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百八十五章 攔路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杜牧只感慨南朝寺多,卻不知四百八還不夠北魏的零頭。

  北魏官方史載:高祖(孝文帝)遷都鄴城,洛陽馀寺四百二十一所。

  至西魏時:京師東西二十里,南北十五里,戶十萬九千馀,合有二百二十里(坊),寺有一千三百六十七所。

  意思是洛陽城中每一個方圓約一里的小型社區內,至少有四座寺廟,每七八戶百姓就要供養其中一座。

  這才是洛陽一地,數年前任城王元澄給當今皇帝奏章中寫到:略而計之,僧尼大眾戶二百萬矣,其寺三萬有余……

  而大魏官方記載的全國民戶也才五百余萬戶,等于三分之一還要多的百姓不事生產,要靠國家、朝廷、百姓供養,這是什么概念?

  與之相比,奏章中還提到的“妃主晝入僧房,子弟夜宿尼室,像塔纏于腥臊,性靈沒于嗜欲……”之類的影響和危害幾乎都可以忽略不計。

  長此以往,國將不國,不亡才見了鬼?

  李承志暗嘆一聲,又問道:“今日初幾?”

  便是和尚尼姑也多,也不至于全涌到街上來,這分明就是在過什么節日。

  李協掐指算了算:“秉郎君,今日五月廿七!”

  李承志恍然大悟:怪不得,原來是佛道兩教逢七必會的“小廚會”,就如后世的廟會一樣。

  而像這種大型聚會,不到結束內城是絕對不會開門的,所以此時進內城已成了奢望。

  李承志無奈,只好將馬匹車駕寄存在城外驛站,讓李協帶著幾個人看守,又帶著李睿和三個護衛游玩了起來。

  只當是逛街了,幾個人隨著人流漫無目的的晃蕩著。

  人很多,粗布麻衣有之,錦羅玉衫的也不少。路過之處,時不時的就有搖著團扇的貴婦或是小娘子盯著李承志猛看。膽大一些的還會給他拋媚眼。

  李承志看的咂舌不已,暗暗感慨著南北朝風氣之開放。

  好吃的東西也挺多,蜜桃鮮杏,果脯肉干、梅酒奶酪琳瑯滿目。李承志還看到了幾個拿貽糖吹糖人的。

  他們一直都在往東走,走著走著,李承志突現發現了不一樣的地方。

  越往東,離內城越近,和尚尼姑就越少,行人也越少,直至三丈寬的官道上都能跑馬車了。

  往前一看,原來是臨近內城墻下已沒了和尚的法臺,反成了道士的道壇。

  法壇不多,也就三四座,怕是連和尚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也別說雜耍了,連聲吆喝聲都聽不到,臺上的道士女冠雖然在施粥,但個個神色冷清,連句多余的話都沒有,頗有一副“你愛來不來”的模樣。

  臺下的信眾更是少的可憐,竟連受粥的乞丐都沒幾個。

  李睿萬分不解:“兩邊差別怎如此之大?”

  李承志想了想,覺的解釋起來太麻煩,索性不作聲。

  一是兩教主張的理念不一樣,二是信眾的階級構成不同。

  道家主張清靜無為,超凡脫俗,渡的只是自我,玄奧不說,受眾面還窄。

  再加新天師道走的是上層路線,清高的一批,收的都是門閥貴族子弟,能有多少信眾?

  佛教卻講究普渡眾生,更有來世福報,榮享富貴的輪回學說,通俗易懂,老百姓一聽就覺的有盼頭。

  再說通俗一點:以這個時代的平均壽命而言,到了可辯是非之時,差不多也是土已經埋到腰、一眼就能望到頭的年紀,你讓他信道教的今生,還是信佛教的來世?

