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三章 心都涼透了

  涼風習習,月朗星稀。

  已是子夜時分,但朝那縣衙內依舊燈火燈明。

  偏堂內坐的滿滿當當,有青有老,但俱是朝那縣中有頭有臉的人物。

  眾鄉黨你看看我,我瞅瞅你,皆是一臉迷茫之色。

  不知這等時分,張敬之召自己等人來此議事是何用意?

  莫非是……李郎君敗了?

  但看著又不像。

  城防依然不舊,并不見多增燈籠多添兵丁,城外軍營也安定如常。

  那八成就是勝了。

  這也與大多數人之前的判斷相吻合……當然,前提是李郎君沒說謊,敵賊確實是一伙烏合之眾……

  所有人正在猜疑,聽到堂外一陣響動,隨即便見張敬之與郭存信攜步而來。

  燈光黃昏,二人又一臉正色,委實看不出是好事壞事。

  二人進了堂,也不寒喧,直直走向正位。

  張敬之轉過身,雙目似是隱含精光,明炯異常的盯著眾鄉黨掃了一圈。

  眾人心里急的要死,但既不敢催,更不敢罵。

  誰讓人家舅兄與妹夫的官最大呢?

  好一陣,才聽張敬之微吐一口氣,顫聲說道:“黃昏時分,有軍中探馬來報:李將軍……大勝!”

  所有有先是一愣,而后狂喜。

  勝了,勝了……還是大勝?

  也不知是誰喊了一句,隨即,縣衙內突然響起一聲震天般的暴吼:“萬勝……”

  個個臉上都洋溢著激動的神色,喊著,笑著,流著淚,盡達的表達著喜悅的情緒。

  郭存信看著堂下如同瘋了一般的鄉黨,用力的呼了一口氣。

  別說這些人,便是他剛剛收到急報時,也恨不得跳起來吼上兩聲。

  這代表著亂賊不會再打過來,不會再燒殺搶掠,不會再剖腹剜心,百姓鄉紳不用背井離鄉,不用倉惶逃命……

  即便如何興奮,都不奇怪。

  歡呼了好一陣,堂內才慢慢的靜了下來。

  眾人恢復了冷靜,心里大都猜測:便是大勝,也不用連夜將所有鄉黨召來。

  要知道,最遠的黨堡都到了百里之外,快馬加鞭也要近兩個時辰才能到。

  不論是勞軍還是獻俘,大可等到天明后再行籌商,何需這般急?

  難道是傷亡太多,張敬之便想著提前安撫一下?

  一個老者躊躇了好久,才凄然問道:“敢問張司馬,可是折損……不小?”

  二十六黨中,就數他這一黨應征當兵的青壯最多,族人子弟一半以上都投了軍……

  張敬之微一愣神,又啞然一笑。

  他原本是不準備提的,因為說出來沒人會信,還不如等大軍歸來,等他們眼見為實,自然就信了。

  稍一沉吟,他才回道:“死的不多,也就幾個,傷了數十個……”

  “多少?”

  所有人臉上都是驚駭之色。

  到底是自己聽岔了,還是張敬之說漏了,個字前面少說了個“百”字或者“千”字?

  看,我就知道沒人會信。

  張敬之下意識的看向郭存信,卻發現他就如犯了病一般:雙眼空洞無神,兩頰上的肉時不時的就會抽動。

  像是想笑又不敢笑,仔細一看,又像是在哭?

  高興傻了吧?

  張敬之瞪了一眼,又回過頭來,看著一眾鄉黨,言辭肯切的說道:“諸位鄉老并未聽錯,某說的,確實是死了幾個,傷了數十個……”

  堂下“哄”的一聲,就如起了一道悶雷。

  明明大勝了,已方卻沒幾個折損,難道是賊兵未戰就先逃了?

  又有一個鄉老問道:“張司馬,此次斬獲如何?”

  張敬之微微一嘆,拿起手里的一張信紙念道:“陣斬九百八十七,余賊盡俘:自主帥李文忠之下,俘敵四千八百一十六。另繳獲戰馬三百余、駑馬、驢騾近千……鐵甲九百四十余副,車駕三百二十余,粟米、黍、豆等近五百石……”

  別說堂下這些人,要不是李承志將詳細的戰況也寫在了急報上,連張敬之也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以兩千余眾,迎戰六千之敵,大勝了不說,不但已方沒折損幾個,敵方還是盡俘?

  感覺就跟講笑話一樣。

  這六千就算全是豬,沒腦子也至少有腿吧,竟然逃都不知道逃?

  所有人就跟凍住了一樣,神情直接僵在了臉上。

  他們之前只以為沒打敵軍就潰了。

  這都已開打了,而且敵軍折損都已近兩成,分明已到了激戰的程度,但問題是,為何已方才死了幾個?

  更不要說,后面的那“俘敵四千二百一十六等等等等……”

  出征前,李郎君是如何說的?

  “敵約有兩千,俱是老弱……”

  “旗仗雜亂,兵甲粗劣,其中還有不少扛著鋤頭的民夫……”

  這幾句話,仿佛還在耳邊縈繞。

  這多出來的這多么賊人,這么多鐵甲、戰馬、車駕等,都是從哪冒出來的?

