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一章 賞罰分明

  “陣斬一賊,賞糧三斗,俘獲敵甲、戰馬者,賞糧一石……若是大勝,全軍另有賞賜……”

  李承志的聲音擲地有聲,各軍將和鄉紳聽的心神微蕩。

  獎賞竟然這么重?

  只要滅了這股賊人,這獎賞的總數怎么也得在千石往上……

  聽起來好像很奇怪,打了勝仗怎么可能沒獎勵?

  但要看實際情況,更要看定例。

  北朝定制,凡是戰功行賞,都是事后根據戰績、斬獲及影響力來評定的,而且至多也就賞到隊主這一級。

  大多時候,普通士卒是沒有份的,只有愛兵如子的將帥,才會從自己的賞賜中分一點出來,以用勞軍。

  但基本上也就是好吃好喝幾頓就算是賞過了。

  更不會有李承志這種仗都還沒打,就將普通士卒的賞額定下來的。

  只說一點,萬一繳獲沒這么多,主將還能自掏腰包不成?

  況且,此次隨李承志出征的,九成以上是朝那縣民,保的也是朝那境內的士紳與百姓,此戰的性質便是保家安境,御敵以外。

  偏偏他這個主帥卻是個外來戶,說直白些,人家不辭勞苦,不計得失替你御敵守城,就夠仁義了,還要自掏腰包賞軍?

  沒這樣的道理!

  更讓眾人驚疑的是,說不定還真得是李承志自掏腰包。

  如探報所說,這就是一伙流民倉促成立的新軍,就算全殲了,又能有多少繳獲?

  是幾根爛木槍,還是幾塊破麻布?

  白送都沒人要……

  但沒一個人懷疑李承志是不是在說大話,到時會不會兌現。

  征兵期間,軍營門口擺滿了黃燦燦的粟米,只要入選應征者,當即便有軍士給其家人發糧一斗。

  有好事者算了算,不到十天,李承志征兵近三千,至少發出去了三百石糧……

  更有之后李承志竟真的派人拉著駑馬驢騾,去幫著新丁家人種地,讓他的威信更臻高峰。

  這便如轅門立木,立桿見影。朝那縣內,就沒有不對李承志贊不絕口的,全營士卒,更是視李承志為再生父母……

  這才是李承志敢言此戰必勝的法寶!

  又要勞李郎君破費,一群軍頭暗暗感激,幾個鄉紳則在算賬。

  包括張敬之、郭存信都在考慮,真要大勝了,該募捐多少米糧勞軍,才不至讓李承志虧本,各堡各族又該分攤多少合適……

  李承志自是不知道這些人心里在想什么,見一群軍將面露喜色,止不住的冷笑道:“別只聽著有賞,還有罰……

  但有聽鼓不進、鳴金不退、擅自脫陣、哄搶斬獲、私藏賊甲、槍刀財貨者,斬首。家人除良籍、入罪籍……

  若有軍將謊報軍功者、貪士卒之功者、賞罰不明者、徇私舞弊者,罪加一等……”

  說這句的時候,李承志面色如霜,語氣中更是透著從未見過的冷厲,聽的眾人肅然一緊。

  定是也如那獎賞一樣,李承志說的到,定然是能做到的……

  其中未嘗沒有聽到賞賜如此之重,就想著貪點手下的軍功,趁機發點小財的軍將,但聽他如此嚴厲,類似的念頭便消彌一空。

  再聽到李承志接下來的話,這些人更是惴惴不安。

  之前在軍中宣講的那些文士,竟然要隨營出征?

  每隊一位,除了負責隊中糧草發放補充及記錄,還要負責記功、激發士卒士氣、嚴明軍紀……

  這分明就是行軍功曹和法曹,李承志美名其曰書記官,而且一隊就要置一位?

  按軍制,一軍(一千人以上)中都不一定會有一位功曹,大都是軍主怎么說便怎么算……

  這些文士大都是大族富戶出身,即便是庶出,自小也環境優渥,衣食無缺,自然不會看上這些小錢。

  再說了,只有讀書、識字,才能明理。經過這些天的宣講,士卒體會有多深先不提,這些讀書人難道還沒明白,若是軍紀不嚴導致兵敗,自己和家人會是什么下場?

  斷然不會和心有歪念的軍頭蛇鼠一窩……

  誰讓李承志有個好舅舅,但凡是涇州境內的讀書人,都能算的上是郭家的徒子徒孫。

  讀書人不缺,所以李承志自然而然的就想試一試,看能不能學學后世的百勝之師,將政宣工作下沉到基層。

  至少要讓士卒知道,他們是為誰而戰,也不用擔心立了功卻得不到賞賜,更不用擔心軍功會被貪墨。

  該是誰的,就是誰的……

  好像已經做的夠好了,但李承志卻覺得還能做的更好。

  他稍一沉吟,又語出驚人:“戰兵陣亡者,賜其家人糧二十石,或銅十斤,或租其李氏私田十畝,免費耕種五年……軍將加倍,輔兵減半……”

  所有人驚的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

  別說隨軍遠征,便是當戊卒,若是戰死,至多也就是免個兩三年的稅糧徭役,從來沒聽說還賞糧賞錢賞地的?

  即便要賞,不也應該是官田才對?

  但再想想李承志終究只是白身,有什么名義做官府的主?

  那些已封給應征的士卒的官田,也只是鉆了一年的空子而已!

  李郎君應該是擔心朝那士紳豪強不配合,也不好強攤,只能自掏腰包……

  一眾軍將百感交集,恨不得納頭就拜……

  什么是私田?

  大魏田制:男子十五以上,授耕種粟糧的露田四十畝,六十歲或死后收歸國有,其間按制繳糧并服役。

  只有種有桑樹的這一種才算私田,可世代傳家,也可買賣……

  李家拼了多少代、多少族人戰死沙場,也才只有私田三千畝,可想而知這玩意多珍貴。

  李承志說賞就賞出去了……不,就是租也不行。

  還是那句話:仗打勝了,得利是整個朝那四五千戶三萬余民,憑什么你李承志掏錢?

  李氏族人則在暗暗吐槽:郎君這是準備往“圣人之路”上一去不復返了?

  幸好只是租,不是送。

  不然但凡少一畝,二郎知道后,絕對能把皮給他扒掉一層,再讓他在祠堂里跪上個幾天幾夜……

  “不可如此!”李承志話都還沒說完,郭存信便站了起來,狠狠的瞪了他一眼,好像在說:看來你真是失憶了,竟忘了你那爹下手有多毒?

  骨頭給你打折幾根都算是輕的……

  然后他又轉過頭,看著張敬之和那幾個鄉紳代表:“諸位覺得呢?”

  張敬之遙遙朝李承志一拜:“多謝將軍義舉,但于禮不合!”

  意思是當圣人也有個度,你真這么干了,又置朝廷和朝那大族于何地?

  然后轉過頭,看著那幾個族長:“糧雖緊缺,銅也不好湊,但幾千畝桑田,當是能湊的出來吧?”

  “湊!”幾個鄉紳并沒有多置喙。

  他們再不知兵,也能想通李承志為何要將賞賜定的如此之高。

  首戰都若是不勝,很大的可能是至此一敗涂地,任人宰割,所以李承志盡可能激發兵卒士氣,并免其后顧之憂的做法并沒有什么不妥。

  反過來再講,只是每年少些收成而已,比人死族滅、斷了宗祠香火不知強了多少倍……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