  兩者間的差距一下就被拉大了無數倍。

  也就只有官當到了頭、錢多的花不玩、家里的女人多的怕是連名字都記不全、只要是能想到花樣全都已經玩膩了、感覺精神生活極度匱乏貴族階級才會喜歡道家的調調。

  這也是南北朝時期,貴族階級中玄學極其興盛的原因……

  也沒什么可逛的了,再加這里離內城也近,城門一開就可以進城。李承志就想著找處地方坐著等一等。

  道壇底下就有粥棚,還可以遮陰,他隨意挑了一處,帶著李睿等人往那邊走去。

  走過最近的一座道壇時,也不知發現了什么,李睿一聲:低呼:“郎君,你看!”

  李承志一抬頭:臺上立著一桿黃幡,中間寫著“無極觀”三個字,兩邊各是一句楹聯:高壇攬異客,千金酬奇賓!

  千金?

  這里的金哪怕指的是銅,一千斤也能買二三十萬斤糧了。

  李承志頓時來了興趣,往臺上一瞅。

  道壇布置的很華麗,上遮紗棚,下鋪氈毯,臺上的幾案也是油光水滑,絳鮮杏麗。

  幾案上擺著幾樣事物,旁邊各鋪一張帛巾,上面寫著密密麻麻的小字。兩邊各立著一個女冠,似是隨時以備有賓客問詢。

  再看那巾上的字:三道題,每解一道便有百金(銅)相贈,三題均解,可得一千金。

  李承志一臉的古怪:真的假的?

  洛京城的錢這么好賺的么?

  看李承志姿儀不凡,兩個女冠齊齊的一稽首:“檀越有禮!”

  “有禮!”李承志微一點頭,又問著李睿:“你能解幾道?”

  李睿瞅了瞅,又撓了撓頭:“只能解一道吧,就那道彈指燃燈……”

  李承志點了點頭。

  術業有專攻,側重點不一樣,李睿會解一道也算不錯。要是李亮來,哪一題都不在話下。

  二人一問一答,極是隨意,但兩個女道士眼珠子都快要掉出來了。

  這話要是從這位郎君口中說出,她們說不定還能信一分,但旁邊這位干干瘦瘦,看模樣分明只是個仆從,卻張口就能解一題?

  兩個女冠一瞬不瞬的盯著李睿,齊聲問道:“檀越當真?”

  李睿隨口應道:“自然是當真的!”

  兩個女道士猛的一驚,對視一眼后,一個扭頭就往里走,也不知是去端銅錢了還是去叫人了。另位一個恭恭敬敬的請著李承志等人:“幾位請上座!”

  閑著也是閑著,就當給李睿賺點私房錢,李承志也沒推辭,上了高臺。

  屁股都還沒挨到蒲團,聽到臺后一陣響動,李承志扭頭一看,從后面奔出了七八個道士。

  有男有女,居中一位格外顯眼,穿一身白袍,長的也很是白靜,細皮嫩肉不說,竟頗有幾分飄逸之意。

  看到李承志,那道士仿佛愣住了一樣,臉上竟然浮出了一層粉暈。

  一起出來了七八個男女,個個帛袍羅衣,年輕靚麗。李承志不可能只盯著他一個人看。

  打量一了圈,看就穿白袍這個戴的是蓮花冠,李承志便猜到,這位應該算是其中級別最高的。職級應該和涇州太平觀的郭守正差不多,已能稱一聲天師了。

  雖看著年歲不大,至多也就二十出頭,李承志也不奇怪。自太武帝之后,天師道徒中不乏王孫子弟,所以不論是衣衫靚麗,還是姿容不凡,更或是年紀輕輕就居高品,都屬正常。

  他沒敢拿大,站起了拱了拱手。但客氣的話都還沒說出口,那白袍道士飛一般的跑了過來,一把就抓住了李承志的手,滿臉激動的說道:

  “這三題,君果真解得?”

