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什科維奇心中凜然,他不能理解,德川幕府是怎么一個批樣,明明有遠東第一的艦隊,還有數萬精銳的常備軍。就這條件,放到歐洲,不說比肩英法吧,肯定比葡萄牙、比利時、丹麥之流要強吧。
普魯士的那些小邦國,除了巴伐利亞,哪個能和幕府硬掰手腕的?
這么大一個國家,居然放著近在眼前的朝鮮不吃,上趕著去幫英國人吃朝鮮,堵截俄國南下。不是有病啊,是有大病啊。
什么狗屁的新不列顛島,那地方人跡罕至,就算到了二十一世紀,全島有沒有二十萬人還是個未知數。德川幕府就是有失心瘋,要距離自己國土不知幾千上萬公里的破島和東新幾內亞,而舍棄近在咫尺的朝鮮。
原本還想著借此破壞一下英日之間的友誼,然后使得俄國在遠東的壓力減小。現在一看,不僅沒有減小,反而大大增加了啊。
忠右衛門說得很清楚,是俄國人出兵攻打對馬島在先,已經視同向德川幕府宣戰了。如果哈什科維奇不愿意簽署有附帶條件的和平條約,那么反正已經要夏天了,幕府和英國有的是數萬大軍,精銳艦艇,殺向尼古拉耶夫斯克。
幕府現在攻打俄國,那是天經地義的,全世界的國家,都說不出一個不好來。尤其是英法兩國,早就已經站到了幕府這邊。
美國有求于幕府,頂多也就是一個中立。至于其他歐洲大國,難不成普魯士的俾斯麥宰相還能調遣數萬大軍,馳援尼古拉耶夫斯克不成?
奧斯曼土耳其巴不得你俄國死一死呢!
所以你到底愿不愿意和德川幕府和睦?
不和睦我可就要舉著帶英爸爸的旗幟來干你了啊,說干就干的那種。嘿,這感覺倍爽兒,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居然也有咱們當面威脅人的一天。
哈什科維奇來前還想的挺美,覺得自己做事十分敞亮,既答應道歉,又愿意賠錢的。這德川幕府不說感恩戴德吧,起碼也要懷著幾縷崇敬的心情,愉快的接受偉大的沙皇陛下亞歷山大二世的友誼。
劇本不對啊!
只得先推脫說要考慮一番,然后就在忠右衛門審視的目光下,好似“落荒而逃”一般,奔回了鹿鳴館。
等人一走,英國公使巴夏禮緊接著就出現在了忠右衛門的公廳。在這件事情上,英日都有利益在,忠右衛門沖殺在前,到也不算是被帶英當槍使。
巴夏禮見忠右衛門和哈什科維奇的交涉十分妥帖,心下對忠右衛門不由得又添了幾分尊敬。以前都是從別人那里聽到忠右衛門的事跡,現在他擔任了駐日公使,和忠右衛門頗有兩分交往之后,才覺得所言非虛。
現在朝鮮也交涉了,俄國也恐嚇了,就看他們怎么決定吧。
李王從本心上而言,是不希望自己的國內發生任何改變的,豐壤趙氏和安東金氏全族暴斃除外。但是現在英國人陳兵江華和巨文島,俄國人則已經打到了土門江邊,日本人幫著英國人不斷地說合。
真是李朝五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啊!
唯一令李王覺得情況還不算太糟糕的是,外國只要求開國通商,而且不是全面開國,就開濟物浦(仁川)或者富山浦(釜山)即可。然后就是把巨文島租借給英國人,為此英國人還愿意出五千英鎊呢。
就事實而言,其實好像對朝鮮也沒有什么太大的影響。本身富山浦就是和日本常年做貿易的地方,甚至還建設有倭館,日常上千日本人居住。
現在就算富山浦開港,和以前似乎也沒有什么太大的區別。無非就是再弄個什么英館法館,然后做點生意罷了。
租借巨文島這個事情……
主要也就是這個事情,畢竟說得好聽租借,說得難聽一點,基本就等于是喪土失地了。別看李朝小歸小,他的咸境道那可全都是一寸一寸,花了上百年蠶食來的。這開疆拓土的心思,貫穿始終呢。
也就是最近幾十年,李朝基本熄了心思,開始放棄反清復明,尊周正朔。當然這也和朝鮮李朝的國力飛速下降有關。
在我這任上開了國,恐怕要成罪人了啊。
李王這么想,下面的人可不這么想。先領議政趙寅永之子趙秉夔,以及先領議政金祖淳之子金左根,正在展開激烈的爭奪。
趙秉夔依托神貞王后這一定海神針,不斷攻擊金左根,并試圖以洋擾問題,迫使金左根交出兵權,進行抗爭。
至于是不是真的要抗爭,咱們見仁見智。
而金左根自己心里很清楚,李氏王朝走到如今,已經算是到了末期,財政幾乎崩潰。如果不能夠掌握兵權,只去掌握虛有其表的財權,那么安東金氏的勢道政治,很快就會瓦解。
除了面對外來的挑戰,安東金氏的內部也不穩固。哲宗大王正妃哲仁王后并非金左根之女,乃是金汶根之女。不必說,金汶根自然覬覦整個朝鮮的大權,試圖將金左根打倒,自己以朝鮮王朝國舅(朝鮮王岳父稱國舅)的身份執掌大政。
當年金祖淳就是因為成為了純宗大王的國舅,進而執掌朝政,開創了安東金氏數十年的勢道政治。祖上有這個本事,我難道沒有這個本事嗎?
連日奏對商議,根本就討論不出一個解決辦法。戰,既無戰兵,也無軍餉。和,誰去簽條約,誰做賣國賊?
反正趙秉夔已經表態了,要是大鼻韃子來了那就打。打得過萬事大吉,打不過到時候再說。英國人之前擊破了清國的都城京師,但是大兵如今已經退走了。根據遣清使的說法,來一趟清國要兩年。
現在英軍不過幾百人罷了,我們只需要嚴詞拒絕即可。之后兩年,秣兵歷馬,嚴陣以待,難道就抵抗不了英國了嗎?
呵呵,你把好話都說完了,我說什么?
金左根當然也不樂意去簽條約,但是他更不樂意因此失去兵權。正當君臣爭論不出一個辦法時,一封急報送到了漢陽。
因三政苛暴,席卷半個朝鮮的壬戌民亂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