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二章 父子差距

第(1/2)頁  朔方此時的官方稱謂為靈武節度使。

  自肅宗靈武即位以來,朔方的重要性日益增強,不僅是反擊安史叛軍的中堅力量,也是抵御吐蕃的軍事重地,更承擔了宣撫漠北突厥、回鶻的職責。

  不過朔方管轄的區域一直在變化,全盛之時,領單于大都護府,夏、鹽、綏、銀、豐、勝、靈等州,定遠、豐安二軍,三受降城。

  但隨著唐廷的衰弱,以及黨項人的漸漸崛起,朔方不復當年之盛。

  韓遵一直試圖圍堵氏叔琮,網撒的很大,但可惜氏叔琮不是魚,而是一條鱷魚。

  梁軍更不是善男信女,很多都是黃巢遺部,以及秦宗權投降勢力,在朔方境內橫沖直撞,所過之處,村鎮盡毀,人煙斷絕,沿途收攏馬匪,裹挾青壯,七千殘部,短短十幾天內,滾雪球一樣滾成一萬騎兵,并且還在繼續膨脹之中。

  整個朔方烏煙瘴氣,一如當年黃巢在中原四處流竄。

  韓遵焦頭爛額,境內百姓深受其害,紛紛舉家南遷,李曄命輔軍沿途照料,把他們有秩序的遷往鳳翔、長安等地。

  李曄一直在等韓遵的求援,但韓遵就是咬緊牙關,死活不開口。

  氏叔琮的騎兵數次在靈州城外游蕩。

  靈州城都動搖起來。

  “沒想到韓遵如此不濟。”李巨川搖頭道。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誠不欺我,韓遵在朔方養尊處優,打不過從死人堆爬出來的氏叔琮張歸厚很正常。”李曄道。

  “可憐境內百姓遭此災厄。”

  幸虧當時李曄命周云翼的三千騎兵吊在氏叔琮之后,不然今日朔方的慘狀,很可能在鄜坊上演。

  不過朔方一馬平川,的確利于騎兵奔襲,而鄜坊境內溝壑山丘眾多,這可能就是氏叔琮選擇西北竄逃的原因。

  “不能再等了,傳令下去,大軍明日起營,進朔方,擊氏叔琮!”

  現在還有搞死氏叔琮的能力,再等上十天半月,氏叔琮這條鱷魚就要化為惡龍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當年韓遵的朔方節度使,還是昭宗親封的,理論上,朔方是大唐領土,韓遵是大唐的臣子。

  韓遵作為軍二代,跟他爹韓巡比起來,還是差了很多,單是眼光格局就小了不止一星半點,如今唐廷扛住了朱溫進犯,崛起已經是板上釘釘,這么防賊一樣防著皇帝,太小家子氣。

  他若真有野心,無論是河西還是邠寧,都是他的盤中餐,可惜一直縮在朔方。

  以目前朔方軍表現出來的戰力來看,李曄若是不講武德,不顧唐軍傷亡,完全可以推平朔方。

  但一個被打殘的朔方并不是李曄想要的,而且還有氏叔琮在側虎視眈眈,弄不好整個朔方鎮都廢了。

  人口才是目前李曄最急需的。

  一聽要打梁軍,全軍將士無不摩拳擦掌。

  唐軍的實力,已經在與朱溫的惡戰中證明。

  關中子弟絕不弱于汴州勁旅,就是比別人窮點。

  但窮也有窮的好處,光腳不怕穿鞋,窮才有作戰的動力啊。

  歷來草原韃子不斷南侵,說穿了不就是窮給鬧的嗎?有錢誰還提刀子玩命血濺三尺?