  一看這道士的模樣,李承志就猜出,估計是這白袍道士被人用這幾題難住了,更或是還以此打了什么賭,所以才如此急迫。

  不過和自己無關,賺了錢走人就是了……

  心里正思量著,鼻間飄來一股極濃的脂粉香氣時,李承志才發現兩個挨的極近,幾乎緊貼在一起。

  南北朝的男人涂粉再正常不過,撲腮紅抹胭脂的也不在少數,只是李承志不習慣。再加天熱出了汗,這股味道說不出的怪異。他本能的一甩手,又往后退了兩步。

  那道士微微一愣,似是受了羞辱一樣,臉色猛的一白。

  “不是我解題!”李承志有些膩味,兩手背在身后,狠狠的在衣擺了擦了兩下,又一指李睿,“是我……是我族弟,你這三題他均可解得。當然,你那千金也得是真的才行……”

  一聽三道全都能解,道士臉上的不快消散了不少,臉上又露出了笑,輕輕揮著手:“端上來!”

  一個女冠恭聲一應,端著一方紅漆方盤走了過來,上面還蓋著一層紅綢。

  “這哪有百斤……”

  李睿剛嘀咕了半句,就被李承志給瞪了回去。

  價抵千金的東西多了去了,不一定非得就是銅。

  他已猜出了幾分,等那白袍道士掀開經綢,一道金光映出,李承志暗贊了一聲:果然!

  漆盤內整整齊齊的擺放著十枚金鋌,每枚只有兩指寬,半指長,一指厚。看著雖小,但毫無疑問每一枚都有足斤重。

  一斤值百銅,十枚金鋌抵千斤銅綽綽有余。

  白袍道士笑吟吟的看著李承志:“請!”

  都說了不是我,這道士聽不懂人話還是怎么地,怎么老盯著自己不放?

  他心里腹誹著,又催著李睿:“先解第一題,用硝粉……”

  原題叫彈指燃燈:夜里燃著一盞油燈,被吹滅后,竟有道士屈指一點,或是隔空一彈就能復燃,問何解。

  聽起來很玄乎,說穿了其實一錢不指:彈燈那道士的指甲里藏著類似火藥一樣的東西,趁燈芯上還有火星,用手一指自然就著了。

  之所以要選在夜里,是怕有藥粉飛揚出去被人看到。

  道家金丹術中本就有硝石、石硫磺遇火極易燃的記載,白袍道士之所以沒想到,是因為思維受錮,沒轉過那個彎來。

  雖只隔著一層窗戶紙,但獨獨差的就是伸指一戳的那一絲靈感,所以包括旁邊的七八個男女道士,沒人覺的這少年郎君不過如此,反而都極是敬佩的看著李承志。

  到此時,除非是瞎子,不然哪會看不出解題的其實就是他。

  但那白袍道士不但沒高興,反而黑著臉嘟嘟囔囔的罵著人。

  他聲音有些低,嘴里也含精不清的,李承志沒聽清楚前面的話,只隱約聽到后面的“爺爺的一千金……”

  李承志止不住的心里一跳。

  看他的穿著舉止,怎么也不像是為了一千斤銅就就能臉的人物。

  那就只能是一千真金……你家開礦的?

  趁白袍道士發著狠,李承志往前一步,走到了一張幾案前。

  上面放著一只木頭雕的狗,大致和京巴差不多大小。

  題目寫的是:招之既來,揮之則去。大致內容是:有個道士會仙術,能驅死物。念一段咒語后,對著木狗一招手,再喊一聲“來”,木狗就像是長了腿一樣的滑過去。若是再喊一聲“退”,木狗就會往后倒滑。

  要是木鳥的話,就是飛過去的,很是神奇。

  李承志又伸出掂了掂,察覺份量不對,就知這只木狗應該是白袍道士后制的,而非與他打賭的那道士所用的那一只。

  李承志稍一沉吟,又在李睿耳邊低語了兩句。

  說穿了還是一錢不值:木狗里藏著磁石,道士的袖子里也藏著磁石……

  剛一說罷,只聽“啪”的一聲,李睿一巴掌就拍到了額頭上,滿臉都是懊惱。

  這般簡單,自己竟然未想到?