  這哪是烏合之眾,這分明是精銳啊?

  但張敬之卻說的是:“余賊盡俘之”?

  沒一個人肯信,都又驚又疑的盯著張敬之。

  這上面坐的要不是張敬之和郭存信,但凡換上他官職低些的,他們早開罵了。

  拿你爺爺當傻子糊弄呢?

  有腦子轉的快的,已開始算賬了。

  要是按紙上說的這般,再按李承志戰前所言,這得多少錢糧?

  該有四五千石了,分到每黨每堡,也得兩百石左右?

  要戰況如實,自然沒問題。這般大勝,說不定就能一勞永逸,那劉慧汪再蠢,再不敢起兵來犯朝那了。

  怕就怕的是,這是假的,是在哄著他們多出錢糧……倒不是在懷疑李承志,在這些人心目中,他的形像都快能跟圣人比肩了……

  他們是在懷疑張敬之。

  如今的官鮮有不貪的。更何況,張敬之的形像并不是那么完美。

  這人其他都好,就是心胸不怎么廣……

  張敬之老于事故,看到眾人臉色,多少能猜到一些他們在懷疑什么?

  一群蠢豬一樣的東西,將我張敬之當是什么人?

  爺爺再貪,還能貪到家門口來?

  名聲不要了?

  還有李承志……

  若真是短視貪利之輩,他何需拼著散盡家財也要舉兵平亂?

  守著崆峒山,安安穩穩的等待朝廷的大軍不舒服么?

  更何況,人家就沒準備要你等的半粒米糧……

  若此情此景被李承志得知,怕是心都要涼透了吧?

  張敬之一陣心灰意冷,因大勝帶來的驚喜,瞬間就消散了一半。

  原本還想著和各鄉老商討,如何說服李承志盡量多留些戰兵下來,此時卻是半點興致都無。

  正在心里罵著,有人便問道:“敢問張司馬,若是勞軍,需要我等籌集多少錢糧?”

  籌集你大母!

  張敬之差點罵出聲。

  也就不知道這些人只是在懷疑他,不然他非跳起來不可。

  “爾等定是在擔心,我與李將軍已狼狽為奸,正在謀算諸位?放心,李將軍已在急報中坦言,此次不需朝那勞軍,各般賞賜,自中軍中自備……”

  聽到這一句,這些人才有些后覺的想到,張敬之竟然說的真的?

  怎可能?

  也有明眼的“張司馬誤會了!”

  其余等人心神微動,感念起李承志來:李郎君果然還是李郎君……

  又聽張敬之說道:“不出意外,等大軍回歸,略微整休后,李將軍便會出兵涇陽,平定全郡……

  讓你等過來,是想商討一二,有無必要留些兵卒、甲胄、刀弓、戰馬等,以各不時之需……有何異議現在就提,省的等大軍歸來還能聽你等抱怨之言,沒的亂了軍心……”

  “李將軍要走?”有人驚呼道。

  張敬之一聲冷笑:“他為何走不得……”

  郭存信不知什么時候已醒過了神,看舅兄的情緒明顯不對,連忙起身道:

  “承志起兵之初便坦言,定要解涇州之圍,這本就是應有之義,諸位也是知道的。再者,他定然不會將所有兵卒帶走,至少也會讓我朝那留足自保之力,諸位盡可放心……”

  道理確實是這個道理,這些人都明白,就是有些擔心。

  但反而來再想,李承志去的是涇陽,左右離著不到百里,真有賊敵來犯,騎兵快馬而來,最多兩個時辰就到了。

  而且賊兵來攻朝那,必經涇陽,李承志怎可能當看不見?

  不讓走就更不可能了,于公于私,于情于理都說不過去。

  若是惹惱李承志,直接撒手不管朝那,到時哭都沒地方哭去。

  這些人也沒幼稚到,覺的只要兵還是兵還是那些兵,隨便換個主將,精銳就依然還是精銳的程度。

  “那郭祭酒以為,該留多少兵卒合適?”

  “一千足矣!”

  離存信信心百倍的說道,“再讓承志留一二員擅守之將,當能保我朝那無虞……”

  一千?

  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又有人試探道:“那兵甲呢?”

  郭存信裝出一副為難的樣子,猶豫了許久才一咬牙:“我定當勸他,將之前答應諸鄉老的鋼甲盡數還清。至不濟,也要先還一半……”

  竟然能還一半?

  問題是這才過了幾天,那鍛甲營有沒有打出這么多?

  全留下了,那李將軍還怎么打仗?

  一群鄉老竟然謙虛了起來:“不用那般急,只是守城而已,有個百十副就足夠用了……”

  張敬之驚的嘴里都能塞個雞蛋。

  換成郭存信,這些人怎么突然就這么好說話了?

  剛剛不是都在懷疑,自己已和李承志狼狽為奸,要貪他們的錢糧嗎?

  不對……

  這些忘八,懷疑的只是自己一個?

  張敬之的臉都綠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