產老大,市值遠高于第二名置地公司,前五的地產公司總市值(除長江實業)都沒有長江實業一家高。

  如今三十歲的霍建寧,已經是分管長江實業的財務。

  霍建寧自然懂吳光耀什么意思,當前港島風雨欲來,一些負債高的地產公司已經開始瑟瑟發抖。

  “按你的吩咐,我們在1981年初開始,就在減持債務、回籠資金;所以,當前我們負債率僅為12.5。賬上計有:流動資金50億,貸款資金82億港幣。”

  長江實業總市值為260億港幣,是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地產公司,主要的原因是有大批收租的物業,主要包括:三個商業綜合體、港島二十幾幢優質的商業大廈、3000多萬平方尺的土地儲備、以及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的置業投資。

  如此龐大的資產,負債如此低,非常讓人不可思議;

  但是作為長江實業的高層都知道,長江實業在30多年的發展史上,基本上抓住了每一次機會——高潮時吐出、低潮時吸入。

  吳光耀又問道:“和記黃埔的財務狀況如何?”

  馬世民沒有開腔,因為長江實業作為和記黃埔的母公司,霍建寧還兼任了和記黃埔的董事,專門管理財務。

  霍建寧信手拈來的說道:“和記黃埔的負債率為20,計有流動資金32億港幣,貸款50億港幣。”

  和記黃埔市值為90億港幣,比置地公司稍微高一些;

  但和記黃埔是一家綜合性的公司,除了地產,在港口、零售、制造、電訊等領域亦有很大的建樹。

  兩家公司的財務狀況,吳光耀非常的滿意;可以在明年的托市當中,充分展現大公司的風范;

  其實,所謂托市,還不是說在抄底;

  當然,這個抄底不是說非要在最低點抄底,而是會選擇最適合的時機;

  即做到了穩定香港的經濟的作用,又能讓自己獲利。

  會議中,馬世民若有所指的說道:“置地公司現在至少有大大小小的共計60多個地產項目,如果市場真如猜測的那樣發展下去,置地公司可能會陷入很大的困境。”

  馬世民上任這一年多來,成績做的很不錯,但是缺一個代表性的成功案例;

  所以,他就想著幫助吳氏家族收購置地公司,以此來獲得一個資歷。

  吳光耀笑著說道:“那就等他陷入困境再說,你可以幫我盯著點!”

  兩人的對話雖然沒有明說,但都透露出一個意思,那就是染指置地公司;

  當然,馬世民也清楚,真要對置地公司發起收購,也絕不會是和記黃埔和長江實業;

  吳氏家族對于中環的物業,向來是以家族持有為主要方向。

  馬世民之所以如此上心,那是因為他還肩負著輔佐吳顯朔之責;

  簡而言之,他不僅僅是和記黃埔的執行總裁,還是吳顯朔的輔臣。

  吳光耀一家一家公司的開起了會議,并針對即將到來的風暴,制定一些措施。

  整個夏天,香港的處在‘戰爭’的陰云中;

  雖然東方傳媒集團旗下的媒體紛紛做出分析,作為兩大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同時大陸也是剛經過一次戰役,不比英國的馬島戰役表現差;

  所以,發生戰爭的可能性非常低!

  但一些有錢人不敢賭,紛紛在做最差的準備,先出售一些物業,找好了退路;

  一旦發現苗頭不對,立刻帶著家人和錢財移居國外。

  此時,能有條件移居國外的只有兩種人:有錢人和有技術的人。

  那么,一些中產階級及下層人士,自然只能干瞪眼。

  而移居海外最佳理想地,就是加拿大,因為那里排外性稍微差一點;

  移居美國、英國的難度很高,而澳大利亞比較排外。

  9月17號,香江《東方日報》率先爆出——英國首相鐵娘子撒切爾,即將于9月22日飛往大陸京城,與大陸中央高層商討有關香江未來之事。

  各大媒體得知后,紛紛準備派出最優秀的團隊前往京城打探消息;

  在香江新華社的協調下,大批記者順利通過審核飛抵京城,準備報道這一關系這香港500多萬人的前途事件;

  東方傳媒集團派出了一個非常強大的記者團隊,加上吳光耀是這次談判的唯一香港人,自然能獲得第一手的消息;

  吳光耀和兩邊的領導人都保持著良好的關系,每次到倫敦還必攜帶凱拉和撒切爾夫婦進行私人會面。

  所以,整個夏天吳光耀除了數次往返京城、香港、倫敦,做了一個傳聲筒以外;

  就連日本、美國、瑞士的妻兒,都沒有時間去看望。

  9月22日,一架英國皇家空軍專機在首都機場徐徐降落;

  撒切爾夫人儀態萬方地走下了飛機舷梯,與前來機場迎接的華夏外交部副部長夫婦、西歐司司長王本祚、港督尤德爵士、吳光耀等人握手問候。

  當天還發生了一件軼事,大陸安排撒切爾入住的國賓館12號樓,這讓撒切爾不高興起來;

  一般來說,來華夏訪問的外國元首/政府首腦,都會被安排在國賓館18號總統樓中,也難怪撒切爾夫人一下車看到是12號樓就不高興了。

  不用國賓館工作人員解釋,吳光耀笑著解釋道:“18號樓正在裝修,所以沒有安排您居住;而且這12號樓可不比18號樓規格低,從建館之后,這12號樓就只居住了一位領導人,他可喜歡居住這里了;除此之外,再也沒有其他領導人下榻過這里。我比您先來,已經打聽清楚了,請您放心!”

  撒切爾聞言,頓時轉而露出笑容!

  在她看來,吳光耀是絕對不會騙她,所以也沒有提出來去看看18號樓到底是不是在裝修(歷史上撒切爾是去看了18號樓,心情才變好的。)。

  在作為傳話筒期間,吳光耀從不偏袒任何一方,哪怕是撒切爾希望自己倒向英國,但吳光耀依然秉承自己的一貫作風,只做中介和緩沖角色。

  9月24日,鐵娘子及英國外交團隊在人民大會堂與內地政府有關部門進行正式的談判。

  談判的過程并不對任何媒體公開,不少記者們只能焦急的等在人民大會堂的門口。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