  當然,唐末這么個情況,有錢人玩命也正常,只不過是少數。

  東晉蝸居江表,坐看北國風云激蕩,真的是他們沒有北伐的實力嗎?在李曄看來,就是江東有錢,建康一江春水,北國腥風血雨,食肉者沒北伐的動力。

  這邊唐軍一踏入朔方境內,韓遵的斥候偵騎就像蒼蠅一樣跟著。

李曄懶得理他們,匯合周云翼三千騎兵  (本章未完,請翻頁)

第(2/2)頁  ,繞過鹽州,直奔靈州。

  鹽州聽名字就知道是產鹽之地,境內四處中型鹽池,規模比不上河中府解縣和安邑的大鹽池,但也是朔方的錢袋子。

  但到了中晚唐,鹽州就成了抵御吐蕃的前線陣地。

  元和十四年,吐蕃興兵十五萬軍隊進犯鹽州,刺史李文悅堅守月余,靈武牙將史敬奉領兩千五百朔方軍一路奔襲,夜晚從沙漠繞到吐蕃后方發動攻擊,吐蕃腹背受敵,大敗而走,殺戮不可勝紀,獲羊馬駝牛萬數。

  經過梁軍的禍害之后,鹽州城外的荒草間,只有一具具半腐爛的尸體,被野狼群殘食。

  漫天的尸臭夾雜在風沙之中。

  還有時隱時現的狼嚎,仿佛大地的悲呼。

  剛過了鹽州,韓遵就率五千精騎趕來,瞻前顧后,不敢拜見李曄,派了兒子韓遜前來覲見。

  “小將韓遜拜見陛下。”一英武青年單膝跪地,拜在李曄面前。

  “韓將軍多禮了。”李曄單手虛扶。

  韓遜拱手道:“請陛下發兵,速救靈州。”

  李曄愣了一下,他在延州邊境上等了十幾天,一直沒見韓遵的求援,怎么韓遜一見面反而請求援軍。

  見皇帝了沉眉不語,韓遜道:“家父不識輕重,又裹足不前,致使梁賊勢大,境內生靈涂炭,末將代家父向陛下請罪,望陛下不計前嫌,為民除害。”

  說完,雙膝跪了下去。

  沒想到小家子氣的韓遵生出這么深明大義的兒子。

  韓遵的本意可能是想讓韓遜來試探皇帝的態度,沒想到韓遜有自己的想法。

  “朕此來就是剪滅梁賊,只可惜你父一直把朕當外人,靈武局勢惡化至此,朕不得不引大軍前來!”李曄扶起韓遜道。

  韓遜一臉的羞愧。

  “回去告訴你父,朕并無惡意,只滅梁賊。”李曄干脆把話挑明了。

  朔方他想要,但不是通過陰謀詭計,以陰謀詭計而興,必以陰謀詭計而亡。

  而此戰,正是向朔方軍證明朝廷實力的機會。

  也是向整個西北諸藩鎮證明!

  李曄當著韓遜的面下令道:“詔令夏綏李思恭出兵宥州,由東北向南,擠壓梁賊,朔方軍守住靈州一線渡口,不得讓梁軍半騎渡過黃河!”

  若是氏叔琮竄入河西,便是泥龍入海,在河西攪風攪雨,未來必會成為唐軍西進的一大阻礙。

  所以必須把氏叔琮消滅在河套地區。

  韓遜回去稟報韓遵之后,韓遵依然沒有來覲見皇帝,帶著五千精騎返回靈州,留下韓遜在唐軍中為質。

  這讓李曄更看不起韓遵。

  不過眼下不是計較這些的時候,與氏叔琮的一戰,將是一場硬仗。

  唐軍兩萬多戰兵,還有鄜坊的一萬雜兵,以及負責從延州運送糧草的輔軍、民夫,總人數在七萬上下。

  兵力上遠遠占優。

  不過人多也有人多的煩惱,長途奔襲,糧草消耗驚人,糧道越來越長,天氣越來越冷,若不能在一個月內解決氏叔琮,搞不好李曄自己先翻船。

  大量的唐軍斥候被派遣出去,偵察梁軍動向。

  梁軍也探查到唐軍的到來,其間試探性進攻過一次靈州,之后便向北逃竄,韓遵不敢追擊,嚴守黃河防線。

  北面李思恭率三萬黨項步騎,出宥州,由東北向南,層層推進。

  周云翼的三千騎兵也在梁軍側翼牽制騷擾。

  十幾天下來,梁軍終于感覺不妙了,活動空間越來越小,獲得的補給越來越少,新加入的馬賊和青壯不斷逃跑。

  仿佛意識到最后一戰的來臨,梁軍不再東奔西跑,而是滾滾向南。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