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六十三章 河東名將

  張行瑾忽然覺得自己做錯了。

  只是覺得。

  他不明白這種感覺從何而來,他是一個將軍,大唐的將軍,這是每一位長安少年郎的夢想。

  現在他實現了夢想,從進入大明宮廢墟的第一天起,他就知道自己命運改變了。

  是陛下給了他一切,把他從一個懵懂無知的少年,變成一個有抱負的軍人。

  軍人,這是陛下常說的一個詞。

  張行瑾到現在也只是隱約知道這兩個字的含義。

  而站在一個軍人的角度,他不能對空虛的陜虢二州視而不見。

  開疆拓土是每一個軍人畢生的追求。

  他明白陛下缺的是什么,人口、錢糧、土地……

  幾乎什么都缺。

  而上次陛下巡視潼關,讓他感受到了挫折,他已經很努力的完成皇帝囑托,但仍是做錯。

  他需要證明自己。

  所以他才在一個最恰當的時機,偷襲了兩座城。

  出乎意料的順利,守軍甚至不知道俘虜他們的敵人來自哪里。

  拿下陜虢,張行瑾第一時間編選俘虜,招募城中青壯,分發武器。

  城內有人和俘虜串通,他毫不猶豫的大開殺戒,虢州敵人眾多,他要在最短時間里掌握這座城的一切,然后讓它真正變成陛下的土地!

  “將軍,城東有大量難民涌來。”斥候向他回報。

  張行瑾思索了一陣,“潼關情況如何?”

  “我方斥候遭到敵人騎兵捕殺,無法探知潼關情況。”

  難民是個不小的誘惑,陛下在關中做的一切他看在眼里。

  若是能收攏這么多難民,送回關中,陛下必會高興。

  但隱隱約約的,他覺得事情不對,難民應該從北而來,為何會從東而來?

  里面會不會摻雜敵人,然后乘機奪下虢州?

  在虢州的這半個月里,他做足了一切準備,有信心抵擋住敵軍的猛攻。

  “將軍,難民在城下乞求入城。”

  張行瑾想也沒想拒絕,“不準開門,驅趕難民南下。”

  又過了一陣,士卒稟報難民沒有糧食,不肯南下。

  不南下就不南下吧,只要自己不開門,就萬無一失,到時候敵人趕來,他們還是會走的。

  有時候他很同情這些人,只不過在這亂世里,能活下來就不錯了。

  聽說李罕之燒殺擄掠,尸骨遍地。

  等到潼關的消息傳來,他會考慮打開城門。

  但他萬萬沒想到城墻下的難民里,隱藏著不少身強體壯之人,穿著破爛的衣服,周圍的難民一見到他們就瑟瑟發抖。

  這些人肩膀上系著黑布條,散落在難民中,控制著難民。

  他們像一群隱藏在枝葉間的毒蛇,密切關注城墻上守軍的一舉一動。

  隰州。

  兩座大營隔著東川河相望。

  河南大營插著長字大旗,河北周字大旗。

  兩營并非相安無事,不時有小隊斥候沿河互相絞殺。

  仿佛兩只互相琢擊的飛鷹。

  周德威望著南岸連綿的營寨,臉上沒有任何表情。

  昨日王珙兩萬大軍的加入,讓敵方兵力優勢進一步增大。

  周德威左手邊站著一名二十七八的將領,這人雖然穿著盔甲,但臉上透著三分文氣,并未察覺周德威的目光,而是出神的望著南岸的敵營。

  “安時看出什么了嗎?”周德威問。

  名叫安時的將領道:“張存敬不愧為當世驍將,我軍強攻必然損兵折將,他堵住我們南下,意在隔絕我軍與王珂、朝廷軍的聯系,將軍可想過他為何這么做?”

