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五章 糧從哪里來

  李承志循循善誘的交待著:“此次,我會從亂民中挑出一些吏員、文士,協助爾等理政。到時諸位要盡量優待,當然,也要嚴加防范……”

  只有讀書才能開智,但書讀的多了,心思也就話了……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這句話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不見后世的某些公知,哪個不是學富五車,滿腹經綸之輩?

  因為普通人根本沒能力和機會當公知……

  文人的心眼都比較多,李承志都不用懷疑:若是李松等人不察,到時九成九會冒出幾個想立功贖罪,豈圖向朝廷告密的王八蛋。

  “便是那些流民,也不能太苛刻,至少要穿暖吃飽……”

  說到這里,李承志又猛的一頓。

  吃飽穿暖……這四個字說起來是如此容易,但真到做起來,是何其之難?

  李松遁逃時,也就帶了兩千多石糧,如果沒搶那些胡人部落的牛羊,估計頂多能撐過兩月。

  即便已經搶了萬余頭牲畜,但等流民一到,人數至少也要翻兩翻,也不可能將那些羊全殺絕了。

  因此,李承志不但要考慮如何把人偷搶回來,更要考慮搶回來之后,如何養活?

  不出意外,至少三年之內,墾出的這些田是別想有什么盈余了。能不能持平都要看老天爺給不給面子。

  所以當務之急,是糧食從哪里來。

  李承志一陣躊躇,他感覺好像又回到了兩個多月前……

  “糧種布匹等,我下次來時會設法運一部分,但這也非長久之計,爾等還是要想辦法自給自足……”

  李承志沉吟道,“如今只有兩條路:一是扮成雜胡,用鐵料等物分批從敦煌、高平、以及沃野鎮等(六鎮)購集(走私)。

  二是扮成胡商,直接和關中通商……”

  這是李承志為數不多能想到的幾個辦法。

  雖然不管是哪條路,都不是一般的遠,但勝在相對穩妥。

  特別是后者。

  用一些學者的話說,這個時代的胡商,也就是粟特人,簡直就是“全球購”!

  南至印度,西至羅馬,東至中國,就沒有他們到不了的地方……

  后世經常說絲綢之路怎么怎么樣,殊不知,自從漢武帝平定西域,開通絲綢之路起,到北宋斷絕止,這條路完全都是被粟特人壟斷的。

  至于漢商,至多也就是粟特人其充當一下運輸商,將貨物從長安洛陽等地運到河西,最遠運到敦煌鎮。

  再由定居于河西和敦煌和的粟特人販運到中亞……

  而且各朝代時粟特人的地位還賊高。

  歷朝歷代都有嚴令,各地官府與鎮軍,必須嚴格保護行商的西域胡人。

  比如此時的敦煌鎮,一是用來防御西域的高車部落和大漠的匈奴,二則是為了保證絲綢之路的暢通。

  自孝文帝起,東自洛陽,西至敦煌,各州均設有薩保府,也就是專們為西域胡商建立的官衙。

  就如僧官體系的昭玄寺一般,胡商頭領,也就是薩保,都有官職在身。

  到了隋、唐、乃至宋朝,僧官體系雖然消失了,但薩保府的官僚體系卻沿承了下去,直到蒙古人打穿亞洲之后才消失。

  這幾朝間,一邊經商,一邊做著中原朝廷大官的胡商頭目比比皆是。

  特別是唐朝,有的官拜大都護(專門管理新疆的官,二品以上)、有的官拜一州刺史,至于被封為城主,在河西和新疆賜有一城之巨的粟特人,其例不勝枚舉。

  李唐朝廷簡直將胡商優容到了極致。

  如此一來,肯定就免不了官商勾結,自然就沒有這些胡商不敢販運的東西。

  不止一朝,曾用這樣的話形容過胡商:善商賈,好利,利所在無不至……

  除了用體積小、容易攜帶的珠寶、玉石、銅、銀、錫等工藝品來收中原漢人的智商稅之外,胡商最喜歡干的就是走私販賣漢人女子和孩子。

  一半來自胡商買通各州、郡、縣主官,或是各軍鎮鎮將,將因罪入監,及因罪充軍的家眷偷出去。

  剩下的一半,則是誘騙、搶奪。

  若是繁盛之地,用的則是類似于拍花子的手段:趁單身或無男丁陪護的婦人丫鬟進入胡商的店鋪挑選貨物之時,敲暈帶走。

  也別說北魏,也別說平民了,便是盛如唐朝,長安城內時不時就會發生官吏家眷被胡商掠走的案件,且屢禁不止。

  若是偏遠的郡縣,就更好辦了。

  行商往西的途中,胡商最愛干的就是扮成胡匪掠劫村莊,動不動還會打下一兩座縣城,燒殺搶掠無惡不做……

  最后,這些女人和孩子全被胡商運到西域、西亞、以及中東,賣給西域各胡國,用來增加丁口。

  小孩還好一點,那些女子下場比充為營妓還要不如……

  所以對于這些胡商,李承志半點好感都欠奉。若不是怕招來朝廷的注意,他早讓李松在表氏縣城下收買路錢了。

  遲早都會教其怎么做人,但肯定不是現在……

  連人口都敢販賣,對這些胡商來說,販運些糧食當然是小意思。

  只要有錢賺,這些胡商連親娘都敢賣,才不會管你到底是胡賊還是反賊,就如明末的那些晉商……

  李承志稍一沉吟:“或是,向西繞到伊吾(哈密),直接和西域胡商通商……”

  這倒是個好主意,省卻了許多麻煩,李松眼睛猛的一亮:“用何物換?”

  是啊,用何物換?

  李承志重重的吐了一口氣:“兵甲吧!”

  眾人眼睛一突。

  兵甲?

  這可是白甲營的立身之本啊……

  但反過來再想,還能販賣什么?

  粟特人最多的是珠寶,最受的是絲綢布匹。

  還這兩樣,也是李承志最多和最缺的東西。

  對胡商而言,李承志手中也就只剩兵甲的利潤最大了。

  “不過放心,肯定流不到胡族手里……以胡商的心性,九成九會賣到中原……其中有八成的可能,不會買給朝廷,只會買給世族門閥……”

  只因胡族只有馬,粟特人不缺這個。而賣給朝廷的話,根本買不上好價錢……

  李松等人的臉一黑:怕的就是這個呀?

  到時,這些門閥九成九會成為郎君爭霸天下的絆腳石……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