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0213章 探針恐懼癥

  <divclassread2沒錢?送你現金or點幣,限時1天領取!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免費領!

  “專心點!看什么呢?”楊平喝斥。

  吳主任立刻又打起精神,沒看什么呀,就是想瞪著那根探針,別再被那玩意突然打手。

  手術速度太快,吳主任抬手跟不上節奏,時不時被喝斥一下。

  他真的后悔上臺,想找個理由開溜,比如肚子不舒服呀。

  但是這樣做的話,蔣百成會認為自己太兒戲,不把他的手術當回事。

  只好強忍住,將打斷的門牙往肚里吞,繼續幫忙牽引手術肢體。

  他想開口說能不能休息一會,楊平專注手術,那幾個小子都埋頭在編制肌腱,沒人搭理他。

  算了,只有盼望手術快點做完。

  “老吳,休息一下?牽引挺辛苦的。”楊平這時回頭看,吳主任表情痛苦。

  吳主任立刻松了一下手,趁機提出:“是比較辛苦,有點吃不住,換個人吧?”

  他想去幫忙編制肌腱,或者干脆坐到一邊休息,只要在臺上就行。

  楊平正色說:“老吳,這手術難度太高了,牽引必須要經驗豐富的助手,以隨時了解主刀的手術要點,這樣才能給主刀創造最佳的視野,他們不行,經驗不夠,不然也不會辛苦你了,要不,我們休息一會再做?”

  手術間,大家都看手術入迷了,骨科幾個副高也陸陸續續進來了,反正也沒有人趕他們出去,自己注意點無菌觀念就行。

  楊平說話的聲音比較大,蔣百成聽到了,躺在手術臺上的人,最關注的就是自己的手術順利不。

  “吳主任呀,辛苦你了。”蔣百成在布單下喊。

  胖子湊過去:“你說什么?”

  蔣百成重復了一遍。

  胖子抬頭轉述給吳主任:“吳主任,蔣先生說辛苦你了。”

  “你放心吧,吳主任在臺上呢,他親自配合楊博士的。”

  “謝謝!謝謝!”

  本來吳主任還想找機會開溜,在臺上弄個閑位,這一通對話,蔣百成是擔心自己不當這個助手,影響手術。

  這時要半路退場,不妥!

  豁出去了,不就幾個小時的事情嗎?

  臉皮不厚一點,能成大事嗎?吳主任放棄了找人替換的想法。

  “老吳,我看你臉色不好,要是實在身體不舒服,你下去休息,我們幾個就行了,放心!”楊平很關心地說,跟在臺上的嚴厲判若兩人。

  吳主任沒有退路了,說:“沒事,我們繼續吧!”

  手術繼續,吳主任活動一下胳膊,繼續牽引。

  腔鏡手術是個劃時代的技術,幾個小孔,就可以完成復雜的手術。

  兩百多年前的奧地利醫生Botzini,突發奇想,做了兩根管子,從病人的尿道插入膀胱,一根管子將蠟燭的光導入膀胱,他從另一根管子窺視膀胱里面的結構。

  這個牛人,自己也沒想到,這兩根管子為后世開啟了一個時代,微創腔鏡外科的時代。

  而開創骨科關節鏡的醫生,是日本東京大學的Kenji

  Takagi教授,也就是,日本是關節鏡技術的發源地。

  Takagi教授應用膀胱鏡對一例膝關節結核的患者進行探查,此后,越走越遠,他和他的學生發明了第一臺真正的臨床實用型關節鏡。

  大多數時候,關節鏡比切開手術操作還要方便,一些切開手術達不到的地方,完成不了的操作,關節鏡可以輕松做到。

  肩峰成形完成,不多不少,等于將肩峰重新做了一次塑形,活動肩關節,完全沒有了撞擊。

  后續Bankart損傷及SLAP損傷修復,盂肱韌帶斷裂的重建,盂唇撕裂的處理,關節囊折疊術、肱骨大結節下移術。

  一系列復雜的手術,不要說在場一眾醫生看得眼花繚亂,就算是蘇南晨,也看得眼花繚亂。

  他驚嘆楊平的高超技術,每一個復雜的問題到了他手里,顯得極為簡單,這種化繁為簡的能力,需要強大的理論和手術能力做支撐。

  他還驚嘆妹妹的配臺能力,平時在自己眼里,這個嬌氣受寵的小妹,現在是他見過的最優秀的器械護士。

  看到現在,還沒有出現一次器械遞送失誤,哪怕是時間上快一點或慢一點都沒有,他們沒有說過一句話,連一個眼神溝通都沒有,卻做到了最完美的配合。

  蘇南晨十分不解,他們靠什么溝通,怎么就會配合得如此默契,難道靠意識交流?