  對他而言確實簡單,只是因為他隨李承志去過河西,親眼見過吸鐵石,更知道有何用處,當然一點就通。

  古籍中也時有記載,比如《呂氏春秋》和《淮南子》中就有這東西的詳細描述。

  但這兩本都被歸為“雜家”之學,如果不是特別喜好雜家之道,一般的世族子弟基本不讀。再加吸鐵石的作用不廣,在古代除了制司南和羅盤,再好像沒什么用處,所以了解其特性的人著實不多。

  而這白袍道士恰好就是除了正業不務,再什么業都務的那種人,一聽磁石就什么都明白了。

  見他牙齒咬的咯咯直響,就如李睿似的恨不得給自己一耳光的模樣,李承志便猜出,這次被騙去的,怕是的好幾個“一千金”……

  恨了好一陣,白袍道士才緩過了神,礙著擠出了一絲笑,期翼的看著李承志:“還有最后一題,請君解之!”

  最后一題叫絲灰懸錢:就是用一根絲線吊著兩到三枚銅錢,用火點燃后,線燒完已成了灰,但依舊不斷,除非用手碰才會斷開。

  這一題有些麻煩,一時半會根本解釋不清楚,便是講了也無人能懂。而且手邊沒有合適的原料,更無法當場驗證。

  李承志稍一沉吟,給那白袍道士說道:“可尋一鹽池,或煮鹽之地,取一絲線浸泡三至四日,取出晾干,便是那燃灰而懸錢不斷的神絲,道長到時一試便知……”

  說著他又一指漆盤:“此題不好驗證,道長若是不信,當成搭頭也無妨,只需將前兩題的那兩金兌了便可!”

  “信,某怎可能不信?予郎君包起來……”白袍道士聲音都顫了。

  不怪他如此激動,這最后一題,可是關礙到內城中的一套宅子的,別說只是數斤真金,如果李承志張嘴,他百斤真金都舍得。

  更何況還是如此的可人兒,不但生的如仙似畫,竟還精通這般多的藝術,比那崔延夏強了百倍……今日好運氣,竟讓自己給碰上了……

  白袍道士心里轉著念頭,看著李承志就像看到了絕世珍寶,眼睛里的精光都快溢出來了,“君如此博學,更精通異術,真奇才也。若是入我國教,定會大放異光……若君有意,某雖不才,但保君一個天師之職是無虞的……”

  李承志一臉的古怪:天師道是你家開的?

  我大放異光的能耐多了去了,用的著裝神弄鬼去騙人?

  他頭搖的波浪鼓似的:“多謝道長好意,子不語怪力亂神,某乃儒生,不信道釋……之所以能解這三題,也并非精通什么奇術。不過是多看了一些雜書,懂幾樣奇技淫巧罷了……”

  一聽這話,旁邊一個穿紅袍的道士臉色猛的一冷,雙眼如刀一般的盯著李承志,就像在看生死仇敵。

  若不是懾于白袍道士之威,他早撲上去和李承志拼命了……

  白袍道士愣了愣,似是沒料到李承志會這樣講。又溫聲勸道:“如今早無門戶之見,提倡三教合一,君實是不用擔心……”

  看李承志好像還不動心,道士口風一轉:“原來君想做的是這朝廷的官?某不才,還算有些門路,可為君謀劃一二……”

  這口氣越來越大了,感覺除了天師道,好像這朝廷也是你家開的一樣?

  怎么沒完沒了了?

  李承志有些不耐,但說話還算客氣:“某要入城,道長的好意心領了……”

  看他臉上的笑容淡了許多,道士悠悠一嘆:“怎么就這么不聽勸呢?果然是北地蠻夷,怕是沒吃過虧,還不知這京城的水深水淺……”

  隨著道士的話音,那七八個男女道士竟齊齊的堵了上來,將李承志圍到了中間。

  李承志眼神一冷:“道長這是何意?”

  那道士依然笑著,但臉上卻生出了一層紅暈,眼中多了幾絲媚意:“還能有何意?只是見郎君器宇不凡,姿容無雙,某心生仰慕,想與郎君結交罷了……”看請瀏覽https://m.shu花ngge.org/wapbook/71326.html,更優質的用戶體驗。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