  事實上這個舉動一直令周德威困惑不已,因為不管怎么看,張存敬所作所為都是吃力不討好,完全為李罕之做了好事。

  事出反常必有妖。

  多年的軍旅生涯讓周德威有一種近乎野獸的直覺。

  直覺告訴他,河中亂象中潛伏著一頭猛獸,正在靠近他,想要一口吞下他。

  所以他才一路撤到隰州,縮短補給線,同時也為了看清河中亂局。

  河中太過重要,緊挨河東,若被朱溫得去,隨時可一刀刺進河東腹心。

  河中王家歷來跟李克用保持友好關系,兩軍親密無間。

  沒想到王重盈一死,他的兩個兒子如此不爭氣,在李罕之兵鋒下節節敗退。

  后王珙引汴軍入境。

  王珂縮在河中府,嚇破了膽。

  見周德威沉吟不語,小將又道:“河中亂局因李罕之而起,此人反復無常,只怕他已秘密投降汴州。”

  這一點周德威早已想到,當年晉王收留他,本意是收留一頭惡犬,留在河陽,讓他撕咬洛陽,借機放朱溫的血,沒想到他的爪牙伸向了河中。

  汴軍給了李罕之河中這塊肥肉,又為他遮擋河東大軍,難道僅僅是讓他燒殺擄掠?

  這是周德威最疑惑的一點。

  朱溫是什么人,天下誰人不知?什么時候做過虧本的生意?

  更何況他身邊還有敬翔這種人物。

  周德威向身邊的小將拱手:“謀略非我所長,還望安時教我,共同輔佐晉王大業!”

  周德威成名二十載,在晉軍中地位極高,就是面見李克用,也無需這么多禮,現在卻向一個二十多歲的小將行禮,周圍親兵驚訝無比。

  小將連忙還禮:“不敢,不敢,將軍折殺末將。”

  周德威揮退周圍親兵。

  “依末將來看,汴州此舉,是讓李罕之充當鷹犬,圖謀大唐天子!”

  “朱全忠好大的膽子。”周德威怒道。

  “朱全忠眼下征討兗、鄆,無暇他顧,此舉必是敬翔謀劃。皇帝近來頗有革新之舉,一舉剿滅韓建,收攏流民,屯田墾荒,稍有中興氣象,敬翔自然不愿看到唐廷振作,李罕之殘暴不仁,皇帝落入其手,必無幸理,大唐由此而終,汴州由此而盛,只要再打著為唐室報仇的旗號,殺李罕之,收天下人心,關中之地,必望風而降,如此朱全忠手握中原膏腴,坐擁河洛關中形勝,兼具天時地利人和,河東一隅,難以抗衡!”

  周德威萬萬沒想到小小的河中之戰,背后居然有這么多的權謀和算計。

  不由得對面前的年輕人刮目相看,“依安時之見,我軍當如何?”

  “以靜制動,隔岸觀火。”

  周德威眉頭動了動,“我軍若是不動,豈不是坐看李罕之吞下河中?”

  “李罕之吞不下河中。”

  周德威不由得詫異,重新審視面前的年輕將領,“河中還有誰人能敵李罕之?”

  “皇帝!”

  周德威眉頭緊皺,若非此人是李存勖推薦的人,周德威真懷疑他是不是腦子糊涂了。

  皇帝還能有什么驚人之舉?

  前次宰相張浚率領十萬神策軍攻河東,一個李存孝就讓他們灰飛煙滅。

  晉軍將領普遍看不起朝廷軍的戰斗力。

  雖然皇帝偷襲鎮國軍得手,但河東上下沒怎么在意,一個鎮國軍而已,這些年,晉軍大小戰役無數,遭遇無數強敵,黃巢、朱溫、赫連鐸、秦宗權、孫儒……

  哪一個不比鎮國軍強?

  看到周德威臉上表情,年輕將領神情嚴肅:“敬翔此計雖狠辣,但他犯了致命錯誤,低估了皇帝,我郭崇韜以項上人頭擔保,李罕之必敗無疑!”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