  這個手術的難點在于,每一個獨立手術需要與已完成的、未完成的手術保持協同,最后成為一個有機的聯合體。

  如何讓修復或重建做到最佳協同,這完全憑借經驗,最精密的機器也無法幫助醫生來完成這種復雜的協同的把握。

膝關節多韌帶重建的奧妙在于  平衡,因為下肢關節最大的特點是穩定。

  而肩關節最大的特點是靈活,他比平衡的要求更高一層次,單單平衡不行,而要相互協同。

  這種手術對經驗的要求,就像一個高明的廚師,火候、油鹽多少、各種配料比例、入鍋的時機,出鍋的時機,全憑豐富細膩的經驗,這些不是靠量筒和天平可以做到的。

  外科醫生,也需要豐富的感性知識的掌握,這些恰恰要靠經驗的積累,無其他捷徑可走。

  對于這些結構的協同,一流的教授也會反復琢磨,在張力平衡上猶豫不決,在運動協同上難以把握,因為太難了。

  手術室的人越來越多,大家都很自覺,與手術臺保持距離,職業的素養都有。

  他們看這臺手術,就像看雜技,在他們眼里,諸多無法完成的東西,主刀輕而易舉地做到了。

  關節鏡手術比人工關節置換相對好很多,因為持續的生理鹽水沖洗,讓術區始終保重一種高度清潔。

  “不要亂動!一臺手術都堅持不了?”

  啪的一聲,不知道什么器械,好像還是探針,一閃而過,敲打在第五掌骨上,第一到第四掌骨已經全都被打過了,手已經不由自主的顫抖。

  這個家伙,休息時,斯斯文文,客客氣氣,做起手術來,六親不認,作風極為簡單粗暴。

  最難的關節囊折疊術開始了,這項技術看起來簡單,但是要做到達到目的,十分困難。

  “手不要抖!手術關鍵步驟,出一點差錯,就影響手術效果。”

  楊平的聲音有點大,很清晰。

  這種關節囊松弛,靠等離子刀的皺縮已經無法達到目的,只能靠關節囊折疊術了。

  楊平將前下方的關節囊破口處的陳舊疤痕清除掉,這個破口是習慣性脫位經常出入的地方。

  這個破口要修補的,但是楊平沒有任何修補的意思。

  有個擅長關節鏡的副主任醫師看著看著,看不明白了。

  他進修的時候,看到大佬做這種手術,都是修補破口,有時候要取其它的筋膜組織來補。

  至于關節囊折疊,都是粗糙的弄一下,效果怎么樣,也不知道。

  盂肱韌帶已經做了重建,楊平用PDS線進行捏折疊起皺方式縫合,幾個需要折疊的地方,位置非常刁鉆,但是并沒有難倒他。

  常規的捏折疊起皺技術在楊平手里,迸發了神奇的效果,這種折疊簡直就是藝術品,幾個折疊做下來,關節囊的松弛消除了,而且原來的破口自然消除了,大家也不知道他怎么做到的。

  關節囊的破口,無需修補了,只需縫合一下就行。

  接下來的步驟,大結節的下移,回到原來正確的位置。

  這個病人以前是嚴重的肩關節前脫位并大結節骨折,最后自行愈合,但是大結節的位置上移,不僅引起撞擊,還導致附著的肌肉松弛。

  骨膜剝離子小心翼翼的在大結節表面開出一個潛在的腔隙,為關節鏡制造工作空間,兩枚空心螺釘固定。

  最后再進行肩袖撕裂的縫合橋雙排修復,手術的步驟安排得科學而巧妙,一環扣一環。

  最后,做到了相互協同,所有重建和修復的結構,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手術還沒完了,拿出點專業素養行不行?”

  五根掌骨被敲打完,探針敲到了橈骨莖突和尺骨莖突,整個手部及腕部的表淺骨頭被敲打了一個遍。

  每次敲打,吳主任還不敢抽手,一抽手,會嚴重影響手術進行,看的人都跟著心里抽痛一下。

  哎呀,平時牛逼轟轟的吳主任今天狼狽了!

  也好,媽的,吃獨食不說,連夜班費都扣著不發,說什么醫生自愿的,有無私奉獻精神,自愿不領夜班費。

  誰自愿的,都沒一個簽字,都不知道這事,那可是冒著猝死風險掙的一點錢,他都拿去給自己上位鋪路。

  沒人性,多打幾下。

  幾個年輕的醫生心里罵道,平時他們不敢出氣,現在有人幫他們出氣,嘴上不說,心里一個個覺得痛快。

  幾個副高看著這情景,都覺得好笑,每次探針出現,吳主任不由自主的身體顫抖一下,探針恐懼癥。

  付主任在一旁,也不敢發聲,人家主任自己沒說,他一個做手下的,出什么頭。

  手術結束了,前后不到一個小時,還包括中場的休息。

  “辛苦了,老吳!”

  楊平看他揉自己的手。

  楊平將鏡子抽出來,將器械收起,要交給護士。

  其中一根探針,吳主任看到那玩意,下意識的躲開。

  “怎么了?”楊平拿著探針擺弄幾下。

  吳主任傾斜身體,生怕探針又打過來,苦笑:“小楊老師,這玩意打人打得挺痛的!”

  “你說這個?”

  楊平將手里的探針亮一亮。

  吳主任點頭,眼神恐懼。

“好好的器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